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90章 孔子和老子吵架,你帮谁?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致:“哦?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胡惟庸先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郑重其事地將眾人赶出殿外,然后才看著朱元璋道:“陛下,这乡试不同於之前的童子试,乡试过后,便是举人了!”
  “而举人,可是能为官的!”
  “可以说,这乡试,才是真正的抡才大典!”
  “因为它选出的才,是能为陛下所用的!”
  “那难度,自然就得与童子试不同吧!”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这確实没错!
  胡惟庸接著说道:
  “这题目,考的並非其他,而是应变之能!”
  “若考生只会死读书,不懂变通,那便不配通过我大明的乡试!”
  “反之,若能在见到这等题目时迅速反应,写出锦绣文章,那便是当官的料!”
  “陛下以为如何?”
  (本章完)
  ------------
  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之严,歷史上极为罕见。
  唯有他这样真正出身草根,经歷过苦难、飢饿,见识过乱世中人命如草芥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百姓的需求,以及官员应尽的职责。
  在朱元璋眼中,官员若只是高高在上,那要他们何用?
  官员若不好过,或许他们治下的百姓反而能过得好些。
  因此,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自己选拔的士子、官员能够更加优秀。
  唯有优秀的官员,才能治理好一方;
  唯有优秀的官员,才能经营好大明这片天地。
  可以说,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官员的优劣对一方疆域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当胡惟庸说出他的理由后,朱元璋略一思索,便点头表示认同。
  没错!
  为国举才,尤其是乡试这等重要考试,难一点又有何妨?
  只要考的是正经学问,题目如何出又有何关係?
  只要结果好,不就行了吗?
  难道非要像那些老酸儒一样咬文嚼字才成?
  看看过去的科举,都选出了些什么人吧。
  能臣干吏没见多少,可郭恆一案,朱元璋却杀了三万余人!
  他彻夜未眠,一一翻阅卷宗,发现个个都有取死之道。
  而那三万余人中,那些官员,可都是从科举中走出来的啊。
  难道他们辛辛苦苦为国举才,就举了这么些人?
  那还不如放手让惟庸来。
  至少惟庸这番说法,咱是认可的!
  若你是个愚钝之人,还不如別踏入官场!
  因为这样的人一旦成为官员,唯一可能学会的,不过是欺上瞒下,压榨百姓。
  这些想法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盘旋良久,终於尘埃落定。
  而胡惟庸的这道坎,也算是彻底跨过去了。
  不过,胡惟庸这次还是有些不满。
  怎么回事?
  礼部那群废物,不敢当面与我较量,居然学会了告状?
  行!
  既然你们玩起了越级上告的把戏,那就別怪我胡某人日后对你们下狠手。
  胡大老爷气呼呼地回到了府上。
  他可没忘记,府上还有一群渴求陪伴的姬妾等著他安抚。
  隨著乡试试卷的正式定稿,礼部官员们看著那熟悉的题目,陷入了沉默。
  糟了!
  得罪人了!
  可他们也没办法啊!
  头顶上都是大人物,那些风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微风拂面,但对我们来说却是狂风暴雨、灭顶之灾。
  所以,他们做出了越级上告的蠢事。
  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
  现在看来,成功了一半吧!
  至少陛下知道了,我们这些人还是反对这道题的。
  可剩下那一半不成功的,就没话说了。
  他们把胡大老爷得罪了。
  不过,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好想的了。
  毕竟乡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与其绞尽脑汁想著怎么向胡大老爷赔罪。
  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乡试稳稳噹噹地办完。
  毕竟,提前看过考题的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次的题目有多“变態”!
  估计考完乡试后,这些学子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连他们这些提前看过考题的考官们,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题该怎么破。
  时间逐渐临近,乡试终於要开始了。
  应天府,贡院门前,眾多考生规规矩矩地拿著小包袱,一个个接受检查。
  因为是乡试,检查比之前的童子试严格得多。
  那些经歷过童子试的学子,本以为童子试的检查已经够严格了。
  如今看来,童子试的检查不过是走个过场,真正的考验却在乡试这里,检查得那叫一个严格。
  考生们一个个被仔细搜身,衣物都被翻来覆去检查一遍。
  包裹里的点心稍大一点的,都得捏碎了仔细翻找。
  笔筒之类的可能藏东西的地方,更是不能放过,全得拆开查看。
  就连小炉子都得伸手进去摸索一番。
  考生们面对这种细致又粗暴的检查,也只能黑著脸默默忍受。
  谁要是敢抱怨两句,除非家中有权有势,否则就直接被赶出去!
  进了贡院之后,考生们依旧提心弔胆。
  因为真正让人头疼的,並不是检查,而是接下来那奇葩的考题。
  这一年来的童子试,胡大老爷的名头早已在读书人中传开。
  考生们为了应对这次乡试,不仅关起门来埋头苦读,还互相结伴,研究了不少偏门题目。
  数字题、截搭题等各种古怪题目,考生们都快做吐了。
  就连做梦,脑子里还飘著那些稀奇古怪的题目。
  他们的老师也没閒著,各种解题技巧、破题思路,讲得口沫横飞,只希望他们能在乡试中从容应对。
  可真正到了这一天,坐在狭窄的號房里,谁能不紧张呢?
  看著考生们闭眼默默背诵课文,脸色苍白、哆哆嗦嗦的样子,解縉忍不住撇了撇嘴。
  嘖嘖,这些人紧张成这样,知道的这是在考乡试,不知道的还以为考不过就要抄家灭族呢。
  紧张有啥用啊?
  和其他考生不同,解縉身上半点包袱都没有,显得格外特別。
  他不仅不紧张,还东张西望,悠閒地看热闹。
  毕竟,他爹只让他隨便考考,来这里不过是见见世面,他有什么好紧张的?
  看热闹、看乐子,解縉就是这么自在。
  (本章完)
  不管是紧张得浑身发抖的普通考生,还是像解縉那样,纯粹是来凑热闹的洒脱之人。
  无论心中怀著怎样的情绪,到了这一刻,都得乖乖地待在狭窄的號房里。
  望著逼仄的空间,嗅著贡院里那股难闻的气味,渐渐地,原本还算淡定的考生们也开始不安起来。
  不论考生们的心情如何,时辰一到,隨著一声梆子响,贡院的大门紧紧关闭,彻底与外界隔绝。
  从这一刻起,除非有圣旨降临,否则任何人、任何纸张都无法进出贡院。
  不久后,又一声梆子响起,考试正式拉开帷幕。
  监考的考官们將早已妥善保管的考卷拆开,准备分发给考生。
  对於这些考官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也不知道考题的內容。
  之前不看,是因为不允许。
  谁看谁倒霉!
  但现在,已经不用再顾忌了。
  试卷已经开封,保密期已过,自然要赶紧看看。
  虽然他们都是官场中人,但当年也是通过考试一步步走过来的。
  对於胡大老爷那令人深恶痛绝的“最后一道题”,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於是,眾人毫不犹豫地翻到了试卷的最后一面。
  然而,仅仅一眼,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这是什么?”
  “呵呵,难道是印错了?”
  “胡大人再受陛下信任,也不能这么胡来吧?”
  “这是考题?这不是开玩笑吗?”
  “……”
  听著下面那些小官小吏的议论,坐在上首的几位考官敲了敲桌子。
  “行了,別在那儿多嘴了!”
  “试卷就在你们手里,多说无益!”
  “既然这试卷能印出来,责任就不在你们身上了,何必多言?”
  “与其在这儿废话,不如赶紧把卷子发下去!”
  “要是耽误了时辰,小心你们的不保!”
  那些刚刚经歷了一场“噩梦”的官吏们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抱著卷子匆匆离开。
  这里是贡院內部,供考官们休息和办公的地方,自然比號房那破地方好得多。
  虽然条件比不上礼部衙门,但至少还算过得去。
  反正也不是一辈子留在这里,没什么可抱怨的。
  更何况,当年他们不过是坐在隔壁號房里考试的考生,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官衙里的考官。
  內心的感慨,哪里是一时半会儿能想明白的?
  话说那些走进考场分发试卷的底层考官们,每次递出试卷时,看到那些眼神中透著单纯与无知的考生,心里总是充满了怜悯和庆幸。
  还好,还好!
  当年他们参加科举时,胡大人可能事务繁忙,没来得及插手。
  要不然,今天能不能穿上这身官服都难说。
  而眼前这些孩子,真是可怜!
  隨著一张张试卷顺利发下去,考生们基本都拿到了卷子。
  作为一路考过来的“老手”,他们心里清楚,真正决定命运的,其实就看最后一题了。
  这题要是押中了或者答对了,无形中就能超越无数人。
  可要是这道题解决不了,十有就与上榜无缘了。
  毕竟,比起胡大老爷那些怪题,其他考题简直纯洁得像小白。
  主打的就是一个简单、直接!
  而胡大老爷的那道题,简直就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高岭之。
  考生们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直接翻到最后一题。
  只看了一眼,瞬间惊呆了。
  真是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的那种惊呆!
  “这啥啊?”
  无数考生在同一时间发出了同样的灵魂拷问。
  有人震惊、有人发抖、有人愤怒、有人痛哭、有人……
  可以说,各色表情各绪,唯独没看到一个淡定的。
  胡大老爷这次,真是搞了个大动作。
  他出的题是这样的:
  “孔子和老子吵架,你帮谁?为什么?写一篇策论。”
  无数考生此刻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孔子?
  老子?
  他们吵架?
  还帮谁?
  无数考生在心里怒吼:
  “我帮个鬼啊!”
  “这什么破题?”
  可骂完、哭完、怒完以后,该写的还是得写。
  除非对乡试已经彻底放弃了,那就可以完全不管,彻底躺平。
  但凡对这次科举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此时就必须绞尽脑汁,努力想出这道题的答案。
  否则,不用別人提醒,他们自己也明白,如果做不出来,这届科举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只是,儘管已经看过一遍,再看这道题,大家依然觉得无从下手。
  实在是太抽象了。
  老子是谁?
  那是儒家圣人孔子的老师!
  按照儒家“天地君亲师”的排位,这事儿该怎么处理?
  关键是,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万世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