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01章 胡惟庸竟敢抗旨不遵?
  宋利闻言,连忙从地上跃起,双手恭敬地接过朱元璋刚写好的旨意,隨即转身领命,匆匆步出殿门。
  然而,刚跨出门槛,宋利的脸色便黯淡下来。
  他心中暗自嘀咕,这差事恐怕棘手得很!
  在朱元璋身边侍奉多年的宋利,论起政治嗅觉,朝中大臣鲜有能及。
  常与皇帝、重臣打交道的他,深知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在他眼中,那些外人眼中高高在上、如同神祇般的皇帝与重臣,实则都是有血有肉之人。
  他们非但不神圣,反而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怪癖。
  而此次颁布旨意与接旨的两人,恰巧正是宋利心中脾气最为火爆的两位。
  加之宋利此前曾亲自探访过胡府,虽只为刺探情报,但那次经歷已让他深感不安。
  因此,儘管宋利脚步匆匆地赶往胡府,心中却並无把握。
  果然,胡老爷听完旨意后,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地对宋利说道:
  “老宋,非是我不给陛下与你面子,但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今我家小儿的亲事已定,即將大婚,此刻突然降下赐婚旨意,这不是將我等两家的声誉与世俗礼法视为儿戏吗?”
  “请代我向陛下转达,此事我无法遵从旨意。”
  “老宋,你速速回去復命吧,我就不远送了。”
  言罢,他逕自转身离去。
  宋利人望著胡大老爷那毫不留情的逐客之態,心中一阵无奈。
  竟丝毫不给面子。
  可他又能如何?
  別看胡大老爷此刻看似平易近人,官职也不高。
  实则,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大人物。
  这种人一旦发起脾气来,不理睬他这小小的內侍,他又能怎样?
  更何况,胡大老爷此次不仅是不理他,就连陛下的旨意也置之不理。
  他除了乖乖回去稟报,別无选择。
  而且,他猜想陛下听到匯报后,定会头疼不已。
  他急忙赶回禁宫,向朱元璋报告了此事。
  果然,朱元璋大为震惊。
  “胡惟庸竟敢抗旨不遵?”
  “陛下,此事千真万確,老奴怎敢妄言?”
  再次向宋利確认后,朱元璋烦躁地在殿內踱步。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失策了!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胡大老爷正是因为上次陛下派宋利去试探他的態度,才有所警觉。
  隨后,胡大老爷果断行事,不顾一切,先將生米煮成熟饭。
  反正,数日之后,胡家大少便正式成亲,且会广而告之。
  到那时,朱元璋想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吧。
  胡家是不会再接这个茬了。
  说到底,这件事是朱元璋自己愚蠢地泄露了风声。
  朱元璋一想到此,便感到格外烦躁。
  马皇后恰逢其时,端了几碟菜餚,悠然步入屋內。
  望见朱元璋一脸烦躁,隨口问道:“重八,又碰上啥烦心事了?”
  “別多虑,天大的事也得先吃饭!”
  “快来用餐,我做了几道你爱吃的。”
  朱元璋烦躁地挠头,最终坐到了桌旁。
  见马皇后亲自端菜,不让旁人插手,他终於忍不住开口,声音低沉:“胡惟庸那小子,这几日就要大婚了。”
  “什么?”马皇后一脸愕然,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嘆了口气,重申道:“记得上次派宋利去胡府,说安庆看上了他家儿子吗?结果这傢伙,没几日就把儿子的亲事给定下了,一两天后就要成婚了。”
  马皇后愣愣地看著朱元璋,许久才嘆了口气:“这么说,安庆的事,泡汤了?”
  提到安庆公主,朱元璋更加烦躁,一拍桌子,怒道:“泡汤了又怎样?咱闺女还愁嫁不出去?”
  “胡惟庸那傻儿子要娶谁娶谁,咱再给安庆找个更好的!”
  马皇后瞪了朱元璋一眼,气道:“安庆可是你亲闺女,你就这么对她?你之前不是说胡家孩子挺好的,还说小月儿嫁过来是亲上加亲吗?现在倒好,你是想让咱闺女鬱鬱寡欢吗?”
  朱元璋闻此言,神色立时萎靡。
  他望向马皇后,嘴唇蠕动,却无言以对。
  毕竟,此事皆由他一手造成,实在难以开口。
  更糟的是,午后安庆公主便得知了此消息。
  这位情竇初开的小公主,首次遇到心仪之人,本以为婚事將近,不料转瞬之间……
  哎,意中人即將大婚,而新娘非她!
  这怎能不让小公主心碎?当即痛哭流涕,场面悽惨。
  哭声惊动了朱元璋与马皇后。
  见爱女泪如雨下,本欲息事寧人的朱元璋愈发不悦。
  他对自己先前的做法有所不满,同时对急於为子完婚、以防公主下嫁的胡大老爷也心生怨气。
  极为不满!
  哼,咱稍稍试探,你就如此急不可耐地为子定亲?
  咱是那般可怕之人?
  朱元璋倔脾气上来,全然不顾后果。
  此刻的他,早已忘却当初对此事的忌讳。
  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胡大老爷乐意与否,都必须设法让自家闺女风风光光地嫁过去!
  此事,能成则成,不成也得成!
  否则,他朱元璋这皇帝岂不徒有虚名!
  想到此处,朱元璋在女儿面前拍胸脯保证:
  “安庆乖女,你放心,此事爹替你摆平!”
  朱元璋既已拍胸脯保证,自非戏言。
  然而,马皇后安抚好由悲转喜的女儿后,便携朱元璋步出殿门。
  抵达坤寧宫,马皇后遣散旁人,神色凝重地望著朱元璋。
  “重八,你老实告诉我,究竟打算如何?”
  “婚姻大事,需两情相悦、门第相当,你可別胡作非为!”
  “免得你一番鲁莽行事,反倒害了两家的孩子!”
  朱元璋闻言,顿时不乐意了。
  “妹子,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我岂非为了咱们这个家?”
  “再说,我还没做什么呢,你就这般说我,我做了啥?”
  朱元璋一脸委屈,若非平日不轻易落泪,此刻怕已泪眼婆娑。
  毕竟,谁心中还没点孩子气呢。
  马皇后见朱元璋这副委屈样,不禁一愣,隨即笑出了声,轻轻拍了他两下。
  “你这副模样是演给谁看呢?”
  “我还不了解你?”
  “若我不提醒你,你还不知会惹出什么乱子!”
  “这样吧,你先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此事?”
  朱元璋瞧著马皇后这般穷追不捨,索性倔强到底。
  “哼,你不信我能把事情办得漂亮?”
  “那你就什么也別问,等著瞧好了。”
  “反正赐婚圣旨已下,我总不至於连脸面都不要了吧?”
  “我就一个念头,咱闺女,定要风风光光地用大红轿抬进胡惟庸府上,拜堂成亲!”
  马皇后见夫君如此篤定,便不再多问,仿佛先前的质问只是场玩笑。她深知,朱元璋脾气一上来,谁也劝不动。再者,她也好奇朱元璋会如何解决女儿的婚事。考虑到朱元璋平日对安庆的態度,他应该不会太过离谱。然而,马皇后不知,朱元璋此刻已心生一计。心想,胡惟庸能迅速行事,我为何不能?既然要行动,那便大家一起吧!
  朱元璋心中有了计较,便不再焦急,与马皇后一同端起饭碗,笑容满面。三日时光匆匆流逝,转眼便是胡家少爷胡仁彬的大婚之日。胡府仅多了些红绸与喜字装饰,並无太多隆重之感。胡大老爷未大肆邀请宾客,只求儘快完成婚礼。
  胡大老爷深知朱元璋的性子,看似几日无动静,实则可能在背后谋划。朱元璋极好面子,抗旨不遵之事,不仅影响两家,更是对朱元璋的极大侮辱。以朱元璋的性格,定会想办法报復。因此,胡大老爷只能再提速,不顾婚礼是否隆重,只求走完流程,让世人知晓逆子娶了国子监祭酒老李家的闺女。婚礼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这日清晨,天未亮,胡仁彬便被胡义从床上拽起。
  “少爷,今日是您的大婚之日,不能再睡了,得赶紧打扮起来!”
  “快点,马上就要去迎亲了!”
  “这可是人生大事,不能丟了胡府的顏面!”
  面对老管家的催促,胡仁彬心中暗自嘀咕。
  『顏面?什么顏面!』
  『我现在还一头雾水呢!』
  『怎么莫名其妙就多了一个媳妇?』
  『要不是过年时我跟爹提起,他可能早就把我的婚事忘了!』
  『结果一转眼,媳妇都快进门了!』
  『真是奇妙!』
  儘管心中诸多抱怨,胡仁彬还是不敢表露出来,乖乖起床,任由眾人摆布。
  他换上新衣,头髮被抹上厚厚的头油,油光鋥亮。
  胸口还绑著一朵巨大的红绸。
  早饭后,时间紧迫,在胡大老爷的不断催促下,胡仁彬面无表情地翻身上马,开始迎亲。
  后面跟著迎亲队伍、鼓乐班子以及轿。
  长长的队伍从胡府出发,一路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按照计划,在应天城主要街道绕行后,队伍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坊市。
  这里居住的都是翰林、国子监等清贵官员。
  胡仁彬身为官员,也不觉自卑,领著队伍顺利进入。
  一番折腾后,包括催妆诗等环节,胡仁彬略显疲惫,终於將老李家的姑娘接上轿。
  望著这位盖著红盖头、身姿曼妙的姑娘,胡仁彬心中稍稍安定。
  已成功迈出一大步。
  只需完成迎娶仪式,此事便圆满。
  然而,他浑然不知,同一时刻,禁宫城门大开。
  一顶与胡仁彬队伍如出一辙的轿,內坐一位同样蒙著盖头的女子,堂而皇之地朝某处行进。
  巧之又巧,两队於街市不期而遇。
  常理之下,无论是胡仁彬还是对方,稍作避让即可。
  毕竟皆为喜庆之事,何须闹出不快,自找晦气?
  但对方抬轿之人,仿若突然失明,竟直直地將轿撞向胡仁彬队伍的轿,发出巨大声响。
  双方皆是八抬大轿,撞击之力甚猛,一时间,眾人东倒西歪,乱作一团。
  直至胡仁彬连声吆喝,这些刚成滚地葫芦的人才重新站起,抬起轿,各自归队。
  胡仁彬回首一望,心中暗自嘀咕,自家轿是否过於崭新?
  怎与晨时那顶有所差异?
  -------
  今日,胡大老爷正襟危坐,担当父辈角色,迎接新人的礼拜,故而特意装扮了一番。
  身著华丽庄重的斗牛服,头戴看似简约实则昂贵的玉冠与玉簪,到场宾客无不讚嘆“胡公风采”!
  此番装扮之下,许久未能与胡大老爷促膝长谈的亲友们惊讶地发现:
  咦……
  胡大老爷莫非真的得道成仙?
  似乎也就两三年未见,变化竟如此之大?
  昔日胡大老爷身为丞相时,他们是频繁登门的至交。
  然而,近些年交往稀疏,如今近距离端详,胡大老爷竟似年轻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