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泉宾馆。
县府办的刘主任正在忙前忙后张罗。
张启民惊奇地看到,三楼宴会厅已经被布置成了“张毅谋导演欢迎会”现场,大红的条幅“热烈欢迎张毅谋导演巩莉主演”掛在墙壁上方的中央。
鲜、麦克风、音响、背景等一应俱全。
傍晚六点时,张毅谋导演携《红高粱》女主演巩莉来到了三楼,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走错了地方:
“这……不是说见个面……吃个饭吗?搞这么隆重?”
倪振也被瀧泉的办事效率惊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大导演到底是大导演,张毅谋很快適应了现场的氛围。
等张毅谋和巩莉等人一跨入会场,掌声四起。
这时候,张县长从前台向张毅谋走来,並排走在张县长旁边的是张启民。
张启民向张毅谋介绍道:
“张导,这是我们瀧泉县县长张志成同志!”
又向张县长介绍张毅谋:
“张县长,这位就是张毅谋导演,刚刚从德国归来,他导演的《红高梁》获得了金熊奖……”
“你好!张县长,幸会幸会!”
“你好!张大导演,欢迎来到瀧泉!”
张县长和张毅谋皆非常热情地和对方握手。
一旁,闪光灯闪烁,县市两级的记者不断地摁下快门,电视台的记者更是將镜头一镜到底。
张启民又向张县长介绍巩莉、倪振和香港时代公司的代表。
张县长惊讶的看著化了淡妆的巩莉:
“你好!大明星,欢迎来到瀧泉!”
隨后,张启民一一介绍瀧泉这边的人给张毅谋和巩莉认识。
当介绍到陈果的时候,张启民说道:
“张导,这位是我们瀧泉县委宣传部的陈果部长,她非常喜欢大明星巩莉的表演,是大明星巩莉的影迷。”
陈果隨即满脸笑容地走上前,张毅谋顿时笑逐顏开。
张毅谋伸出手和陈果短暂地握了握手:“陈部长你好!”
身旁的巩莉更是留陈果站在了身边不走了。
短暂的欢迎仪式结束,记者们心满意足地退去。
晚上,张县长作为东道主,宴请张毅谋导演和大明星巩莉一行人。
张启民是今晚重要的陪同人员,宣传部的李部长、陈果副部长、文化馆的王淑兰馆长也一起作陪。
当眾人在包厢內坐定后,等著上菜的工夫,张县长得知张毅谋和张启民中午就已经签订了《大红灯笼》的改编版权合同。
张县长不由得连连扼腕,张县长责怪张启民道:
“启民,怎么不早说呢,这搞个签约仪式多好!”
语气却没有当真,相反还有股亲切。
张毅谋笑笑,张启民也笑笑。
但无论如何,傍晚的欢迎仪式已经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张县长含蓄地对张毅谋说道:
“张导,你难得来我们瀧泉一趟,这次无论如何多住几天!我们瀧泉有钱江省第一个高峰茅山,有全省保存最好的石板老街,还有瀧泉宝剑,天下闻名……”
张启民心说,张毅谋这是从德国刚回来,在一个导演的眼里什么样的美景没见过?
果然,张毅谋婉言拒绝了张县长的挽留。
今晚,陈果出席了晚宴,她坐在巩莉的旁边,不断地和巩莉轻轻地聊著什么,巩莉不时的发出一阵阵笑声。
有几回,巩莉和陈果说笑的时候,还会抬起眼来朝张启民这边望。
宴会进入尾声的时候,张毅谋终於表了態:
“感谢瀧泉县的领导,这么隆重地欢迎和款待,《大红灯笼》这部电影呢,我已经决定了,放在山西那边拍,至於各位朋友的盛情,我心领了,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考虑到瀧泉来拍摄的……”
听张毅谋这么说,瀧泉这边的人也就不再提起了。
坐在一旁的张启民不禁微微一笑,前一世,张毅谋的这部电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
宣传部的李部长向张毅谋敬酒:
“张导,听说您的书法非常好,您能不能为我们留下一幅墨宝?”
张毅谋想了想,说道:
“好吧!”
李部长早已安排人在隔壁房间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晚宴结束,张毅谋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场地,手拿起毛笔后,微微皱了皱眉。
眾人都围了过来,爭相一睹大导演的书法。
只见张毅谋大笔一挥:
“千年古城”
看著四个斗大的行书大字,眾人齐声叫好。
张毅谋的书法表演为本次瀧泉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號。
陈果副部长很满意。
李部长很满意。
刘主任很满意。
张县长很满意。
但张启民累得不轻。一天的酒局下来,纵然再年轻,也受不了。
张启民回到自己的住处,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身体放到了床上。
第二天,张启民醒来,看到自己连衣服都没脱就睡了一夜,心说要这么喝酒,自己这身体迟早得垮了……
菸酒虽好,但不节制是不行的,即使是应酬也要节制。
他提醒自己,这次是特殊情况,下不为例。
隔天,张启民来到文化馆,他在办公室的桌上看到了门卫送来的《瀧泉日报》和《儷市日报》。
《瀧泉日报》头版刊出了题为“张毅谋导演蒞临我县指导文艺工作”的报导。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县报记者的文章写得保守了,再不敢把没谱的事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来进行报导了。
《儷市日报》的报导则完全相反,不仅大胆报导了张毅谋导演即將开拍电影《大红灯笼》的消息,还对原作者张启民的小说《大红灯笼》进行了介绍。
其实,这才是新闻的出发点,本地作家的小说首次被改编为电影,才是这篇新闻的价值所在。
似乎后面有高人在指导这篇报导。
张启民在办公室里读到《儷市日报》的时候,不由得会意一笑!
张启民猜测,一定是周城土背后参与了这篇报导的写作。
二份报纸都配有张启民的照片。
《瀧泉日报》更是多达五幅,其中“千年古城”的大幅照片占据了最大版面。
瀏览完两份报纸,张启民看到桌上还有一封他的信。
刚才只记著看报纸,把信给忽略了。
张启民拆开信读了起来。
信是王旭枫写来的:
“启民:见字如面!希望这封信你第一时间就能够收到,因为我知道此刻你应该还正在申城开青年作家座谈会,事情很急,你能不能收到信后立刻来一趟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