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理想与现实,挑拨矛盾
“你们没事的话,就回去吧!”
赵构抬起头,见两位皇子还留在原地,挥挥手,让他们离开。
赵桓和赵楷两人张张嘴,尤其是赵楷,看了一眼他放在桌子上的画卷,两人沉默下来,稽首躬身,告退去。
“先生,你看这是什么?”
赵佶神秘兮兮的,將一些东西放在吴曄面前。
“铅笔!”
吴曄眼睛一亮,宋徽宗居然把铅笔给搞出来了。
要知道铅笔虽然看似简单,但放在这个时代,工艺也是有要求的。
他一直想要搞个铅笔出来卖钱,可一直没有联繫到好的能量產的工匠。
果然当皇帝就是不一样,能调配的资源也比自己多了些..
吴曄將铅笔拿起来,隨手抄起旁边的小刀,熟练的削起笔来。
虽然工艺上没有后世精细,但不得不说皇帝的笔真好啊—
密码的,连外边的木皮,都是金丝楠木,太豪横了—
“这是朕连夜让他们为朕赶工的东西,这是朕的作品!”
宋徽宗將一副素描作品送到吴曄面前,吴曄挑眉。
“怎么,不好?”
哪怕是宋国最好的画家,可皇帝面对吴曄,也就是个请老师指点的学生。
不对,甚至应该是弟子才对。
“不,是太好了!”
吴曄半天说不出话的原因,是因为宋徽宗画得太好了,好到他这个真的学过素描的人,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火火也是天才,可火火在比宋徽宗先学的情况下,如今也没有把苹果画好呢。
素描想要入门相对容易,可是窥见门道,也不是那么容易。
光和影的艺术,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想像力和构图能力。
而在这方面,宋徽宗的起点和火火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因为虽然都是画,可大家追求的艺术方向不同。
但就算如此,老赵的画,已经初步明白了光暗的变化,这傢伙的艺术天赋,简直逆天o
吴曄每次看到老赵画画,就想著他的天赋能匀点给当皇帝多好?
“真的?”
赵佶被吴哗夸奖,还有些不敢相信。
他身为皇帝,听过太多来自別人的夸奖,也有过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阶段。
可是最近,这种心態却有了微妙的改变。
“臣记得还没给陛下讲过三大面五大调,但陛下已经无师自通,难道这还不够好?”
“什么是三面五调?”
赵佶提起画画,身上进发出来的热情,跟处理政务的时候完全不同。
“所谓三大面五大调,指的是亮面、灰面、暗面;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学会分析光源,调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吴曄的讲解,同样专业而让人信任,赵佶慢慢体会吴曄的想法,然后继续自己作画。
他逐渐变得安静下来,只是默默画画。
吴曄也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是退了一步,观察皇帝的反应。
赵佶所谓的心情不好,不过是焦虑的情绪爆发,这个时代压根没有心理疾病的说法,吴曄对他的治疗也在润物无声中。
史书上可从没有皇帝有焦虑症的表现,这大概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介入,在靖康之前皇帝过得挺好。
一个人如果不想负起责任,他一定会非常开心。
这完美符合吴曄对宋徽宗的印象,现在赵佶拧巴的地方在於,他为了【修仙】想要当好皇帝,扛起一个圣君的责任。
可是他的歷练,他的心智配不上他的理想。
加上他並不成熟的认知,所以当他出现焦虑的时候,吴曄並不奇怪。
他这个病,完全是吴曄给搞出来的。
现在他又要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慢慢调整赵佶的认知。
所谓的治疗,无非就是扭转认知和暴露和习惯恐惧,焦虑症的几种表现方式,其中对未来的恐惧,就是核心—
吴曄本不对他有太大的信心,可赵佶在不確定疫苗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却果断选择了相信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直面恐惧的尝试。
“也许现在的他遭遇靖康,会有勇气面对而不是將皇位传给!”
吴曄等著赵佶画完画,画画对於赵佶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事。
又过了一个时辰,赵佶终於捨得放下笔。
他眼前的画没有任何主题,也充满了阴暗和焦虑但画完的瞬间,皇帝仿佛下定了决心。
“先生,朕已经决定了,派使者前往辽国——”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身影微微颤抖,吴曄一笑,他理解赵佶的痛苦。
胆小的人,往往惧怕改变,生怕会引起不好的后果。
赵佶討厌童贯,但对付童贯要引发的后果,他也要考虑考虑尤其是,在他有焦虑症的情况下,他恐惧改变会引发更多不好的后果.
“陛下是期望,某些人会想尽办法阻拦,还是希望他说的是真的?”
“先生何必笑朕?”
赵佶苦笑:“朕难道还看不出童贯的反应吗?”
“朕真正担心的,是牵动一个童贯,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比如—..
他和某些人关係很好!”
岂止很好。
吴曄摇摇头,童贯几乎跟所有的势力都很好。
他和蔡京本来就是相互绑定上台的,又属於宦官集团.
从梁师成对自己的恶意来看,肯定是自己与童贯的衝突,也导致了自己被针对。
所以,吴哗道:
“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您在怕什么?”
“也对,朕在怕什么?”
赵佶被吴曄一提醒,表情多了一丝坚定。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就是朕该派谁去?”
赵佶认真请教吴曄,吴曄低头沉思。
政和年间,童贯的势力几乎可以跟蔡京媲美,朝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敌,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而是这些人大多数无法与他匹敌。
若不然,他也不敢谎报军情,甚至想要以此要挟皇帝,按照他的路线走。
所以想找出一个能不被童贯影响的使者,很难.
同时吴曄也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要不要指点宋徽宗,身为一个妖道,吴曄知道自己干政不可避免。
但什么时候开始干政,这个时机却要把握好。
太早,会过早的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然后让他陷入被动之境,但想起童贯的欺人太甚和梁师成的疏远,他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早就捲入了这政治的漩涡中。
吴曄想通此节,呵呵一笑。
“陛下其实可以让太子殿下,多多参政!”
他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让皇帝想通了很多东西。
赵佶看著吴曄,越看越觉得通真先生就是他的福星。
吴曄往往在不经意间,切中问题的重点,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为什么是太子,因为太子跟童贯有仇啊。
赵桓算是史书上少有的跟童贯势同水火的人,因为童贯动了赵桓最核心的利益,就是太子之位。
为什么会如此,也是因为赵桓身边聚拢了不少反对童贯的人,或者说对童贯和蔡京最核心的两个政策“丰亨豫大”和“开边”不满的人。
这些人不满於现状,又无法说服皇帝。
在抑鬱不得志的情况下,自然而然靠拢在性格懦弱胆小的赵桓身边,他们指望未来太子能拨乱反正,对太子寄予厚望。
这份渴望,让这些人嘴上很少把门,也得罪了不少人。
当然,那一场让赵桓和童贯彻底翻脸的科举还没有发生,两人的仇怨也没到公开的程度。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两股势力天生即是死敌,並不因为目前还没爆发矛盾,而和睦相处。
因为这两方人,存在的是理念和利益的衝突,並非人情世故能解。
“先生对朝中局势,很是了解啊!“
宋徽宗赵佶意味深长说了一句。
“还多亏了徐道长喜欢聊天——”
吴曄毫不犹豫,將徐知常给卖了。
皇帝也不是真的觉得吴曄有什么,这事一笔带过。
不过他继续追问:“那先生觉得太子身边谁可以担此重任?”
吴哗脑海中,已经闪过好几个人选,比如耿南仲,此人是钦宗朝的宰相,太子目前唯一信任的老师,就很適合当这次去辽国的使者。
他对於蔡京童贯一党本就十分不满,他绝对不会包庇童贯等人。
可是话到嘴边,吴哗却將这个人的名字咽回去。
“陛下,与其问微臣,为何不问问太子殿下?“
吴曄决定將选择权,留给赵桓才是,赵桓记恨自己,吴曄並不在乎。
钦宗皇帝如果没有金军南下,他能不能坐上皇位其实都只是未知数,作为太子,他在政和六年的政治地位並不稳。
就连童贯,林灵素等人,都能瞧不起他。
可是吴曄也不打算得罪这位太子殿下,他想要做的事情註定要得罪太多人,与其自己独自承担所有的仇恨。
为什么不示好,將东宫的人利用起来。
见赵佶提起太子还有些阴鬱,吴譁笑道:
“陛下可是因为种痘的事情,还有芥蒂?”
这话问得十分直接,若是换成別人,皇帝必然恼羞成怒。
可他只是脸红了之后,就默默点头。
“陛下,人无完人,您也不是!”
吴曄很很直白的一句话,就如老友懟自己的好友一般,刺耳却也显得亲近。
“更何况,让太子殿下担起这件事,既是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责罚!”
好人当了不过三秒,吴曄就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
赵佶一愣,旋即也笑了。
“还是先生懂朕啊——”
以赵佶的小心眼,那天看到了太子和三皇子的退缩,若说他心无芥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若说他因为这件事就对赵桓和赵楷离心离德,甚至厌恶至极,那也不至於。
喜欢是一种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习惯,哪怕赵构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让皇帝另眼相看。
赵构目前在赵佶心里的地位,肯定也远远比不上这两个儿子。
但甩心头那根刺又不好拔掉。
如今吴曄一句话,马上帮甩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既≥小小【报復】一下酷子,又不迄真的伤害到甩,甚至还≥锻炼一番的好事。
赵佶此时才意识到,其实那天帮酷子解围的,也是吴曄。
若是甩乐及时弄坏痘浆样本,恐怕父子二人如今的相处,会变得更加尷尬。
所以说,先生不仅仅擅天道,也擅人道啊—
解决了一个心头的麻烦,赵佶的心情好上不少。
虽然,还有许多个大麻烦乐有解决,但甩相信有先生在旁,一定会迎刀而解。
“先生,跟朕去个地如何?”
赵佶心血来潮,想到一件事,恨不得马上去做。
“不知道陛下想去哪?”
“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