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09章 大概率又去寻欢作乐了
  马皇后见朱元璋刻意討好,终是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轻拍他几下后,感慨道:
  “重八,別怪孩子们掛念惟庸。
  “就说我,幼时也曾读书,受夫子教导。
  “入宫后,也从先生那里偷学了不少。
  “但那些加起来,也不及惟庸所授之实在。
  “惟庸传授的,是真本事!
  “孩子们不傻,自然明白跟谁学更有益。
  “所以,为了宫里的孩子,你也得去一趟。”
  朱元璋苦笑点头,心中早已决定,只是碍於面子,想让妹妹劝劝。岂料被妹妹说得仿佛非去不可。
  罢了!去就去!
  儿女皆是牵掛。
  朱元璋行事果断,有空便更衣出宫。
  不久,便至胡府。通报后,胡义先迎。
  但见安庆公主与胡仁彬匆匆赶来,朱元璋略显尷尬。
  “安庆,仁彬,你们父亲何在?”
  胡仁彬望向朱元璋,深嘆一口气,心中对父亲的不满如潮水般涌来。
  他对父亲在外安置的外室位置一无所知,但隱约能猜到,父亲大概率又去寻欢作乐了。
  即便是享乐,也该留个线索,让人能找到他啊!如今皇帝驾临,他们却不知所措。
  总不能跟皇帝岳父隨意閒聊吧!这种事,他从未经歷过。
  朱元璋简单一句询问,让胡仁彬夫妇一时语塞。安庆公主一脸茫然,而胡仁彬则是满心烦躁。
  安庆公主初来乍到,对公公的性情尚不了解。但胡仁彬深知,父亲定是家中无聊,又外出找乐子了。
  这话他怎敢说出?看著朱元璋越来越凝重的表情,他勉强开口:“陛下,家父此次外出並未告知臣详情。”“臣猜测,他可能外出访医求治了。”“但这仅是臣的猜测,不敢確定。”“毕竟,臣也已许久未见家父了。”
  朱元璋看著紧张的胡仁彬,无奈地摇摇头。本想责备几句,但看到一旁的女儿,心又软了下来。
  罢了!这小子在父亲面前恐怕连大气都不敢喘。看来,他是真不知道胡惟庸的去向了。
  唉,今日此行怕是要徒劳无功了!
  对於胡仁彬提及其父外出“寻觅良医”之说,朱元璋全然不当回事。
  据锦衣卫密报,胡大老爷不过是受了点微不足道的扭伤。
  更甚者,多半时候此乃装病之举。
  以朱元璋对胡大老爷的了解,他若真受了伤,定会臥床不起。
  原因无他,畏死罢了!
  而今他能如此逍遥自在地四处閒逛,显然並无大碍。
  想到自家孩子因胡大老爷缺席授课而哭闹,而胡大老爷却逍遥自在,朱元璋只觉头痛欲裂。
  真是不讲规矩!
  君臣之间连这点默契都没有了吗?
  如此忌讳於我?
  哼!
  朱元璋一番气恼后,终是自我宽慰起来。
  不宽慰又能如何?
  毕竟胡大老爷不在眼前,眼前只有他疼爱的闺女与那稍显碍眼的女婿。
  总不能朝这小两口发火吧。
  於是,既来之则安之,乾脆让二人引路,逛逛这胡府。
  不然此行岂不枉然?
  再者,朱元璋心中確有好奇。
  胡大老爷平日里在这府中真就那么快活?
  究竟备下了多少乐子等我?
  既已至此,何不细细探查?
  闻听朱元璋此言,胡仁彬与安庆公主並未觉得有何不妥。
  胡仁彬更是一脸坦然!
  因胡大老爷早年间,甚至在小月儿入宫前,就已吩咐过他:
  “若陛下驾临,儘管让他看个够,咱家没什么不能见人的!”
  胡仁彬对那句话记忆犹新,它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他们首先来到了后方的小园。
  朱元璋望著池塘,满心好奇地问胡仁彬:“仁彬,这便是你父亲常来钓鱼之处?”
  “我听说他有时甚至能钓上一整天?”
  胡仁彬確认道:“是的,家父在天气宜人时,最喜欢在此垂钓。”
  朱元璋环顾四周,只见绿树环绕,清风拂面,池塘中荷叶摇曳。
  与他的居所相比,这里虽简陋许多,却也別有一番舒適之感。
  想到胡大老爷拿著俸禄却在此悠閒钓鱼,朱元璋脸色一沉,心生不悦。
  他越看越气,决定不再多看。
  离开园后,他们漫步至后院的正房,那是胡大老爷日常起居之处,书房、臥室皆设於此。
  一听是书房,朱元璋兴趣大增。
  他並非担心胡大老爷藏有反书,只是纯粹好奇。
  这个年纪的男子,书房里总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胡大老爷的书房里又藏著什么呢?
  朱元璋想看,胡仁彬自然不能拒绝。
  他进出书房多次,从未觉得有何不可示人之处。
  然而,当他推开门时,却愣住了。
  “嘿,这书房还挺宽敞!”
  朱元璋毫不客气,径直走了进去。
  踏入屋內,朱元璋不禁惊呼出声。
  胡大老爷竟悄无声息地將书房两侧房间的墙壁拆除,使得外观仅似一间书房,內里实则宽敞三倍。
  这广阔的书房內,摆放著诸多朱元璋与胡仁彬皆不熟悉之物。
  朱元璋径直走向最显眼的书桌,坐上了胡大老爷平日的座位。
  桌上散落著一摞与市面上截然不同的书籍,显得杂乱无章。
  他隨手拾起一本,顿觉异样。
  “咦,此书怎如此规整?”
  “这纸张,似乎也非同寻常!”
  作为大明开国君主,朱元璋阅歷丰富,但此刻对胡大老爷这里的书籍產生了浓厚兴趣。
  他逐一翻阅,每本书的纸张皆相同,令他愈发好奇。
  翻开其中一本,竟是《三国演义》。
  故事他早已熟知,但如此精美印刷的版本,却是首次得见。
  若是胡大老爷知晓此情此景,恐怕会惊恐万分。
  早些时候,桌上还放著另一本禁书。
  这些书籍,皆是系统所赐,胡大老爷未曾重视,仅作为日常消遣。
  在他看来,这些书並无特別之处。
  不过是纸张上乘,印刷考究罢了。
  既无禁忌之言,亦无特殊標记!
  他顾虑**梅被人撞见,实则唯恐自己身份暴露。
  除此之外,有何可惧?
  老朱隨手翻阅几本后,便置之一旁。
  终究不过是品质略胜一筹而已。
  若时间充裕,瀏览一二倒也无伤大雅。
  但此刻身处胡府,自不能像宫中那般隨性。
  於是,稍事瀏览,老朱便欲起身离去。
  然而起身之际,瞥见一旁的胡仁彬,老朱索性再次转身,拾起方才那本《三国》,堂而皇之地塞入怀中,致使衣衫鼓起。
  老朱非但不以为意,还故意在胡仁彬面前拍了拍,带著几分得意道:
  “怎样?”
  “拿你爹一本书,你还敢有异议?”
  “朕前前后后赐予你家多少財物、田地?”
  “一本閒书而已,何足掛齿!”
  胡仁彬闻言,还能如何反驳?
  此乃大明皇帝,亦是自己的岳父。
  你说有理,那便有理吧!
  大不了等老爹回来挨顿责罚!
  反正两边都是长辈,他哪个都得罪不起。
  望著胡仁彬一脸苦楚却不敢言语,老朱今日鬱闷多时后,总算舒畅了些许。
  嗯,总算没白来一趟,总算捞到了点东西。
  隨后,老朱双手负后,在书房內再次踱起步来。
  不久,步入书房另一角落的朱元璋又一次呆立当场。
  此处与书房主体由一道屏风相隔。
  儘管老朱至今仍不解为何要拆墙后再立屏风,但这並不妨碍他对眼前杂乱无章的一堆物品发呆。
  “仁彬,你爹这是改行了?”
  被唤及的胡仁彬急忙靠近。
  他同样愣住了。
  “呃,陛下,这里变成这样,臣实在不知!”
  “臣这两年多都在上元县任职,很少回家!”
  简短回答朱元璋后,胡仁彬一脸困惑与不解,凝视著眼前的景象。
  映入朱元璋二人眼帘的是什么?
  中央位置摆放著一个木工台,台上及周边地上散落著木屑。
  墙上掛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
  另一侧墙角则堆积著各种木料,长短不一,显然经常使用。
  结合这些物品置於书房之中,任谁都能猜出是谁日常所用。
  只是他们不解,为何胡大老爷会迷上木工。
  若胡大老爷在此,定会嗤笑一声:
  “没见识的哪懂这个!”
  “哪个男人能抵挡得了拥有一堆工具亲自动手的乐趣?”
  只可惜现在没有条件,不然胡大老爷真想如前世一般,与好友们在乡间各自一间房尽情折腾。
  想当年,他们凑钱买的那座小院,连打灰砌墙都抢著干,乐在其中。
  从事木工活,实为自寻乐趣之举!
  朱元璋虽不解胡大老爷为何捨弃官职,却偏爱藏匿於府中钻研木工。
  但此举既不违法,亦不悖道德,至多算是奇特嗜好罢了,无须深究。
  正当朱元璋欲离去时,墙角一物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好奇上前,发现竟是一台织布机,这让他的表情变得愈发奇异。
  他转向胡仁彬问道:“难道你父亲还私下织布不成?”
  胡仁彬神色同样古怪,本能地摇头否认:“臣確实不知!”
  “但以臣对家父的了解,织布绝非他为自己所备!”
  朱元璋闻言沉思片刻,微微点头。
  的確,木工活或许能归咎於胡大老爷,但织布绝非他的作风。
  他突然想到,这织布机是否暗藏玄机?
  念及此,他走近细看。
  对於其他物件,朱元璋或许不甚了解,但织布机他却熟悉得很。
  坤寧宫中便有一台,马皇后常在宫中织布。
  不仅马皇后,连同郭惠妃在內的妃嬪们,也在皇后的带领下织布缝衣。
  因此,朱元璋对织布机颇为熟悉。
  然而,此刻坐在织布机前,他却再次愣住。
  这织布机,似乎与他平日所用大不相同!
  织布机多年无大变,民间宫廷,不过材质略有差异,工匠打磨精细之別,结构则一。
  然而眼前这台,丝线间竟多出一梭!
  此为何物?
  朱元璋懂织布,手艺虽不及马皇后等人,操作流程却瞭然於胸。
  他细思片刻,便悟出这飞梭之妙。
  一试之下,惊觉其速远超民间梭子,操作亦更便捷。
  隨著手法渐熟,他骇然发现,自己那被马皇后嘲笑的笨手,如今操弄此机,速度竟与马皇后不相上下。
  甚至隱隱感觉,若再熟练些,或许能超越马皇后。
  这太令人震惊了!
  仅仅增加一个部件,调整操作,变化竟如此之大!
  朱元璋不解却震撼至极!
  观其摆放与环境,此物定是胡惟庸所为!
  更觉不可思议!
  “惟庸何时对这些如此精通?”
  “莫非他不上朝,整日在家琢磨这些?”
  “他从哪学来的这手艺!”
  老朱满心疑惑。
  ------
  “仁彬,此物件可是你父亲所置?”
  “你可了解其中奥妙?”
  “快,与朕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