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水电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年代。
当厂办的工作人员站在宣传栏前,张贴下乡学习中草药种植的通知时。工人们起初並无太大反应,仅当作凑热闹围拢了一圈人。直到厂办工作人员反覆强调“条件艰苦”“需要牺牲”『十分重要”后,工人们才立刻收起了嬉皮笑脸,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小王,这项工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吗?”人群中,一位中年面庞的工人兴奋的问道。
厂办人员看了他一眼:“您吶,就想了!每年三月份从咱们厂出发,乃至十二月份验收了最后一批中药材才能回来。拖家带口的可不行!”
“別介儿!拖家带口的怎么就不行了?我一人过去还不成?!”中年工人急道。
“您千万別跟我急,这可是厂长交待过的。”厂办人员不为所动。
“还是厂长考虑的周到!”有人笑著接道。“这种艰苦的工作,哪能劳烦您这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可不是嘛!好不容易逮到个做贡献的机会,您还不让让我们年轻人?”
“也算我一个!我在老家那也是种过田的,学习种植中草药指定比他们快!”
闻言,中年男人立时丧了气。瞎,他本想著做做贡献,没成想竟还有离家数月的好事!得儿,就衝著能清静清静几个月这帮年轻人,真是不讲武德!
就在工人们踊跃报名的时候,郝仁把通讯员叫到了办公室。
“小蓝吶,咱们厂准备安排一批工人去学习中草药的种植。”打从老张那里回来,郝仁便思索了好一阵子。“等名单出来后,我打算让你培训他们几天。”
通讯员异的看向郝仁,疑惑的问道:“主任,我对中草药了解的並不多———”
郝仁摆了摆手:“別想岔了啊。在学习期间,他们免不了要记录心得、要点。没有个统一的格式,將来怎么传帮接代?”
“您的意思是,要我教会他们写『报告』?”通讯员似乎有些明白了。
郝仁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你再从宣传科找几个帮手,负责整理他们寄回来的信件並定期回信。对於这些在外工作的工人兄弟,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常关心。”
“主任,您想的真周全。”通讯员由衷的讚嘆道。
“培训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们一一不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困难和切实需求。当地百姓们过的不好了,那可是会影响到中草药的种植和收成滴!”
通讯员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用心教他们的。”
通讯员回去了,郝仁却陷入了沉思:老张给的十六处山区,並没有广西老表。算算时间,此时的老表们应该还在忙著剿匪吧?
“郝老师。”这时,李艷拿著一沓报告过来了。“这是三月上旬的生產记录。”
郝仁接过生產记录,简单扫了几眼便放在了桌上。
“李艷,你等下去找供应科。领十六—十八个医药箱。”虽然是在十六处山区开展中草药的种植,但是加上带队的正职、副职,妥妥的要按十八个人来准备。
“药箱里要备好阿司匹林、火霉素、『牛黄解毒丸”等药品。另外再去一趟医务室,找他们协调一下青霉素要口服的半合成青霉素。”
“郝老师,是给去山区的工人准备的吗?”李艷问道。
郝仁笑了笑:“还真让你说著了。现在的山区可是缺医少药的很。多给他们准备一点,终归是能派上大用场。”
现在的山区可不仅仅是缺衣少粮,医药同样是个大问题。因著山高路远、运输不便,平日里他们只能依靠流传下来的偏方自诊自治。往往实在撑不住了,才会翻过几个山头、
溪流,走到镇上去看中医。
一旦遇上肺炎之类的棘手病症,那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李艷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郝老师,刚才王浩提了个建议。”
王浩?郝仁突然想起,这位可不就是自小在山里长大的吗?
“你说。”郝仁立马来了精神。
“他建议工人过去的时候,带一些滴滴涕。”见郝仁的態度重视起来,李艷连忙说了下去。“他说山区里的蚊虫和城里不同,它们不但数量繁多、毒性还特別强。如果在村里喷洒几遍滴滴涕——
李艷坐在对面继续说著,郝仁的思绪也隨之飞起。
过了三月,南方的雨季就要开始了。一同隨之而来的,就是疟原虫的繁衍。所以滴滴涕是必须要带过去的。可製药厂这里並不生產滴滴涕,唯一生產滴滴涕的还在川蜀。这一来一回的...都要耽误到姥姥家了!
待李艷说完,郝仁才理清思路:“王浩的这个建议很好。等一下我会通知徐贺,让他们在实验室里赶製一批。另外,你告诉王浩一声一一让他去找通讯员。等那边开培训班的时候,他要过去讲一讲滴滴涕的使用细节。”
“好的,郝老师!”李艷脆生生的回道。
与此同时,自秋收后开建的秦家庄试验水电站,终是踏著春意完工了。(原型1956年玉渊潭试验水电站)
深邃的河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群眾。
不时有人扯著嗓子喊道:“老少爷们儿都退后点!別掉下去了!”
“那谁谁谁带著渔网干什么?哪个村的?没点管头了!”
正当人群还在鬨笑时,隨著『轰隆”一声巨响,两道宛如碧水青龙般的水柱从堤坝的下方倾泻而出。接著就听见堤坝上传来一阵欢呼声。
於是,两岸的人群也跟著雀跃起来!
“老二,看到没—·堤坝上的灯亮了!”秦家老大扯著自家兄弟的胳膊,用力摇晃著。
秦老二被摇的有些迷糊,嘀咕道:“大白天,开什么灯吶。这不浪费电吗?”
人群里有人回道:“少见多怪了吧?昨儿咱就打听清楚了,这次是试运行,要连转三天吶!这灯原本是晚上才开的,因著咱们围观的关係。这才大白天就开了!”
“哥几个儿,在这耗著了!赶紧回家试试电灯!”又有人喊道。
秦家老大凑到了秦老二的耳边,大声喊道:“二弟,咱也回去吧瞧见没,村里的电工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