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高鸣的电话打了回来,语气有些古怪。
“纪总……那个,比拉尔……他拒绝了。”
“哦?”纪明川的眉毛挑了一下,“怎么说?”
“他说……”高鸣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他说,非常感谢我们的帮助,但他们的战爭,马上就要结束了。”
“h90z坦克势不可挡,他们的军队正在高歌猛进,收復失地。”
“美利国人已经开始撤退,胜利指日可待。”
“所以,他们暂时……不太需要更昂贵的武器了。”
“尤其是这种新型的、还没经过实战检验的直升机。”
电话里传来了纪明川的一声轻笑。
“高歌猛进?”
“天真。”
纪明川的声音里,带著怜悯。
“他们真以为,打掉一个装甲旅,美利国人就会乖乖滚蛋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爭机器。”
“纪总,那我们……”
“高叔,通知下去。”
纪明川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而坚定。
“z90,『应龙』,立刻给我开足马力,进入量產程序!”
“啊?可是他们不要……”高鸣急了。
“他们现在不要,不代表以后不要。”
纪明川看著座舱里闪烁的仪錶盘,眼中闪动著锐利的光。
“我等著。”
“等著他们哭著、喊著、跪在地上,回来求我们把『应龙』卖给他们。”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靠天真和幻想来贏得尊重的。”
“是靠铁与血。”
掛断电话,纪明川脸上那抹讥讽的笑意慢慢敛去。
他站在巨大的“应龙”武装直升机前。
机体上冰冷的金属涂层反射著车间顶灯的白光,也映出他那双深邃得不见底的眼睛。
纪明川比谁都清楚,特威科战爭的本质是什么。
那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一场降维打击。
美利国人之所以暂时后撤,不过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需要时间来重新评估h90z的威胁,调整战术。
然后调集更恐怖的战爭资源,用排山倒海的力量將克拉伊彻底碾碎。
真正的杀招,从来都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坦克和飞机。
是天上的卫星,是无处不在的电子战。
是精准到米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是支撑著这一切的,那个看不见摸不著,却又无所不能的庞大科技帝国。
晶片。
半导体。
这才是现代战爭的基石,是美利国人横行霸道的底气所在。
纪明川很清楚,自己卖给克拉伊的坦克。
虽然用了自家系统,但最核心的晶片,依然绕不开国外的供应商。
这根绳索,始终都勒在脖子上。
现在,他要亲手把这根绳索给剪断!
“只卖武器,终究是下游的买卖。”
纪明川喃喃自语,眼神却愈发锐利。
他要做的,是掌握源头,是制定规则。
他记得很清楚,就在今年,大概十一月份。
官方就会正式提出一个代號为“908工程”的庞大计划。
目的就是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华夏自己的半导体產业。
只可惜,这个工程雷声大,雨点小。
受限於技术、资金和人才,进展极其缓慢。
最终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错失了最关键的黄金髮展期。
这一次,纪明川不打算再让歷史重演。
他要抢在所有人之前,提前布局。
用手里的巨额资金,用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认知。
硬生生把华夏的半导体產业,拉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再次摸出手机,拨通了高鸣的號码。
电话几乎是秒接。
“纪总!您还有什么吩咐?”高鸣的声音依旧处在亢奋状態。
“高叔,先別激动,听我说。”纪明川的语气平静得可怕。
“我们帐户上,现在总共有十五亿米幣,对吧?”
“没错!一分不少,还有余!”高鸣答道。
“好。”纪明川下达了指令。
“你现在,立刻,把其中的五亿四千万米幣,转入上面指定的那个帐户。”
这个“上面”,指的自然是严朗他们。
“五亿四千万?”高鸣倒吸一口凉气,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他没有多问,只是乾脆地应道:“明白!我马上办!”
“剩下的钱,再转四亿六千万兑换成炎幣,转到我的私人帐户里。”纪明川继续说道。
“全部?”高鸣又愣住了,“纪总,那可是……九亿六千万米幣啊!”
按照现在的匯率,这笔钱换算成炎幣,足足有七十多亿!
“公司这边新生產线要钱,新材料研发也要钱,还有『应龙』的量產……这可都是吞金巨兽啊!”
“我知道。”纪明川的回答云淡风轻。
“那笔钱,我另有他用。”
“用在什么地方?”
“半导体。”
纪明川吐出了这三个字。
电话那头小心翼翼地问道:“纪总……您说的是……晶片那个半导体?”
“不然呢?”
“纪总,您没开玩笑吧?那玩意儿……那可是个无底洞啊!”
“无底洞才好。”纪明川打断了他。
“別人不敢跳,我来跳。”
“別人填不满,我来填!”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高叔,按我说的做。”
“……是!”高鸣不再劝了。
他知道,纪明川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只能选择无条件相信。
掛了电话,纪明川脱下工作服,换上自己的外套,直接走出了车间。
他甚至没回办公室,开上那辆平平无奇的桑塔纳,一脚油门,便匯入了城市的车流。
他的目標很明確。
江洲无线电子厂。
这个厂子,位於隔壁的海林市,距离明溪市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在八十年代,江洲无线电子厂也曾有过辉煌,生產的收音机、电视机配件风靡一时。
但进入九十年代,隨著市场竞爭加剧和技术叠代,管理僵化、设备老旧的江洲厂迅速掉队。
如今已经到了资不抵债,濒临破產的边缘。
工人们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在別人眼里,这是个烂摊子,谁接谁倒霉。
但在纪明川眼里,这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厂子虽然要倒了,但底子还在。
那些从德意志、樱国进口的老旧设备,虽然跟不上时代。
但拆拆补补,用来搞一些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封装测试,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关键的是,厂里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一位真正的技术大牛。
总工程师,聂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