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发布招聘公告,薪资待遇再上浮百分之三十,我要技术最好,最肯乾的工人。”
“三个月內,我要让现在的產能,再翻一倍。”
“翻……翻一倍?那我们的钢铁厂……”
“钢厂那边呢?”
纪明川打断了他的话,直接问道。
“自从收购之后,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对钢厂进行了三次技术升级。”
“產能已经提升了百分之三百。”
金盛的语气里带著骄傲。
“別说供应我们自己,就是再开几家分厂都绰绰有余。”
“继续扩建。”
纪明川看著远处高炉喷吐出的熊熊火焰,淡淡地说道。
“还扩建?”
“在现有產能的基础上,再扩大四倍。”
“四……四倍?我的天,明川,我们到底要造什么?需要那么多特种钢材?”
“这……这都够我们把整个大连市用钢板包起来了!”
就算是把坦克和飞机的產量再翻几倍,也根本用不掉如此海量的钢铁。
纪明川没有解释。
航母计划是国家的最高机密,在正式启动前,越少人知道越好。
他只是拍了拍金盛的肩膀,目光深邃。
“金叔,相信我。”
“我们很快就需要它了。”
“每一吨,都有它的用处。”
离开喧囂的厂房,夜风带著凉意扑面而来。
纪明川正准备上车,却发现车旁倚著一个身影。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是渡鸦。
“纪总,久等了。”
纪明川眉头一皱。
“你怎么在这?”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新任秘书兼司机,渡鸦。”
渡鸦拉开车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顺便一提,我的公开身份是京圈来的紈絝大少,来您这体验生活。”
纪明川简直要被气笑了。
“我不需要秘书,更不需要一个京圈大少。”
渡鸦的笑容不变。
“不,你需要。”
他压低了声音,凑到纪明川耳边。
“至少有五百名来自各个国家的顶尖特工,用各种身份渗透了进来。”
“他们的任务,就是你,你的技术,你的一切。”
纪明川的心猛地一沉。
“所以……”
渡鸦直起身。
“你需要一个能帮你处理这些『小麻烦』的人。而我,就是上面派来给你解决问题的最好人选。”
“上车吧,老板。”
纪明川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拉开了后座的车门。
第二天,海城。
纪明川站在一座临海的山坡上,俯瞰著脚下那片巨大的海港。
这里,就是曾经的华国船舶工业的骄傲,江澜船舶工业集团的所在地。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大片的厂房锈跡斑斑,设备陈旧。
最触目惊心的,是那片密密麻麻,如同墓碑群一样排列在海岸线上的船坞。
“这就是我们的起点?”
渡鸦站在他身旁,语气里带著怀疑。
“这里看著,更像个终点。”
纪明川没有理会他的吐槽。
“这些,这些,还有那些小的,全部推平。”
“在这里,我们將建起七座全新的船坞。”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呼啸的海风中异常清晰。
“六座,是十万吨级的巨型干船坞。”
“还有一座……”
“是技术更先进的浮船坞,可以下潜,可以移动,为未来的超级巨舰量身打造。”
他转过身,面向波澜壮阔的大海,张开了双臂。
海风將他的风衣吹得猎猎作响。
“南华海军的全新篇章,將从这里出发。”
五个月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曾经那片如同废墟般的江澜船舶工业旧址,如今已经彻底换了。
尘土飞扬中,一座座崭新厂房的地基拔地而起,七座巨型船坞的轮廓也已经初现雏形。
几十名刚从各大高校毕业的年轻工程师。
正围著一张铺满了整个房间的巨大图纸,激烈地爭论著。
“唐总工,这里的结构强度真的没问题吗?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採用一体化铸造。』
“对材料的屈服强度要求太高了,国內目前还没有能稳定生產这种特种钢的厂家。”
一个戴著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扶了扶镜框,指著图纸的核心区域,语气里满是担忧。
唐海西,这位从申华造船厂调来的副总工。
他头髮白,眼窝深陷,布满血丝的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
“小王,你忘了纪总之前给我们的那份新材料配方了吗?”
“按照那个配方,宝钢那边已经试製成功了,性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上百分之二十。”
唐海西的声音带著嘶哑,却难掩其中的兴奋。
“二十万吨级的浮船坞,全世界都没有几艘。”
“我们能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把设计图纸给敲定下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蹟。”
他看向坐在角落,安静地看著这一切的纪明川,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这五个月,纪明川几乎是吃住都在这里。
他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每天都和这些技术人员、毕业生泡在一起。
最让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专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纪明川那仿佛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
每当设计陷入瓶颈,他总能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並且事后证明,他的方案永远是最高效,最正確的。
纪明川迎上唐海西的目光,微微一笑。
“功劳是大家的,没有你们夜以继日的计算和论证,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张废纸。”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图纸前。
“不过……”
他的话锋一转,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二十万吨,还是小了点。”
纪明川却没有理会眾人的错愕,他拿起一支红色的记號笔,在图纸上缓缓画了一个圈。
“既然要做,我们就做一艘大的。”
“大到……能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当天深夜,所有人都离开后,纪明川独自一人留在了办公室。
他锁上门,拉上窗帘,整个空间只剩下图纸反射著惨白的光。
【系统,加载浮船坞设计图。】
他的意念刚刚发出,眼前便浮现出一片淡蓝色的虚擬光幕。
复杂的图纸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他面前,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线路都清晰可见。
这五个月,他表面上是和大家一起设计,实际上,他一直在用系统进行同步的推演和优化。
將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设计中。
光幕上的三维模型开始飞速旋转,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原本已经极其精密复杂的结构,开始了匪夷所思的重构。
主承力结构变得更加简洁。
管线布局被重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