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5日,清晨7点30分。洛杉磯的天空灰濛濛的。
一辆经过深度防弹改装的黑色凯迪拉克凯雷德,如同沉默的巨兽,
平稳地驶出泰坦资本总部的地下车库,融入稀疏的车流,朝著东北方向的帕萨迪纳(pasadena)驶去。
车內,冷气开得很足,混合著皮革和一丝淡淡的雪松香氛。
李毅靠在后座,闭目养神。他穿著一身剪裁完美的深灰色西装,白衬衫领口挺括,
没有系领带,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和那块低调的百达翡丽腕錶。
他的神情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但微微收紧的下頜线和放在膝盖上、
无意识敲击著节奏的指尖,泄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静。
马克斯坐在副驾驶座上,如同一尊沉默的铁塔。
他锐利的目光透过墨镜,警惕地扫视著窗外飞逝的街景和偶尔出现的车辆。
另外两名保鏢坐在后座两侧,眼神同样冷峻。
“老板,预计半小时后到达会场。”司机的声音平稳地传来。
“嗯。”李毅淡淡应了一声,缓缓睁开眼。深邃的眼眸里,没有长途奔波的疲惫,只有一种近乎实质化的锐利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帕萨迪纳慈善圆桌会议(pasadena charity roundtable conference)。
这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名字背后,即將成为一场席捲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之眼。
而他,是少数几个站在风暴中心,手握罗盘,甚至能推动风暴的人之一。
他期待的不是慈善,不是社交。
他期待的,是那个即將走上演讲台,发表註定载入史册的演讲的老人——查理·芒格。
更期待的,是演讲之后,那场他早已预知、並精心布局的纳斯达克雪崩!
泰坦资本的做空巨网早已张开,锋利的獠牙对准了那些估值虚高、根基不稳的科技泡沫
今天过后,他的財富將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暴涨,翻倍?或许不止!
但与此同时,无数人的財富將灰飞烟灭,无数梦想將化为泡影。
这种掌控命运、收割財富的巨大权力感,如同烈酒,灼烧著他的神经,带来一种近乎病態的兴奋。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目光投向窗外。
雾气渐散,帕萨迪纳优雅寧静的街道映入眼帘。
这座以玫瑰碗和加州理工学院闻名的小城,此刻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著全美乃至全球的財富巨头。
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
车子驶入一座歷史悠久、气势恢宏的酒店庄园。
巨大的草坪修剪得一丝不苟,喷泉在晨光中闪烁著晶莹的水珠。
安保级別明显提升,穿著制服、神情严肃的安保人员隨处可见,
引导著车辆有序停放。空气中瀰漫著一种无形的、混合著金钱、权势和一丝紧张的气息。
李毅推开车门下车。马克斯和保鏢立刻如同影子般围拢在他身边,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他整理了一下西装,脸上恢復了一贯的从容和疏离,迈开长腿,走向灯火通明的会议中心主入口。
签到,安检,流程顺畅而高效。进入主会场,巨大的水晶吊灯將空间映照得如同白昼。
会场呈阶梯式环形布局,中央是宽阔的演讲台。
深红色的天鹅绒座椅已经坐了不少人,但会场內异常安静,只有低沉的交谈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咳声。
李毅的目光快速扫过会场。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映入眼帘——华尔街的金融巨鱷、硅谷的科技新贵、
传统行业的巨头、政界要员、文化名流……每个人的名字背后,都代表著难以想像的財富和影响力。
600多位超级富豪齐聚一堂,这种规模,即使在见多识广的李毅眼中,也堪称罕见。
整个会场仿佛凝聚著一股无形的、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场,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
他找到自己的名牌位置,在相对靠前但並非最中心的位置坐下。
旁边是几位不太熟悉的欧洲面孔,微微頷首致意后,便各自沉默。
李毅乐得清静。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闭上眼睛,看似在闭目养神,
实则如同潜伏在丛林中的猎豹,感官全开,捕捉著会场內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场里的人越来越多,空气似乎也变得更加凝重。
低语声渐渐密集起来,像无数只蜜蜂在耳边嗡鸣。富豪们彼此寒暄、交换名片、低声交谈,
但每个人的眼神深处,都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警惕。
这种级別的聚会,不仅仅是慈善,更是信息、人脉和未来风向的角力场。
李毅参加过无数顶级会议,但此刻的氛围,依旧让他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
他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瀰漫的期待和不安。
这些站在世界金字塔顶端的人们,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只是无人能说清。
上午9点整。 会场內所有的灯光骤然调暗,只留下几束聚光灯聚焦在中央的演讲台上。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个空无一人的讲台。
沉重的脚步声从侧后方传来,不疾不徐,带著一种歷经沧桑的沉稳。 一个身影出现在聚光灯下。
查理·芒格。
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董事长,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已经76岁高龄。
他身材高大,头髮白稀疏,戴著標誌性的厚框眼镜,穿著朴素的深色西装,步履稳健,脸上带著一种近乎严肃的平静。
他走到演讲台前,没有过多的寒暄,甚至没有看稿。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那目光,睿智、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浮华,直视本质。
“女士们,先生们,”芒格的声音透过高质量的音响系统传遍会场,低沉而清晰,带著一种独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些基本的、普世的智慧。以及它们与慈善事业的关係。”
开场白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会场內,所有人的呼吸似乎都屏住了。
李毅也坐直了身体,眼神锐利如鹰。他知道,风暴的號角,即將由这位老人亲手吹响!
芒格开始了他的演讲。他没有谈论具体的投资策略,没有预测市场走势,更没有鼓吹任何慈善项目。
他谈论的是“智慧”。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忽视的普世真理。
他谈论“多元思维模型”:如何用跨学科的知识框架去理解复杂的世界,避免成为“拿著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人。
他强调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学)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理解商业、投资乃至人生的基石。
他谈论“逆向思考”(inversion):与其思考如何成功,不如思考如何避免失败。
与其追求幸福,不如思考什么会导致痛苦並避免它。
这种顛覆常规的思维方式,让台下许多习惯了线性思维的富豪们陷入了沉思。
他谈论“人类误判心理学”:详细剖析了二十多种常见的人类认知偏差和心理陷阱——过度自信、从眾效应、激励机制导致的偏见、剥夺超级反应(厌恶损失)、社会认同……
他用冷静、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类在决策时是多么的非理性,多么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摆布。
“在投资领域,”芒格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些心理误判往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人们追逐热点,忽略风险,在贪婪和恐惧中迷失自我,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台下那些科技新贵扎堆的区域。
会场內一片死寂。许多人的脸色开始变得凝重,甚至有些发白。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金融模型,但芒格直指人心的剖析,让他们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真正的智慧,”芒格继续说道,声音带著一种悲悯,
“在於认识自己的无知,在於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在於克服人性的弱点。慈善,不仅仅是捐钱。
真正的慈善,是运用智慧去解决社会问题,
去帮助他人获得认知和能力的提升,去创造一个更理性、更美好的世界。
这需要我们自身,首先拥有这种基本的、普世的智慧。”
他的演讲並不长,大约四十分钟。
但每一句话,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在台下这些习惯了掌控一切的富豪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震撼!绝对的震撼!
李毅坐在台下,表面平静无波,內心却翻江倒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芒格这番话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於智慧和慈善的演讲,这更像是一篇针对当前疯狂科技泡沫的檄文!
芒格用他特有的方式,冷静而残酷地撕开了“新经济”皇帝的新衣,揭示了其下隱藏的非理性、贪婪和即將到来的巨大风险!
李毅心中暗呼。芒格用普世智慧这把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当前市场的病灶!
这对在场许多沉迷於科技股神话、被非理性繁荣冲昏头脑的富豪来说,无异於当头棒喝!
李毅能清晰地感觉到,会场的气氛在芒格演讲结束后,发生了微妙而剧烈的变化。
之前的期待和不安,迅速被一种恐慌和急於求证的情绪所取代。
演讲结束,芒格微微鞠躬,在稀稀拉拉、尚未完全反应过来的掌声中,步履沉稳地走下讲台。
会场內出现了短暂的死寂。 紧接著,如同水滴入滚油!
“哗——!”
巨大的骚动瞬间爆发!
前排的几位科技巨头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顾不上任何礼仪,掏出手机就往外冲!
紧接著是第二排、第三排……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无数富豪,无论身份地位,都像屁股著了火一样,爭先恐后地离席!
他们甚至来不及和身边的人打招呼,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慌乱和急切!
他们需要立刻联繫自己的办公室!联繫基金经理!確认自己的仓位!
芒格的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穿了他们最后的侥倖心理!
会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推搡、低吼、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原本庄重肃穆的慈善会场,转眼间变成了恐慌蔓延的灾难现场!
李毅坐在原地,没有动。他冷眼看著眼前这如同末日逃亡般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残酷的弧度。
风暴,果然被芒格点燃了!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富豪们,
此刻像一群受惊的羊羔,只想逃离即將到来的屠宰场。
“老板?”马克斯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著询问。
李毅站起身,动作从容不迫,与周围慌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走。”他声音平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
马克斯和保鏢立刻护在他身边,如同破冰船般,在拥挤混乱的人潮中开闢出一条通道。
李毅大步流星地走出会场,身后是富豪们失態的喧囂和恐慌的余韵。
坐进等候在外的凯雷德,车门“砰”地一声关上,隔绝了外面的混乱。车內一片死寂。
“回公司。”李毅的声音冰冷,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全速。”
引擎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车子如离弦之箭般衝出酒店庄园,驶向通往洛杉磯市区的高速公路。
李毅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模糊不清。
他的脑海中,迴响著芒格冷静而睿智的声音,眼前浮现著会场里那些富豪们惊慌失措的脸孔。
財富的盛宴?不,这是財富的绞肉机!
而他,李毅,是那个站在绞肉机旁,手持利刃,准备收割最大一块肉的猎人。
风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