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211章 这生意不好做啊!
  李世民再次摇头,斩钉截铁:“一点不为过!此乃上策。你我与陈迎新相交日久,都清楚此子本事。若他一心要走,如何拦得住?真让他跑了,朕怕是穷尽一生也难觅其踪!是以必须封住长安,方能万无一失!这小子要是躲进深山老林,朕到何处去寻?朕……不愿有悔!”
  杜如晦闻言,唯有苦笑。
  陛下未免过虑了。以陈迎新那性子,岂是能耐得住山林清寂之人?
  论及享受,他们几个加起来也不及那小子!
  杭州湖心那座耗资千万贯、自称“玉石为基”的奢华庭院便是明证。
  这般人物,怎会去吃苦?
  杜如晦斟酌道:“陛下,臣观陈迎新之性情,断非隱逸之流。还请陛下三思。若真调动十数万禁军,消息传开,边陲州县恐生疑虑,以为长安有变。此於国不利啊!”
  房玄龄紧接著劝道:“陛下,臣也以为不必如此。若忧心陈迎新遁走,只消將那宅院围得水泄不通便是。封锁全城……確乎有些小题大做了。”
  两人苦劝良久,李世民仍不为所动。
  “朕不如此,心中难安。陈迎新此子,智计百出,天马行空,谁知他会作何想?必须严防死守!朕有种预感,此番摊牌,未必顺遂。他一直念叨著要等朕『驾崩』才肯出山,若知晓朕就在他身侧周旋许久,怕不得气得跳脚!”说到此处,李世民语重心长地拍了拍杜如晦的肩,“与陈迎新斗智?必输无疑!朕此番要以力降之,能调多少力,便用多少力!若非李靖的百万雄师尚在归途,朕亦会召其前来!”
  此言一出,杜如晦与房玄龄震惊得无以復加。看来陛下对陈迎新……是当真忌惮甚深。一人之力,如何能挡十数万雄兵?百万大军之说,更是匪夷所思!陛下心意已决,断难更改了。
  二人深知皇帝脾性,再劝也是徒劳。眼下该思量的,是如何施行此策,且不引发动盪。
  对视一眼,两人齐齐拱手:“臣等……明白了。”
  “臣等回去后,即刻擬出详细章程,务求陛下此策周全无失。”
  听得二人应承,李世民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事交由你二人去办,朕自然安心。”
  “届时,將国公印信、册封文书一併备妥,当面交予陈迎新。”
  “陛下,”房玄龄终究忍不住问道,“若……陈迎新断然拒受,又当如何?”
  “拒受?”李世民略一沉吟,“他若拒了,朕即刻便走。”
  走?
  为何要走?
  杜如晦与房玄龄面面相覷。
  “他既拒朕,心中定然还有芥蒂。”李世民接著道,“或许……仍惧朕存了秋后算帐之心。如此,再谈下去也是枉然,朕自当迴避。”
  “朕若在场,他岂敢吐露真言?”
  “待朕离去,便由观音婢携丽质、兕子留下,与陈迎新周旋。这般情分之下,想来会容易些。”
  原来陛下作此打算。
  细细想来,这法子確实稳妥。不必急於谈条件,先以情动之。陈迎新那小子,若与他硬碰硬,反倒要弄巧成拙!他最重情义,从此处著手,或能稳住其心。
  房玄龄由衷嘆道:“陛下思虑周全,此法甚妙。陈迎新……定会应允的。”
  听著这奉承话,李世民面不改色,只端著茶盏细品。看似平静,心中却甚是自得。
  朕这一手,果然高明!
  为了这番谋划,他独自在御书房推演了数日!反覆揣摩陈迎新可能的各种反应,又一一预备对策,不知耗去多少心神。他深觉此计万无一失,毕竟费如许心血。便是边疆战事,李世民也未曾如此殫精竭虑过!
  杜、房二人见事已至此,亦不再多言。陛下心意已决,徒费唇舌无益。此事既定,他们便转而问起万邦来朝的筹备事宜。
  ……
  此时,陈迎新也悄然乘船,回到了河西村。
  他返京的消息,早已传开。村外大道上,早已乌泱泱聚满了等候的百姓,场面极为盛大。其中不止河西村民,更有许多闻讯从邻村赶来的。在他们心中,陈迎新便是整个万年县的大恩人!虽非河西村人,但同属一县,这些年沾光得惠,日子也先富了起来。在外头只要提一句“离河西村不远”,便能引来无数艷羡。这一切,皆拜陈迎新所赐。是以他归来的消息,於眾人而言,便是头等大事。
  此番,乡亲们还携了各色土產,满怀激动地翘首以待。
  ……
  约莫一个时辰后。
  马车终於出现在道路尽头。
  人群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陈迎新闻声掀起车帘,向外一望,心头也是一惊!
  这场面,比他从杭州回来时还要盛大!
  他不再耽搁,当即下车,笑著向前方的乡亲们拱手致意。阔別多时,此刻再见这些淳朴面孔,倍感亲切。在村民们的簇拥欢呼中,陈迎新足足了一个时辰,才得以进入河西村。尾隨的百姓一直目送他身影消失在村口,方才依依不捨地散去。
  ……
  踏进村中,陈迎新才鬆了口气。
  乡亲们……实在太过热情了!
  他回头望了眼那辆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马车,无奈地摇摇头。经此一遭,他打定主意,下次出门定要悄无声息才好。倒非嫌麻烦,只是阵仗太大,若引来“上头”的注意,反为不美。
  正思忖间,河西村的男女老少已纷纷围了上来。面对自家人,陈迎新自然放鬆许多,言谈举止也隨意起来。他先是问起村中庄稼长势。村民们七嘴八舌,兴高采烈地稟报著。在陈迎新这几年的引导下,村里人早已养成了勤恳务实的习惯。即便如今家家户户在长安城都算得上富户,也依旧不曾荒废田地,庄稼收成丝毫不落。
  村民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少爷平日虽和和气气,没有半点架子,可若有人敢耽误了农事,那便是捅了天大的篓子!
  与村人閒话了一阵,確认一切安好,陈迎新这才放下心来,挥手让大家各自散去。他脚步不停,径直朝自家小院快步走去。
  一別数月,著实想念。
  进了院子,陈迎新並未歇息,一头便扎进了书房。他得先將此次倭国之行的收穫梳理清楚,再擬定后续的章程。
  製造那“航空铝”,工坊非得大动干戈改造不可!今夜金子就能运到,后续计划便可著手推进。
  至於打造那“银光鎧甲”,耗费的不过是时间,工艺倒不算难。
  难的是,如何將这东西推广到军中。这“航空铝”鎧甲,生意怕是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