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35章 一心为老兄弟谋好岗位的朱元璋
  没办法,打牌就是如此,贏了便是运气。
  不过,朱元璋並未气馁,这只是第一局而已。
  人难免有失误,偶尔让她们得意一阵,无妨。
  然而,隨著游戏继续,其他三人笑容愈发灿烂,朱元璋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他看著手中仅剩的几枚铜板,再看看三人面前堆积如山的筹码,心中满是不甘。
  但此刻他也疑惑不解。
  自己可是正统的天命之子,堂堂大明开国皇帝!
  怎会气运不及家中这几人?
  要知道,刚才好几轮分明是被压制的冤家牌。
  明明手握好牌,却无论如何都凑不成胡,最后才发现全在他人手中。
  朱元璋连续换了几拨铜板,但都不顺利,让他十分沮丧。
  突然,他有了主意,招手示意宋利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
  宋利听后震惊地望著他,朱元璋则坚定地点了点头。
  隨后,宋利只得照办。
  眾人以为朱元璋是因**失利,让宋利去买新的铜板,其实不然。
  新的铜板確实送到了,而且每人分到了两百五十枚,起点相同。
  然而,此时大家的关注点早已不在铜板上,而是放在了朱元璋拿出的那方玉璽上。
  马皇后忍不住问道:“重八,你把传国玉璽拿出来做什么?难道打牌还要用这个?”朱標也在心里认同母亲的话。
  朱元璋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感觉今天宫中的气运不太好,所以特地带它来镇一镇。
  ”
  这时,朱標正在喝茶吃点心,突然听到父亲的话,差点笑喷了。
  缓过神后,他惊讶地看著父亲,似乎在质疑他的诚意。
  但朱元璋依然神情自若。
  母子三人无奈地继续游戏。
  奇怪的是,自从玉璽出现后,朱元璋的运气变得极佳,接连胡了好几把大牌,令其他人难以置信。
  於是,宋利又被派出去一趟。
  深夜牌局
  眼前的场景变得奇特:一张牌桌旁坐著四人,每人面前都放置著一枚印璽。
  印璽大小各异,其中朱元璋面前的是最大的传国玉璽。
  其余几枚亦不容小覷,皇后凤印、东宫太子印及太子妃印全部陈列出来。
  此时,连愚人都能看出端倪。
  这世间最尊贵的几人此刻正在玩乐。
  这场牌局从白天延续至深夜。
  若非马皇后突然提醒明日早朝,朱元璋恐怕不会轻易停手。
  次日清晨,早朝的大殿內,文武百官均已到齐,唯独朱元璋迟迟未现。
  眾臣心中骤然不安。
  老朱一向勤勉,从未有过迟到之举。
  今日怎会如此?
  莫非病了?
  眾人虽心存疑惑,却不敢多言,只静静等候。
  约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才带著明显倦意步入奉天殿。
  无奈,睡眠不足所致。
  百官见他双眼布满血丝,频频打哈欠的模样,心中暗自猜测。
  老朱昨晚想必兴致颇高,不知在哪个妃子宫中流连忘返。
  ---
  大明早朝有著严格的规定与流程。
  大臣向皇帝行礼问安之后,第一件要询问的事便是是否有紧急事务。
  这是朝会中最关键的一环。
  只有重大事件或涉及国家根本之事才能在此时提出。
  ---
  (此处为章节標题,无需改动)
  近来的大明虽称不上风和日丽,但也算太平无事。
  开国之初制定的诸多休养生息之策,如今渐渐显现出成效,地方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朱元璋对官场的严苛整治,虽然严厉,但也確实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今日朝会並未出现什么意外,一切顺利进行。
  隨后便是例行的政务匯报。
  儘管六部的摺子可以直接递入宫中,但官员们仍藉此机会展示自己。
  他们希望提醒昏昏欲睡的朱元璋,还有人在为朝廷效力,別忘了他们的存在。
  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同僚们了解自身能力、集思广益的好机会。
  这部分內容耗时最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关係到朱元璋对大明政局的掌控,即便他此刻睏倦至极,也必须强撑著听下去。
  好不容易熬过这段,朱元璋以为无事发生,正准备宣布散朝,却听见宋利熟悉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声。
  不曾想,平日最沉默的言官张文本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勉强提起精神,发现竟是张文本。
  这位老者平时看似安分守己,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直言敢諫之人。
  张文本官居正二品御史中丞,但他的白髮苍苍让人觉得他並不起眼。
  然而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对官职毫不在意。
  张文本平日里仅靠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
  自从踏入大明官场,他就只热衷於一件事——揭发他人过错。
  这人不仅正直无畏,而且特別擅长揭露別人的错误。
  过去,他是少数敢於直面朱元璋据理力爭的御史。
  不过,他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其他官员身上。
  这位老人完全不畏惧死亡或得罪他人。
  一旦发现別人的过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指出。
  每次他一开口,除了同僚御史之外,所有大臣都会感到紧张。
  这下又是哪个倒霉蛋被倔强的老张抓住把柄了?
  这次肯定少不了麻烦!
  然而,朱元璋並未察觉张文本的目標其实是自己,所以他还友好地点了点头说道:
  “张爱卿,请讲吧!“
  但张文本並不会因为朱元璋的笑容和几句客气话而有所收敛。
  他认为御史应该监督上下,保持清廉公正。
  於是,在例行程序结束后,他开始了批评:
  “陛下,臣有一事进諫。
  “
  “陛下为一国之主,健康状况关係到国家命运和百姓幸福。
  “
  “陛下怎能因个**望而沉溺享乐?“
  “陛下今日若因懒惰而晚到,明日恐怕会对政务疏忽,久而久之,大明岂不是要衰败?“
  “因此,臣张文本冒死劝諫,恳请陛下远离酒色,儘快改正错误。
  “
  张文本的话一出口,朱元璋顿时清醒过来。
  这老傢伙竟敢在眾人面前指责朕?
  什么国家衰败?
  什么政务荒废?
  什么沉溺酒色?
  简直胡说八道!
  这简直是……
  张文本太放肆了!
  朱元璋不过是想和家人打打牌消遣时间,却被諫言打断,顿时脸色阴沉如墨。
  还未开口,御史台的其他御史相继出列,齐声支持张文本。
  整个奉天殿寂静无声,大臣们都低头不敢抬头,生怕惹怒龙顏。
  傻子都明白,皇帝此刻怒火正盛,谁冒头谁倒霉。
  朱元璋盯著这些自称为了江山社稷直言进諫的御史们,心中暗恼。
  大明的言官向来刚直不阿,即使面对廷杖或囚禁也毫不畏惧。
  从后世角度看,虽然有些偽君子,但也有许多忠於职守、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直之士。
  他们將諫言视为信仰,视死如归。
  朱元璋虽暴躁,却並非不明事理。
  他知道这些人是为国家好,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因此並未迁怒於张文本等人。
  朱元璋无奈地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諫,心里满是委屈。
  他不过是小酌了几杯,又玩了几局麻將,就被人盯上了。
  昨晚的牌局让他意犹未尽,即便熬了一夜,他还是迅速处理完政务,又招呼家人继续打麻將。
  ---
  对於朱元璋而言,难得有机会和家人一起玩他喜爱的麻將,他怎会轻易放过?最近他的手感虽有波动,但技巧却日渐嫻熟。
  特別是不用看牌就能搓牌辨牌的本领,让旁人都刮目相看。
  他凭藉对人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將牌局玩得风生水起,甚至略施手段,让牌局更加有趣。
  然而,几天下来,眾人惊讶地发现,最终胜出的竟然是低调的马皇后。
  这让一向不甘落后的朱元璋感到压力倍增。
  毕竟他还有繁忙的国事要处理,不能像胡大老爷那样只顾享受生活。
  公务如潮水般涌入谨身殿,他无法懈怠。
  朱元璋虽然对麻將充满兴趣,但他深知自己作为皇帝的责任重大,不能因一时贪玩而荒废政务。
  然而,面对如此有趣的麻將,他又怎能轻易捨弃?尤其是马皇后正深陷其中,更让他难以抗拒。
  性格倔强的老朱从不轻易妥协。
  放弃麻將?这绝不可能!他一贯秉持“小孩子才做选择”的態度,一心想著两全其美。
  可是,人生总有极限,尤其对於身处繁重政务中的朱元璋来说。
  他不仅要高效处理大量政事,还需確保政务一如既往地稳妥有序。
  清晨天刚蒙蒙亮,便要召集百官参加早朝。
  完成这些例行公事后,他还坚持与家人一同玩麻將。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与娱乐交织的生活模式,势必耗费大量时间。
  为了实现这一目標,他不得不减少睡眠。
  然而,即便铁人般的体质也会吃不消,更何况朱元璋只是凡人。
  仅仅几天,他便感到力不从心。
  他意识到,试图兼顾两者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麻將虽好,但绝不能因此耽误国事。
  无奈之下,他只能狠下心来割捨。
  他试图说服自己,沉迷娱乐有害身心,必须克制。
  作为开国皇帝,他怎能让区区麻將扰乱心智?况且,他若凡事隨心所欲,岂非让国家陷入混乱?
  一番自我宽慰后,朱元璋终於安心休息,隨后恢復往日状態,埋头处理政务。
  朱元璋刚提起笔,忽然想到一件事。
  胡惟庸是不是能在自己府里自在玩耍?想到这里,他立即意识到这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胡大老爷向来散漫,明目张胆地旷工在家搓麻將,比公务更重要。
  一想到这个,朱元璋心中不悦。
  大臣怎能比皇帝更安逸?这岂非白当皇帝?不行!不能纵容胡惟庸如此逍遥。
  拿了朝廷俸禄,天天窝家里打麻將?胡惟庸虽有能力却不思进取,就像养尊处优的猛虎。
  如今看来,既然是猛虎,就该**,不该坐享其成。
  於是,朱元璋兴致勃勃地翻开御案上的皇册,这並非正式文件,只是他日常记录的笔记,记录了六部三司中重要官员的信息。
  朱元璋正隨意地翻阅著部门记录,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官员的看法以及毛驤提供的锦衣卫情报。
  他翻开这本册子,並非出於其他目的,只是想看看谁能被调离,好空出位置给胡侍郎。
  毕竟,虽然大明可能缺少基层官员,但高层职位却是人人有其位。
  一心为老兄弟谋好岗位的朱元璋,此刻仔细查看著册子。
  礼部肯定不行。
  胡侍郎曾在礼部任职,那地方太过清閒。
  若留在礼部,他恐怕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悠閒归家。
  因此,需要换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