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354章 李世民的態度
  “陛下那边的態度也模稜两可,长安的弹劾奏章怕是都快堆成山了!
  再这么下去,咱们別说查案,怕是连自身都难保!”
  孙伏伽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圣心独运,沉默不代表不支持,或许是在等待我们拿出更確凿的证据,或是等待对手露出更大的破绽。
  眼下,我们需稳住阵脚,行釜底抽薪之计。”
  “如何釜底抽薪?”
  “其一,舆论之战,不能只靠官样文章。”孙伏伽目光炯炯。
  “程將军,你挑选一批龙驤卫中口齿伶俐、熟悉本地民情的军士,配合州府可靠官吏,组成若干小队,深入市井、乡里,不是去说教,而是去倾听,去解答。
  將新政每条每款,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给百姓听,尤其是清丈田亩如何防止豪强兼併、平均赋役如何减轻贫户负担。
  同时,公开此次骚乱中毙命匪徒的身份证据,揭穿他们受僱於人、煽风点火的真相。要让百姓明白,谁才是真正为他们著想,谁又在背后捣鬼。”
  程处默眼睛一亮:“这法子好!老百姓其实最实在,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有桿秤!我这就去办!”
  “其二,”孙伏伽继续道,“对於地方官的软抵抗,需区別对待。
  拉拢一批,震慑一批,清除一批。
  你我將联名奏请太子殿下,请旨赋予我们临机处置之权,对公然抗命、阳奉阴违者,无论官职大小,可先行停职查办,再报朝廷。
  同时,大力提拔那些真正干事、支持新政的官员,哪怕他们出身寒微或职位不高。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跟著新政走,才有前途;暗中作梗,绝无好下场。”
  “好!就该如此!”程处默摩拳擦掌,“我早就看那几个磨洋工的刺史司马不顺眼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孙伏伽压低了声音:“对手越想切断我们与长安、与证据的联繫,我们越要確保信息畅通无阻。
  关於河北案的核心证据,尤其是涉及资金流向和那位亲王的部分,我已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另备份了一份,直送陛下亲信內侍之手。
  此外,我们在这里的一举一动,每日遭遇的困难、取得的进展,也需以密奏形式,直陈陛下。
  要让陛下知道,河北的局面,非我等不力,实是阻力重重,而这阻力之源,正指向长安。”
  程处默重重点头:“明白了!我让龙驤卫最精锐的斥候负责密奏传递,確保万无一失!”
  就在孙伏伽与程处默调整策略,积极应对的同时,长安城內的博弈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魏王李泰见第一次製造的骚乱效果似乎引起了父皇的沉默,心中窃喜,决定加大力度。
  他採纳了幕僚更阴险的建议:
  不再直接製造大规模衝突,而是利用经济手段,给孙伏伽的新政製造无法克服的障碍,从而坐实其“无能”的罪名。
  他通过隱秘的渠道,指示河北境內那些仍忠於或受制於世家势力的商號、粮行,开始暗中囤积粮食、布匹、盐铁等民生必需品,同时故意放缓甚至停止向市场投放物资。
  一时间,河北各地虽未到饥荒程度,但市面上的物价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上涨。
  “米价又涨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听说是因为新政扰乱了市场,商人们都不敢做生意了!”
  新的流言伴隨著物价上涨而滋生。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百姓的生活压力切实增加,不满情绪开始积累。
  孙伏伽和程处默虽然全力调拨官仓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但对手隱藏在暗处,操控市场,使得他们的应对显得被动而吃力。
  消息传回长安,弹劾孙伏伽“治国无方”、“与民爭利”、“致物价腾踊,民怨沸腾”的奏章果然再次多了起来。甚至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开始对河北新政的效果產生怀疑。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再沉默。
  早朝之上,当又有御史言辞激烈地弹劾孙伏伽时,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河北之事,朕已知之。孙伏伽、程处默前有查案之功,后有安民之责。地方有宵小作祟,市场有好商兴风作浪,此非一日之寒,亦非二人一时可靖。”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那些弹劾的官员:“然,新政攸关国本,不可因噎废食。传朕旨意:
  加派户部侍郎一名,精於钱穀之事者,赴河北协助孙伏伽平抑物价,理顺市场。
  另,著令周边各道,调配部分物资入河北,以稳民心。”
  这道旨意,依旧平衡。他既没有否定孙伏伽,承认了河北问题的复杂性,又派去了户部官员,看似是去“协助”,实则也带有一定的监督和分权意味。
  同时,从周边调粮,既是实际支持,也暗示了对河北本地官僚和商界的不信任。
  圣旨下达,魏王李泰心中一沉。
  父皇没有召回孙伏伽,反而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这绝非他想要的结果。
  他意识到,仅仅靠製造经济混乱和舆论压力,似乎还不足以扳倒孙伏伽这根钉子。
  而东宫方面,李承乾则稍稍鬆了口气。
  李世民终究还是站在了新政一边,虽然派去了户部官员略显微妙,但总体方向是支持的。
  他立刻指示东宫属官,全力配合户部侍郎的调粮事宜,並再次密信孙伏伽,嘱其抓住机会,与户部官员精诚合作,儘快稳定河北局势,做出成绩,以堵悠悠眾口。
  然而,无论是李世民看似平衡的决策,还是李承乾的殷切期望,都无法完全化解河北地下的暗流。
  那个被魏王幕僚提及的“通过几层关係找来的江湖亡命之徒”,並未因第一次骚乱失败而罢手。
  他们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接受了新的指令:不再製造大规模混乱,而是针对新政的具体执行环节和关键人物,进行精准的破坏和恐嚇。
  几天后,一名正在乡下主持清丈田亩的州府小吏,被人发现暴尸荒野,身上財物尽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