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到了沧州之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陈诚跟他谈妥了赎金的多少后,带著他去了海兴县,看到了饿得骨瘦嶙峋的梁军战俘。
看到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战俘后,朱友珪虽然並不在乎这些人的死活,但还是忍不住抱怨,“好歹不能把人给饿死吧?这还有没有一万人?”
“大王既然这么说,那就给他们多吃点。”
陈诚下令让战俘在城外的空地上集合,“等下大王上去说几句,然后给他们发饼和粥。”
“我上去说几句?”
“是啊,得要让他们知道,是大王救了他们的命。说不定以后用得上这些人呢?”
“这不好吧?”
陈诚笑了起来,“那我上去说。”
看守这上万战俘的,除了少量义昌军之外,还有数百名投诚的梁军。这些人大多是家中只剩下了自己一人,投降无所顾忌。少部分是不想干苦力,便是家人会受到牵连也顾不得了。
梁军士兵的脸上刺了字,比如说“右龙驤前军左营甲队”,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曾经的身份。
朱友珪看到了这些脸上刺字的守卫,同样不在乎。乱世之中,投降过来投降过去,是很常见的事情。
將一万多战俘集中起来了很长的时间,期间少不了枪桿和刀柄与肉体的碰撞。等到梁军战俘按照编制排好队之后,陈诚走上了搭建起来的台子,用洪亮的声音道:“郢王殿下来了,你们的天就来了!”
“欢呼吧!杂碎们!”
“好了,都给郢王殿下磕头!磕完了去吃饼!”
上万战俘很是顺从地跪了下去,朝著朱友珪就是砰砰砰地磕头,不少人痛哭失声,“呜呜呜......”
“郢王殿下,救救我们吧!”
“殿下长命百岁!”
朱友珪看著一眾战俘朝自己磕头,先是高兴,很快就像是想到了什么,又皱起了眉头。
战俘们正在排队领取食物,陈诚走过来,见朱友珪眉头紧皱,问道:“大王可是担心此事会被朝廷所知?”
朱友珪点了点头,说道:“父皇......父皇若是知道了,必然不喜。”
“殿下,世上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要抢的,你不抢,就得不到。犹豫,就会败北!”
朱友珪浑身一震,“犹豫就会败北?”
陈诚看著视野中“【口才】经验+1”的字幕出现又消失,对朱友珪说道:“正是如此。”
与此同时,沧州的驛站中,李嗣源对李承勛道:“打探清楚了,义昌军准备释放战俘,那位梁国的郢王就在海兴。”
李嗣源是晋国大將,他十七岁的时候在上源驛拼死作战,將李克用救了出去。之后屡立战功,被任命为横衝都指挥使。
光化元年(898年)的洺州之战中,晋军主將李嗣昭被梁將葛从周击败,危机时刻,是李嗣源率领横衝都驰入梁军阵中,出入奋击,这才打退了葛从周所部。仅此一战,李嗣源威震天下。
及至潞州之战,李嗣源与周德威分兵两路,攻打梁军所筑夹城。李嗣源指挥士卒砍掉梁军布置的鹿角阵,並以柴草填平沟堑,从东北角攻入夹城。周德威隨后也攻破夹城西北角。李存勖趁机发动总攻,终於击破梁军,取得夹城大捷,彻底解除潞州之围。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此战,李嗣源率先攻入夹城,功居第一。
李嗣源这次到沧州来,带来了太原的最新命令——聘礼只要五万贯即可。
这是明面上,暗地里,李嗣源还负有另外一项使命。
李承勛问道:“大王是想破坏义昌和梁国的和谈?是不是要杀朱友珪?”要不是为了杀人,怎么会將李嗣源这样的猛將给派过来?
“我带了两百人过来,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必能成功!”
李承勛不赞同动手杀人,“你看看外面,一直有人看著我们,哪里有机会动手?”
“等到夜半时分,翻墙出去便是。”李嗣源沉声道:“只要杀了那朱友珪,便能绝了义昌军投靠梁国的可能,只能与我国交好。”
李承勛不同意这么干,“义昌节帅不是寻常人.......”
话音未落,外面的道路上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李承勛起身朝外面望去,就见到背著靠旗的塘卒打官道上疾驰而过。
李嗣源的目光隨著塘卒移动,“发生什么事了?”
发生什么事了?並不是什么大事,不是有外敌入侵,也不是爆发了叛乱,而是汴梁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
十天前,朱温检阅汴梁诸军,以“马瘦”为由,杀了左英武军指挥使邓季筠和左神武军指挥使黄文靖,並將两人的家眷、亲兵和亲信全都给处死。
马瘦,何其荒唐的理由。就算这时候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为將者確实应该珍惜爱护自己的坐骑,但仅因马瘦而杀人也未免过於草率。
黄、邓都是军中大將,尤其邓季筠还是朱温起兵初期就跟隨其左右的老部下,元老级人物。这二人又不是专司餵马的马夫,却因马瘦而见杀,令梁军眾將惶恐不安。
再联想到在黄、邓之前就被杀了全家的朱珍,王师重等人,有理由怀疑朱温是在有计划的清洗功臣。
“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暉、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也就是说些人是朱温起兵初期的班底。
这几人中,许唐、李暉、王武、庞师古战死;朱珍因擅杀李唐宾被赐死;氏叔琮替朱温背了弒君的黑锅被赐死;丁会因被朱温猜忌与其反目,投降了李克用;然后就是邓季筠、黄文靖因马瘦被赐死。
除了丁会跑路得以苟全性命以外,其余所有人无一善终。
除此之外,被朱温寻衅杀掉的大將还有王师重、胡规、李讜、李重允、范居实等人,其中胡规的死最为荒唐。
乾化元年,詔修洛河堤堰,军士因之斩伐百姓园林太甚,河南尹张宗奭奏之,规得罪,赐死。胡规受命修河堤,手下人砍百姓树太厉害,河南尹张全义参了一本,胡规就没了。
原本以为朱温改了性子,但是並没有。
陈诚收到朱温又开始大杀特杀的消息后,立刻將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友珪,“汴梁发生了重大变动,大王当立刻带兵返回汴州。”
朱温作为一代梟雄,先叛黄巢,后篡唐祚,自己就是反覆小人。其手下皆百战之余,其中也不乏叛將。各將领常年在外领兵,一旦有不臣之意,很容易据城自立或者献城投敌。所以朱温肯定对其手下有著深深的不信任,容不得他们哪怕有一丝不轨之心。
朱珍就是欲私自接家人至军中而被朱温怀疑有二心。朱温先是派李唐宾监视朱珍,结果二人齟齬,李唐宾被朱珍所杀,朱温也就顺势杀了朱珍。
此后,朱温猜忌之心日甚,导致丁会献潞州城投靠李克用。丁会的反叛,给朱温以沉重打击,使其更加疯狂,对手下愈发的不信任,这才有动輒处死的事情发生。一方面是杀鸡儆猴,用死亡威胁各將领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也是清洗功臣,给自己的接班人铺路。
朱温用“马瘦”这种离谱的理由杀麾下大將,多半是身体已经到了快要支撑不下去的地步。
“大王若是下了决心,需要人手,我可以跟你一起回去。”
朱友珪犹豫了好一会,但是摇头道:“不至於如此。”
陈诚又对朱友珪道:“若是事有不谐,以保全性命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