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导演?不,华娱教父! > 063 关导 救救我们吧!
  说不上为什么,陈小旭对《京城人在纽约》的招商格外上心。
  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和开牛肉麵馆的张先生谈好了合作细则,把价格谈到了150万。再算上其他大大小小的gg植入,总共有650万的收益。
  陈小旭说,如果能和央台谈好gg竞標,收入破千万是起步。要是宣传到位,竞標价格够高,说不定又能大赚一笔。
  关文湖给尤主任打了几个电话,却迟迟没人接听,他索性开车前往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尤主任一大早就出去了,您要是有事,我帮您找郑副主任吧?”
  “我自己去吧。”
  推开郑小龙的办公室,冯钢正和他並排而坐,低头看著桌面。
  “关导,你怎么来了?”
  关文湖没客气,自己找地方坐了下来。
  “招商的事谈好了,但是找不著尤主任。”
  郑小龙拿出一只崭新的茶杯,沏上茶。
  “他一早就去央台了,没准快回来了。你来的正好,我们俩正研究分镜头呢!”
  说著,郑小龙把桌上的一叠纸递了过去,“我们也没画过这东西,拿不准啊!”
  “上次关导指点了一下,说拍戏必须要提前做分镜头,我觉得挺有道理,就和郑导一起设计了一下。”冯钢见关文湖有些拘谨,舔了舔嘴唇。“但是有点弄不明白镜头之间的逻辑,关导受受累,再给我们讲讲?”
  翻开分镜头,故事板上的线条流畅,画面严谨,像美术学院的速写作业。
  一看就是出自冯钢的手笔,他学美术出身,到了艺术中心后先做了几年美术师,第一次有机会参与联合执导。
  但这份分镜头,除了画面漂亮之外,没有任何优点。
  寥寥几场戏,不但景別运用不严谨,镜头之间的组合更是没有逻辑,常常出现同机位不同景別的连接,这是电影学院大一新生都不会犯的错误。
  关文湖又翻了几页,心里顿时有些打鼓。
  他开始质疑郑小龙的能力,能否把《京城人在纽约》拍好。
  “关导,你觉得怎么样?”
  郑小龙凑到身边,满眼期待地望著关文湖,似乎想听到夸奖。
  “这个……”
  他看了看郑小龙的眼睛,含蓄地说道:“冯钢以前没当过导演,这我知道。郑导以前在剧组是製片人吧?”
  “对,以前都是编剧和製片人,拍《渴望》的时候跟著赵宝纲学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挺有收穫。”
  说著,他靦腆一笑,还在等待关文湖的讚扬。这份分镜头他十分满意,虽然他尚且不懂分镜头的逻辑。
  “那我就直说了,这份分镜头完全不能用於拍摄……”
  话才说到一半,郑小龙和冯钢的脸色一沉。
  关文湖把茶几上的菸灰缸拿到手边,点上一支烟。
  “我之前看其他电视剧导演,都是到了现场再分镜头的。但咱们这个戏特殊,全剧组几十號人去了美国,每一天的成本都特別高。我们不能到了现场再时间,当场思考怎么拍。对於咱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点,郑导能理解吧?”
  郑小龙点点头。
  “导演要在拍摄之前,脑子里对每一场戏都有清晰的认知。”
  关文湖指著手上的分镜头说道:“这场戏是王启明和媳妇到了甘迺迪机场,作为导演,你怎么理解这场戏的任务?”
  郑小龙毕竟是文学专业出身,对於剧本的理解不成问题。
  “应该重点突出,一对在国內属於天之骄子的夫妻,到了国外忽然发现,他们曾经的履歷和成就,在异国他乡完全没用。”
  “就是迷茫。”冯钢补充道。
  “没错,迷茫、无助,甚至有点绝望,这都是人物的內心。人物迷茫的心理,应该和环境產生剧烈的衝突,才能被观眾感知。比如其他外国人说著流利的英语,非常自然地和海关工作人员交谈,其他人的队伍通过得非常迅速。但到了王启明夫妇这里,排在他们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埋怨,嘮叨,催促。这种视觉上的衝突,可以引起观眾的第一个疑问,王启明在干什么?”
  关文湖指著分镜头上的画,“但你们设计的分镜,在没有构建出环境的时候,就先给了王启明一个中景。这个镜头既不能带出环境,也不能走入他的內心,完全是个陈述式的镜头,只能告诉观眾,有个人在这。这个镜头没有故事感,我说的这个,你们能理解吗?”
  关文湖有意说的很慢,免得两个对镜头语言没有太多理解的初学者云里雾里。
  但郑小龙很快反应过来,说道:“中景是不是像个陈述句,没办法引起衝突。或者说,观眾看完不会被这样的镜头吸引。”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中景也有中景的用处,理论上什么景別都是可以用的,但一定要符合导演的构思。那像你说的,第一个镜头构建环境,用一个全景把机场海关的队伍给排出来,第二个镜头该接什么呢?”
  “接中景,镜头带上王启明的脸,把他身后那些人焦躁的状態拍出来,目的是引起观眾的持续好奇,王启明到底在干什么,能让其他人这么烦躁。”
  隨著关文湖的描述,冯钢拿起铅笔在纸上勾勒,很快就画出了草图。
  “关导,是这个意思吗?”
  冯钢的理解非常到位,精准把握了构图的尺度,以及关文湖的构思。
  “没错,那第三个镜头该接什么了?”
  郑小龙想了想:“特写吧?展示一下那些人烦躁的状態。”
  冯钢说道:“接个近景吧?看看王启明的状態。”
  “应该是展现人物关係的镜头。”
  关文湖忽然回忆起以前拉片的日子,每部电影他都会反覆观看十遍以上,逐个镜头分析导演的用意和全片的敘事框架。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下意识反应,让他越说越兴奋。
  “第一个镜头展现了空间,引出观眾的好奇。第二个是反应镜头,强化了疑惑的氛围。紧接著必须要展现人物关係,直指这场戏的核心,就是王启明满怀期待到了纽约,却因为语言不通遭受了第一个挫折。”
  他从冯钢手里接过铅笔,画了一张镜头。
  海关工作人员的近景,满脸傲慢,甚至带著轻蔑地看著镜头。
  冯钢看了两眼,问道:“不应该用个带关係的镜头,拍两个人对话的正反打吗?”
  “这个镜头虽然一直是王启明和工作人员的对话,但从头到尾没有拍王启明的脸,只有一个目的。被蔑视的人,地位较低的一方出现在画外空间,可以强化地位的悬殊,强化对王启明这个人物的挫败。”
  关文湖把这三个镜头並排摆在一起,又把郑小龙和冯钢的分镜头放在下面。
  两个人上下对照著揣摩了半天,渐渐品出了味道。
  “別说,咱俩设计的这个还真没什么意思。”
  冯钢点点头:“確实是,没突出重点,就和新闻採访似的,平平淡淡。”
  靠著沙发,关文湖慢慢抽完了烟。
  “你们还是得点时间,把分镜头设计好。”
  郑小龙平时很少抽菸,但屋里连续的打火机响声,让他不自觉的从冯钢的烟盒里掏出一支,叼在嘴里。
  他看著关文湖的分镜,越看越觉得惭愧。
  以前在剧组看那些电视剧导演,拍戏很是隨性,在现场更多的是调整演员的表演,对镜头的设计和调度看起来像是信手拈来。
  和关文湖隨手的设计相比,那些人简直是外行。
  当初信誓旦旦向尤主任保证,一定会把片子拍好,一炮走红。
  他现在完全丧失了信心。
  冯钢连抽了两根烟,才从刚才的震撼中缓过来。他没上过电影学院,虽然跟过不少剧组,但也没见过哪个导演像关文湖一样,对镜头的运用如此清晰。
  不少导演在现场看看景,大手一挥,就让摄影师確定构图了。
  不愧是坎城金棕櫚得主,果然非同一般。
  两人沉默了半天,郑小龙忽然开口。
  “关导,要不这个片子你来执导吧!”
  “嗯?”
  关文湖看著郑小龙的眼睛,一时拿不准他是谦虚还是另有內涵。
  “別別別,我只负责投资,拍戏是你们艺术中心的工作。”
  “要是之前,我还敢说,我能当这个导演。”
  郑小龙挠了挠头,訕訕一笑,“在你面前我就不敢说这话了。让我当导演,我真对不起你的投资。”
  其实刚才冯钢就有这个想法,但他只是艺术中心的普通职工,自荐了许多次,才说服郑小龙带著他一起拍戏。这些话,他万万不能说。
  “我还得做电影后期,真拿不出几个月的时间去国外拍电视剧。”
  关文湖端起茶杯,喝了口品质不佳的浓茶。
  “我也不是你们艺术中心的人,这活给我干,不太合適。”
  “反正你掛名总导演了,把掛名坐实,也不是什么问题吧?”
  “不行不行,我真没时间……”
  正说著,门外一阵沉重而急促的脚步,紧接著门被打开。
  尤主任正擦著满头大汗。
  “关导你在这啊,刚才给你打电话一直没人接。”
  “我早上给你打电话,你不在办公室,我就过来找你了。”
  尤主任坐在关文湖身边,喘匀了气。
  “央台那边同意你的方案了,但他们有个要求。”
  关文湖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们要求,这部电视剧必须由你亲自执导。”
  尤主任忽然握住了关文湖的手。
  “关导,帮帮忙,救救艺术中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