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別跑! > 第399章 小冰河时代来临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方才还沉浸在对党爭误国的愤怒与无奈中,此刻却被天幕上展现的另一幅恐怖景象攫住了心神。
  天幕的色彩变得冰冷而压抑,不再是金戈铁马或朝堂爭讼,取而代之的是灰暗的天空、龟裂的大地、以及……漫天飞舞的雪,落在了绝不该出现的地方。
  天幕直播开启:
  “明末,一场被称为『小冰河期』的极端气候灾害席捲全球。自万历末年始,至崇禎年间达至顶峰,中国乃至北半球气温骤然下降,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冷时期。”
  画面流转:
  崇禎元年(1628年), 浙江嘉善,夏日竟“霜降,杀稼”,秋日“雨雪,冰坚尺许”。
  崇禎四年(1631年), 海南琼州,“冬大寒,百物凋落,六畜冻死”。
  崇禎六年(1633年), 淮河流域,“大雪深数尺,淮河冰坚,车马可行”。
  崇禎九年(1636年), 物產丰饶的江南水乡,“太湖、钱塘江冰封,舟楫不通,鸟兽冻毙者甚眾”。
  崇禎十三年(1640年), 连温暖的广州府也未能倖免,“冬朔,大雪纷飞,如絮如绵,百年未见”。
  冰冷的文字配合著仿佛能透出寒意的画面,让身处温暖南京的洪武君臣,硬生生打了个冷颤。
  “广……广州下雪?”朱標的声音带著难以置信的颤抖,“这……这怎么可能?!” 在他的认知里,岭南之地,终年炎热,怎会与冰雪联繫在一起?
  朱棣也瞪大了眼睛,死死盯著天幕上那一片银装素裹的岭南景象,只觉得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涌上心头。
  “噗通”一声,並非有人摔倒,而是李善长手中的笏板掉在了地上。这位老谋深算的宰相,此刻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双手死死抓住御案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眼睛瞪得滚圆,呼吸变得粗重而急促,仿佛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景象。
  那不是恐惧,而是刻骨铭心的、被瞬间唤醒的痛苦记忆!
  “冷……冷死……饿……”朱元璋的牙齿咯咯作响,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破碎的音节。他的眼前不再是奉天殿,而是濠州钟离那间破败的茅草屋,是父亲、母亲、大哥一个个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死去的面容!是那个为了活命,不得不剃髮出家,四处乞討的年轻和尚!
  “蝗虫……旱灾……”朱元璋的声音如同梦囈,却又带著撕心裂肺的痛楚,“来了……又来了……和元末那个时候……一模一样!!”
  天幕的画面適时地切换,“气候剧变导致降雨模式彻底紊乱,北方持续大旱,赤地千里,河流乾涸。中原大地,蝗灾继而频发,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龟裂的田地、枯死的禾苗、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麻的蝗群……这一切,都与朱元璋记忆深处最痛苦的画面重合了!
  马皇后早已泪流满面,她紧紧握住朱元璋颤抖的手臂,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丈夫此刻正经歷著怎样的精神衝击。那场大灾,夺走了他几乎所有的亲人,也彻底改变了这个王朝开创者的命运。
  “重八……”马皇后声音哽咽,却带著无比的力量,“看著,我们必须看著!知道了,才能避免!”
  殿內其他武將也被这天地之威所震撼,但职业本能让他们迅速想到了更深远的影响。
  徐达面色无比凝重,沉声道:“陛下!江南尚且如此,长城之外,辽东苦寒之地,又將是如何光景?臣恐……臣恐那后金崛起,不止是因李成梁养寇、努尔哈赤梟雄,更是因为这老天爷,不给他们活路了!”
  他指著天幕上冰封的河流和雪原:“北方酷寒,草场枯萎,牲畜大批冻饿而死。女真、蒙古诸部,为了生存,唯有南下抢掠一途!此时的边关,压力將十倍、百倍於平日!朝廷若应对稍有失措……”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所有人都明白——边墙一旦被突破,就是滔天大祸!
  蓝玉倒吸一口凉气:“怪不得!怪不得那皇太极跟疯了似的不断入寇!原来不全是贪图中原富庶,竟也是被这天灾逼得没了退路!”
  耿炳文则想到了內部,语气沉重得如同灌了铅:“陛下,中原、西北连年大旱,蝗灾肆虐,这意味著……颗粒无收啊!百姓吃什么?喝什么?易子而食……易子而食的惨剧,恐怕不再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是……而是正在发生的人间地狱!”
  冯胜接口,声音乾涩:“没饭吃,就只有死,或者……造反。陈胜、吴广、绿林、瓦岗……这些流寇巨贼,恐怕就是在这天灾人祸的双重煎熬下,被逼出来的!”
  一个可怕的共识在洪武君臣心中形成:小冰河期,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它將彻底压垮一个王朝的承受极限。
  天幕的恐怖,並非只呈现在庙堂之上。
  钱塘江畔, 老秀才施耐庵与弟子罗贯中原本正为《三国演义》的稿本爭得面红耳赤,此刻却双双呆立,如同泥塑木雕般望著天空。
  施耐庵手中的毛笔“啪嗒”掉入江中,他都毫无察觉。他指著天幕上那断流龟裂、甚至局部冰封的河床,声音发颤,对旁边的罗贯中说道:“贯中……你瞧见了吗?钱塘江……钱塘江居然能断流冰封?这……这谁敢相信?这写进话本里,都要被人骂是胡编乱造,欺哄孩童啊!”
  罗贯中也是面色发白,喃喃道:“老师……若人间已是这般景象,那桃园结义、诸葛借东风……还有何意义?在老天爷面前,人力……竟如此渺小不堪吗?” 他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击。
  而此时此刻,大明境內的无数州县乡村,无数百姓仰头望天,看著那二百多年后的惨状,虽知並非当下,仍感同身受,瑟瑟发抖。寒冷与飢饿,是刻在农耕民族基因最深处的恐惧。
  “老天爷发怒了啊!”有老者跪地痛哭。
  “咱们洪武年,不会也……”有妇人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满眼恐惧。
  “要囤粮!要多囤粮!”这是地主乡绅们最直接的反应。
  奉天殿內,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仿佛被抽乾了所有力气。他不再怒吼,不再斥骂,只是用一种极度疲惫又极度冰冷的语气说道:
  “都看到了?咱的大明,最后不是亡於建州女真,甚至不是亡於流寇內贼……”
  他抬起手,指向那依旧在展现冰封地狱景象的天幕。
  “是亡於这天!是亡於这贼老天!”
  “但是——”他话音陡然一转,变得狰狞起来,“天灾要命,人祸更甚!若朝廷得力,仓储充盈,调度有方,賑济及时,未必不能熬过去!就像咱当年,若元朝官府有作为,咱一家何至於……”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汹涌的杀意再次瀰漫开来。
  “传旨!即刻令户部、工部,给咱重新核算天下粮仓、府库!咱要知道,若是此刻……若是此刻咱大明也遇上此等天灾,能撑多久!”
  “给咱擬个条陈,如何广积粮,如何修水利,如何应对大寒大旱!要快!”
  一场跨越二百年的天灾预警,让洪武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激发了他最强烈的求生和维稳本能。小冰河期的阴影,提前笼罩了洪武十三年的明朝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