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五代:天下节度 > 第九十章 修仙
  赵州和德州之败,梁军损失惨重,光是校尉以上级別的军官和將领就没了两百八十多人,龙驤、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这种惨败是朱温从来没有经歷过的,必须得有人承担起责任来。
  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朱温感受到了恐惧。
  老子还没死,禁军就敢不管前线的战事擅自撤兵,要是老子真的死了,禁军会干出什么事来?
  怕不是要学南边的吴国,禁军先来一波內部廝杀,贏了的再把朱家子孙杀个乾净。徐温那廝,没有杀尽杨氏子孙,只是把杨家人都给圈禁了起来,那是时机尚未成熟。什么时候內部的威胁被扫平了,就是动手诛杀杨家全族的时候。
  必须要对禁军进行处理!
  朱温和敬翔、李振等心腹商量后,决定了处理方案,那就是——免去了王茂章的兵权以及同平章事头衔,並將其给软禁在了家里。
  这个消息一出,汴梁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禁军的大將们们可算是鬆了一口气,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后,所有人都知道这事肯定不能糊弄过去,就看谁是那个倒霉蛋了。
  左英武军指挥使邓季筠和左神武军指挥使黄文靖最是不安,他们两人,一个是率先跑路,引发了全军崩溃的罪魁祸首;另外一个,麾下的兵马全军覆没了,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军中传言,皇帝陛下要用他们俩的人头来平息心中的怒火,搞得两人整日里惶恐不安。
  现在好了,倒霉的是王茂章。
  邓季筠和黄文靖提著的心放了下来,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年了。皇帝陛下这两年简直是杀疯了,好些个功臣宿將被杀了全家,连带著亲兵和亲信都给杀光了,著实是叫人害怕。
  朱温將打了败仗的罪过都推到了王茂章头上,这个消息被细作传回了太原。李存勖收到消息后,很是可惜,朱温这次居然没有大杀特杀,只是將一个客將王茂章给软禁了起来,这可不像是朱温朱阿三的作风。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將领身后都是一大批人,他们的亲兵,亲信部將跟將领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係。朱温每次诛杀大將,都是要將这些人都给杀乾净,不然就会闹出乱子来。
  这么做能有效地减少叛乱的风险,代价就是成百上千最能打最敢战的一批人被系统性地消灭了。还不止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
  李存勖、张承业、周德威等人都认为朱温这次又要拿梁国大將开刀,谁知道朱温居然没有这么干。
  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了?还是已经病到不敢再滥杀大將的地步?
  到底是哪种情况,太原这边不得而知。
  细作还带回来了一个需要重视的消息,朱温將要派他的第二个儿子朱友珪前往沧州。
  这是要干什么?
  “据说是商量赎回战俘的事情。”
  张承业说道:“义昌军手里至少有上万战俘,开出了四十万贯的价码。李承勛说他想把聘礼往上再提一提,没有十万贯,至少也得有八万贯。”
  “四十万贯?!!”
  “叫我说,聘礼十万贯都算是少的了,二十万贯才配得上公主!”
  將军们很是懊恼,“早知道那些汴梁子能值这么多钱,就不能让成德军乱杀人。”
  张承业嗤笑道:“咱们也抓了不少俘虏,你看朱阿三会不会钱赎回去。”
  周德威没有理会將军们十万贯二十万贯的討论,对张承业和李存勖说道:“派人去跟李承勛说,聘礼五万贯就够了,早点把事情定下来。”
  张承业同意周德威的说法,“早点定下来好,免得夜长梦多。要是义昌投靠了朱温,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大为不妙。”
  李存勖觉得周德威和张承业想多了,“义昌军怎么可能投靠朱温?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义昌军劝说李存勖称帝,李存勖很是高兴,要不是被张承业、周德威等人压著,他就要派人把义昌镇的节度使给请到太原来商议称帝的事情。人家这么知情识趣,怎么可能会投靠朱温?
  就绝无可能呀!
  “.......”,张承业苦笑起来,这位晋王文武双全,能打仗,还会作诗,就是太年轻了,把人想得太简单。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人?
  义昌镇的那位节度使劝进真的是出於好心?绝无可能!
  做了几首诗词,就被晋王引为知己,还劝说晋王称帝,在张承业看来,这就是居心叵测!他不能看著晋王被带进沟里去。
  张承业是唐朝內常侍张泰的养子,在乾寧二年(895年)被派到河东当监军。李克用將其视作好友、心腹,並不因为他是个宦官就怎么样,反而是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天復三年(903年),宰相崔胤与朱温在长安斩杀宦官数百人,並以唐昭宗名义,詔令各地藩镇诛杀宦官监军。李克用將张承业藏在斛律寺中,张承业这才保住了性命。
  这件事之后,张承业对李克用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等到李克用病逝,又將这份忠心延续到了李存勖的身上。
  就是他经常以长辈自居,有时候会弄得李存勖心生不满。
  以长辈自居的又何止张承业一人?
  在这太原城里,有不少人喜欢对李存勖指手画脚,说他这个没做对,那个没做好,对他养了唱戏班的事更是大加批判,说这是玩物丧志云云。
  妈-的,听个曲儿就是玩物丧志了?胡人就是没文化!
  李克用一家子都是沙陀人,但他不认为自己是胡人,而是以中原正统自居。这种文化上的自信也传到了李存勖的身上,他是真心瞧不上一群大老粗,除了会耍枪弄棒,啥也不是!
  时间很快就到了除夕,然后是大年初一。成德、义武和义昌三镇互相派出了使者恭贺新春,重新確定了河北三镇共同进退的事宜。
  陈诚还想跟成德、义武签订正式的攻守同盟条约,先签个五年的,到期之后视情况再说。
  义武军是河北三镇中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一家,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对签约这事不看好,这年头撕毁条约不是跟吃饭一样简单么?不过既然义昌镇提了出来,王处直也就同意了。
  成德军王鎔则是担心这样会引起太原方面的反感,他也同样不看好將条约写在纸上有什么用处。正式不正式的,还不就是那么回事?还真以为能对各地诸侯有什么约束力?
  “义昌镇的节度使还是太年轻啊!”
  王鎔这样感慨,正式签约的事他没有答应,对於沧州方面想要几个道士的事情则是满口同意了。王鎔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封回信,讲述了他对炼丹的理解和心得。
  王鎔的祖上也是胡人,在中原繁衍了几代人之后,已经完全汉化了,现在还信了道教,整日里跟著道士一起出游名山,还服用丹药,说是可以延年益寿。光延年益寿还不够,王鎔还想要炼出能让人吃了长生不老的金丹。
  收到王鎔的回信后,陈诚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回鶻人的后代,在信里大谈特谈炼丹服气,长生不老,这画风对么?
  看看王鎔在信里都说了些什么,“不食者,不死而神”,“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
  这尼玛,不吃饭不死就能成神成仙了是吧?
  但既然王鎔喜欢这套东西,陈诚也就对症下药,抄了一些后世的修仙理论,跟王鎔探討怎么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