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346章 捅破天了
  交接的地点,似乎是在城西的…“听雨楼”。
  “听雨楼?”孙伏伽精神一振。这是一处颇有名气的茶楼,文人雅士聚集,也是许多私下交易的掩护场所。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龙驤卫封锁的城西区域!
  “时间?接头人特徵?”孙伏伽急切追问。
  “时间…大概是腊月中旬。接头的…小人只远远瞥见过一次,像个管家模样的人,身材微胖,左手似乎…似乎缺了一根小指!”老帐房努力回忆道。
  左手缺一根小指!这个特徵太明显了!孙伏伽立刻下令:
  “程將军,立刻秘密排查城西所有符合特徵之人!重点查与崔氏、卢氏有关联的府邸管家、管事!”
  “没问题!”程处默摩拳擦掌。
  然而,不等龙驤卫展开大规模排查,百骑司安插在崔氏別院外的暗哨就传回急报:
  崔弘度的心腹管家,今日傍晚匆匆外出,其左手正是缺了一根小指!他去往的方向,正是城西!
  “果然是他!”孙伏伽猛地站起,“他此时外出,必定有紧要之事!程將军,立刻带人,秘密跟上!看他去见何人,所为何事!或许能抓到更大的鱼!”
  “好!”
  程处默立刻点了一队精干亲兵,换上便服,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夜色。
  崔管家的马车在城內绕了几圈,最终却並未前往什么隱秘地点,而是径直出了城,来到了城西十里外的一处荒废河神庙。
  程处默带人远远跟著,心中疑竇丛生:“这老小子,跑这鬼地方来做什么?”只见崔管家下车后,警惕地四下张望,然后快速闪入了破庙之中。
  程处默打了个手势,士兵们无声散开,將破庙悄然包围。他亲自带著两名好手,潜至庙墙之下,凝神倾听。
  庙內,隱约传来两人的对话声。一个略显焦急的声音道:“…你怎么此时才来?东西呢?孙伏伽查得紧,那边催得急…”
  另一个声音,正是那崔管家,带著几分无奈和惶恐:“…实在没办法,府上也被看得紧…这是最后一批了,赶紧处理乾净…都是要命的东西…”
  接著是一阵窸窸窣窣,似乎是纸张摩擦的声音。
  “好了,快走!以后別再联繫了!”先前那声音催促道。
  “等等…”崔管家似乎犹豫了一下,“…老爷让我问你,长安那边…到底何时能…?”
  “噤声!”
  另一个声音陡然严厉,“这不是你该问的!做好你的事!快走!”
  程处默听到此处,再也按捺不住,猛地踹开破败的庙门,大吼一声:“谁也不准走!龙驤卫拿人!”
  庙內两人大惊失色!崔管家手一抖,一叠信件帐册之类的东西散落在地。
  另一人反应极快,猛地吹熄了桌上的油灯,庙內顿时一片漆黑,他趁机向后窗窜去!
  “哪里跑!”程处默目眥欲裂,拔刀扑上。亲兵们也一拥而入。
  黑暗中响起几声短促的打斗和闷哼。
  等到亲兵重新点燃火把,只见崔管家面如死灰地被士兵扭住,地上散落著不少书信和帐页。而另一人,却已不见踪影,后窗洞开。
  “追!”程处默怒喝道,同时一把抓起地上的信件,就著火光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那上面记录的,竟是几笔巨大的资金流向,最终指向的,赫然是长安城中某位位高权重的亲王!而夹杂其中的几页残帐,似乎还与军械有关!
  “妈的…捅破天了…”程处默喃喃道,立刻將所有纸张小心翼翼收起,“把他给我捆结实了!带回大营!快马稟报孙寺卿和萧尚书!”
  当孙伏伽和萧瑀看到程处默带回来的缴获物和瘫软如泥的崔管家时,都是震惊莫名。
  那些书信和帐目碎片,虽然残缺,却拼凑出一个令人胆寒的图景:
  河北世家不仅在经济上对抗朝廷,其部分资金甚至流向了长安的某位亲王,而更可怕的是,似乎还有少量涉及辽东的违禁军械交易!
  这已远远超出了经济案和刺杀案的范畴,隱隱触及了谋逆的边缘!
  “立刻…立刻八百里加急,密奏陛下!”萧瑀的手都在颤抖。
  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和控制。
  孙伏伽面色无比凝重,他看向面无人色的崔管家,知道这是撬开铁板最关键的一道裂缝:“连夜审讯!必须让他开口!”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突击审讯崔管家,深挖这惊人线索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波,已悄然降临长安。
  ……
  三日后,大朝。
  数名御史突然联名发难,不再是含沙射影,而是直接弹劾大理寺卿孙伏伽!
  奏疏中罗列其“十大罪状”:借查案之名索贿敛財、纵兵扰民、滥用酷刑、构陷良善、欺辱妇女…桩桩件件,言之凿凿,並附有大量“苦主”的血按手印和“证词”。
  更致命的是,他们巧妙地將其与太子的新政捆绑在一起,暗示孙伏伽的“暴行”皆是秉承东宫意旨,是为了强行推行新政而排除异己,不惜构陷百年世家,已引得河北民怨沸腾,国本动摇!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譁然!
  原本就对新政持怀疑或反对態度的官员纷纷附和,要求严惩孙伏伽,暂停新政,召回调查团。
  支持太子的官员则奋力反驳,指责这是污衊构陷,是世家反扑的手段。
  双方吵作一团,太极殿內如同市集。
  龙椅上,李世民的面色阴沉如水。
  他看著下方激烈爭吵的臣子,又看看那几分写得“情真意切”的弹劾奏疏,目光最终落在面色平静但眼神微凝的李承乾身上。
  河北查案的胶著,他已知晓。孙伏伽的刚直,他亦相信。但如此汹涌的朝议和“民怨”,却让他不得不深思。
  作为帝王,他必须权衡全局,稳定压倒一切。
  “陛下!”
  一位老臣涕泪交加,“孙伏伽所为,已非查案,实乃酷吏行径!长此以往,恐重蹈前隋覆辙,寒了天下士民之心啊!老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锁拿孙伏伽回京受审,暂停河北新政,以安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