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独家记忆》作者温情佳作合集(共5册) > 第12章 左撇子VS右撇子(3)
  第12章 左撇子vs右撇子(3)
  刚才被他们那么一鼓动,我还真的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我回到床上又將这过去的一个多月的事情,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於是更加睡不著了。
  我翻出枕头下的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然后忍不住打开短消息,输了三个字:“慕老师。”可是接下来要发什么內容,却难住了。
  我想了想,又將“慕老师”三个字刪掉,换成了“你”。
  “你”后面又要写什么呢?
  我又刪了。
  “谢谢您请我吃饭。”
  我打完了这七个字,看了再看。
  最后还是又把“您”换成了“你”,隨即在確定全句既不曖昧也不唐突后,发送了出去。正好是凌晨一点钟。
  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两分钟,他便回復了我。
  干练的三个字:“不客气。”
  原来,他也没有睡。
  我又写:“我还想你请我喝伏特加。”
  他这一回比刚才回復得还要快一些:“没问题啊。”
  我挺想將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的,却又害怕他在做事,或者他准备休息了,或者……或者我应该適合而止。
  於是,我关了手机,闭眼努力睡觉。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周一晚上俄语课的到来。
  上课之前,我將那条围巾迭得方方正正地用了个纸袋子装好,带去教室。
  他准时走进来,脖子上换成了一条深灰色的围巾。
  这一节课,是讲课文。翻译之前,慕承和將课文范读一遍。
  他一边读,一边拿著书缓缓地走下讲台。
  他读俄语的时候,嗓音会比平时说话的语调略低,很平缓,不是那种抑扬顿挫的朗诵音。其中的小颤音和翘舌音发得流畅极了,很好听,也难怪他以前对我要求那么高。
  以前听人说俄语和德语很相似,都不如法语那么轻柔悦耳。
  可是,如今在我看来,这两门语言却很適合男人说。喉音摩擦的时候,让人觉得有种醇厚的稳重感。
  我闭著眼睛,几乎沉溺在这个异国的语言中。
  第一次上课,他说他在俄罗斯待过七八年的样子。可是留学,需要这么久吗?
  他左手拿课本,右手揣在裤兜里,薄唇微微开合,读著课文,脚下慢慢踱步。走到我桌子前的时候,他的右手伸出来,五指捲曲,轻轻地扣了扣我的桌面,提醒我,然后继续走到后面去。
  我这下才看到白霖他们早就换页了,只有我还盯著前面看,脸色一窘,急忙翻页。
  星期二的下午,我们没课。
  正好白霖的那位李师兄过生日,便请我们去校本部门口一家有名的火锅店吃火锅。师兄对白霖好,可是白霖一直像一根四季豆似的,油盐不进。
  今天要不是我要来,白霖铁定不会到。由此可见,虽然我是个电灯泡,却是个发光发热,照亮他人人生的好灯泡。
  火锅店很热闹,特別是在这种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吃火锅是一件最愜意的事情。
  一顿饭饱餐完以后,肚子鼓鼓的,三个人准备在夜色中迎著刀割一般的寒风中回本部校园溜达一圈。
  到了学校门口我才知道上次那个俄罗斯航空月,原来我们学校也有节目。最繁华的东大门门口,掛著巨幅的红色標誌:“热烈欢迎航空专家光临我校学术指导。”然后分別用英文和俄文翻译一遍。
  东门有一块公示栏,上面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学术消息。
  此刻,那玻璃栏內,有一个巨大的讲座通知:
  “航空月学术交流——论t型尾翼气动弹性优化设计”
  然后下面,落著一行字。
  “授课人:慕承和”
  “慕承和?”我俩对视,异口同声地惊呼,然后一起贴著橱窗的玻璃门,想要看出点什么眉目来。
  “你们也认识慕老师?”学物理的李师兄插嘴问。
  “给我们代课的俄语老师也叫这个。”白霖比我早一点恢復神智,对李师兄说。
  “哦。那可正巧,一个字不差?”
  “是啊。”我点头。
  我记得他自我介绍的时候將名字写到黑板上的,不会记错。
  “难道我们学校有两个同名同姓的老师?”李师兄扶了下他那高倍数的厚眼镜片。
  “个子有这么高,”白霖比画了下,“长得……”
  在形容长相的时候,白霖皱眉,卡住了,不知道她是不是正在自己的词典里寻找我说的那个形容笑起来很好看的成语。
  “长什么样?”李师兄也好奇地追问。
  白霖不耐烦地说:“反正就是,比你高,比你帅,比你好看。”
  李师兄的心估计被堵了,而且还被伤得鲜血淋淋。
  我说:“我们老师说他曾经在俄罗斯待了很多年。”
  李师兄立刻说:“对,慕教授他在莫斯科大学留过学。”
  我不甘心地又问:“眼睛內双?皮肤白白的?笑起来嘴角会上翘?开的是辆白色的车?”
  李师兄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描述的是同一个人。他是我们学校流体力学研究所的教授。”
  听到这句结论,我有点石化了。
  真的是慕承和。
  怎么可能?!
  “不是吧?”白霖哀號的同时眼睛却在发光。
  然后,李师兄向我们描述了慕承和老师异於常人的半生。
  “你们不知道他挺正常的。据说以前很多报纸都报导过,不过这些年他很低调,认识他的人就少了。”
  “以前看一篇报导上写他智商很高。十四岁就念完高中了,大概因为国內的教育制度的限制,他去了莫斯科大学攻读流体力学专业,二十一岁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关於超音速的论文而获得到了茹科夫斯基奖,这是俄罗斯非常有成就的一个物理奖项。他在二十三岁拿到物理学博士了。后来他来到我们学校,过了两年又回俄罗斯待了段时间,好像是图波列夫研究所邀请他加盟。”
  等等,这个图波列夫四个字我有印象,於是问:“是不是俄罗斯那个设计飞机的研究所?”
  “是啊,”李师兄说,“世界顶尖的运输机研究所。”
  “流体力学和飞机能有什么关係?”白霖眨巴著眼睛问。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初人类就是靠研究空气动力学而將飞机送上天的。这是慕老师的专攻方向。”李师兄一脸崇拜地说,“他明天要讲的这个t型尾翼是航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然后呢?”我问。
  “他去年又回来了,还被破格评了教授。”
  “难道他就是那种传说中的……科学家?”我颤著小心肝,斟酌著问。
  “是啊。”李师兄点头。
  於是,我一直都在消化李师兄说的话,將一串串事情联繫起来,才察觉自己的粗心。
  第一次慕承和叫我到办公室问班上情况的时候,他说,我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课。当时,这句话我直接理解为,他没当过老师。
  第二次,慕承和到警局来接我和白霖,那个警察对慕承和说,我在报纸上见过你。
  甚至是他的心算能力那么强,我都没有怀疑过什么。然后,他跟我和彭羽讲那些东西,那个科技馆的馆长也认识他。
  那么多那么多的细节都被我忽略掉,真是太粗心了。
  和白霖坐车回西区的时候,载著我俩的校园公交在门口调头,又到那个公示栏绕了半圈。借著橘黄的路灯,我远远地看到玻璃橱窗里他的名字,很显眼。
  原来,他是那么杰出的一个人,几乎让人感觉在他的背后有一个浅浅的光环。
  第二天,我破天荒地旷了半天课,坐车去本部的大礼堂看慕承和的报告会。到了才知道不是想进去就能进去的。
  白霖正巧给我电话。
  “怎么样怎么样?”
  “进不去。”
  “啊?不会吧。”
  “你把李师兄的电话给我,他昨天是不是说他会来听什么的,而且我也看到有他们系。”
  “好。”白霖说。
  半晌后,我终於找到李师兄,好在他们有个女同学本来占了个名额却临时家里出了事,才让我有一个空名额进去。
  时间未到,会场的气氛却已经很严肃了。
  后面已经架起了好几台摄像机,台上的工作人员也正在为话筒试音。
  前面几排,每个座位前的桌子上都標註了座位主人的姓名。我们学生席在最后,相关院系有席位的都是划定了位置和区域,示意图上標註得非常清楚,还有礼仪小姐亲自带路,果然是多一个人都不行。
  人陆陆续续地进来。
  除了那一年代替我爸上台去领奖以外,我从来没有来过这种正式的场合,甚至还有那么多的外宾。
  每个座位前都放著一本册子,上面用中、英、俄三种文字印著慕承和的演讲稿。
  慕承和准点出现在台上的时候,全体都起立鼓掌。他穿著一套深蓝色的西服,一改平时的隨性,慎重地走了几步,笔直地站定后,朝台下鞠躬,隨即才走向发言席。
  这是一篇关於机翼灵敏度的文章,全文除了我能听懂他说的是中国话以外,完全不知所云。
  可是,我却异常地没有打瞌睡,不知道是这里的气氛实在不合適,还是因为后面那些摄像机。
  我远远地看到慕承和,站在那里,放下稿子,笑容淡定地等著主持人宣布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的人很多,络绎不绝。有学生有记者。无一例外,他都一直用中文回答。
  坐我前排的物理系某师兄接到话筒,激动地提问的时候,慕承和的视线隨之转到我们这边。然后他看到了我,目光轻轻带过,没有刻意停留。
  第二个星期上俄语课的时候,我又带上那个装著他围巾的袋子。
  上次,白霖叫我不要急著给他。她说:“不能这么隨隨便便就还了,这样等到关键时刻才有藉口接近他啊。”
  没想到,真被她说中了。
  放学的时候,我故意在教室里磨磨蹭蹭地消磨时间,然后教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以后我才到楼梯口等他下来。
  他下来,一拐弯就看到了傻站著的我。
  “慕老师。”我主动叫他,“你的围巾,谢谢。”
  他接过来,想到什么事,便问我:“你那天没课吗?跑去听讲座。”
  “啊?”
  “星期三,旷课了?”他提醒我。
  “呃,我想去瞻仰下您的风采,本来白霖他们都想去的,我觉得要是这么多人旷课多不好,於是我就主动申请代表她们去了。”
  他哑然失笑。
  我和他並肩走出四教。
  “慕老师,你真的是他们说的那种人啊?”
  “什么人?”
  “天才。”
  他浅笑,没立刻答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是个普通人。”
  “为什么会来西区给我们上这种课呢?”
  “你们陈老师说他走了,没人给你们代课,问我愿不愿意。他平时都搞党团工作,反正一个星期就两节,也不多。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然后你们系主任说他没意见,我就来了。”
  那当然了,我们系主任,请个教授上二外,赚翻了。
  “你和陈老师很好吗?”不知道陈老师有没有对他说过我什么。
  “是啊。我俩在莫斯科留学生协会里认识的,他在普希金语言学院念书,我在莫斯科大学,离得不远,后来一起回国,挺合得来的。”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六教下面的分叉口。
  “为什么会想要学航空呢?还去莫斯科大学。”
  “因为茹科夫斯基。”
  “茹科夫斯基?”
  “他是现代流体力学的开创人,俄罗斯的航空之父。他从莫斯科大学毕业,然后直到去世终身都在那里任教,所以我也有种嚮往。”
  “哦。”我点头。
  他说:“我小时候看过一本茹科夫斯基写的书,里面有句话特別深刻,一下子就让我沉迷了。我当时就想,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什么话?”我看著他。
  “他说:人类生来就没有翅膀,就人类的体重与肌肉比例而言,鸟要比人类强大七十二倍。”
  慕承和顿了下,又说:“然而,我认为,人类凭藉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肌肉,定会翱翔於天空。”
  语罢之后,我沉默了。
  他却朝著我调皮一笑。
  我侧头看著他的脸,有一种从天而降的距离感。
  他说出“定会翱翔於天空”这几个字的时候,神色沉静如水,但是那副浅色的眸子却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慕承和的发色和眸色都不深,並非纯粹的墨黑色,所以衬得皮肤特別白。
  都说天才性格容易孤僻,但是他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格外亲切可爱的人。
  白霖经常在学校商业街的书屋里租些不靠谱的爱情小说回宿舍看,经过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便是,我也觉得用情至深,对爱生死不渝,甘愿捨弃一切的男人是很让人心动的。
  可是当我在这一夜听到慕承和说的此番话之后,我又觉得,当一个男人怀著坚定的信仰並终身为之而奋斗的时候,会同样散发著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