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109章 为了一条鱼
  陈迎新没留意他俩神色,又补了句:
  “这就是颗普通的丸。”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陈迎新忙问:
  “兕子,吃了,身子有啥感觉没?”
  兕子老实回答:
  “太甜啦,兕子不喜欢。”
  陈迎新把药做这么甜,正是为了压住那几味苦药材的味儿。
  “嫌甜就喝口水润润。这丸,哥哥得天天盯著你吃。”药效估计没那么快,陈迎新打算过些时候再问。
  他转头对眾人道:
  “行了,大伙儿今儿都去收拾行李,明儿一早,咱们启程。”
  杜尘有些意外:“这么急?”
  他刚把稻子丰收的消息报给皇上,若明天就走,岂不是还得再快马加鞭送一次信?毕竟皇上嘱咐过,动身前务必告知。
  陈迎新点头:“不过这回,咱们先不回长安,得绕道去趟扬州。”
  “去扬州作甚?”杜尘不解。
  陈迎新神秘一笑:“自然是去办件大事。”
  第二天清早,一行人收拾停当,快马加鞭赶往扬州。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丽质和兕子对西湖恋恋不捨,这人间的仙境,谁不留恋?不只她俩,其他人也颇有些离愁。杭州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最是养人。这几个月不是种地就是赏景,远离俗务,身心都鬆快了。
  临行前,陈迎新特意找人做了块匾额,上书两个大字:
  “陈府”
  嘿,等著让后世的“摸金校尉”们想破脑袋吧!
  待一切安排妥当,陈迎新大手一挥:
  “走,出发!”
  回程的马车,比来时多了好几辆。车上装的,正是新收的“新稻”稻种。杭州百姓的吃饭问题有了著落,长安那边也得跟上。北方虽种不出一年三熟,但一年两熟总归可以。稻米比番薯可口,產量也不赖,中原大地必须种起来。
  出发没多久,陈迎新的马车上多了个人。这回不是丽质和兕子,竟是太子李承乾。
  陈迎新嚇了一跳,皱眉道:“殿下怎么过来了?”
  李承乾正色道:
  “学生有一事,想请教先生。”
  临行前父皇千叮万嘱,要他好生学习。李承乾不想错过机会,打定主意要多与陈迎新討教,回去才好交差。眼下,他心中尚有一惑未解。
  前些日子,父皇来信询问如何处置乱贴告示之人,陈迎新看都没看,直接丟在了一边。杜尘和李承乾私下议论过,李承乾这才来探问。
  “说吧,什么事?”陈迎新道。
  李承乾斟酌著开口:
  “先生可还记得?”
  “先前您在东陂镇张贴崔家的告示,一举便毁了清河崔氏。”
  “学生实在想不通,为何效果如此立竿见影?”
  “当地百姓……难道就无人怀疑那告示是假的?”
  陈迎新笑了笑:
  “那我考考你。若我不贴那告示,百姓平日里看到的告示,都是谁贴的?”
  “自然是官府的公文告示。”李承乾答道。
  “正是!纸张金贵,寻常百姓见了告示,头一个念头便是官府所贴。此乃人之常情,谁会轻易生疑?”
  “加上消息传得飞快,这才一路捅到了长安城。”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
  “先生此法虽妙,但若被奸人学了去,肆意偽造告示,岂非国將大乱?”
  陈迎新摆摆手:
  “绝无可能!你只瞧见我贴告示,却不知我还安排了老头儿演戏,鼓动百姓砸门,又特意寻人散布消息。”
  “我这连环计,环环相扣。少了一环,都成不了事。旁人想学,谈何容易?”
  李承乾试探道:“那……此事便不必理会了?”
  “自然不必理会。即便偶有人效仿,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翻不起大浪,朝廷自有法子收拾。”陈迎新篤定地说。
  李承乾这才放下心来。
  陈迎新见他仍坐著不动,问道:“还有事?”
  “先生,確有一事。”李承乾神情严肃起来,“学生此次隨行,留心观察地方官吏,发觉长安城外,不少官员办事拖沓,甚至……占著官位不干实事!”
  “吾欲修书上奏朝廷,当今圣上若知此事,定当速发圣威,罢黜这些官员,你觉得此计可行否?”
  陈迎新闻听此言,不禁骇然一惊,
  “你想入仕为官?”
  李承乾頷首道:“確有此念。”
  “你这主意虽好,却终究是镜水月,难以成事。”
  “为何如此说?”李承乾面上满是困惑。
  “且听我举个浅近的例子,”陈迎新问道,“若將青蛙投入沸水中,它会如何?”
  “必定是纵身跃出。”李承乾不假思索地答道。
  “若换个法子,先將青蛙置於温水中,再缓缓加热,你道会是何种景象?”
  李承乾紧锁眉头,一时想不出答案。
  “那青蛙只会困在水中,直至被煮熟也不会跳出。”
  陈迎新道出答案,继而又道,“你方才所言的计策,便与此理相通。”
  “你压根不知那些地方官员究竟是何背景。”
  “你可知他们在朝中有无靠山?”
  “又可晓得他们是否与世家大族有所勾连?”
  “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整肃吏治固然要紧,然官场盘根错节,牵一髮而动全身。”
  “你那法子如同投下炸雷,定会引得他们群起反抗,倒不如学那温水煮蛙之法,徐徐图之。”
  “待时机成熟,那些官员便是插翅也难逃了。”
  李承乾听得眉头深锁,显然尚未领会,当下急忙取来纸笔,逐句记录。
  陈迎新心中纳罕,探身一看,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竟將自己说的话一一记下!
  莫不是连先前分析的那些权谋手段也写了上去?!
  李承乾写罢,郑重说道:“恩师,弟子先告辞了,您今日所言,弟子需得好生琢磨一番。”说罢便匆匆下了马车。
  陈迎新望著他行色匆匆的背影,不由得暗暗发愁。
  先前瞧著老龙的儿子,只道这小子有些沉默寡言之症,如今怎的成了心机深沉之辈!
  老龙这是如何教养子嗣的!
  陈迎新无奈摇头:“这可休要怪我,皆是你叮嘱予你家公子的。”
  约莫过了七日,一行人抵达扬州。杜尘按捺不住,连忙问道:“公子此番前来扬州,究竟所为何事?”此前询问陈迎新时,对方总是语焉不详,杜尘心中早已憋闷许久。更要紧的是,陛下还在京中候著消息。
  陈迎新眯起眼,缓缓道:“自然是来钓一条大鱼。”
  杜尘闻言,惊得双目圆睁:“您竟是为了钓一条鱼,特意跑到扬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