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 第486章 以倭制倭!帝王心术
  京都,二条御所。
  隨著北条氏政和长宗我部元亲的首级被悬掛在城头,倭国全境的平定,已经再无悬念。剩下的那些零星抵抗,不过是癣疥之疾,交给降军和地方民团处理即可。
  战爭的硝烟渐渐散去,接下来,便是如何长久而有效地统治这片新征服的土地。
  这天,陈平川在行宫召集了所有核心將领,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大殿內,秦锋、石头、林勇、丁远等人齐聚一堂。他们的脸上还带著征战后的风霜,但眼神中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诸位,”陈平川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微笑著开口,“征倭之战,打到今天,可以说是大局已定。诸位將军浴血奋战,功不可没。等班师回朝之后,朕再为尔等论功行赏。”
  “为陛下效死,乃我等本分!”眾將齐声应道。
  “客套话就不多说了。”陈平川摆了摆手,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打下倭国不难,难的是如何管好它。朕不希望,我们前脚刚走,后脚这里就叛乱四起。所以,朕决定,在京都设立『大夏驻倭国总督府』,总管倭国一切军政要务,代表朕,镇守此地。”
  眾將闻言,都点了点头。这是应有之义,否则大军一撤,倭国必然復叛。他们好奇的是,陛下会派谁来担此重任。
  总督一职,位高权重,形同封疆大吏,甚至可以说是倭国的“太上皇”。这个人,必须能力卓绝,而且要深得皇帝的信任。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秦锋和石头身上。
  秦锋是镇北大將军,军功赫赫,用兵如神。石头是车骑大將军,稳重可靠,统兵有方。他们二人,无论谁出任总督,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秦锋和石头也对视了一眼,心中各有思量。镇守一方,开疆拓土,是每一个將军的梦想。
  但他们也知道,这个位置责任重大,不是那么好坐的。
  而且,他们將要远离故土,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回去。
  然而,陈平川接下来说出的人选,却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朕决定,由镇海大將军,靖海侯丁远,出任首任驻倭总督。”
  话音一落,大殿內一片寂静。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所有人都愣住了。
  丁远?
  丁远自己也懵了。他抬起头,满脸都是错愕。
  “陛下,这……这万万不可!”他立刻出列,躬身道,“末將乃一水师提督,毕生所学,皆在舟船炮火之上。对於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可谓一窍不通。如此重任,末將……末將实难胜任啊!还请陛下另择贤能!”
  他不是谦虚。
  他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行。让他带领舰队纵横四海,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可让他去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跟那些心眼比蜂窝还多的倭国大名打交道,他想想都头大。
  “是啊,陛下,丁將军虽然海战无双,但这总督之职,还是由秦將军或者末將……”石头也忍不住站出来说道。他倒不是想爭功,而是真心觉得让丁远去干这活,有点强人所难。
  “都闭嘴。”陈平川淡淡地说道。
  大殿內再次安静下来。
  陈平川看著一脸惶恐和不解的丁远,缓缓开口道:“丁远,你抬起头来,看著朕。”
  丁远依言抬头。
  “朕问你,倭国是什么?”
  “是……是一个岛国。”丁远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回答。
  “没错,是岛国。”陈平川加重了语气,“既然是岛国,那它的命脉在哪里?”
  丁远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在海上!”
  “说得好!”陈平川讚许地点了点头,“倭国的命脉,就在海上!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倭国!朕让你当这个总督,不是让你天天坐在衙门里批阅公文,而是要你用你的无敌水师,像一把悬在所有倭国大名头上的利剑,让他们不敢有丝毫异动!”
  “只要我大夏的舰队还能在倭国沿海巡航,只要我大夏的火炮还能封锁他们的港口,他们就算有再大的野心,也翻不起浪。这,就是朕让你当总督的第一个原因。”
  丁远听得热血沸腾,原来陛下是这个意思!
  用海军来镇国,这个思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陈平川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你性情沉稳,为人忠厚,不喜弄权,更不贪功冒进。朕把倭国交给你,放心。朕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能源源不断为大夏输血的倭国,而不是一个战功赫赫,但民怨沸腾的烂摊子。秦锋用兵过於锐利,石头太过耿直,他们適合开疆,而不適合守成。你,丁远,才是最合適的人选。”
  这番话,说得秦锋和石头都心服口服。
  他们仔细一想,陛下的分析確实有道理。让他们去跟那些倭国老狐狸勾心斗角,还真不如让他们上阵杀敌来得痛快。
  陈平川走到丁远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温和起来:“至於政务,你无需担心。朕会从国內调派一批精通民政、律法的文官来辅佐你。首相赵康,已经给朕擬好了一份名单。”
  “另外,”陈平川看了一眼殿外,示意了一下,“朕还会给你留一个『好帮手』。”
  他话音刚落,內侍便领著一个人走了进来。
  正是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一进来,看到这阵仗,立刻跪下行礼:“外臣德川家康,参见陛下,参见各位將军。”
  “德川家康,从今日起,你便是总督府的副长官,兼任关东经略使。你的任务,就是辅佐丁总督,处理倭国地方事务,安抚各地大名。做得好了,你德川家,在倭国便可长享富贵。做得不好……”陈平川没有说下去,但其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德川家康心中一凛,隨即大喜过望。他本以为投降之后,最多也就是个富家翁的下场,没想到竟然还能得到如此重用!虽然是给大夏人当副手,但这也意味著,他依然是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外臣!外臣定当为陛下,为丁总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激动地磕头道。
  陈平川这一手,让秦锋和石头等人都是眼前一亮。
  高明!实在是高明!
  用丁远的水师作为军事威慑,从根本上杜绝叛乱的可能。
  用大夏的文官团队,掌握行政和司法大权。
  再用德川家康这个最熟悉倭国情况的“倭奸”,去处理那些脏活累活,以倭制倭。
  军事、行政、地方,三权分立,又互相制衡,最终的权力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这套统治架构,简直是天衣无缝!
  丁远此刻也彻底明白了陈平川的良苦用心。他不再推辞,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地立下军令状。
  “臣,丁远,领旨!臣在此立誓,只要臣一息尚存,必保倭国永为大夏之土,绝不负陛下所託!”
  陈平川欣慰地將他扶起。
  “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至此,大夏在倭国的统治框架,被彻底定了下来。一个由海军主导,文官辅佐,降將执行的全新殖民体系,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
  龙兴五年,秋。
  倭国的局势,在丁远和德川家康的治理下,已经基本稳定。
  各地大名在见识了大夏军的雷霆手段和德川家康的“榜样”后,都变得异常顺从。
  解散军队,裁撤武士,上缴赋税,各项政令推行得异常顺利。
  那些被剥夺了特权的武士,虽然心怀怨言,但在大夏水师的巡航炮舰和各地“民团”的严密监控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少数几个试图煽动叛乱的,还没等聚集起人手,就被德川家康手下的忍者和暗影司的特工联手剿灭,人头掛在了城头。
  整个倭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平”景象。
  陈平川见时机成熟,决定班师回朝。
  消息传出,整个大夏军营一片欢腾。离家近一年,將士们早已归心似箭。
  大阪港,数百艘巨大的战船遮天蔽日,大夏的黑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码头上,人头攒动。
  陈平川身穿金甲,在一眾將领的簇拥下,准备登船。
  在他的身后,跟著一个特殊的“送行队伍”。
  为首的,是新任驻倭总督丁远,和他的副手德川家康。
  再往后,则是高丽国王李峼。
  李峼是在平壤之战后,就一直跟隨著大夏军,亲眼见证了陈平川如何摧枯拉朽般地征服了倭国,心中的敬畏早已达到了顶点。
  在他们身后,还跪著一长串被铁链锁住的囚犯。
  为首的正是被活捉的羽柴秀吉等倭国战犯,还有卖国贼吴三保。
  织田信长死后,他就被抓住了,经过审问確认了罪行,但一直没有处刑。
  陈平川要將他带回大夏国去,当眾处死,以儆效尤!
  这些犯人一个个面如死灰,等待著被押往大夏京城,接受最终的审判。
  “陛下,此去一路顺风。”丁远躬身行礼,眼中满是不舍和责任感,“臣必不负陛下所託,镇守好此地。”
  陈平川拍了拍他的肩膀:“倭国就交给你了。记住,凡事多与朕和赵康首相通气,祖国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他又看了一眼旁边同样躬著身的德川家康,淡淡道:“德川家康,好好辅佐丁总督。你的忠诚,朕都看在眼里。”
  “是!外臣明白!”德川家康受宠若惊,腰弯得更低了。
  交代完毕,陈平川转身上了巨大的龙舟旗舰。
  “起航!回朝!”
  隨著一声令下,庞大的舰队缓缓驶离港口,在丁远等人和无数倭国百姓复杂的目光中,扬帆远航,踏上了归途。
  归途万里,风平浪静。
  陈平川站在船头,海风吹拂著他的龙袍。他眺望著家的方向,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这一趟御驾亲征,不仅彻底解决了倭国这个心腹大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个以大夏为核心的东亚新秩序。
  这个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但他的心中,更多的却是对家人的思念。
  不知道昭华、三娘她们怎么样了,父母亲的身体是否安康。
  舰队经过十数日的航行,终於在登州港靠岸。
  当龙舟的巨大身影出现在海平面上时,早已等候在港口的登州官员和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回来了!吾皇万胜!”
  “大夏万胜!天军万胜!”
  消息早已通过快马传遍全国,整个大夏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喜悦之中。
  皇帝御驾亲征,跨海平倭,这是何等不世之功!
  从登州到京城的千里官道,早已被自发前来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
  陈平川的龙輦所到之处,万民跪伏,欢声雷动。道路两旁,百姓们高举著水果、酒水,想要献给他们的英雄,他们的皇帝。
  士兵们挺著胸膛,享受著这至高无上的荣耀。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换来了胜利,也为自己贏得了尊敬。
  秦锋和石头骑著高头大马,跟在龙輦两侧,看著这番景象,也是心潮澎湃。
  “老石,看到没?这就是我们打下来的太平!值了!”秦锋感慨道。
  “是啊,值了!”石头憨厚地笑著,眼眶却有些湿润。
  这一路,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巡游。
  当大军的先头部队终於抵达京城郊外时,更加宏大的场面出现了。
  京城十里长亭外,以开国首相赵康为首,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黑压压的人群,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城门口。
  看到龙輦出现,赵康整理了一下衣冠,率领百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亮的声音,匯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衝云霄,仿佛要將天上的云彩都震散。
  陈平川走出龙輦,看著眼前跪伏的文武百官,看著远处那座雄伟的京城,看著城墙上密密麻麻,翘首以盼的百姓,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眾卿平身!”
  他亲自上前,扶起了年迈的赵康。
  “首相,朕不在的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为陛下分忧,乃老臣本分!陛下荡平倭寇,扬我大夏国威,此乃千古未有之功业,老臣……老臣为陛下贺!”赵康激动得老泪纵横。
  京城的城门,早已大开。
  街道两旁,百姓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挥舞著手臂,拋洒著瓣,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著他们的皇帝和英雄的军队。
  “陛下万岁!”
  “大夏威武!”
  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陈平川坐在龙輦上,微笑著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从这一刻起,他的声望,在大夏子民的心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这场盛大而狂热的欢迎仪式,宣告著征倭战爭的彻底结束,也標誌著大夏皇朝,真正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