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80章 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
  上元县的大小官员早已得到消息,在县衙静静等待。
  胡仁彬准时到达,算是正常的工作时间。
  胡家少爷虽为县尉,但看著前任县令离开后,上元县群龙无首的状態,怎能按捺得住?
  此刻,上元县正处於无人统领的局面。
  “胡县尉,恭喜你今日晋升!今后还请多多关照。
  ”
  当然,既然已经升职,还操心这个旧县令的职位做什么?
  前任县令因功升迁,匆匆离去,甚至连交接手续都未完成。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当地乡绅和衙门官员看来,可是非同小可。
  今天,吏部官员將正式宣布新任县令的任命。
  胡仁彬听闻此消息,感到十分意外。
  “诸位为何这样说?!”
  “县令?”
  “我德才浅薄,怎敢担当如此重任?!”
  “诸位莫要取笑於我!”
  胡仁彬连连否认,但他的诚恳表情在旁人听来,却成了谦逊之举。
  这让一眾官员更加热情高涨。
  嘖嘖,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面对县长大位仍能如此从容。
  这岂不是表明这样的人更值得信赖?
  自上次胡仁彬从户部爭取到賑灾款后,上元县对他的態度发生了转变。
  谁都知道,能在关键时刻从户部顺利获取资金,没有关係和背景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县令职位空缺时,眾人一致认为,这个位置非胡仁彬莫属。
  因此,眾人才会如此諂媚。
  毕竟,虽然对方年纪轻,但改变不了他將成为自己上司的事实。
  这要是不搞好关係,以后怎么在单位混下去?
  就在眾人热闹之际,吏部官员突然到访。
  来者根本没有寒暄,进门后直接宣读了吏部对上元县县令职位的安排。
  任命书宣读完毕並公示后,上元县上下一片震惊。
  什么?!
  怎么会是县丞接手?
  怎么回事?
  不是说胡仁彬背景很强吗?
  为什么不是他接任?
  难道上次去户部只是巧合?
  瞎猫碰上死耗子?
  就在眾人暗中质疑胡仁彬的身份时,那宣读完任命书的吏部郎中,完全无视刚升职的前任县丞,径直来到胡仁彬面前,笑眯眯地说道:
  “仁彬,几年不见了,还记得老夫吗?”
  胡仁彬苦笑著拱了拱手:“张郎中,风采依旧,下官当然记得!”
  张守成听后心中大喜!
  哈哈,少爷还记得我,这是大好事啊!
  不过,儘管心里高兴,他依然板著脸说道:
  “怎么,几年不见就疏远我了?”
  “以前你可是叫我很亲切的『张叔』呢!”
  胡仁彬张了张嘴,看了看周围一脸惊讶的眾人,最终还是苦笑著再次拱手,喊了声“张叔”!
  听到这声“张叔”,张守成心满意足。
  自己辛苦跑到上元县,不就是为了这个称呼吗?
  哈哈,没白跑一趟!
  “仁彬啊,说实话,县令的任命书上原本写的就是你的名字。
  ”
  结果被令尊拦下,改了!
  张叔怕你心里不痛快,特意找来了这份差事,就是想让你开心点。
  有什么委屈儘管跟张叔说。
  看著这对完全不將旁人放在眼中的“叔侄”,整个上元县的人都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胡县尉究竟是什么来头?
  越来越看不懂了。
  ()
  ---
  关於胡仁彬的身份,上元县內眾说纷紜。
  上元县虽地处偏远,但毕竟是应天府管辖下的县份,与府衙及各大衙门都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从胡仁彬到任的第一天起,关於他的背景就有无数猜测。
  起初人们以为他是胡大老爷府上的人,毕竟同姓。
  可后来发现胡仁彬行事低调,完全不符合胡家嫡子的身份。
  很快,大家就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无论眾人如何揣测,始终偏离事实甚远。
  而胡仁彬对这些议论毫不在意,游刃有余地应对著。
  当年即便他有些紈絝习气,也无法掩盖他胡家大少爷的真实身份。
  那些年,他在胡府见过的世面,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
  什么样的官场人物、什么样的场合,他没见过?
  比起上元县那些吏员和乡绅的小聪明,当年能进入胡府的,哪一个不是精明过人?
  他们都是能在明朝开国朝堂站稳脚跟的厉害人物。
  即使只是旁观,经歷这么多事,多少也能学到些东西。
  正因为胡仁彬行事滴水不漏又低调,让大家始终摸不清他的底细。
  直到现在,大家依然在胡乱猜测。
  如今看来,倒有不少好处。
  至少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不用担心被人轻视,这种感觉相当不错。
  而作为胡仁彬背后的“慈父”,一手促成胡仁彬现状的胡大老爷,对他的成就毫不在意。
  在他看来,能为胡仁彬爭得一个官身就够了!
  不再是白身,就不会再靠家世混日子。
  至於官职大小並不重要。
  甚至他希望胡仁彬一辈子只做个小小官员。
  有他的威势撑腰,没人敢欺负他。
  做个閒官轻鬆自在,多好?
  要是可以,他都想和儿子换换身份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暂且不说胡家父子的安排。
  此时,应天城门口的守城士兵看到一辆明显奢华的马车缓缓驶来,立刻两眼放光。
  嘖嘖,这绝对是送上门的大肥羊。
  別看守城是个辛苦活,但在普通士兵眼中,这是极好的差事。
  隨便找些藉口,就能將好处揣进自己口袋。
  这位老练的守城士兵一眼就看出,来人必然是商人。
  而且还是外地的大商家。
  在守城人眼里,这些人就像额头上写著“肥羊”二字一样显眼。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拦住车夫说些什么,对方已经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光闪闪的银果子,隨手扔到他身上。
  隨后,车夫根本不管他说什么,瀟洒地甩动马鞭,驾著马车“噠噠噠”地进城去了。
  留下守门人站在原地,手里拿著那枚银果子,一脸懵懂。
  我的天!
  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
  连话都不问一句,直接丟出这么个银果子!
  关键是,这银果子是车夫自己丟下来的,完全不用经过主人同意。
  嘖嘖,守门人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幸好刚才没拦住。
  光看车夫这架势就知道,那位车主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虽然商人地位不高,但俗话说得好:
  钱財能通天!
  连天都能通,那这位气派的富商,在应天府不知攀上了哪路**?
  真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隨便哪个城里权贵发句话,自己的皮恐怕都要被剥了。
  还好,还好!
  不得不说,守门人还算有点眼力劲儿。
  刚才那辆华丽马车上的乘客,確实是一位远道而来的豪商。
  而且,他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富商。
  他就是沈万三!
  不过,守门人有一点猜错了。
  沈万三现在在应天府並没有什么人脉。
  他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结交关係。
  只是,沈万三的想法与眾不同。
  他想攀附的,是最顶级的关係。
  他想跟朱元璋搭上线!
  为此,他精心准备了一件宝物。
  就是为了在朱元璋面前博取好感。
  毕竟,当年沈万三和张士诚关係不错。
  张士诚据守苏州与朱元璋对抗时,主要依靠沈万三提供粮餉支持。
  战后,沈万三主动犒劳军队、赔偿损失,甚至资助朱元璋修筑应天城。
  若非如此,沈万三恐怕难以存活至今。
  凭藉雄厚的財力,沈万三在朝中左右逢源,名声鹊起。
  然而,也正是因过於富有,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虽然金钱本身无妨,但像沈万三这样富可敌国,连应天城的修建费用都承担得起,还能继续挥金如土,確实令人警惕。
  多年来,儘管朱元璋表面上对沈万三不闻不问,但实际上锦衣卫始终严密监控他的动向。
  这种监视毫无掩饰地展现在沈万三面前,令他倍感压抑。
  若仅限於此,沈万三或许会选择隱忍。
  然而,自李善长去世后,朱元璋重启部分港口的海上贸易政策,这一消息让沈万三再也无法平静。
  身为江南首富,他对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心知肚明。
  过去走私尚可容忍,如今官方开放,他当然渴望获得合法经营权。
  谁愿意继续偷偷摸摸地赚钱?
  为了接近朱元璋,沈万三精心挑选了一份珍稀礼物,希望能藉此博得对方的好感。
  哪怕只有一点点帮助,他也觉得值得。
  沈万三的到来,在应天城的官场和贵族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他拥有惊人的財富,这一点毋庸置疑。
  自古以来,范蠡和吕不韦便是商界先贤,他们的亲身经歷为后人提供了榜样。
  投资於人远胜於投资其他。
  沈万三能在元末至明朝建立期间成为巨商,显然才智过人。
  他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默默接受了他的资助?这些都是歷史之谜。
  儘管官吏们不会因小利而冒险,但顺水推舟给予便利或无损的小道消息並非难事。
  沈万三刚入住他在应天府早已购置但未居住的宅邸时,便得知锦衣卫已將他的到来报告给了朱元璋。
  沈万三大方地拿起一个沉甸甸的玉底金佛放入锦盒,赠予报信官员的隨从作为回礼。
  当然,他也不会忽视跑腿的隨从,毕竟“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他岂能不知。
  不过,这些琐事自有隨从处理,他则更注重保持自己的身份。
  虽为商人,但他可是大明首富。
  “子荣,我们刚到,有些人事先並不知情。
  ”
  “你稍后出去送拜帖。
  ”
  “礼物按原计划准备即可。
  ”
  被唤作子荣的是沈万三的亲信管家。
  听到主人吩咐,他立刻恭敬地接过任务,从身旁的小箱子里取出印章和文房四宝。
  给大人物的拜帖必须由沈万三亲自书写。
  与此同时,朱元璋正皱眉阅读毛驤紧急呈上的消息。
  “沈万三到了?”
  “他为何而来?”
  “那负责监视沈万三的锦衣卫是否已有消息?”
  朱元璋语气急切。
  他对沈万三的印象极差。
  从出身来看,作为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就瞧不起商人,尤其是像沈万三这类的。
  当年朱元璋落魄时,確实被这些豪绅坑得家破人亡。
  即便登基后,他依然对商人抱有偏见。
  因为他眼睁睁看著商人们疯狂敛財,却收不上多少商税。
  这种眼看著他人赚钱却无能为力的情况,让朱元璋十分痛心。
  並非朱元璋不了解商税的价值。
  对於视金钱如命的人来说,哪怕是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他也绝不会放过。
  只是商税在明朝如此低,甚至许多地方根本收不上来。
  这都是元朝过度纵容商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