第121章 捡漏 约会
太古大厦。
这座聂立於香港岛中环德辅道中33號(现太古广场二座址)的十三层建筑,於1952年落成。
曾几何时,它也是中环天际线上最高建筑的地標之一。
其首创的“裙楼+塔楼”设计理念在当时引领风潮,底座三层是匯聚精品的太古行商场,上部则是气派的甲级写字楼。
陈耀豪的车队稳稳停靠在太古大厦气派的写字楼大堂入口。
他刚迈下车,一位身著得体西装的洋人便快步迎上,姿態恭敬说道:“陈生,您好。我是施约翰先生的私人秘书,先生已在会客室恭候您的大驾。”
“有劳。”陈耀豪微微点头,在秘书的引导下步入大厦內部。
电梯直达顶层十三楼。梯门一打开,陈耀豪便看见施约翰本人已带著和煦而不失威严的笑容,
亲自在电梯口迎候。
这位太古集团的掌舵人,有著典型英资大班的风范。
“施约翰先生,劳您亲自相迎,实在过意不去。今日冒昧打扰了。”陈耀豪伸出手,语气谦和而从容。
“陈生哪里话!”施约翰热情地握住陈耀豪的手,说道:“您的光临,是太古的荣幸,何来打扰一说?”
然后他侧身相让,说道:“里面请。”
“施约翰先生,您先请。”陈耀豪同样礼让。
两人步入会客室。
落座后,侍者奉上茶水。
施约翰率先开启话题,带著几分拉近距离的意味,说道:“陈生,您成功入主了黄埔船坞,如今我们已是联合船坞的合作伙伴了。欢迎您隨时来太古坐坐,共商发展。”
“確实如此。”陈耀豪端起茶杯,轻品一口,放下茶杯,说道:“不过施约翰先生,我认为我们的合作潜力,远不止於联合船坞。或许——我们可以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哦?”施约翰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说道:“陈生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陈耀豪不再迁回,直接切入核心,说道:“我听闻太古集团有意出售赛西湖和太古山谷一號两幅地皮,以筹措太古城项目的启动资金。”
他顿了顿,然后直视施约翰,继续说道:“实不相瞒,我旗下的兆兴置业对这两块地皮,抱有浓厚的兴趣。不知施约翰先生,能否成全?”
施约翰眼中闪过一丝瞭然,这位年轻的华商果然消息灵通。
他也没有掩饰,坦然道:“陈生消息確实精准。不错,为了集中资源確保太古城顺利推进,我们確实在评估出售这两幅非核心地皮。
不过,长江实业的李家成先生和南丰发展的陈廷华先生,也都在积极询价。”
他顿了顿,话锋带著商人的精明,继续说道:“只要陈生能给出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价格,作为现有合作伙伴,我们自然优先考虑兆兴置业。”
“长江公司?”陈耀豪心中微凛,李家成的动作果然够快!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反將一军,將定价的难题拋了回去。
“原来如此。那么,在施约翰先生看来,这两块地皮,怎样的价格才算『有足够吸引力”呢?”
施约翰闻言,脸上露出老练的微笑,仿佛早已看穿陈耀豪的策略。
“陈生,虽然我们是伙伴,但生意归生意。这两块地皮,一口价,1.5亿港幣。只要现金到位,它们就属於兆兴置业了。”
陈耀豪心中飞速盘算:前世这两块地最终成交价是1.25亿港幣。
施约翰开价1.5亿,虽有溢价,但在长江、南丰竞爭下,也算不上狮子大开口。直接捡漏已无可能,必须另闢径。
他略作沉吟,开口道:“施约翰先生,我出价1亿港幣.“
“1亿港幣?”施约翰眉头一皱,立刻打断,语气带著一丝不满道:“陈生,这个价格恐怕难以接受。长江公司的出价,可比这高不少。”
『施约翰先生,请容我把话说完。”陈耀豪抬手示意,语气沉稳。
“好,陈生请讲。”施约翰耐著性子,想听听这位年轻人还有什么筹码。
陈耀豪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施约翰,点出了一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痛点:“我们自前的联营企业联合船坞,前景如何,想必施约翰先生比我更清楚。
它就像一个无底洞,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却看不到盈利的曙光。当初你我联手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开发各自手中船坞区的土地,实属无奈之举。
如今全球经济格局、航运业前景未明,继续深陷其中,对太古这样的稳健派而言,恐怕是沉重的包袱吧?”
施约翰的眼神变得严肃认真,他端起茶杯掩饰著內心的波动,说道:“陈生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陈耀豪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拋出了他真正的交易方案,说道:“我的意思很明確。由我们黄埔集团全盘接手联合船坞的所有股权和债务!
作为交换条件,太古集团將赛西湖和太古山谷一號两块地皮,以象徵性的低价,或者说,接近於我们刚才谈到的1亿港幣的价格,转让给兆兴置业。”
他特意加重了“全盘接手”和“所有债务”几个字。
“近乎免费转让?”施约翰放下茶杯,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惊讶和抗拒道:“不可能!陈生,联合船坞即使前景不明,其拥有的土地、厂房和设备,其资產价值依然可观!这个方案,太古无法接受。”
他的语气变得强硬,若非绅士风度约束,几乎有送客之意。
“那么?”陈耀豪丝毫不乱,步步紧逼道:“施约翰先生需要什么条件,才愿意考虑这项更有利於双方长远发展的合作呢?”
施约翰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联合船坞確实是块心病,陈耀豪的提议触及了他的痒处。
片刻后,他重新开口,语气恢復了商人的精明:“陈生,太古从未主动寻求出售联合船坞股权。但既然今天你提出了这个整合方案”
他权衡利弊,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报价:“两块地皮,作价1.2亿港幣现金。联合船坞太古所持的全部股权,作价5000万港幣。”
陈耀豪心中一喜:有戏!1.2亿的地价已低於前世1.25亿的成交价,而联合船坞的股权虽然要价5000万港幣,但长远价值巨大。
他立刻开始討价还价:“施约翰先生,地皮1亿港幣,现金支付。至於联合船坞的股权,5000
万的价格也合理,但请允许黄埔集团分五年、无息支付这笔款项。”
“陈生,五年无息?这似乎诚意稍显不足啊。”施约翰摇头,但语气已不似先前强硬。
接下来的谈判进入了拉锯战。双方就现金支付比例、股权作价、付款年限和利息等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最终,在彼此妥协与利益交换中,一个初步协议艰难达成:赛西湖与太古山谷一號地块:作价1.1亿港幣,由兆兴置业一次性现金支付。
联合船坞太古所持全部股权:作价5000万港幣,由黄埔集团在三年內分期付清,具体付款节奏及是否有象徵性利息待最终合同敲定。
一场涉及数亿资產和未来战略布局的关键交易,在太古大厦顶层的会客室里,初步达成。余下的细节工作,交给双方团队洽谈。
傍晚时分。
陈耀豪的座驾驶抵中环的希尔顿酒店。
收到邓丽君的邀约后,他特意在这里预订了一间环境清幽、视野极佳的私人包房,窗外便是璀璨初上的维港夜景。
推开包房门时,邓丽君已然在座。
今晚的她,褪去了舞台上的华丽光环,换上了一身清新雅致的碎连衣裙,映衬著她那標誌性的、带著些许婴儿肥的甜美脸庞。
乌黑的长髮烫成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大波浪卷,慵懒地披散在肩头,少了几分巨星的距离感,多了几分邻家女孩的温婉可人。
昏黄的灯光下,她仿佛自带柔光滤镜,散发著独特的时代韵味。
“陈生,你好。”邓丽君见陈耀豪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绽开明媚而略带羞涩的笑容。
“邓小姐,晚上好。抱歉,让你久等了。”陈耀豪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带著欣赏的笑意,隨即走到主位坐下。
“哪里,是我来早了。”邓丽君连忙说道,声音依旧甜美。
陈耀豪笑著將精美的菜单递了过去,说道:“来,邓小姐看看菜单,喜欢什么儘管点。我们边吃边聊,正事不急。”
邓丽君也没过分客气,接过菜单,认真地翻阅起来。
她纤白的手指在菜单上点过,轻声向侍立一旁的服务生报了几个菜名,多是些清淡精致的粤式小点。
点完,她將菜单递迴给陈耀豪。
陈耀豪接过,隨意地补充了几个招牌菜,並吩咐道:“开一瓶波尔多。”
侍者恭敬应下,迅速退去安排。
上菜的速度极快,精致的菜餚很快摆满了桌面。两人尚未深入交谈几句,热气腾腾的美食便已上齐。
“邓小姐在东洋乐坛的成绩真是令人惊嘆,”
陈耀豪端起红酒杯,目光真诚地看向邓丽君,说道:“我从报章上看到,去年那首《空港》,可是打破了东洋地区的新人销售记录?”
邓丽君闻言,脸上浮现谦逊的笑容,轻轻摇头解释道:“陈生过奖了。准確地说,是打破了宝丽金旗下歌手在东洋的销售纪录,还谈不上是整个新人的纪录。东洋乐坛竞爭很激烈。”
她的话语间带著对事业的清醒认知。
“即便如此,能在强手如林的东洋市场取得如此佳绩,已是非凡!”陈耀豪由衷地讚赏,举起酒杯,说道:“来,为邓小姐的成就乾杯。”
“谢谢陈生。”邓丽君含笑举杯相碰。
“听说邓小姐今年有意重点发展香江市场?”陈耀豪放下酒杯,自然地问道。
“是的,香江的乐迷一直很支持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在这里唱歌给大家听。”邓丽君点头,
眼神中带著对未来的期许。
话题就这样从音乐、香江与宝岛的风土人情,聊到旅途见闻,甚至偶尔触及一些轻鬆的社会话题。
陈耀豪见识广博,谈吐风趣又不失深度;邓丽君则温婉聪慧,见解独到。
两人竟越聊越投机,红酒在杯盏交错间不知不觉见底。
原本计划討论的歌曲改编,早已被这融洽愉悦的气氛衝到了九霄云外。
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奇妙感觉在两人心间流淌。
千觅知音,相逢恨晚,莫过於此。
“哎呀!”陈耀豪看著空了的酒瓶,忽然失笑,带著几分自嘲和意犹未尽,说道:“邓小姐,
今晚真是抱歉。
本是来谈正事,结果光顾著聊天,把唱歌的事忘得一乾二净了。该罚,该罚!
这样,明晚,明晚我定当补上,专心致志为邓小姐参谋歌曲改编,如何?”
邓丽君也笑得眉眼弯弯,脸颊因微和开心染上淡淡的红晕,灯光下更显娇美:“陈生说哪里话。能和陈生这样畅快地聊天,比谈什么歌都开心呢。正应了那句,相逢恨晚呀!”
她的声音带著一丝慵懒的甜意,眼神明亮如星。
侍者適时地进来询问是否还需要什么,陈耀豪摆摆手,示意结帐。
一场计划中的“工作餐”,在轻鬆愉快的氛围和彼此意犹未尽的笑容中画上了句號。
而那首《我只在乎你》的改编,似乎也因这意外的“忘谈”,而增添了几分值得期待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