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一出,雪沫的眼神忽然恍惚起来,似乎有某种极为神圣而特殊的气息在缓缓浮现。
“我能看到文明伊始,亦能看到一切之终末。”
“我的意识在时光的海洋上飘荡,却不带起一丝浪。”
“天空降下的第一道雷霆,从初始之卵里诞生的始祖生命...”
“我能看到一切...”
雪沫忽然身子一软,整个人歪斜著倒在地上。
“我这是怎么了?”
眼中的奇异色彩渐渐消失,雪沫眼中带著浓浓的迷茫之意。
刚才的自己,让她感到陌生。
“別著急,先缓一缓。”
陆远跟著走上前,在一旁隨意的坐下。
“嗯...”
不知不觉间,雪沫面对陆远,也没有之前那么紧张,呼吸渐渐变得平缓起来。
“舰长,我的天赋,是,是能【捕捞】起我们文明曾经拥有过的一切技术。”
“呃...假如,假如说我们文明所经歷的一切是一片汪洋大海,无数技术如同海里的鱼儿。”
“我的传承,就像是一支钓竿,可以从中垂钓起大大小小的传承技术。”
雪沫的话语慢慢变得流畅起来,或许她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居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不过这並不容易,相比於整个文明构成的大海,我的钓竿是那么微不足道。”
“或许垂钓许久,也无法得到一丝收穫。”
大海,钓竿,鱼...陆远忽然打断道。
“既然是这样,那么【鱼饵】会是什么呢?”
鱼饵...雪沫愣了愣,隨后下意识的说出口。
“是...我的记忆,或者说,我的认知。”
“我能回忆起我曾经在高学中学到的知识,那些知识就是鱼饵。”
“接著几片模糊的记忆,我能撬动一整个完整的技术蓝图。”
“就如同,这个。”
眼前,一片散发著蓝色光芒的图纸出现在二人面前。
【雷霆石小型化模块】
【品质:蓝色(精良)】
【描述:加载在对应用电视设备之后,可额外扩充5ah的能量】
【註:可继续研究升级】
“5ah?”
陆远心中一惊,原先的无人机,可能电容量也就只有零点几安时,都能飞个好几公里才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
这一刻小型化模块加上去,容量直接翻了好几倍不止。
至少在现阶段,续航问题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
陆远眼神一亮,好技术啊!
有了这样一份技术储备,说不得明天,哦不,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了,那就是今天就能给战舰升到4级。
不过,天色已晚,陆远也就不准备深入研究什么。
“天色不早了,早点回去睡吧。”
陆远温和的说道,“早睡早起,工作效率高。”
“是...”
其实雪沫並不觉得现在有多晚,在末日到来前,她基本都是夜夜熬到两三点钟才不情愿的睡去。
反正实验室也不管考勤,只要每天做够9小时就行,几点来几点走都是自由的。
而且依瑟文明本身就有好多庆祝活动都会特地安排在晚上,所以熬夜文化反而比蓝星还要浓郁。
这並不难理解,只有在夜晚,雷霆石的光辉才能尽情绽放,让所有人都能一睹其灿烂的一面。
“舰长。”
看到陆远走出来,罗文明立刻凑上前,带著些许的询问的神色。
“技术到手了,我把蓝图转你。”
“明天吧,明天早上起来,再看看结合到我们的无人运输机上面。”
“估计这就差不多了。”
陆远看了一眼通讯手环,外面守夜的船员没有发出什么预警信號,一夜无事。
“哈~欠~”
虽然昨夜陆远並没有让罗文明熬夜干活,可是拿到蓝图之后,罗文明却也睡不著了。
满脑子都是如何改进无人运输机,如何解析蓝图的技术並得到最大化的运用等等。
一直失眠到了三点多。
而他这个年纪,即使昨夜失眠,第二天也很难说能把觉给睡透了补回来,依然是不到七点就醒来。
所以,眼眶上有微微的黑眼圈,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哈~”
罗文明揉了揉眼睛,想到今天的任务,又不由得给自己打打气。
一段时间之后。
“嗡...”
四条旋翼缓缓转动,很快就没了形状,速度快到人眼无法捕捉。
一米见方的无人机,在眾人的目光之下缓缓升空,向著数公里之外飞去。
“注意,注意,无人机已经起飞,请你部时刻关注。”
一位船员通过通讯手环,对4公里之外那树屋遗蹟附近的船员通知到。
“收到,收到,我部已准备好储物箱中的物资,隨时等待无人机前来收取。”
两方做好对接工作,陆远等人看著无人机远去,心中默默祈祷著。
“应该会成功的,应该会的。”
陆远有些按耐不住,就想直接机甲升空,跟著无人机的轨跡一路观察。
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机甲飞行是没有多少成本,可是这只不过是启明星號研发的技术之一,不值得自己专门耗费力气这么跑一个来回。
若是每个技术都要自己亲自关注观察,那哪怕自己有十个脑袋,也忙不过来。
作为舰长,有些事情,不能耐不住性子,硬是要亲力亲为。
“现在无人运输机的速度,大概是8米每秒,来回往返8公里大概要17,18分钟。”
“已经可以了。”
罗文明在旁边讲解著无人机的各项参数。
“嗯,足够了,那c型基底,10分钟的时间也肯定刷不出几十个,流水线打通之后,运输过程並不会耽搁生產效率。”
陆远点点头,在脑子里简单盘算了一下,这个运输时间,足够了。
將目光放远,投影仪中,立刻投射出启明星號附近的资源位置和產线分布。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生命研究点数的自动化產线,已经可以正式启动了。
大部分设备位於三座最开始发现的房屋中间,最內侧为研究站,负责解析植物文明的传承蓝图。
往外一圈,同样是十个研究站,其中五个用来生產生命研究点数,五个用来生產通用科研资源。
东侧,靠近溪流,几台抽水机不断抽取水资源,运输到东侧的製作机附近,批量生產有机材料,也就是通用科研资源的原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