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港岛:从九龙城寨收租到大亨 > 第142章 红牛的营销策略 地市火爆
  第142章 红牛的营销策略 地市火爆
  几天后,大批量红牛生產完成,通过货柜运抵美国。
  在代理商麦克的高效协助下,这批饮料迅速进入全美各地的7-11便利店上架销售。
  不仅如此,藉助麦克的渠道资源,红牛还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推广活动。
  他们在部分夜店、酒吧和健身房设置了免费试饮点,让更多潜在消费者有机会亲身体验这款来自东方的功能饮料。
  此外,团队还瞄准了长途卡车司机这一重要人群,在多个卡车司机聚集区举办了露天卡友会。
  “各位朋友,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提供一个交流认识的机会,请大家放轻鬆,隨意聊天。”活动组织者站在简易台上,声音洪亮而热情。
  他伸手指向一旁堆成小山的红牛饮料,笑著说道:“饮料管够,今天全部由我请客!”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欢呼。一位身材高大的卡友好奇地拿起一罐红牛,打量著上面陌生的商標和文字,问道:“这是啥新鲜玩意儿?”
  一旁的工作人员立刻迎上前去,微笑著介绍道:“这是来自东方的神秘饮品,能够快速提神醒脑。特別適合像您这样需要长时间专注驾驶的朋友。”
  说看,他熟练地打开一罐递过去,说道:“要不要试试看?”
  “哦?有这么神奇?那我可得尝尝。”卡友接过饮料,仰头喝了一大口。
  他的表情先是疑惑,隨即舒展开来,打趣道:“这味道挺特別啊,你们该不是下了什么药吧?”
  工作人员被逗笑了,说道:“您放心,所有產品都通过了美国食品安全检测,完全合规。”
  他接著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精神了一些?”
  “你这么一说。”卡友眨了眨眼,感受了一下,说道:“確实感觉清醒了不少,整个人都精神了。”
  “红牛和普通可乐不同,它不是隨时喝的饮料,而是在您感到疲劳时,帮助提神醒脑、恢復状態的利器。”
  “那不就是和咖啡差不多?”
  “但咖啡冲泡不方便,不是吗?红牛隨时打开就能喝。一会儿大家可以带几罐上路,亲自体验几次,就能体会到它的好处了。”
  类似的场景正在美国各地陆续上演。红牛团队通过精准的人群定位和亲身体验的营销方式,让这款新型功能饮料逐渐打开了美国市场。
  香港的凌晨两点,霓虹尚未疲倦。潮湿的空气里混杂著威士忌和欲望的气息。
  夜店门口零星停著几辆计程车,引擎空转的喻鸣像是这座城市深夜的呼吸。
  喻名扬站在路边,白衬衫已被汗水微微浸透。
  作为红牛推广组的组长,他身后跟著两位年轻同事,三人手里都提著银色保温箱,里面是冰镇的红牛饮料。
  “师傅,试试看吧,免费的,新型功能饮料,提神醒脑的!”他俯身朝向一辆计程车的车窗,
  语气热情却不过分急切。
  司机警了他一眼,眼神里写满戒备。
  “免费?现在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他摆手拒绝道:“不用了,我赶著交班。”
  喻名扬没有气銨,笑容依旧:“我们是正规推广,有齐全的生產许可。您开夜车辛苦,专治疲劳驾驶,效果比喝咖啡还快。”
  另一辆车里,一个面容略显疲惫的中年司机摇下车窗,半信半疑问道:“真的不要钱?”
  “当然!”喻名扬迅速递上一罐已经拉开的,说道:“试一试,觉得不好喝您可以直接把我的名片扔了。”
  司机仰头灌下一口,停顿了几秒,眉毛挑高,说道:“哇,这味道——挺特別啊。”又接著咂咂嘴道:“哎,好像脑袋真的清醒了不少!”
  喻名扬笑著又递上三罐,说道:“多拿几罐备著吧,熬夜开车没那么容易犯困。以后想买,全港的7-11便利店和士多店都有。”
  计程车司机顿时眉开眼笑,抓起车载电台就喊:“阿强,听说有个新饮料叫红牛,提神又不贵,你试过没?”
  电台另一端传来杂音和好奇的回应,
  与此同时,夜店最深处的vip包房內,却是另一番天地。
  灯光暖昧,洋酒瓶散落一桌。被称为“谭少”的年轻人半躺在沙发上,领带鬆散,眼神已有了七八分醉意。
  夜场妈妈桑推门进来,身后跟著一位推广专员。她笑意盈盈地拿起两罐红牛,放在水晶桌面上,说道:
  “谭少,给你试试个好东西,新到的神秘饮料,喝完整个人都清醒了,保你能玩到天亮!”
  谭少懒洋洋地抬眼,接过一罐,说道:“这么神奇?妈妈桑你可別骗我。”
  他醉后口涩,也没尝出什么特別味道,咕咚几口喝完,却果然觉得原本发沉的脑袋清明了几分。
  “?还真有点用啊。”他晃了晃空罐,说道:“再拿几罐过来!”
  喻名扬站在街角,看著计程车的尾灯渐行渐远,听见电台里逐渐传开“红牛”的名字。
  他回头望了一眼夜店耀眼的招牌,知道里面的世界也在悄然改变。
  而且他也知道,像他这样的推广团队,今夜不少於一百个。
  黑夜仍长,但有很多人,正要开始变得清醒。
  几天后,全港的夜店开始主动订购红牛饮料,不少的士司机也在7-11便利店纷纷购买红牛。
  一股“红牛风”正悄然兴起。
  “陈生,红牛上市之后,不论在香港还是美国,市场反响都相当不错。已经有不少店家主动进货零售了。”徐智渊语气中难掩兴奋。
  “这很正常,红牛毕竟是实打实的功能饮料,我们前期宣传也抓得准。接下来要继续扩大推广,把品牌知名度真正做起来。”陈耀豪语气沉稳。
  “明白,下一步我会飞往美国,接触棒球协会,爭取成功赞助他们的赛事。”徐智渊信心满满地说道。
  “好,赞助的同时,也要在电视台把gg打起。”陈耀豪点点头,又问道:“那香港这边接下来有什么具体计划?”
  “我打算赞助足球运动。”徐智渊答道。
  “足球?”陈耀豪略显意外,问道:“香港也有足球?”
  “当然有啊,陈生。香港足球曾经在1968年拿过亚洲杯季军,还出过“亚洲球王”李惠堂这样的传奇。
  我们的足球联赛也是亚洲最古老的职业联赛之一,球迷文化深、观眾也多。”徐智渊如数家珍,语气中透著一股自豪。
  “那就去谈联赛冠名,赞助国际赛事。打出成绩,我们重奖。”
  “明白。”
  陈耀豪重生这几年,还真没留意过香港有个像样的足球联赛。
  就算有,他原本也以为如海参队一样水平堪忧,没想到竟有过辉煌歷史,还出过李惠堂这样的人物。
  他偶尔穿行於香港街头,却从未见过像样的专业足球场,更別提媲美未来红体育馆的场地了。
  他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如果我们自己建一座几万人规模的专业足球场,就叫“红牛体育中心”,你觉得怎么样?”
  “陈生您的意思——是借这个机会“囤地”?”徐智渊迟疑地问。
  陈耀豪闻言一愜一一自己真心想做点事,却被理解成囤地炒作。
  “不,我是真心想为香港足球做点实事。”
  “那样的话,恐怕不太划算。”徐智渊谨慎分析道:“香港地价太贵,单靠球场运营很难回本“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几万人的体育场,不仅可以办本地联赛、国际邀请赛,还能出租办企业活动、演唱会等等。通过多元经营来回本,同时持续给红牛曝光。”陈耀豪从容解释道。
  “这样確实可行,既贡献本地体育,又是长期活gg。”徐智渊赞同道。
  “那你先去物色一下,港岛、九龙红一带,看有没有合適的地皮。”
  “好的,陈生,我儘快去办。”
  1975年12月24日,上环的海风裹挟著咸腥气息吹过排成长龙的人群。
  圣诞节的阳光確实带来些许暖意,但更多人脸上沁出的细汗,源於焦灼与渴望。
  均益大厦售楼处银色大门每次开启,都会引发一阵骚动。
  穿著制服的警察紧张地握著警棍,目光在攒动的人头上巡视。
  队伍豌如蛇,有人垫脚张望,有人低头查看印著户型图的宣传单,还有人蹲在地上,但无一例外都紧捏著號码纸。
  “让一让!让一让!我阿婆晕倒了!”队伍中段突然响起尖叫。
  人群像炸开的油锅,推揉著向前涌去。警察吹响哨子,试图控制局面。
  黑色平治轿车內,陈耀豪的指尖在车窗边沿轻叩两下,说道:“祝经理,去看看怎么回事。”
  祝文宇小跑过去时,发现是个瘦小的老太太瘫坐在地,手里还死死著摇號单。
  旁边几个黄牛党模样的男人互相使眼色,显然想藉机往前挤。
  “各位街坊,保持秩序!”祝文宇突然踩上坛,大声喊道:“今日加推20个名额!但有人插队立刻取消资格!”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黄牛党们退回原位,有人默默扶起老太太。祝文宇弯腰用粤语问道:“阿婆,您真要买房?”
  “给我个小户型就好。”老太太操著台山口音,说道:“儿子要娶媳妇,没房子怎么行...”
  回到车內,祝文宇苦笑著扯松领带匯报导:“第七个装晕的。黄牛党现在专雇老人家来博同情。”
  陈耀豪望向远处海面,波光粼粼处有渡轮驶过,问道:“你说,他们中间多少人是真想安家?
  +
  没等回答,售楼处突然爆发出欢呼。
  第一个摇到號的年轻人狂奔出来,举著认购书大喊道:“抽中了!三楼单位!”
  立刻有西装革履的中介围上去:“兄弟,加三千让给我!”
  “你看看,香江的魔幻现实:有人为棲身之所挤破头,有人当这是赌场。”陈耀豪微微皱眉,
  手指无意识地轻敲著车窗边缘,说道:“现在与我们合作的中介一共有几家?”
  祝文宇略作思索,答道:“目前正式签约的有五家大型中介公司,另外还有十几家小中介通过二级代理的方式参与。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略显凝重,继续道:“据我所知,这些中介私下都在搞加价转卖的那套把戏。
  有的甚至把號炒到比我们售价高出两成。”
  陈耀豪望著窗外熙攘的人群,轻轻摇头,
  如今的香江地產界,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在玩著同样的把戏:一边搞摇號製造稀缺假象,一边与中介联手哄抬房价。
  他心知肚明,这並非单纯为了刁难购房者,而是整个行业心照不宣的营销策略,那就是通过人为製造供需紧张的局面来推高房价。
  “房价上涨固然有市场需求的支撑。”陈耀豪沉吟道:“但与中介这么一联手,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反而更难买到房了。”
  祝文宇嘆了口气,说道:“现在整个市场都是如此。开发商捂盘惜售,中介加价转卖,就连港府也在不断提高地皮起拍价。这三方合力,房价想不涨都难。”
  “所以我们也要隨波逐流?”陈耀豪的语气中带著一丝自嘲。
  “形势比人强啊,陈生。现在全港的楼盘都在搞限售摇號,我们若是不跟进,反而显得另类了。”
  祝文宇无奈地摇摇头说道:“那些黄牛党,即便一个月只能摇到一个號,转手就能赚到普通人数月的薪水。
  中介更是明目张胆地僱人到各楼盘排队,就为了多抢几个购房资格。”
  陈耀豪微微頜首,转而问道:“我们的销售计划进行得如何?”
  “一期320套房源,我们採取分批推出的策略,每周放出100套,预计一个月內完成销售。”祝文宇翻开著手中的报表,匯道:“预计通过这次预售,我们可以回笼资金1.28亿港幣,和黄埔集团分红后,完全足够二期开发的启动资金。”
  看著报表上令人满意的数字,陈耀豪的神色却不见轻鬆:“均益大厦这个项目,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上。虽然现在的市场闭著眼睛都能赚钱,但我们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
  他说到这时顿了顿,目光望向车窗外,继续道:“上环这个地段潜力巨大,不仅是港岛核心区域,现有电车交通,未来还有地铁规划。我们要打造的是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品质楼盘。”
  “明白,陈生。”祝文宇郑重应道:“我们会严格按照规划,在社区环境和配套设施上投入重金。毕竟,好的小区环境才是吸引优质客户的长远之道。”
  陈耀豪最后看了眼窗外排队的人群,轻轻摇上车窗:“走吧。记住,我们要做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炒房生意。
  “好的,陈生。”
  “那个太古城第一期销售情况怎么样?”陈耀豪话锋一转,问道。
  “同样十分火爆。太古城凭藉其新颖的设计、完善的配套,再加上开发商的信誉支撑,
  第一期开售就掀起抢购热潮,单位很快售馨,在当时低迷的市场中格外亮眼。”
  他们推出『屋苑”概念的营销策略:太古地產极力强调『一站式”现代化社区生活理念包括购物中心、会所等即將落成的配套设施,对长期居住於老旧唐楼的市民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再加上他们提供灵活的分期付款方案,降低了置业门槛,吸引大量中產家庭和投资者入场。”
  在太古城出现之前,香港私人住宅多以单栋楼宇或小型屋苑为主。
  而太古地產开发的太古城,是香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综合私人屋苑。
  整个项目规划超过60幢住宅大厦,並配有大形购物中心、学校、俱乐部等设施,旨在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
  1975年,香港经济正逐渐从1973年股灾和1974年石油危机的阴影中復甦,楼市仍处於低潮。
  太古地產选择在这一时间点推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被认为是一次极具胆识的“逆市操作”,
  备受市场关注。
  “嗯,他们的房价多少钱一平?”陈耀豪继续追问。
  “每平方尺二百三十港幣。”
  “那春节后推出的赛西湖项目,你给我好好策划一下,爭取卖出更高价。”陈耀豪说道。
  “好的。”祝文宇应道。
  黄昏时分,人群逐渐散去。
  有个穿工装的男人久久站在街对面,望著售楼处亮起的霓虹灯。
  他从帆布包掏出铁饭盒,就著凉水吃圣诞蛋糕,应该是酒楼下班时派发的员工福利,奶油已经化了。
  陈耀豪的车经过时,恰看见男人用裂的手掌抚过宣传栏上的户型图,在“建筑面积400
  吹”的字样上停留很久,仿佛能摸到想像中的砖墙。
  “开慢些。”陈耀豪突然摇下车窗,海风涌进来裹著咸涩的黄昏气息。
  他回头望去,那个身影在渐暗的天光里变成剪影,像钉在繁华图景边缘的墨点。
  “明天让行政部设个饮水处。”他升起车窗,吩咐道:“排队的人,总该有杯热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