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了太祖高皇帝,朱允炆立刻就亢奋起来了。
没错,蓝玉案,一万五千人,全都让太祖高皇帝干掉了。
既然,太祖高皇帝能干,为什么自己不能干?
黄子澄与方孝孺的尽数诛杀论,也不是没有道理。
“陛下,事不宜迟!”
黄子澄见朱允炆迟疑,又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急切:“那些降卒此刻正在沿途散播谣言,再过几日,山东、河南的百姓怕是都要信了朱棣的鬼话!唯有快刀斩乱麻,把这些『通敌者』全杀了,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方孝孺也躬身附和:“黄大人所言极是。陛下若心慈手软,百姓只会觉得朝廷软弱,朱棣反而会借仁德之名招揽人心。今日放过这些降卒,明日就会有更多人敢降燕、敢传谣,到时候再想收拾,可就难了!”
两人一唱一和,字字都往“民心流失、朝局动盪”上引,朱允炆的眉头越皱越紧。
黄子澄继续道:“此外,南京到处都有传言,朱棣更是安排了杀手混入到了这些降卒当中,若是回到了南京,若是,在我大军当中煽动叛乱,陛下又该如何?”
朱允炆心里也是越发的惶恐。
可心底总觉得“杀十七万人”太过离谱,只是不知该如何反驳。
自己可是比起朱元璋翻了十倍的杀。
这,能行么?
“陛下,万万不可!”
齐泰是真的感觉心累。
黄子澄,方孝孺,我是真佩服你们俩。
脑子呢?
都是託孤之臣,你俩咋………
齐泰深吸了一口气道:“黄大人、方大人只看到了堵谣言的急,却没看到杀降卒的难,陛下,这根本不是『敢不敢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杀的问题!”
朱允炆微微皱眉:“如何?”
齐泰逐条拆解:“第一,朝廷没兵去抓。十七万降卒不是圈在南京城的羔羊,是散在北直隶、山东、河南十几府的军户,有的已经到了家门口,有的还在运河边赶路,有的躲在村镇里不敢出来。”
顿了顿,齐泰继续道:“要把他们全抓回来,至少得调三万正规军,可真定刚丟了二十万大军,京营剩下的兵力,一半要守南京,一半要防备朱棣南下,哪还有兵去抓降卒?靠地方衙役?他们连县城里的乱民都管不住,怎么敢去抓成群的士兵?”
朱允炆的眼神动了动,齐泰说的是实情,朝廷现在確实无兵可用,总不能把守南京的兵调出去抓降卒,万一朱棣趁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调动军队,这是需要时间的。
歷史上李景隆能迅速的拉起五十万大军,那是因为耿炳文三十万大军根本就没有被干崩,再加二十万就好。
但是,现在不行。
火龙烧仓,大明宝钞极速贬值,让朱允炆肉眼可见的困难。
“第二,咱们没粮去管。”
齐泰接著说:“就算真把人抓回来了,总得关著吧?总得给口饭吃吧?十七万人,一天要吃多少粮食?现在河北的粮道被燕军袭扰,运给耿炳文残部的粮车还在半路上堵著,朝廷连前线士兵的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余粮给待斩的降卒?总不能让他们饿著肚子等死,那样只会更快激起譁变,到时候南京城外再闹出兵变,陛下觉得咱们还能守住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朱允炆彻底清醒。
他只想著“杀”,却忘了“杀”之前还要“管”,而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和人手,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屠杀工程”。
“第三,咱们赌不起民心。”
齐泰的目光扫过黄子澄与方孝孺,最终落在朱允炆身上:“十七万降卒背后,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亲友,本就因为粮荒、战乱对朝廷不满。若是官府上门抓人杀人,那些百姓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朝廷连自己的子民都不放过,今日能杀败兵,明日就能杀流民!一旦激起民变,燕军从北边打过来,乱民在南边闹起来,朝廷腹背受敌,到时候陛下就算杀了再多降卒,又能保住江山吗?”
朱允炆的脸色彻底变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双线困境”,若是真到了那一步,他这个皇帝怕是连紫禁城都守不住。
一时之间,朱允炆也是出了不少冷汗,他看向黄子澄,语气带著几分试探:“黄先生,齐先生说的这些……確实是现实难题,咱们是不是该再想想別的办法?”
黄子澄脸色涨红,还想爭辩:“可……可若是不杀,谣言怎么办?军心怎么办?”
“谣言能靠堵,不能靠杀;军心能靠抚,不能靠嚇。”
齐泰立刻接话,“陛下,不如先下旨,让各地官府安抚返乡的降卒,告诉他们『既往不咎』,只要不再传谣,就可安心回家务农;同时派官员到各地宣讲,说朱棣放归降卒是假,安插细作是真,揭穿他的阴谋。这样既不用动刀兵,也不用耗粮草,还能稳住民心,总比硬著头皮杀十七万人,把自己逼到绝路强!”
顿了顿,齐泰道:“再来討伐朱棣,这些人,却是需要避开了!”
“降卒,还不上战场?”黄子澄有些不爽。
“上战场,动摇军心么?”齐泰的反唇相讥。
朱允炆看著齐泰,又看看黄子澄与方孝孺,黄子澄还想反驳,却被方孝孺悄悄拉了一把,显然方孝孺也意识到,齐泰说的都是现实,再坚持杀降卒,只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麻烦。
“好……就按齐先生说的办。”
朱允炆终於鬆了口气:“传朕旨意:凡真定返乡的降卒,一律既往不咎,各地官府不得刁难;著六部选派官员,分赴山东、河南、北直隶,宣讲朱棣假仁假义、暗藏祸心的真相;另外,让户部儘快调度粮草,先给耿炳文的残部送去,绝不能让前线再出乱子!”
方孝孺开口道:“陛下,这些降卒不可杀,可是军中千户百户,却是罪大恶极,若是不能严惩,日后他们定然还要动摇军心,这些千户、百户之流,才是罪魁祸首!当初张保敢带头擒耿炳文、开城门,背后全靠这些千户、百户跟著起鬨;如今散布谣言,也是这些人在挑头,底层士兵不过是跟著附和罢了”
朱允炆眯著眼睛,杀气腾腾。
方孝孺继续道:“我大明军制,百户管百余人,千户管千余人,真定降卒里的千户撑死了二三十人,百户也就百十来个,加起来不过两百人左右。”
顿了顿,方孝孺道:“杀了他们,一来追责,真定大败就是这些人通敌叛国上,没人会再提粮餉不足、用人不当的事,二来能震慑,让前线的军官看看,降燕是什么下场,日后谁还敢有异心?三来能断源,没了这些军官挑头,底层士兵就算想传谣言,也成不了气候!”
说到这里,方孝孺看向齐泰:“齐大人,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