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在拉拢各方诸侯,希望他们在即將到来的义昌镇內战中站在自己这一边。景州和德州也没有閒著,同样派出了使者游说各方势力。
义昌镇的事不仅仅关乎著义昌镇,还跟河北局势,乃至於天下大势都有关。梁、晋、燕、成德和义武都关注著义昌的局势发展。
晋国和义武镇因为跟义昌镇不接壤,没有出兵的打算,而且这两家暂时都很难抽调出太多兵马来,因此只是关注。梁、燕和成德都派出重兵到边境上,很显然,他们是想要打算做些什么了。
德州守將派人去了汴梁,向朱温借兵,表示只要能帮其当上义昌节度使,愿意举义昌三州之地归附汴梁。
朱温刚刚在西线锤爆了刘知俊,接著又在晋州击退了李存勖亲自率领的大军,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听说有机会將义昌镇收入囊中,大喜过望,当即就同意了派出援军。只是因为接连大战,使得梁国的物资储备大为减少,而且还要分兵四面防守,暂时没办法派出十万大军北上,暂时只能派出三五万人。
不过朱温说了,等到秋收之后,將会亲率十万大军北上。
陈诚也派了人去汴梁,並且找了郢王朱友珪的门路。
朱友珪因为解了沧州之围,在梁国军中的威望增长了一些,但是军中將领对他依旧没有多少尊重。朱温也是一样,只是口头上表扬了这个便宜儿子几句,实际好处一个没给。朱温生病脾气上来了,还破口大骂朱友珪是婊子生的杂种。
朱友珪能怎么办?只能忍著,难不成还拔剑把朱温这老杂毛给剁了不成?
陈诚给朱友珪送去了大批的礼物,在信件中表示愿意成为梁国的外藩,也不需要汴梁派出援军,只要朱温同意不插手义昌镇的事情就行。朱友珪將这个要求转述给了朱温,不出所料,他又被朱温痛骂了一顿。
朱温的性格本就残暴,生病后更是管不住自己,不管是谁都骂,只是骂朱友珪更加的难听。
“黄口小儿,无名之辈,也敢窃取节度使大位!朕一定要灭了此獠!”
朱温想要的是更多的直辖地盘,而不是一个半独立的藩镇。陈诚只愿意称藩,拒绝让梁军进入义昌镇的地盘,而且每年愿意给的钱財数量也要比德州那边承诺的少得多。朱温自然会同意德州的请求,而不是沧州这边。
德州投靠了汴梁,景州则是搭上了刘守光的线。刘守光两月前才从沧州撤兵,同样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內出动大军,他同意让景州守將当义昌军节度使,实际上是想要看看有没有机会当渔翁。
鷸蚌相爭,渔人得利。刘守光觉得可以趁义昌各方势力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用少量兵马就將整个义昌镇都吞下去。
刘守光的胆子一向很大,胃口也很大。他的志向可不仅仅是当个燕王。撤兵回幽州后,刘守光就砍掉了他哥哥刘守文的脑袋,並且自称这是学习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杀兄囚父,他刘守光也杀兄囚父,怎么就不能成为第二个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以擅长使用骑兵而著称,经常亲自率领玄甲骑兵冲阵。这可不是巧了么?幽州也盛產精锐骑兵,幽州突骑从汉代以来就以强悍的衝击力而闻名。
刘守光当了幽州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燕王之后,身边的人都只说他喜欢听的话,渐渐地,刘守光就认为他真的是唐太宗第二,就真的认为他自己天下无敌了。他不仅仅要吞併义昌镇,还想吃下义武、成德,然后把梁国和晋国也给灭了,接著就是饮马长江,一直打到苍梧去!
陈诚也往幽州派去了使者,然后使者被刘守光下令砍了脑袋。朱温虽然残暴,但是並没有杀使者,刘守光却杀了。
“刘守光是疯了吗?还是他本来就是疯的?”
“大约是早就疯了。”
不疯能干出来杀害兄长囚禁父亲的事情吗?
不过李世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后面安史之乱的时候,叛军这边的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被自家好大儿给干掉的,而唐朝那边的李隆基被他的好大儿给囚禁了。最后李隆基在李亨去世前十来天咽了气,很难说唐明皇是不是被唐肃宗李亨给带走。
看来在唐朝杀兄囚父是有传统的,可是隨意杀戮使者这可就没办法洗了。刘守光杀了沧州派去的使者,直接导致了边境上的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起来。义昌军和幽州军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衝突,不过规模都很小,暂时还没有演化成战爭。
时间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时候,陈诚下令出动军队帮助农民抢收庄稼。让军士们去收庄稼,这自然引起了很多的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士兵们还是放下刀枪,拿起镰刀去干活了。因为节度使大人放话了,要是沧州城再被围,哪支部队收的粮食给哪支部队吃。
这段时间以来,沧州幕府做了那么多动作,市面上的粮食、布匹和药材的价格都上涨了至少两成,很多人都知道又要打仗了。
沧州被围的时候,城中的军士们饿到要去啃树皮和草根,那段日子当真是难过得刻骨铭心。为了不挨饿,军士们只能骂骂咧咧地去地里抢收庄稼,主要是抢收沧州方圆五十里的庄稼。
军士们下地干活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像是踩踏稻田,稻子没割乾净,又或者是把其他农民家的稻子也给割了,以至於爆发了一些衝突,等等。想要把这些事情理顺,需要一整套的行政班子。
留任吕兗和大部分官吏的好处在此时就体现了出来,他们都有相当的经验,虽然免不了藉机捞好处,但没有他们,很多事情都办不下去。
陈诚只有两条胳膊两条腿,他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干了。
让军士们自己管自己?別开玩笑了,他们不顺手劫掠一番就算得上是纪律严明。军队中的贪污腐败不比政府部门差,很多时候甚至更夸张,而且他们手中还有刀枪,对军队的监管只要稍微放鬆,就会捅出大篓子来。
十月初五,秋收刚刚结束,景州和德州就爆发了叛乱。两地守將斩杀了前来收税的官吏,宣称高元璫杀害前任节度使刘延祚,罪大恶极。德州守將还找人写了一份檄文,抄写很多分后四处分发张贴,连沧州城內都出现了。
有军士將揭下来的檄文上交到幕府,陈诚只是看了一眼,就差点將茶水给喷了出来。
只见檄文上第一句就是“偽义昌节度高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幕府下陈,曾以更衣入侍”。神他-妈-的“曾以更衣入侍”,后面还有“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他-娘-的分明是抄的《为徐敬业討武曌檄》。
给德州守將赵思政写檄文那人有点文化,但不多。说他有文化,是那廝还知道《为徐敬业討武曌檄》。说他没文化,这连“狐媚偏能惑主”都出来了。
武则天服侍过李世民、李治两代皇帝,可以说“狐媚偏能惑主”,陈诚堂堂男子汉,怎么能用上这样的语句?
吕兗和孙鹤看到赵思政找人写的檄文后,也是绷不住。这年头的武將很多都是大老粗,目不识丁的大有人在,可是这-尼-玛的也太离谱了。
没文化就没文化吧,这也没啥,刘项原来不读书么,可是搞出了这种笑话,就让四方诸侯將赵思政那帮子人视作了草台班子。朱温听手下的谋士给他讲解了一番后,也觉得赵思政是个成不了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