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21章 惟庸即是陈近南?
  解縉机敏,险些失言,隨即改口。
  胡大老爷未加理会,瞪他一眼,继续用餐。
  解縉见胡大老爷未动怒,心中大石落地。
  跟隨大佬出行確有不便,
  时刻担忧无意间触怒威严。
  此等大佬,確有翻云覆雨之能,
  但眼下看来,还算顺利,多亏我机智应变。
  解縉暗笑两声,乖顺坐於胡大老爷身旁,
  毫不客气接过碗筷,大快朵颐。
  飢饿的不只胡大老爷,解縉亦然,
  二人此刻,只顾埋头用餐,无暇他顾。
  饭后,两人手捧热茶,閒聊开来。
  解縉留意到方孝儒迟迟未至,隨口询问,
  方知方兄最终仍需依赖胡大老爷方能“白嫖”。
  这让解縉心中暗喜,又胜方孝儒一筹。
  当然,与胡大老爷相比,自是望尘莫及,
  但解縉无意较量,大佬强大,理所当然。
  只要能略胜一筹於好友方孝儒,便已心满意足。
  此时,方孝儒一脸愜意步入,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见到二人,连忙上前,恭敬向胡大老爷行礼,
  感激道:“多谢大哥,让我结此良缘!”
  胡大老爷闻言一愣,细问之下才知,
  原来方孝儒所作《葬吟》深得怜姑娘赏识,
  决定日后亦对他开放“白嫖”特权。
  解縉听闻,满心羡慕,
  暗下决心,定要作出此等佳作。
  (本章完)
  “大哥,你偏心!”
  “为何小方有,我却没有?!”
  “我不甘心!”
  “小方这种人,哪值得大哥如此对待!”
  真兄弟,应当是敢於当面直言不讳的!
  什么背后算计,都是浮云!
  既然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这份情谊哪需要那些偷偷摸摸的手段?
  当面直言,毫不留情便是!
  方孝儒闻言,差点被茶水呛到。
  “你说什么?”
  “你刚才说了什么?”
  “小方?这种人?不配?”
  方孝儒看著解縉那坦然自若的样子,简直要气笑了。
  你这小子,有事就称兄道弟,没事就贬低人家?
  你这良心,怕是已经黑了。
  胡大老爷看著两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但,有些话他得先说清楚。
  “大绅啊,这事儿,还真不能说我偏心。”
  “你自己能写出好诗,那是你的本事。”
  “小方呢,也不能说差,但他偏偏看上了个叫怜的!”
  “这种名字,哪个青楼没有几个?”
  “就好比道观里总有叫清风明月的道士一样。”
  “小方也是想尽办法也没用啊!”
  “所以,我这当大哥的,只能帮他一把了。”
  “不过,你反正也占便宜了,有什么好羡慕的?”
  解縉一听胡大老爷的解释,非但没平静,反而更加激动了。
  “大哥,我怎么能不羡慕!”
  “我就占了一次便宜,小方说的是,他以后都能占便宜!”
  凭什么!”
  “为何我待遇如此之差!”
  “大哥诗作確实在我之上,我承认!”
  “但也不能说一首便胜我十首百首吧!”
  “这也太贬低人了!”
  解縉故作激动,胡大老爷与方孝儒皆知其是在玩笑。
  两人却也乐意陪他玩笑。
  只因解縉虽爱闹腾,却不过分,总保持在兄弟朋友情谊的界限內。
  於是,眾人跟著一起嬉闹,气氛甚是欢乐。
  方孝儒本有些激动,听解縉此言,连被戏称为“小方”也不在意了,反而得意地向解縉挑眉笑道:
  “大绅,你相貌平平,心倒是挺大!”
  “怎样?”
  “我昨天遇著倒霉事了,靠大哥帮忙也就罢了。”
  “你小子啥事没有,还想占大哥便宜?”
  “嘿嘿,別做梦了!”
  解縉欲反驳,方孝儒已勾住他脖子,笑道:
  “你看,大哥的诗比你强百倍,也比我强百倍。”
  “这么看,咱俩不是一样嘛!”
  “这么一想,是否觉得公平多了?”
  解縉瞪大眼睛看著方孝儒,心中暗想:这能一样?
  但望向笑眯眯却沉默不语的胡大老爷,解縉明白,此时想让胡大老爷帮忙写诗,已是不可能了。
  心中鬱闷。
  如此盘算,盈亏难辨。
  此刻,解縉心中尚存一丝疑惑未解。
  “哼,暂且饶你一回,小方,念你昨夜辛劳!”
  “但速將大哥的佳作呈上,让兄弟一睹为快!”
  方孝儒闻言,毫不迟疑。
  昨夜大厅未及整理,其中便有他熬夜作诗所用的文房四宝。
  他径直走去,拿起毛笔,蘸墨挥毫,纸上龙腾蛇舞。
  解縉见状,岂能坐视,急忙靠近。
  隨即,他愣住了。
  转头望向胡大老爷,一脸惊愕,言语结巴:
  “大……大哥,这……这……”
  胡大老爷满不在乎,挥手笑道:
  “隨意之作,不足掛齿!”
  此言一出,解縉如鯁在喉。
  方孝儒刚默写完毕,脸上的笑意也瞬间消散。
  真是令人嘆服!
  他们亦渴望能有此等风采!
  显然,这不仅是此地炫耀,瀟湘馆定会以最快速度將此诗传遍全城。
  届时,胡大老爷岂不更加威名远扬?
  真是令人艷羡至极!
  接下来的数日,正如解縉与方孝儒所料,《葬吟》在应天大火!
  不论是闺阁中的少女,还是感嘆时光流逝的当家主妇,这些识字的女性皆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那些美丽且知书达礼的女子都在关注此诗,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子们了,他们对这首诗的关注更是热烈。
  此诗的出现,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若能藉此机会与之关联,或许能一举成名。
  这对於渴望在士林扬名的学子来说,诱惑极大。
  但当眾人深入了解后,不禁一愣。
  陈近南?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记得两年前科举之时,此人因诗词而名声大噪。
  有人记忆犹新,还生动地讲述著当日“陈近南”一夜成名,全城搜寻他的疯狂场景。
  然而,事后他却如人间蒸发,无人能寻。
  眾人都以为他在科举失利后彻底消失。
  未曾想,两年后,他又重现江湖。
  且再次以一首令人震撼的诗作出现在眾人面前。
  无数人望著这首诗,发出惊嘆。
  难道,陈近南真的是专为写诗而生?
  好诗如此之多,仿佛不要钱般涌出。
  而且,诗中为何总离不开青楼?
  (本章完)
  说来也巧,近日的应天城颇为平淡。
  在没有其他热点的情况下,《葬吟》这首突然走红的诗作牢牢占据了应天府热搜榜首位。
  无数男女皆如痴如醉地抄写、吟诵、议论著……
  此刻,他们的眼中唯有那首诗。
  他们会爭论诗中某字的含义,也会因“陈近南”创作此等佳作的心境而大动干戈。
  胡大老爷曾饱尝阅读理解的艰辛,而今却只需抄出一首佳作,自有大儒为其阐释。
  这些人未曾亲歷,对陈近南的年龄、籍贯更是一无所知,却坚信自己对《葬吟》及陈近南的理解无误。
  若你有异议,那便是你理解尚浅!
  胡大老爷旁观此景,觉得颇为有趣。
  此诗能登热搜榜首,连朱元璋都闻之好奇,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这几个月来,朱元璋终於得以喘息。
  內阁与大臣分担了八成以上的繁务,加之胖儿子手段愈发老练,威望日隆,他的生活愈发轻鬆。
  若是去年,他绝不会留意青楼流传的诗歌。
  那不过是学子和老儒生的念叨,对国家无益。
  去年的朱元璋,无暇顾及这些。
  但今年的他,心態已变。
  他閒了下来,也爱凑热闹。
  有锦衣卫侦缉天下,应天府的大小事,只要他想知道,便无所遁形。
  这对他的八卦之心,实乃意外之喜。
  朱元璋对《葬吟》的妙处及作者意图感到好奇。
  旁人或胡乱揣测,或坚守己见,与异议者爭执乃至动手,皆因正確答案难求,唯有自行琢磨。
  然而,朱元璋不同。
  身为锦衣卫统领,他一旦心生好奇,便习惯唤来毛驤差遣。
  “毛驤,替朕查探一番!”他命令道。
  提及此次作诗引起应天府轰动的陈近南,朱元璋表示有所耳闻,並回忆起此人曾在科举时留下深刻印象,所作两首诗均获好评,却未曾想,人竟凭空消失。两年后,他又莫名其妙地再现江湖。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对毛驤点头:“这等才子,不必急於委以重任,但至少应见上一面。若真有过人之处,朕定不吝赏赐。寻人之事,便交由你了,毛驤。”
  毛驤爽快领命,见朱元璋无其他指示,便退出谨身殿。
  寻找在瀟湘馆引起轩然大波的陈近南,对毛驤而言,並非难事。他对此地颇为熟悉,已造访两次。
  此案简单至极,毛驤不愿兴师动眾,仅率两名手下,身著锦衣卫標誌性的飞鱼服,趾高气扬地踏入瀟湘馆。
  望著腰掛横刀、身著官服的毛驤,以及他身后跟隨的两位隨从,大步流星地步入瀟湘馆,**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但这愁容转瞬即逝,隨即换上了往日那般温婉的微笑,轻步移至毛驤跟前。
  “哎呀,今日真是哪阵风把咱们的毛指挥使吹来了?”
  毛驤望著凑近的**,並未有失礼之举。毕竟此刻他尚在执行公务,不能如往常般隨意。
  他环顾四周,直言不讳道:“本官亲临瀟湘馆,为的是一件公务。”
  “怜何在?请她出来一见!”
  面对毛驤这毫不客套的命令,**虽心中暗自腹誹,面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满。
  若是普通的锦衣卫,**或许还能仗著背后东家的势力周旋一二。但此刻来的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毛驤,一切便不同了。
  唯有遵从命令。毕竟,毛驤此刻只听命於朱元璋,若稍有耽搁,他绝不会介意以刀问之,再寻他人询问。
  **心中念头急转,隨即吩咐人去唤怜。
  既然无法抗拒,不如积极配合,让毛驤的公务顺利完成,也算卖个人情。
  不久,怜匆匆而又谨慎地来到眾人面前。
  当**得知毛驤竟是要打听那日为怜写下《葬吟》的士子是谁时,她几乎要脱口大骂。
  这无疑是飞来横祸!
  而**自然不知那士子方孝儒的真名。
  可凭容貌略作描绘,加之胡大老爷频繁呼唤小方,毛驤已得足够线索。
  未及半时辰,毛驤领人至方孝儒面前。
  方孝孺见锦衣卫到来,险些惊惧失禁。
  锦衣卫寻他?岂会有好事?
  毛驤开口,方孝儒愕然。
  何以兴师动眾,只为胡大老爷的別名?
  胡大老爷並未吩咐保密啊。
  告知便罢!
  至此,大明洪武年间“青楼诗仙”陈近南的身份,彻底显露於朱元璋眼前。
  朱元璋愕然。
  又是惟庸?
  ——————
  “此事属实?”
  “惟庸即是陈近南?”
  “毛驤,你可確定?”
  朱元璋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