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 第94章 《潜伏》发表
  第94章 《潜伏》发表
  到了食堂。
  周旭带着陶慧敏直接去了打饭的窗口。
  因为今天有学员来,所以稍微吃的好一点,到了窗口,陶慧敏也有点坐立不安的感觉。
  周旭说道:“这里就是食堂了,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
  现在除非是特别特别高的领导,不然都是在这个食堂吃的一样的饭菜。
  当然周旭也不例外了,他给两人一人打了一碗饭。
  吃的是红烧肉和白菜。
  到了位置上面。
  张芳芳、韩蓉几个又跑了过来,张芳芳笑着说道:“周旭同志,这谁呀?”
  周旭看了一眼张芳芳,说道:“这位是歌舞团新来的学员,我们歌舞团走了三个去上大学了嘛!就补了一些人。”
  韩蓉看着陶慧敏的眼睛;“这姑娘真漂亮,过几年就是个大美人了,别也成了我们文工团的牌面了呀!”
  “也许是下一个龚雪不是?”张芳芳笑着说道。
  《祭红》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龚雪在片中一人分饰程莹童母女两个角色。因为很清纯所以一下子火了。
  这部电影也是龚雪的转折性作品了。
  “说不定吧。”周旭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
  “陶慧敏……”
  “说话糯唧唧的,你是哪儿的人?”
  “浙江的。”
  “那就不奇怪了,”
  陶慧敏低头扒拉着饭,害羞的不敢看人。
  逗完了,韩蓉说了此来的目的:“待会政委让你去办公室找他一趟!”
  “政委?行,谢谢你们带话,我待会过去看看。”
  吃完饭,周旭带着陶慧敏又去认识了一下其他的大楼:“那边是办公楼,那边是操场,你平时要和他们一起训练跑步的,对了这边是练舞的大楼……”
  虽然一两遍记不住,但是后续还有队长会带她们训练的,那就不关周旭的事情了。
  下午,看着天色渐晚:“现在带你去澡堂子看看吧,你把你新军装带上,”
  这个年代的部队,团以上单位才有澡堂,一个澡堂面积也就 100多平米,像是有的小文工团基本都是去农户家里面洗澡的,军民同心嘛。
  她听话的去了宿舍,拿起来自己的东西,跟到周旭的身后。
  “这里就是了,热水正常情况下是每天都有,一般是下午的六点开始,当然有时候断电、断热也许一周都洗不到一次!”
  “哦哦。”
  “等着干什么呢?”周旭回头笑道。
  “没……没什么!”
  “你进去吧!?那我先回去了,你第一天不用训练的,晚上直接回宿舍就好了。”
  陶慧敏直接进了澡堂。
  这个澡堂,是一百多平,每个位置一个洒,中间就一堵墙隔开,但是没有门帘……毕竟条件寒酸。
  陶慧敏过习惯了这种条件,没什么介意的。
  洗完澡,她直接洗了衣服,然后回去晾着才回了宿舍。
  这种几个学员住在一起的住宿生生活,所以对于她来说,这个环境不算不好适应,甚至比起来越剧团的生活还要好一些,除去人生地不熟之外。
  当然,她一个人觉得这个生活过得去,但是这群团员可不这么认为,宿舍的学员,有的趴在桌子上。
  有的睡在床上。
  仔细听还有细微的啜泣声,稀里哗啦的,陶慧敏摇摇脑袋,躺在床上,拿出来自己的一本书。
  心里继续回味着今天的情况。
  “慧敏,你和周老师认识呀?”章小鱼很无聊,主动找到陶慧敏说话。
  章小鱼的位置就在陶慧敏的隔壁,两人能面对面交谈。
  陶慧敏收回来了书本:“嗯!算以前认识吧?”
  “周老师带你逛了这么久,还真是挺负责的,我那个老师说了两句就让我自生自灭了。”章小鱼躺在床上无奈说道。
  “……嗯……”陶慧敏点点头。
  “你们试了军装了没?”
  “试了试了!!”
  “明天要一起出去拍照吗?我们文工团门口就有个照相馆!”章小鱼笑着说道。
  “能出去吗?”
  “只要不出去太久,平时训练结束逛逛是可以的,我老师和我说的。”
  “那我们就去拍个照,我想寄回去给我爸妈看看呢!”
  ——
  带完学员,周旭就去了办公室找政委,老黄笑着说道:“我以为你会不乐意带队呢,没想到你还挺喜欢这个小女娃的?”
  周旭看了一眼陶慧敏的身影;“有点缘分,以前认识的。”
  “那就对了嘛!团里面的人说你不近人情呢!”
  周旭盯着政委看:“政委,这些谣言你是哪里听到的?”
  “政委就是把握文工团的思想和政治风向的,对于文工团的思想之类的东西都是要好好的观察的,什么八卦瞒得住我!?”黄政委关上资料,慢悠悠说道。
  “你以后要是想要当政委,这些都是要好好学的。”
  周旭听到这里,又是满脸堆笑:嘿嘿嘿,我要是当了政委……
  呸!不过又是老政委给自己画的大饼,难怪说这群人是搞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的呢。
  “呵呵,我当政委了,老首长您都去哪里了!”
  “难呀……啧,不该和你小子聊这个的。”政委立马摇摇头。
  “那您叫我来干什么的?”周旭也跟着喝了一口茶,政委是比较廉洁的一个人,喝的都是茶碎末。
  虽然这个年代的条件本来就不太好,很多地方、政府揽客用的茶都是碎子。
  最明显的文化在京城,京城茶碎文化,是平民饮茶智慧的体现。
  茶碎多为茶叶筛选后的碎末,价格低廉,是百姓日常饮品。茶馆、胡同里的茶摊常供应,配大碗或粗瓷杯,方便解渴。
  “……”
  “当然是你的事情,为了你可是操碎了心呀,你过年要回家吗?”政委问道。
  “回家?当然要了。”
  去年没回去,因为还在新兵连训练,但是今年自己已经是连长了,还获得了几个奖项,不得衣锦还乡炫耀一下?
  所谓人生三大幸事,其中就有衣锦还乡呀。
  “这月末就要提交申请了,你记得回去写好给我呀。”政委看了他一眼。
  周旭立马点头。
  一般来说,探亲假要提前一个月就写好向上面申请,现在都十月份了,十一月交申请,十二月探亲……确实是这个程序。
  “好嘞首长,年末我给你带年货来。”
  “嗯,你先回去工作吧。”
  周旭拿着申请信离开了。
  ……
  《十月》从创刊之后,一直都是双月刊,也就是偶数月发刊。
  一转眼,《十月》也迎来了十月刊的发刊日。
  作为新兴的杂志社,而且又没有《人民文学》那样在人们心中深远的影响力,《十月》从一开始都是走的从作品打动人心的路线,销量一直在三十多万册左右浮动。
  当然,第一周的销量就是十万册,这主要原因也不是小说第一周就火了,而是部队订阅了五万册。
  因为部队本来就会订阅这些有名杂志,如果刊登了军事题材的小说,会多订一些。
  不过苏予看着小说的成绩是一直在上涨了,杂志社也陆陆续续接到了发行所打来的加印电话。
  到了一个星期之后,随着《十月》的名声开始上涨。
  销量也骤然变化起来。
  读者们蜂拥而至来到了街道书店、书报摊上面,部队里面便是一本小说常常被一个班、一个排的人相继借阅!
  当然,这一期能够出现如此火爆现象的原因,其实杂志社、书店都心知肚明,因为《十月》其中大量的篇幅都腾出来了只给了一篇小说,那就是《潜伏》。
  《潜伏》也是这一期的《十月》的主打作品。
  每年,国内文学界都会出现这种爆款作品,去年的《伤痕》!今年六月份的《乔厂长上任记》,这部小说是改革文学的鼻祖,一发表就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而这一期的《十月》的销量曲线比之《乔厂长上任记》还要有过之而不及。
  不过,本来就因为首发的十万册,被部队拉走了五万册之后,剩余的其他余数无法正常供给社会上面的需求。
  也就在这个时候,《十月》发刊半月后,部队也就是武汉军区首先打过来了电话,又要求加印两万册!
  发行所加印电话,就已经让印刷厂、发行所都是忙不过来的。
  现在又要首先优先供给部队的需求……
  一瞬间,导致了这篇小说在社会上面也一刊难求。
  但是与一刊难求相对应的是,《潜伏》的小说的名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起来。
  因为谍战题材本来就是少见。
  六月份。
  《保密局的枪声》取得了极为优异的成绩。
  该片上映之后,在当时总人口 9亿多、电影票价只有五分至三角钱的情况下,创下了 6亿人次观影、1.8亿元票房的奇迹。影片共卖出了 1000多个拷贝,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
  读者对于谍战的热爱是可见的,所以《潜伏》这一篇糅合了爱情提拆、谍战元素的小说才会广受爱戴。
  “又来电话了?”编辑部里面,苏予接的电话数不过来,实在是左右忙的脑袋疼。
  “这次不是催发货的,是领导的电话……”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