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18章 胡仁彬仙粮成熟
  他创立的大明周报社更是家喻户晓。
  如此背景,普通人见了胡大老爷都要行礼。
  然而另一方面,他在此次科举中玩了把戏。
  方孝孺自己就是受害者。
  那些让他落榜的试题,皆出自此人之手。
  朝野上下,私下议论胡大老爷的学生、家长、学者数不胜数。
  甚至,方孝孺也曾当面说胡大老爷的坏话。
  提起这件事,方孝孺就越发觉得窘迫。
  这些回忆就像**一样困扰著他,特別是当著当事人的面想起那些尷尬往事时,简直令人难以承受。
  然而,方孝孺终究是个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的性格確实固执而呆板到了极致。
  他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了。
  既然胡老爷说私下里没人时可以称呼他老胡,在眾人面前则称胡大人,那我就照做便是,关我何事?
  於是,方孝孺真的开始一口一个“老胡”地与胡老爷交谈起来。
  不过这只是普通的閒聊罢了,绝不可能恢復到过去那种在青楼里的无拘无束。
  毕竟,无论身份还是地位,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区別。
  即便像方孝孺这样几乎不懂社交技巧的人,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
  胡老爷也没有多想,如今这样的状態已经不错了。
  与方孝孺聊天並无其他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
  像这种层次的小人物,实在没什么值得算计的价值。
  不过是聊聊天、忆往昔、感嘆几句罢了。
  不过,看到方孝孺的模样,胡老爷心中也不禁暗自感慨:看来以后不能再和他一起去青楼了。
  万一不小心暴露身份,哪怕偽装得再亲密,也无法抹平两人之间的差距。
  就算给方孝孺几个胆子,他也绝不敢与胡老爷一同**作乐。
  ()
  ——
  方孝孺与胡老爷的短暂敘旧,最终在几分尷尬中结束。
  胡大老爷和方孝孺对此事都感到有些复杂。
  他们之前一起去青楼的经歷,確实充满乐趣。
  可惜,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並不是说没了方孝孺,胡大老爷就不能再去青楼,而是以胡惟庸的身份去那里,感受完全不同。
  想到这些,胡大老爷就觉得有点头皮发紧。
  敘旧完毕后,他装模作样地四处走动,顺带看了看文件,隨口发表了一些意见。
  在普通人看来,这只是閒聊,可对於胡大老爷来说,这是权威的体现。
  他的身份和在大明周报社的威望,让他的每一句话都显得意义非凡。
  被人短暂奉承固然愉快,但如果持续不断,而且方式不当,反而让人厌烦。
  胡大老爷今天的工作量已经超负荷,该结束了。
  当李建林带著諂媚的笑容送別时,他终於坐上马车回家了。
  看著马车远去,眾人互相看了一眼,笑著回去工作。
  儘管如此,大家仍在私下议论纷纷。
  李建林並未阻止这些议论。
  罗贯中站在人群后方,是最后返回的编辑之一。
  他注意到身旁同样驻足许久的方孝孺,猜测对方或许也对胡大人抱有钦佩或嚮往之情,於是便直截了当地说道:
  “孝孺,今天见到胡大人,有没有学到些什么?”
  “如今像胡大人这样不恋名利,能果断放弃大好前程的人,在朝堂上可真少见。
  ”
  方孝孺听后,惊讶地瞥了罗贯中一眼,但仔细观察却发现他神情坦荡而坚定。
  这让方孝孺心中一震。
  自己向来直率,却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更直的人。
  胡大人的不贪名利倒是无可厚非。
  当初胡大人因病辞去左丞相之职,多次拒绝**厚禄,选择隱居生活,这份洒脱確实令人敬佩。
  即便之前的一些官职难以评价,但胡大人为创立大明周报社所做的一切更是毋庸置疑。
  他亲手打造的这份基业,说放弃就放弃,毫无犹豫,这才是最让人折服的地方。
  换作別人,即便离职也会设法安排接替人选,名义上是为了確保事务延续如初。
  胡大老爷离任时,未给继任者留下任何指引,甚至报社编辑到最后一刻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这种人即便被指责贪恋名利,也无人信服。
  然而,方孝儒深思后发现,此事另有隱情。
  胡大老爷並非贪恋名利之人,但他好色的程度令人咋舌。
  即便过去许久,想起他在醉风楼的表现,仍让人心有余悸。
  儘管如此,方孝儒只能將这些埋在心里。
  毕竟他曾与化名陈近南的胡大老爷一同出入青楼,却被对方凭藉才华玩弄於股掌之间。
  这种事若传出去,不但有损顏面,还会得罪人。
  罢了罢了,罗贯中显然比我更单纯。
  让他继续崇拜胡大老爷吧!胡大老爷虽好色,但至少在不贪名利这一点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至於胡府,此后一切如常,再无波澜。
  胡仁彬在胡府后院忙碌,儼然成为半个种地农户。
  他观察著地里的红薯藤和茎叶,心中思索。
  按父亲的说法,现在应该到了收穫的时候,植株的表现也表明已成熟。
  是否能开始挖红薯了?
  胡仁彬並不著急。
  毕竟父亲收割土豆时的详细步骤都记录了下来。
  如何挖掘、记录、称重、保存以及留种……
  只需按照父亲的方法小心操作即可。
  想到这里,胡仁彬长舒一口气。
  自己忙活这么久,总算要收穫了!
  不说別的,先挖!
  ()
  ------------
  一身粗布衣裳、满手泥土的胡仁彬毫不在意。
  他本想拿起铲子直接挖下去。
  可看著地上的枝蔓,又犹豫了。
  这铲子太大了,可能会伤到珍贵的种粮。
  不行!
  得换个小铲子!
  虽然平日胡府低调,胡仁彬在家中也常受责罚。
  但他是胡府的大少爷,尤其是妹妹胡馨月入主东宫后,更是成了皇亲国戚。
  儘管胡仁彬不再像从前那样**不羈,但他作为大少爷的名声却更响亮了。
  所以,即便他也在种地,但他的工具相当齐全。
  甚至有些工具是他亲自製作的。
  男人谁不爱玩泥巴、做木工之类的活计呢?
  瞧,眼看大铲子可能会伤到庄稼,胡仁彬毫不犹豫地从旁边的小屋里拿出一把油亮的小铲子。
  这铲子是他珍爱的宝贝,趁手又轻便,玩起来特別有趣。
  他搬来一个箩筐放在身边,毫不在意地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
  一铲接著一铲……
  没多久,第一颗红薯就被他轻鬆挖了出来。
  抖掉表面的泥土后,看著这和大萝卜相似的紫红色红薯,胡仁彬咧嘴笑著,仿佛一个大傻瓜。
  这可是他亲自种出来的。
  从翻土、播种到育苗、移栽、浇水、施肥……
  可以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参与农活。
  而今,到了他收穫的时节。
  这一挖就是半天时间。
  不过,隨著时间流逝,胡仁彬感觉情况不太对劲。
  这未免也太多了吧?
  虽然他父亲事先说过產量会很高,但这也太夸张了。
  即便还没称重,仅凭肉眼判断,至少也有五十石的分量。
  等到胡仁彬锤了锤酸痛的腰腿,站起来收拾工具,小心称重后,他彻底惊呆了!
  真的傻眼了!
  怎么会这么多!
  六十一石!
  比胡大老爷预估的亩產足足高出一倍!
  这哪是普通的红薯!
  简直是仙粮!
  儘管他早就料到產量会惊人,可现在还是难以置信。
  他连手都没洗,就直奔胡大老爷家,迫不及待地报告了这个喜讯。
  胡仁彬匆匆赶来报信,胡大老爷却只是淡淡点头。
  “六十一石?看来你的耕种颇有成效。
  ”
  “既然这样,你就赶紧將这东西呈上去吧。
  这是给你的前程和保障。
  ”
  “有了它,你这一生至少有个依靠了。
  ”
  听到这话,胡仁彬沉默下来。
  许久,他默默向胡大老爷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他知道,儘管身为胡家大少爷,若不靠科举,只有立功才能封官。
  但其中门道太多。
  若只图混个官职倒也不难。
  然而要服眾,就必须拿出让人无话可说的功劳。
  胡大老爷给他准备的,显然是这种。
  胡仁彬並非愚钝之人。
  他自然不能直接求见朱元璋。
  他也明白,自己未必能跟朱元璋谈出什么成果。
  於是,他带著东西直奔东宫。
  朱標听说胡仁彬亲自来访,十分重视。
  毕竟胡仁彬不仅是他的大舅子,而且在朱標眼里,他绝对是人才。
  这样的人才,仅凭身份和能力,便是未来为官的上佳人选。
  尤其是在他登基执政时,两人合作有天然基础。
  因此,朱標不仅精心安排接待,还把胡馨月叫来。
  寒暄后,胡仁彬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太子殿下,此物是我胡府后院所种新粮红薯。
  ”
  “经测算,亩產已达六十一石。
  ”
  高產粮食堪称国之珍宝,胡仁彬不敢怠慢,刚完成测量就急忙入宫呈献,恳请太子善待此物。
  此物不仅產量惊人,还能当作蔬菜和主食,实为应对**的利器。
  朱標听罢胡仁彬详细介绍红薯的特性后,顿时激动起身。
  竟有这般可媲美土豆的作物?上次去你家后院瞧见的就是这个吧?
  胡仁彬没想到朱標第一句就问这个,但也没隱瞒,坦然承认。
  这作物確是我从头培育至今。
  太子妃那时尚在闺中,想必也清楚。
  胡馨月笑盈盈点头,称讚哥哥的努力。
  没想到昔日紈絝子弟如今有所作为。
  她深知哥哥早年辛苦读书、务农的经歷,却不知其成果如此卓越。
  朱標深信不疑,感慨当初轻视此物实属失察。
  但他立刻拉著胡仁彬去面圣。
  这样的奇珍越多越好,大明既有土豆又有红薯,百姓再无飢馁之忧。
  此事须让父皇知晓,功臣更需厚赏。
  ()
  ---
  谨身殿內,朱元璋已经彻底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此刻,他盯著眼前这些从未见过的“仙粮”,激动得满脸涨红。
  娘的!这种好东西,越多越好!
  虽然身为天子,朱元璋一声令下,整个大明无人不从。
  他的衣食住行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飢肠轆轆的乞丐模样。
  但內心深处,他忘不了小时候目睹双亲、兄嫂饿死的情景,也忘不了沿途所见的饿殍遍野。
  这些记忆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拋开个人情感不论,单从利益角度考虑,只要老朱家还想將大明的江山世代相传,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头等大事。
  人在飢饿中挣扎时,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正因为深知这一点,朱元璋面对新出现的高產粮食时才会如此激动。
  然而,当他回过神来看向胡仁彬时,心中却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胡仁彬的紧张显而易见,双腿发抖,嘴唇颤动,哪怕是顶尖影帝也难有这样的演技。
  这让朱元璋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