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 第248章 我赵瑞龙造的车,岂能是工业垃圾?
  “我的天吶!”
  “这……这就是您投资研製的混动汽车?”
  肖金驊实在是难以克制內心的惊愕。
  完全顾不上绅士礼仪,忍不住发出惊呼。
  从机场出发,来汉东汽车集团的路上,他和赵瑞龙聊了不少。
  他知道早在1992年,功勋卓著的钱老,就曾写信提议跳过燃油汽车,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钱老认为相比於汽车工业发展悠久、底蕴深厚、专利眾多的西方,龙国发展燃油汽车会特別困难。
  走別人早已走过的老路,技术、成本和质量都肯定打不过,况且西方还有重重专利壁垒,绕不过就要交巨额使用费。
  相比之下。
  搞新能源汽车,大家相当於在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並没有巨大的竞爭优势,反而会因为发展了很多年的燃油汽车,养成了路径依赖。
  再加上龙国石油储量不多、开採成本还很高,隨著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会越来越大,如果都是燃油汽车,必將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並且造成严重的污染。
  另外龙国本就在电池领域投入研究多年,幅员辽阔还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光电等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搞好超高压电力输送,龙国便可以构筑起一张超大的清洁能源网。
  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调研,为核武器和洲际飞弹研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钱老,为了龙国的长远著想,做出了大胆又超前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
  而这也是高层,为什么会支持汉东大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有高层的支持,又有大量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联合参与研製,更有赵瑞龙的重金支持。
  所以来的路上,肖金驊自然充满了期待。
  他以为自己会看到一辆大气磅礴、做工精致,外观內饰都充满了东方美学的豪华轿车。
  他甚至还想像,这款轿车应该会有不少红旗的影子,採用了一些礼宾车、阅兵车的经典设计。
  然而……
  当他走进车库,瞬间就破防了。
  不止是两眼瞪大、嘴巴张开,脑瓜子都嗡嗡的。
  他真是不敢相信,这是赵瑞龙投入巨资,眾多单位联合研製的龙国第一款混动汽车。
  它没有漆面流光溢彩的车壳,因而看不出车辆外观设计。
  它车內也没有精湛设计、做工扎实、用料十足的精心装饰,因为连座椅都没装。
  它只有四个轮子支撑著一个铝合金的车身,安装的各种设备和管线,毫无遮掩的呈现在眼前。
  所以……
  它看上去,確实也是一辆车。
  但给肖金驊的感觉,就是一个半成品。
  还有大量的外观覆盖件、车內装饰件等等没安装。
  肖金驊惊嘆之余。
  心里甚至有些怀疑,赵瑞龙是不是被骗了。
  那些参与研製的一百多家单位,会不会只是敷衍了事、骗取经费,根本没正经的研发测试,搞出个工业垃圾忽悠人。
  “你没看错,这確实是我们研製的混动汽车!”
  赵瑞龙淡然自若的走上前。
  看著眼前这台『粗獷原始工业风』的混动汽车,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
  作为穿越者,赵瑞龙当然知道,国產汽车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剑走偏锋,摒弃传统燃油汽车,走新能源路线。
  而在电池技术还很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油耗不高、性能不错,更不会让司机有续航里程焦虑的混动汽车,则是最好的过渡。
  汽车工业一旦发展好了,那可是万亿级的產业集群,对各行各业的辐射效应极大。
  汉东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又岂能不借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便利,大力研究混动汽车呢?
  而要发展混动汽车,赵瑞龙自然有太多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许多经典畅销车型值得模仿。
  就像汽车的购买和持有成本不低,无数家庭往往只会买一辆私家车。
  因而空间大、装载能力强,还有一定的越野通过性的suv,更受国人欢迎。
  再加上suv的离地间隙相对更高,可以更大程度避免底部的动力电池组被剐蹭。
  所以研製的第一款混动汽车,定位为中型家用高配置suv,自然是再適合不过了。
  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再陆续研发中大型suv、硬派越野车、商务车、微型车,以及不同档次的轿车,自然也会特別顺利。
  “不是赵总,你这车……是还没组装完吧?”
  肖金驊箭步走上前来,抬手指向车內。
  “你看车门没有,座椅都没装,中控仪表台也没有,各种管线设备就这么直接暴露著,应该还差很多道工序吧?”
  赵瑞龙笑道:“这是一台工程测试车,为了在各种测试中,方便观察各部件的情况並搜集各种数据,就没装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肖金驊略略点头。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车上有那么多管线,分布得还挺杂乱,原来是为了方便测试啊!”
  说著,肖金驊再往前一步,来到车头前。
  赵瑞龙也顺势做一番简单的介绍。
  结合车身各种零部件,讲述混动汽车的工作原理。
  肖金驊是金融圈出了名的学霸,少年天才。
  当初他短短五年就在燕京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和计算机学的双硕士学位。
  如今有实物可看,又有赵瑞龙的介绍。
  加上自身又是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理工科基础。
  所以不一会儿,他便弄懂了混动汽车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至於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还得听赵瑞龙娓娓道来。
  “咱们都知道,咱们龙国的汽车工业儘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方面,依然和西方存在较大差距。”
  “像咱们的发动机,热效率不高、低转速油耗大,所以咱们就乾脆让发动机只负责高转速发电,这样就能油耗不高,还能发不少的电。”
  “至於变速箱,咱们龙国研製手动变速箱是没问题了,但自动变速箱还不行,別说cvt、at,就连双离合dct变速箱,都容易卡顿、故障率高。”
  “所以咱们就乾脆避开这个短板,用一套大功率电动机和相关的控制系统,取代变速箱作为动力输出,这样既平稳又高效,动力可以隨叫隨到。”
  说到这儿,赵瑞龙蹲下来,指向车辆的底盘。
  “为了弥补咱们在底盘方面的不足,以及调校方面的经验欠缺,咱们就儘量採取更好的设计、更高成本的用料。”
  “除了採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经典设计之外,咱们的后悬架还不用三连杆,用更容易调校、横向和纵向约束性更好的五连杆独立悬架。”
  “另外在底盘的用料方面也更捨得下成本,比如悬架的下摆臂材质,就用比铸铁更轻,机械性能更好的铝合金,確保操控和行驶质感更好。”
  “为了將来要研製更高端的车型,咱们除了会持续在底盘设计、做工用料方面下功夫,还在研製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电磁悬掛、空气悬掛等等。”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当然知道在龙国造汽车,必须要避开的三缸机和三连杆,这两个大坑。
  三缸发动机,不管怎么调校,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就是噪音大、震动大,油耗降低还並不明显。
  而三连杆……
  那更是会令很多车主车迷嗤之以鼻、闻之色变。
  总觉得悬架三连杆支撑性不足,驾驶操控性很差。
  是很容易导致断轴、崴脚的『筷子悬掛』,谁用谁就是黑心车企。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从零开始造汽车。
  赵瑞龙当然要吸取另一个世界,某些车企的惨烈教训。
  肖金驊蹲在车前,仔细看了看后,由衷感慨道:
  “为了造好咱们龙国第一款混动汽车,您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赵瑞龙耸了耸肩。
  “没办法,西方在汽车工业领域,起步比咱们更早、技术实力比咱们更强,而且质量控制、品牌影响,也是咱们没法比的。”
  “作为追赶者,咱们要想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就不能粗製滥造,必须先把质量、性能和配置搞好,將来才能用性价比的优势杀出血路。”
  肖金驊略略点头。
  刚要站起来,却忽然不对劲。
  “哎,这个是前保险槓吗?”
  “这是防撞梁,而且又宽又长,还是日字结构,铝合金材质的,车子尾部还有一根,能大幅提高咱们这款车的安全防撞能力。”
  “那这几个连著线缆的小黑饼,又是什么呢?”
  “这是咱们研製军用雷达某科研所,负责研製的超声波雷达探头,车身周围分布了很多颗。”
  “这什么用?”
  “用来预警的,比如你倒车、变道的时候,它探测到车辆容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就可以提醒你小心注意。”
  “那这个更大一点的呢?也是雷达吗?”
  “也是,不过它是探测精度更高的毫米波雷达,有了它可以让车辆更准確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具备实现自適应巡航、车道保持、碰撞预警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肖金驊一怔。
  一辆汽车而已,有必要搞得这么先进吗?
  而且还是让军工科研所,负责研製雷达。
  技术层面上,自然问题不大。
  人家都能给战机、战舰和地面,各种武器装备,研发不同用途和功能的雷达,研製汽车上用的,自然是小菜一碟。
  不过从经济层面来讲……
  让军工科研所搞民用產品,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务正业。
  但转念一想,要是汽车销量足够大、雷达装车量足够多,就能赚到不少钱。
  有了足够的资金,不就可以反哺军工项目的研製?
  “不错不错,真不愧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啊!”
  肖金驊连连点头讚赏之余,起身来到车旁。
  “赵总,这方向盘前方,怎么有个小凹坑呢?”
  “那是hud抬头显示系统,用的是战斗机上面的技术,只不过阉割处理后,只投射显示一些简单的信息,方便车主不用低头也能看到关键数据。”
  肖金驊唇角微颤。
  好傢伙,战斗机上面的技术都搞来了。
  “那车里中控台的位置,怎么还装了个小屏幕?这是可以放碟片的车载录像机吗?”
  赵瑞龙再次摇头。
  “不是,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小型电脑,通过各种软体,可以实现车辆控制、影音娱乐、车载导航、倒车影像显示等功能。”
  说到这儿,赵瑞龙指了指车尾。
  “咱们在车尾装了摄像头,在倒车的时候可以將影像实时呈现在这屏幕上,那些车技不熟练的司机,就不用害怕倒车时发生碰撞了。”
  肖金驊瞬间眼前一亮。
  “这个功能好啊!”
  “要是能单独搞一套倒车影像系统,我一定把家里所有车都改装了。”
  “那样的话,不管是我爸妈,还是我女朋友,他们自己开车出门,就不容易停车时候撞坏车屁股了!”
  “不过你刚才说的车载导航,又是什么东西?难道你在行车电脑里,载入了地图数据,让车可以根据目的地导航?”
  赵瑞龙微微摇头。
  “光是有地图数据哪儿够?没有定位,车子怎么知道它自己在哪儿,又该往哪儿走?”
  “而为了解决定位问题,咱们是跟航天科工集团、华伟通信等企业合作,打算用基站定位与卫星导航的方式来实现。”
  “也就是说,车辆不仅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可以和附近基站交换数据,推断自身位置,还可以接收咱们的北斗导航卫星信號。”
  肖金驊有点懵逼。
  造个汽车而已,航天企业都参与研发,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用上了?有这必要吗?
  不过仔细想一想,肖金驊瞬间豁然开朗。
  遥想当年某场大型军事演习,米国突然关闭了他们的卫星导航系统,搞得龙国不少飞弹都脱靶未能命中。
  再加上米国人不止一次使坏,故意发送错误的卫星定位数据,曾导致多艘龙国的货船在海上迷失了方向。
  为了確保自身的国防安全,也为了惠及广大民生、满足国民经济需求,龙国痛下决心打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肖金驊知道卫星导航要足够精准,就必须要研製发射数量足够多的卫星,才能確保全球覆盖,且信號稳定、定位精准。
  那么……
  要造一颗颗价格不菲的导航卫星,还要一次次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外太空,绝对是钱如流水。
  如果单靠財政拨款,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建成投用,但走军民融合路线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接受社会资本的投资,还是卖民用级的导航终端或导航数据,都能获得不少的收入,极大的减轻研发和运营压力。
  而且能在环境恶劣外太空,持续工作数年之久的导航卫星,本身就是集高科技於一体,有大量的技术其实都可以投入民用。
  比如卫星在太空中,只要能源供应就是靠太阳能电池帆板。
  被阳光照射的时候发电,没有阳光的时候就靠自身的电池供能。
  那么连温差变化极大、能量辐射极强外太空,都能持续稳定工作的这一整套发电、储能、控制的系统,用来搞电动汽车,又有何难?
  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了研製出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导航卫星,本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攻克大量的技术难题。
  那么將一些能转化为民用的技术,应用於工业產品,既能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技术性能,又能为自身赚取一定的经济收益,避免经费不足。
  如此双贏的举措,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儿,肖金驊再也不敢低估,眼前这辆毫无美感的混动汽车。
  乍一看,像是东拼西凑、粗製滥造的一坨工业垃圾。
  但现在才知道,这尼玛到处都是高科技。
  其中不少还是军工级甚至航天级的。
  想到这儿,肖金驊忽然转身。
  目光热切的看向赵瑞龙。
  “赵总,我真是太好奇,这款车凝聚了那么多高科技,到底开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有可以试驾的试验车吗?我特別想开出去溜达几圈,体验一下它到底有多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