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65章 马皇后召见
  朱元璋的心性、手段、能力、智慧以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令人敬佩。
  另外,拋开他对胡大老爷的隱隱戒备,朱元璋实际上对他相当宽容。
  胡大老爷可以在宫中自由出入;
  与朱元璋交谈时就像老朋友一样隨意;
  还能在朱標面前以长辈的身份认真对待。
  能享受**厚禄,还能在家与佳人相伴;
  也能在惹出诸多爭议后依旧保持洒脱……
  这些殊荣,皆由朱元璋特批。
  人心都是肉做的!
  若朱元璋寿终正寢,胡大老爷定会庆幸躲过一劫,同时欢喜日子安稳下来。
  然而此刻见朱元璋因操劳过度显出疲態,胡大老爷心中顿生不满。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
  他挥退了慌乱如鵪鶉的內侍和宫女,只留宋利在旁。
  朱元璋走出御案后,拉过胡大老爷一同坐下,苦笑说道:
  “唉,现在还能这样跟我说话的,恐怕只有惟庸你了。
  ”
  “標儿、宋利甚至皇后都劝过我,可我……”
  朱元璋说到这里便停住,凝视殿门。
  胡大老爷不知该如何开口,显然皇帝这是自陷迷惘。
  哦,对了,他还废了丞相!
  没了丞相,所有事务便全压在他身上。
  累吗?
  当然累!
  本就繁重的政务已让他不堪重负,如今又揽下丞相职责,疲惫理所当然。
  但他不能诉苦!
  更不能抱怨!
  在朱元璋朴实的理念中,既然废除了丞相制度,就绝不能让任何人有理由指责。
  否则,他之前的决定岂不成笑话?
  因此,即便朱元璋早已疲惫不堪,仍强撑著前行。
  不仅自己坚持,还带著胖儿子一同努力。
  然后……就这样累成了现在这样!
  胡大老爷刚才说的话和他家胖儿子的抱怨,朱元璋都听进去了。
  实际上,他坚持到现在也快撑不住了。
  少了两位丞相的帮助,確实很辛苦。
  但朱元璋这个人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面子,强硬是他一贯的风格。
  他能轻易低头认输吗?
  於是,沉默了一会儿后,朱元璋转向討论“正事”。
  “惟庸,这次官员招考你办得不错!”
  “尤其是这次六部和百姓中无人不说考试公平。
  ”
  “最难能可贵的是,选出来的人来了就能干活,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这一点很好。
  ”
  “你觉得这事以后还能不能多搞几次?”
  胡大老爷见朱元璋根本不提自己差点过劳死的事情,心中暗嘆。
  不过,他今天確实做得有点过了,再继续可能会显得不知轻重。
  所以,他顺著朱元璋的话往下说。
  “如果要將此事作为常例,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首先,陛下得確定谁能参加这个考试。
  ”
  “要是只有有功名的人能报考,那什么样的功名算数?”
  “要是所有人都能报考,那岂不是跟科举衝突了?”
  “毕竟有了这样一个考完就能授官的考试,很多人可能就不去科举了。
  ”
  “这对朝廷来说,可不只是多一场考试那么简单。
  ”
  朱元璋听完默默点头。
  没错,考试远不止是考试。
  这件事归根结底就是在突然间开闢了一个“上升通道”。
  这对某些官员和士林中的人可是不太好了。
  科举制度已有千年规矩,本已稳固。
  突然出现新式上升通道,让这些旧势力难以接受。
  朱元璋询问时,胡大人並未直接提出建议,而是先强调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此次招聘未考虑六部平衡及品级差异。
  无论是八品还是九品,都採用相同考试与流程。
  这种做法显然不太合適,需进一步商討。
  ”
  “未来若再次举办类似考试,应明確职位数量及品级安排。
  各部是否统一考试,或自行组织,都需要慎重考量。
  ”
  朱元璋点头表示理解。
  胡大人的提问並非小事,涉及敏感的品级分配。
  同一考试,不同品级结果,这不符合常理。
  胡大人见朱元璋未作回应,便先行告退。
  刚从谨身殿出来,就被一个小太监拦住,说是马皇后召见。
  胡惟庸边往坤寧宫走,边心中疑惑,不知皇后找自己有何事。
  朱元璋虽常说后宫不得干政,但马皇后已多次插手朝政,不过多是为朱元璋化解矛盾,安抚大臣。
  她就像大明开国时期的定海神针,绝不会无事召见。
  到了坤寧宫,行礼寒暄后,马皇后直接道出目的:“惟庸,这次找你,还是为了重八。
  ”
  “你刚也见著他了,看他那样子,我真的很担心他撑不住。
  ”
  “他性子倔强,现在还在硬撑,还带著標儿一起。
  ”
  “我们看著他们父子俩著急呢!”胡惟庸略显惆悵地对马皇后说道,“皇后,咱们认识这么多年,我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
  ”
  “这事本来我就因为这个跟陛下爭执过一次。
  ”胡惟庸接著说,“你也知道他的脾气,只要他认定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
  ”
  “在他心里,退一步就是丟脸,没面子。
  这么多年他一直要强,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更固执了。
  ”
  “我真的劝不动他。
  ”胡惟庸嘆道。
  听到这里,马皇后也深感无奈。
  “胡大人说得对。
  我自己也知道我那个丈夫是什么样的脾气。
  ”
  她太了解他了!
  而且有些话她虽没明说,但心里却清楚得很。
  朱元璋现在这种倔强,实际上是为了废除丞相制度。
  他在朝堂上跟百官较劲,也在跟自己较劲。
  这样僵持下去,两人都会累垮的。
  不过胡惟庸说的確实是事实。
  经过一番思考,马皇后犹豫地开口:“惟庸啊,我们明白重八在想什么,他不过是死撑罢了。
  ”
  “毕竟丞相制度是他拼尽全力废掉的,他那么在乎面子,怎么可能现在妥协呢?”
  “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看著不管啊。
  ”
  “再这样下去,他和標儿恐怕都要被拖垮了!”
  “所以,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既要保全他们的面子,不让丞相制度重新设立,又要帮他们分担一些事务。
  ”
  “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再这么拼命下去了!”
  “唉,这事確实棘手,但我们只信任你,这件事也只有你能解决!”
  “先给您赔罪了。
  ”
  话音未落,马皇后便站起身,对胡大老爷深深一揖。
  完了!
  胡大老爷见状,心里顿时慌了。
  他立刻站起,连连摆手说“不至於”,却又碍於礼制不便伸手搀扶。
  一番折腾后,两人重新坐下。
  此时,马皇后脸上已不见之前的愁容,反而笑盈盈地看著胡大老爷。
  而胡大老爷却完全没了之前的从容。
  糟了!这老太太这不是给我安排活儿吗?
  关键是,这活儿不好干啊。
  马皇后的意思很明显,她一开始就想让胡大老爷帮忙打理。
  说得直白些,就是在为朱家办事。
  脏活累活都推给胡大老爷,她家朱元璋父子就能轻鬆了。
  至少不用费心费力,调养休息不成问题。
  在马皇后看来,这主意简直太妙了。
  毕竟胡大老爷曾做过丞相,能力毋庸置疑。
  朱元璋有了这样的助手,还能不放心?
  可胡大老爷不同意了。
  他心里暗骂:又是这样?
  难道我们胡家欠你们朱家什么吗?
  为什么总让我们干这些苦差事?
  不干!
  都不干!
  来到大明后,胡大老爷最得意的就是摆脱了丞相的职位。
  现在怎么又要陷进去?
  得想办法,看看还有没有別的出路!
  胡大老爷皱眉思索,还真被他想到一个办法——內阁!
  事情的起因颇为有趣,竟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促成的。
  胡大老爷刚一思索,就觉得这事有些问题。
  在明朝中后期,內阁首辅的权力已经和丞相相差无几。
  若將这样的制度推出去,朱元璋定然不会答应。
  不过,胡大老爷稍作思考后,便想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主意。
  八旗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不就是典型的秘书机构吗?虽然名义上是奴才,但承担的工作却不少。
  若將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真能满足朱元璋的需求。
  他不过是想要一批人替他办事,同时又不愿赋予太多权力罢了。
  就这么办!
  胡大老爷稍作考虑后,对皇后说道:
  “皇后娘娘,我这里有个想法,您听听看,不知是否可行。
  ”
  “如果合適的话,我再去和陛下详细商议。
  ”
  “我想设置一个机构,名为內阁,或者也可称作军机处。
  ”
  皇后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愿意听取详细计划。
  胡大老爷接著说道:
  “皇后娘娘,我知道陛下內心所想。
  ”
  “他既需要一个丞相或类似丞相的机构来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
  “但他同时也害怕后代子孙无法控制权臣,导致朝廷动盪,皇权旁落。
  ”
  胡大老爷说话极为谨慎,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因为此刻,他不得不將自己的猜测直言於眾。
  但这些话实在过于敏感,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
  ------------
  “皇后娘娘,其实我很清楚陛下的心思。
  ”
  “他需要一个像丞相一样的机构来协助治国理政。
  ”
  “但他又担忧后世子孙难以驾驭权臣,从而引发朝局混乱,皇权被架空。
  ”
  胡大老爷语气温和而慎重,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
  这事,对臣子而言,是顶尖的能力与荣耀。
  但对某人来说,心思被臣子看穿则是极大的忌讳。
  胡惟庸因此格外小心地说道。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显然明白胡惟庸话中的深意。
  看到马皇后听进去了,胡惟庸暗自鬆了口气,在心里又抱怨了朱元璋几句后,才慢慢开口。
  “咱们换个角度想,陛下需要什么呢?”
  “他需要有人或者一群人帮他处理国政。
  ”
  “然而,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有能力、有资歷,这样才能真正协助他治理国家。
  ”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让他们权力过大,不能让他们成为虽无丞相之名却有其实的存在。
  ”
  “皇后觉得我说得对吗?”
  马皇后仔细思索后不得不承认,胡惟庸確实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这样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將朱元璋目前的困境剖析得一清二楚。
  这种做法就像在手掌上观察纹理,所有的问题和需求都清晰可见。
  马皇后此时终於觉得请胡惟庸来是对的。
  看看,单从开头就能看出不同。
  別人不是半天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夸夸其谈装作轻而易举。
  唯有胡惟庸,讲究的是条理分明。
  想到这里,马皇后乾脆站起来亲自给胡惟庸倒了杯茶,笑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