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我非去不可的缘由
房玄龄被这话噎得哑口无言,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茬。
陛下这心偏的……也忒没边了!
不出人命就成?
想想那些鬚髮皆白的老臣,房玄龄都替他们捏把汗。
这把老骨头,经得起那混世魔王折腾么?
房玄龄正待再劝,李世民却忽然双眼放光,一个箭步抢上前去,激动地指向海面:
“陈迎新回来了!”
眾人循声望去。
只见陈迎新那艘巍峨如山的巨舰,正劈波斩浪缓缓驶来。
周遭的客船纷纷避让,为它让出一条宽阔水道。
这庞然巨物的出现,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暖阳映照在黝黑的船首铁甲上,折射出凛凛寒光,霸气横生!
李世民眼中燃起炽热的光芒。
好一艘威压四海的巨船!
若他也能坐拥此等神物,那才配得上帝王威仪!
他甚至盘算著,要不要让陈迎新再造几艘,权当迎娶他闺女的聘礼!
在无数道惊愕目光的注视下,巨轮稳稳靠岸。
“越”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岸上百姓认出这是守国公的座船,纷纷肃立,自发让开一条通路。
巨船上的人,皆是守国公麾下,百姓们心怀敬意。
……
陈迎新第一个踏出船舱。面对如此盛大的迎接场面,他只淡定地扫了一眼,便信步走下舷梯。
没走几步,就瞧见了李世民一行人。
陈迎新面露讶色:
“老龙?你们杵这儿干嘛?”
李世民笑容满面:
“有始有终,礼不可废。”
“你扬帆出海时,是我来送的。”
“如今满载而归,我岂有不迎之理?”
说罢,他故作不知,目光投向那巨舰,压低声音问道:
“这回……收成如何?”
陈迎新笑嘻嘻地拍了拍李世民的肩:
“自然是盆满钵满。”
“走,带你们开开眼!”
几人隨即登上甲板。
比起出发时的拥挤,此刻甲板空旷许多。陈迎新带去五百人,如今只回来一半。
李世民心下瞭然,那些人定是留在岛上继续挖矿。
他跟在陈迎新身后,暗自盘算:就算陈迎新分给他的那份不多,多少也能解国库燃眉之急。这几个月朝廷开销太大,库底都快空了,陈迎新回来得正是时候!
正满怀期待,却听陈迎新停在一处舱门前道:“喏,就这儿了。”
他推开沉重的舱门,侧身让开。
李世民三人探头望去,霎时间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眼前景象,已非言语所能形容!
满舱!满舱皆是刺目的金黄!
饶是李世民贵为天子,房玄龄、杜如晦位极人臣,见惯了大场面,此刻也被这泼天的金浪震得心神俱颤!
若论铜钱,国库里堆积如山,他们未必如此失態。
可这是黄金!堆积如山的黄金!
李世民登基至今,见过的黄金加起来,怕也不及眼前十之一二!
事实確也如此。
贞观初年的大唐,便是这般光景。
市面流通多为铜钱,黄金稀少,远未普及。寻常百姓,一生也难用上几回金子。究其根源,朝廷税收收上来的皆是铜钱。
这般情形,再过些年头才会改变。
待到那时,白银黄金將成主流。
这绝非虚妄。
以大唐如今一日千里的势头,不出几年,百姓手头便会宽裕。若还用铜钱交易,携带不便,金银流通自是水到渠成。
陈迎新瞧著三人瞠目结舌的模样,满意地笑了。他拍著李世民的肩膀问:
“如何?这趟买卖做得可还漂亮?”
李世民喉结滚动,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嘆……嘆为观止!”
“这一舱……竟还只是小头?”
“留下的人,还在日夜挖掘?”
陈迎新懒洋洋往椅背上一靠:
“自然。”
“眼前这点,不过九牛一毛。”
“倭国那金矿若全挖出来,少说也能装满四五十舱!”
他语气隨意,仿佛在说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李世民三人却如遭雷击!
眼前这金灿灿的船舱已让他们心神摇盪,倭国地下竟还埋著几十倍於此的財富?!
房玄龄与杜如晦惊恐地对视一眼。
那倭国贫瘠荒僻,竟藏著如此惊天宝藏!
手握金山而不自知,可笑!可嘆!
这般蠢物,被陈迎新灭了也是活该!
足足过了一盏茶功夫,李世民才从极度的震撼中稍稍回神。
他大步上前,抄起一块沉甸甸的金疙瘩在手里掂了掂,又翻来覆去仔细端详,脸上惊色更浓。
放眼望去,满舱皆是金灿灿一片。
他原以为这些都是提炼好的金锭,入手才知全然不是!
眼前这些金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色泽深浅不同。
这分明是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原矿!未经丝毫熔炼!
李世民猜得不错。
这一舱,全是原矿!
倭国贫弱,冶炼之术更是粗陋不堪。若在当地熔炼提纯,费时费力。
陈迎新归心似箭,岂肯在那种荒僻之地多耗时日?
思来想去,不如直接將矿石拉回,自己慢慢料理!
可看著这些矿石,李世民心中疑竇丛生。
大唐亦有金矿,定期开採。
身为帝王,他见过不少金矿石。
寻常金矿,矿石中黄金含量不过十之二三,余者皆为杂质顽石。最內层的金矿,多呈暗黄色,俗称“狗头金”,实则是与硫铁矿共生,需经复杂熔炼才能得真金。
但陈迎新运回的这些矿石,块块金光闪耀,未加提炼便已显露出黄金本色!
这……不合常理啊!
李世民盯著那堆矿石,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困惑。
陈迎新见他这般模样,不由得也皱起眉头:“你这般神情是何意?”
李世民的目光未曾离开矿石,疑惑更深:“你从倭国挖出的金矿,便是这般模样?彼处未曾炼过?”
陈迎新隨手拈起一块金矿,掂了掂:“何曾炼过?掘出便径直装入船舱了。那般多的金子,若等倭国那些生番慢慢冶炼,怕是要等到海枯石烂了!”
李世民难掩惊诧:“可……可我见过的金矿,与你所采大不相同。”
闻听此言,陈迎新眼中倒掠过一丝讚许:“没成想你还有些见识。我猜你见过的金矿,多半產自大唐吧?大唐金矿成色低微,倭国这些,足有九成以上!”
他拍著李世民的肩膀,声音带著篤定,“普天之下,唯有倭国出產此等上佳金矿!这便是我非去不可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