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97章 作用在於大明的传承
  “惟庸,你刚才说的那个洪武大典,我怎么觉得是个劳民伤財的东西呢?”朱元璋毫不掩饰,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胡惟庸自然不会让朱元璋继续这样想,毕竟他还指望著通过这个职位摆脱丞相的位置。
  “陛下,您这么想也不奇怪。
  毕竟,这东西既不能生財,也不能產粮,反而耗费巨大。
  但实际上,洪武大典的真正作用在於大明的传承!”
  朱元璋眉头一皱:“大明的传承?”
  胡惟庸理所当然地点点头:“没错,就是大明的传承!陛下,您应该知道,由於暴元的统治,我汉家王朝的许多传承都中断了。
  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这些文坛瑰宝,还是农家的肥田之道、墨家的水车、耬车,兵家的战阵搏杀之道……我汉家几千年积累的传承,在暴元这百余年的摧残下,已经断了许多。
  甚至有些传承,如今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毕竟,一般的读书人看不起农家、墨家的东西,认为它们是奇技淫巧、邪门歪道。
  可实际上,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粮食產量提高;也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农户耕种更加方便!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不在乎,只有皇家才会在乎!因为只有皇家和农户才会想著每年多產几斗粮食,其他人,根本不在意!”
  朱元璋脸色凝重地看著胡惟庸,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难道那些地方的知县、知府,他们就不在意?我记得,我可是交代过的,若是地方增產,那可是大大的政绩!”
  胡惟庸轻轻挥了挥手,神色淡然。
  “陛下,您手下的臣子是什么样子,您心里难道不清楚?”
  “做得好,自然有功劳,可若是做不好呢?”
  “再说,这些技术未必能成功,风险不小,投入的钱又从哪里来?”
  “况且,农家的技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若是费尽心力做到一半,人却被调走了,怎么办?”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当官的谁不明白这个道理?”
  朱元璋听罢,长嘆一声。
  他並不愚钝,也不天真。
  他深知,胡惟庸方才所言,正是官场最真实的写照。
  哪有什么为国尽忠?
  不过是满腹算计罢了。
  有利可图便上,有风险便退……
  这才是官员们的真实面目。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然而,越是如此,越显得胡大老爷的“赤诚之心”难能可贵。
  “惟庸,乱世才能看出忠臣啊!”
  “不过,咱还是想知道,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为何你连丞相之位都能捨弃,偏偏要干这个?”
  胡惟庸明白,这已是最后一关。
  也就是所谓的“交心”时刻。
  无论双方是否真心,至少这个环节是留给彼此说些“深层次”话的。
  胡惟庸沉思片刻,微微一笑。
  “陛下,臣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年轻人了。”
  “如今的臣,地位、名望、身份,该有的都有了。”
  “虽然七情六慾仍在,美食、美色依旧喜欢,但比起二十年前,已少了许多衝劲。”
  “如今,因小月儿即將成为太子妃,臣与皇家已彻底绑在一起。”
  “即便为了自家侄女,臣也只能尽力助大明蒸蒸日上。”
  “不过,臣也不想太累,揽权太多,索性选了这么个清閒职位。”
  “如此一来,既帮了陛下您老朱家,也没让自己太受累,顺便还能做点小生意。”
  朱元璋听罢,笑眯眯地问道:
  “哦?惟庸还打算做点小生意?”
  “不知咱能否打听打听?”
  胡惟庸並未打算隱瞒,或者说,他所谓的新事业,同样是为了转移朱元璋的注意力。
  “这事没什么不能说的,臣打算办一份报刊,待会儿还要请陛下赐个字!”
  “就叫大明周报吧!”
  “这报刊的作用,跟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用来传播朝廷的政策和大事。”
  “不过,朝廷的邸报是给官员看的,內容过於严肃。”
  “但臣的大明周报就不一样了,全篇用大白话,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解读朝堂上的政策。”
  “到时候,只要有一张报纸,一个念过几年私塾、认识字的书生,就能把大明的政策讲得清清楚楚。”
  “百姓只要明白了,自然就知道,他们县里编造的那些苛捐杂税,其实都是胡扯。”
  “更別说上面还会有一些其他信息,聪明人还能从中得到別的信息,发家致富呢!”
  “陛下,觉得这主意如何?”
  朱元璋听了,还真有些惊讶。
  不说別的,光是眼下提到的这些作用,就值得朱元璋不仅题字,还要鼓励胡惟庸大力去做。
  没別的,就衝著能让老百姓知道皇帝颁布了什么好政策,不让当地的土豪劣绅糊弄住这些百姓,都值了。
  最后,朱元璋还是同意了胡惟庸的申请,让他担任了翰林院编撰。
  乾的,其实就是编撰洪武大典並且负责大明周报的事!
  而同时,丞相之位,看来只能另选他人了。
  至此,胡大老爷也终於鬆了口气。
  太好了,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隨后,朱元璋邀请胡大老爷留下来吃午饭,皇宫里收穫了很多土豆,正好可以办个土豆宴。
  (本章完)
  ------------
  对於胡大老爷来说,只要不让他当丞相、当苦力,那皇宫就是个蹭吃蹭喝、聊天侃大山的好地方。
  这不,明明是土豆宴。
  可胡大老爷这个上辈子从小吃到大的“惯犯”,却吃得比谁都香。
  娘的!
  这御厨多少还是有点本事的啊。
  瞧瞧这才第一季大规模產出呢,就琢磨出这么多菜来了。
  烹飪手法多样,食材搭配丰富,真是费尽心思。
  对於胡大老爷这样前世即便钱也难尝珍饈的“平民”来说,如今的大明简直是美食的乐园。
  尤其是皇宫之中,只要他敢提,御膳房就敢做。
  无论什么珍稀食材,只要胡大老爷说好吃,內侍们便会立刻安排人手去准备。
  隨著胡大老爷“指点”出的美食越来越多,他在御膳房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如今,哪怕他说老虎肉美味,恐怕也会有人毫不犹豫地去猎几头老虎来尝尝。
  至於保护动物?这年头人命都不值钱,谁还顾得上动物?
  在这种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的氛围下,御膳房的水平日新月异。
  作为资深美食爱好者,胡大老爷除了追求美味,別无他好,如今自然是心满意足。
  看到胡大老爷吃得如此开心,连朱元璋的胃口也好了不少。
  君臣二人坐在餐桌旁,如同老友一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谈笑风生。
  若有人在场,恐怕会羡慕得口水直流。
  而在一旁伺候的宋利,早已见怪不怪。
  陛下有几个旧友,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何况胡大人还是陛下的儿女亲家,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等到胡大老爷吃饱喝足,心满意足地离开皇宫后,朱元璋一改刚才的笑容,望著堆积如山的奏摺,嘆了口气。
  “唉,惟庸不肯当丞相,那咱找谁呢?”
  “娘的,烦死了!”
  宋利听著朱元璋的抱怨,却毫无反应。
  毕竟,自家主子什么出身,他难道不清楚?骂娘算什么,早年抄刀子砍人的事也没少干。
  朱元璋不过是在自言自语地发泄,並不需要宋利出主意。
  在这种涉及丞相之位的问题上,谁说话都没用。
  朱元璋乾脆走出谨身殿,坐在台阶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掰著手指头,开始琢磨接任的人选。
  胡惟庸不干了,杨宪倒台了,李善长已经在位了。
  接任的人选,至少要和他们几个差不多才行吧?
  不然,隨便挑个人上来,恐怕只会让他更头疼。
  按照资歷、官职、能力、名声等各个方面仔细一算。
  结果,唯一一个有资格的人就是汪广洋了。
  一提到汪广洋,朱元璋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怎么说呢?
  论出身,他是朱元璋起兵时就跟在身旁的老臣;
  一路走来,也算得上有能力、有功绩,不然也不会被封为忠勤伯。
  从爵位就能看出,这是个深受信任的人。
  实际上,汪广洋出身江苏,还是元末的进士。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可以说,他是朱元璋起兵时少有的“正统”文人。
  毕竟,即使是在元末,能考上进士的,都不是一般人。
  偏偏汪广洋不仅这些文人基本功嫻熟,处理政务、机要也非常拿手。
  就这样,他在朱元璋麾下一路平步青云。
  但……汪广洋有一个让朱元璋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那就是,这个老傢伙是个十足的混子。
  没错,他实际上是洪武年间天字第一號混子。
  而且,这混子还跟胡大老爷的躺平不一样。
  胡大老爷虽然躺平、摆烂,天天搂著妹子、吃著美食,甚至上衙天天迟到早退。
  但即便如此,胡大老爷却没有耽误任何差事。
  说白了,胡大老爷的宗旨很简单,我自己摆烂归摆烂,但不拖累別人。
  可汪广洋不一样,他正好和胡惟庸相反。
  平日里看起来正气凛然,可工作上、差事上,连得过且过都算不上。
  主打的就是俸禄照拿,事儿不干。
  其他人要爭权夺利,你去爭;
  其他人要祸国殃民,你去祸……
  反正汪老爷就一个意思,你们爱咋咋地,別耽误我晒太阳、领俸禄。
  这样的性子,虽然稀里糊涂地爬到了丞相之位,但实际上胡惟庸相信。
  说不定哪天,这位汪丞相,就得是下一个倒霉的人了。
  不过,关他胡惟庸什么事?
  封相的圣旨传出去后,所有大臣都傻眼了。
  不是胡惟庸当丞相吗?
  朝堂之上,刚刚推举的人选,转眼间却换成了汪广洋。
  紧接著,消息灵通的人士便开始散布传闻。
  原来是胡大老爷主动拒绝了这一职位!
  此消息一出,眾人纷纷陷入困惑。
  连丞相之位送到面前都不要,他究竟想要什么?
  李善长听闻此事,立刻將自己关进书房,面色冷峻地坐在那里,思索著什么。
  而刘伯温得知后,则放声大笑,感慨道:“吾道不孤啊!”
  显然,对刘伯温而言,能找到一个与自己同样深谋远虑、懂得自保的人,实属不易。
  事件的另一位主角,突然被丞相之位砸中的汪广洋,手握圣旨,心情复杂。
  高兴自然是高兴的。
  丞相之位,文官的最高追求。
  这已经是文官的顶峰,再无上升空间。
  这怎能不让人激动?
  但一想到这个位置是胡惟庸放弃后才轮到他,心中不免有些苦涩。
  毕竟,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別人却弃如敝履,多少有些扫兴。
  胡惟庸拒绝丞相之位,汪广洋接任右丞相。
  这两则重磅消息,瞬间让应天府的八卦圈沸腾了。
  无数人都在猜测,胡大老爷为何会拒绝这丞相之位?
  汪广洋上位后,又打算做些什么?
  若不弄清楚其中的玄机,许多心思深沉的人恐怕连觉都睡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