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 第92章 接盘
  第92章 接盘
  前几天虽然说过退稿。
  但是崔道义和周明把小说稿子给了主编看了一眼,最后主编张光年摇摇脑袋,算是彻底的告别了这篇小说。
  周明觉得有点棘手:“给哪个杂志社呢?”
  崔道义思索了片刻;“给《当代》吧?”
  今年六月份,《当代》发表了它成立之后的第一期刊物。
  在7月 6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同时刊登了新华社七月五日电,宣告大型文学杂志《当代》创刊。
  该杂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最初为季刊。
  也就是三、六、九、十二月才会发表小说。
  但是因为是人文社,这个全国最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所以影响力自然也不低,这个下家还算不错。
  周明想了想;“这个月他们才发表,还有三个月人家才有下一期,会不会有些迟了?”
  “那《京城文学》?”
  “《京城文学》的话?人家很少收长篇小说呀!”周明摇摇头。
  《京城文学》的作品以中短篇为主,所以《潜伏》这一个大长篇确实不太适合。
  “那能选谁呀?”崔道义白了一眼周明,不提意见老是摇头。
  周明慢悠悠说道:“这个下家需要能接受小说,但是不能是太小的杂志社。”
  “你这不是废话吗?”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杂志社适合的!?”
  “是谁?”
  “《十月》!”周明回道。
  听到这里,崔道义恍然大悟笑着说道:“我怎么把《十月》给忘了?”
  两人想到这里,急匆匆的跑去了《十月》的杂志社。
  《十月》的成立是在七八年的八月。
  当时首都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短篇组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找不到哪位作者有足够的短篇作品可以出专辑,老作家们刚刚“解放”,业余作者又实力不足。
  作为文艺组组长的王世敏,出于对实际工作的考虑,决定创办一个类似“嗡嗡嗡”前《收获》那样的大型文学杂志,以解决短篇组的工作难题。
  所以就创办了《十月》!
  其中就有刘心武、苏予这些中青年一代的作家,他们脑子比较活络。
  而且《十月》比起来其他杂志社更加适合的原因是,《十月》主要收录中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十月》向来都是不青睐的,人家毕竟喜欢中长篇,越大的长篇越好。
  到了编辑部。
  见到了刘心武,崔道义熟练的打招呼;“心武,给你们送稿子来了!”
  刘心武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送稿子?都是编辑你这话是哄鬼呀?
  但是他真的见到了崔道义手上飘飞着一篇小说的稿子:“不是,你来真的呀?老崔!”
  崔道义点点头,他也不瞒着:“这小说作者是上次写《高山下的环》的周旭,你看看你们杂志社愿意收他的小说吗……”
  刘心武更加的疑惑了,别说一个同行给你送业绩来了,还送的是当红的年轻作家的小说?
  这奇怪吗?
  当然!
  这不是神话吗?
  “真的?”刘心武带着试探。
  “我骗你干什么?”
  刘心武伸手直接接过来稿件:“为什么你们杂志社不要?”
  崔道义实话实说:“这篇小说有的地方不符合我们《人民文学》的需要和背景,所以我们小说组给出来的答案都是不通过!但是不好辜负人家作家,就给你们看看!”
  刘心武还算是满意,要是崔道义撒谎了,他也不乐意要别人扔来的稿子,但是这么说来……他也有点兴趣。
  “那我看看吧。”
  “那好,过稿了你和周旭同志联系,没有过稿也记得知会人家一声。”
  ……
  刘心武点点头,心中吐槽道,以为我是你们呢?
  他拿着小说的稿子进入了杂志社。
  边走边看,看的越来越深入。
  “心武?”张守仁看了刘心武一眼:“哪来的稿子?”
  刘心武慢悠悠回了一句:“就是崔道义他们闲得无聊往我们这里丢了一篇稿子!”
  刘心武看的入神,就算是张守仁吵着他,他也没什么感觉。
  看了小半天,刘心武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了,感觉《人民文学》嫌弃这篇小说俗气,而且《潜伏》写了一点关于爱情的描述。
  所以有点敏感。
  看完小说,张守仁好奇问了句:“你看了一上午了?怎么说?”
  刘心武可是《班主任》的作者,也就是伤痕文学的引领者,他怕风浪大!!?
  风浪越大!!!鱼越贵!!!
  想到这里,刘心武说道:“这篇小说胆子大,写爱情,写谍战,而且还写了二十万字!篇幅巨大!我觉得……”
  “?怎么了?”张守仁问道。
  “我觉得挺适合我们《十月》的!现在的杂志社需要这种劲爆的书籍。”刘心武笑着说道。
  “哦!老苏在办公室呢!你待会直接去找她吧!”
  1979年苏予调任《十月》首任主编。
  她凭借深厚的学养、过人的胆识和敬业精神,带领编辑部编发了大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力作,如《高山下的环》《黑骏马》《北方的河》等。
  来到了办公室。
  刘心武把小说朝着苏予递过去,慢悠悠说道:“苏编辑,我发现了一篇优秀的小说。就是……”
  “就是啥?”苏予看着支支吾吾的刘心武。
  老妇人扶着自己的眼镜,接过来小说稿子,看着封面《潜伏》两个大字。
  “就是这篇小说有些地方比较敏感,我拿不定主意,还是要让主编您来决定!”
  说句题外话。
  编辑部,似乎审核稿子,定稿一气呵成……但是主编什么时候都没做?
  其实主编是一个大方向,她是审核这种问题稿件的关键!她能拿定主意!这种稿件火了,就是她的业绩,要是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也是她背黑锅!
  再举个例子,刘心武86年终于混到了《人民文学》主编的位置。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
  87年,《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全文刊发了马建写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该小说因违反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引发了严重问题。刘心武作为《人民文学》主编,对稿件审核不严,需承担相应责任,因此被停职检查。
  你以为刘心武后期为什么搞《红楼梦》去了?
  那是因为真的没辙了!搞文学、搞编辑事业定型了呀!有了这个黑点,他还当什么编辑呀?
  呸!
  总得来说,杂志社靠着主编定方向。
  苏予看着这篇《潜伏》,挥挥手让刘心武离开。
  《潜伏》剧情紧凑、逻辑严密,人物塑造立体,用细节展现地下工作的惊险,兼具谍战爽感与人性深度,是谍战小说的标杆之作!
  毫无疑问的是,苏予看小说也看的沉迷了很久,一直琢磨着稿子没有说话。
  第二天。
  刘心武来到编辑部的时候,看到的是两只黑眼圈的苏予,刘心武乐呵呵的问道:“主编,你觉得这篇小说如何?”
  “写得很优秀!看起来流畅,文笔也老练起来了。”苏予给出来了最终评价。
  “我记得周旭上次写了一篇《高山下的环》吧?”
  刘心武用力点头:“就是这位周旭同志!”
  “这样的话?我觉得这篇小说还是有望超越《高山下的环》的!”苏予的目光长远。
  “只是……”
  刘心武说道:“您也在担忧关于爱情片段的事情吧?不过前几年不是领导说话了,海阔天空了吗?”
  苏予站起来,一拍桌子:“好!那我们就发!下个月就发!!!”
  “……怎么发?”刘心武在下面喊口号。
  “当然是撤下来所有的作品,把这篇小说一下子发表上去!!!”苏予霸气十足。
  苏予上一世有胆子发表《高山下的环》,现在就有胆子发表《潜伏》!一个道理,她看出来了小说有火的潜质。
  当然,这不是《人民文学》看不出来,而是《人民文学》老牌杂志社稳中求进而已。
  他们新派杂志社就是要力争鳌头才有机会。
  “……”刘心武鼓掌:“好,有魄力,苏主编,当年我跟着您,就是因为看上了您这个气魄!!”
  《十月》的编辑部,虽然也有很多老人家。
  但是总体上来说,是比起来《当代》《人民文学》这些,年轻有朝气了很多。
  刘心武也给周旭打去了一个电话。
  “周旭同志,你好!?”
  “您是?”
  刘心武说道:“我是《十月》编辑部的刘心武,我们《十月》收到了你的小说稿件,决定发表在《十月》的十月期上面!你没有什么问题吧?”
  听到这里,周旭微微松口气。
  他又不是圣人,当然也害怕这篇小说找不到合适的杂志社,现在《十月》乐意接受他的小说了,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至少也会对于《十月》多了一份人情。
  “没问题!没问题!”
  “稿酬的话,我们在小说发表之后再寄给你吧?按照老作家的标准是千字七元!”刘心武继续说道。
  周旭又小小感动了一下,雪中送炭的《十月》杂志社,他立马说道:“没有问题的,谢谢《十月》”
  “我们编辑部也要感谢你,带来了这么优秀的小说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