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阳谋,钓鱼战术
  “邓大人,皇上跟您说了什么?”
  邓洵武从宫里出来的时候,两位朝堂上最尊贵的人物,已经等候多时了。
  童贯看著邓洵武,这个平日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同僚。
  他进宫一次回来,身上仿佛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只是他在自己面前,比平时反而更显恭敬了。
  可这种恭敬,跟以前的惶恐完全不同,就是那种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感觉。
  这份不同的变化,让童贯多了几分不適应,“回两位大人,陛下找本官前往,乃是询问联金抗辽之事!”
  邓洵武的回答里,多了几分恭敬,却少了几分惶恐和畏惧。
  听到皇帝果然是为了联金灭辽找的邓洵武,童贯和蔡京都有几分不祥预感。
  童贯已经做到那份上了,皇帝依然寻找邓询武做第三方的諮询,证明他其实没有完全信任童贯,或者说,他不再跟以前一样只被自己的言语恐嚇,就能言听计从。
  对於童贯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著赵信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无为而治”的赵佶,也不是那个对他们全心全意相信的皇帝。
  “官家说了什么,你怎么回答的?”
  童贯的声音中,多了几分紧张。
  这微妙的变化,被邓洵武感受到了,他心里莫名暗爽。
  这阵子因为他提出不同意见的缘故,被童贯孤立,打压,若不是看在蔡京的面子上,自己的日子恐怕更加难过。
  童贯多面军伍洗礼,性子越发跋扈。
  对於不是自己人的其他人,压根不放在眼中。
  你小子也有害怕的时候这就是邓洵武如今的心態,虽然略显小人得志,但真的爽啊!
  越爽,他的心態就越稳。
  面上的演技也越发从容。
  “官家仔细询问了臣当日的建议,对於辽军有没有可能真的南下,反覆询问。
  且官家对於金人的信誉,很是担忧!
  他反覆提起金国乃是背誓立国,不可信任—
  邓洵武离开的时候,早就和皇帝有过默契,对於凉庭边上的谈话,自然也有腹稿。
  他说的內容,跟童贯和蔡京猜测的,倒也八九不离十。
  邓洵武没有特意粉饰的言语,看起来更加真实,在確定皇帝对自已的政策依然有疑虑,还是因为他太相信那个小道士啊!
  童贯不知怎么,心头又浮现出吴曄的身影。
  如今早就满朝皆知,皇帝从强烈支持联金灭辽到反对,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吴曄。
  吴哗以背誓、风险等各方面入手,为皇帝分析了其中利弊。
  又给皇帝提供了一个看似更加稳妥的方案,让皇帝十分安心。
  皇帝对那个道士的崇信,都是扎向自己的箭矢——
  童贯总有种自己好不容易破了一关,前面还有关口依然是那个小道士把守的感觉。
  他深吸一口气,冷冷看著邓洵武:
  “那你怎么说?”
  邓洵武道:
  “我得太师提点,又得大人教诲,说法自然不同以前。
  不过我与陛下说道,陛下依然將信將疑。
  似乎对於是否联金,陛下始终有疑虑!
  对於前线的战报,陛下觉得是不是派使臣去北方问询一番!”
  邓洵武想起宋徽宗的嘱附,选择说出来。
  他这一说,童贯脸色大变—
  他自信可以掌控所有通往皇宫的信息渠道,无论是安抚使司、皇城司还是枢密院—
  多年的经营,他和蔡京,梁师成等人,早就將皇帝的耳目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他唯独掌控不了的,是辽国人啊—
  辽国虽然已经衰败了,如今更是陷入灭国的危机。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童贯也掌握不了他们的想法“不行,必须继续加猛药才行—”
  童贯的脸色阴沉,他已经撒了一个谎,就必须用无数的谎言去填补。
  可是这样的话,他身上的风险,也变得很重。
  赵信脱出他的控制,这种情况让童贯十分难受。
  邓洵武看著童贯表情变幻,心中暗爽。
  同时他对皇帝也多了几分敬畏,因为这个话术是赵信教他说的。
  以光明正大的阳谋,去试探童贯的反应。
  如果童贯有所反应,那就已经说明此间有鬼。
  若他为了掩盖,阻止某些事的发生,他会做更多的事不需要邓洵武去寻找渠道证明童贯有没有在军情上作假,他只需要盯著童贯本身,然后將他的表现告诉皇帝就行。
  童贯抬起头,冷冷看著邓洵武。
  但他很快转换顏色,声音温和:
  “太师挑了个好人选啊—”
  他將目光转到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身上:“这邓大人在枢密院,是本官左膀右臂!”
  邓洵武从未听过童贯夸奖自己,这破天荒的说辞,看似对蔡京说,也是对他说的。
  他也第一次在童贯眼中,多了一种叫做【利用价值】的东西。
  果然跟著官家就是好,官家寥寥几句话,就换得童贯对他另眼相看,不对,应该叫做有事相求。
  邓洵武从童贯身上,也得到了投奔赵信的正反馈。
  “都是自家人,分什么彼此!”
  蔡京淡淡地看了童贯一眼,这傢伙真谎报军情啊谎报军情这种事,童贯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因为没有人揭发,或者被揭发出来皇帝不信,所以他一直平安无事。
  可也是因为仗著皇帝信任,他才越发肆无忌惮。
  但这一次怀疑他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赵信本人。
  这样的后果,童贯承受不起。
  別看童贯看似权势滔天,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太监,而不是一个將领。
  太监的本质来在於,他们所有的权柄都来自於宫里那位。
  不管他多懦弱可欺,一旦在他面前失宠,童贯所有的权力,都將烟消云散。
  这不像是士大夫阶层,还有一些可以对抗皇权的资本。
  所以自己安排邓洵武去枢密院这些年,童贯第一次准备將部分权力让渡给邓洵武。
  这是他向自己的妥协,也是他的求助。
  蔡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两人便定下协议。
  “本官会找时间,跟陛下谈一谈!”
  第二日,早朝。
  赵信难得上朝,当著百官的面就开始训斥了辽国无道,背弃渊之盟。
  朝中文武,无言以对。
  此时赵信喊出郑居中。
  “太宰,朕欲遣使者前往辽国,递上国书,以示抗议!”
  赵信话音落,童贯的脸色顿时大变。
  “陛下,辽国人狡诈,若他们不承认怎么办?”
  “小心他们用缓兵之计!”
  童贯下边,枢密院的官员们,纷纷出来制止皇帝。
  可是赵信依然一幅十分愤怒的样子,指责辽国背信。
  “臣也觉得,应该派一支使臣,去往辽国討要一个解释——””
  郑居中站出来,同意皇帝的看法。
  却遭到满朝文武各种大臣出来反对,赵信看著那起伏的声浪,各种找理由的声音,心里越发冷静。
  他已经彻底出离愤怒。
  就如一个观眾一样,看著朝中官员表演,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蔡京的党羽。
  但最让赵信感觉到悲哀的是,其中有一些人,乃是蔡攸和王的人。
  也就是说,童贯手眼通天,可以团结任何人。
  难怪,他可以肆无忌惮,欺瞒自己。
  这就是他在官场经营十几年,获得的底气。
  “朕心意已决—”
  赵信冷冷地看看那些人,这一次他没有妥协,反而是力排眾议,將事情定下来。
  “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自擅渊之盟以来,从未背誓!
  此次若是辽背弃盟约,我们於礼,也要走个章程,昭告天下!
  此后若两国交战,便不算是我大宋违约!
  此事就这么定了,郑大人,你去安排此事———
  赵信话音落,便不管其他人如何反驳,只是说了一声退朝,便是自顾离去。
  他留下一群面面相靚的朝臣,还有一个重新认识他的背影。
  许多人的目光,落在童贯身上,意味深长。
  庙堂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聪明人,聪明人一般懂得闭嘴。
  回宫的路上,赵信面沉如水,梁师成,杨等人,也看不到皇帝的神色。
  只是这些人看到皇帝如今一番表演,本能多了几分敬畏。
  这种感觉,赵信看在眼中,十分激动。
  等到回宫,四下无人。
  皇帝人跟脱了力一般,瘫倒在龙椅上,他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了。
  可是很多事情,他又像是新兵蛋子。
  兴奋,十分兴奋想到刚才自己在朝堂上的表现,他越发感受到【修行】带给他的回馈。
  童贯的表情,看似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说了。
  很多事情,其实並不需要一个准確的答案,真正的答案,其实就在皇帝心里。
  当皇帝意识到前方那份军报事假的,那他就是假的。
  想起在李师师家的遭遇,又想起这份军报。
  赵信对童贯的不满,还在积累著.
  “先生说的阳谋,已经兑现!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事情的走向,是不是真如先生所言,能钓个大鱼.””
  赵信走到大殿的窗边,推开窗台。
  夏日的早晨,阳光带看一缕热风,扑面而来。
  皇帝心情很好,他今日的表现,才真正体会到一点当皇帝本身的威严和快乐,就如他前世真身南极长生大帝一般,视眾生,大道无情。
  君王当如是,以前他那般日子虽然快乐。
  却似乎少了几分当皇帝的成就感。而此时,赵信成就感爆棚。
  “先生说若我做得好,天上总归有些表示。
  也不知道,老天爷会奖励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