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 > 第13章 山东巡抚
  朱慈烺看出了马士英的心思,但没有揭穿,更没有反对。
  越其杰曾任霸州兵备道,拥有北地带兵的经验,这一点在南明官员中,是很大的加分项。
  而且,越其杰,是殉国的忠臣。
  “越其杰右迁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抚河南。”
  王鐸想要反对,可朱慈烺的话,並没有停止。
  “以陈潜夫巡按河南。”
  “以袁枢为大梁兵备副使,于越其杰帐下听用。”
  “原河南总兵李际遇改怀庆总兵。”朱慈烺停顿住,“新任河南总兵,卿等觉得何人可以胜任?”
  文官还好说,武將,尤其是拥有北地作战经验的武將,真心要费点劲才能选出来。
  “殿下。”史可法作为原南京兵部尚书,儘管军事才能並不突出,但对於天下的武將,心中还是大概有数的。
  “援剿河南总兵许定国,现率军驻於睢州,或可授其为河南总兵。”
  朱慈烺没有给予肯定,也没有否定,他看向马士英,“马阁老,你的意思呢?”
  马士英瞭然,太子这是不满意许定国。
  “回稟殿下,臣以为,许定国,不堪用。”
  “崇禎十五年,闯贼兵围开封,许定国时为山西总兵,奉命援剿,他却藉此拿捏,提前索要封赏。”
  “到了黄河边,逡巡不前,不发一兵。监军御史王燮下严令催促,许定国竟阴纵士卒鼓躁哗溃。后又多次不尊上官。”
  “若不是事出紧急,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许定国根本就不会从死牢中得释。”
  “河南重镇,交给这样一个人镇戍,臣实不放心。”
  自己举荐的人被批的一无是处,史可法的脸色,稍带尷尬。
  朱慈烺略微扫了一眼史可法,“能破就要能立。”
  “马阁老,你既觉得许定国不合適,那你就举荐一个人出来。”
  马士英沉默片刻,脑海中飞速扫描各式武將。
  论起来,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这四位,手握朝廷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是最合適的人选。
  但问题就出在这,这四个人手里攥著朝廷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就跟大爷一样。
  唯一有把能握调得动的,是黄得功部。
  可除却黄得功外,那三位的德行,马士英都不想提。
  黄得功还得留下制衡那三人。
  思来想去,马士英还真就想到一人。
  “殿下,原任参將庄子固,现旅居扬州。”
  接著,马士英又做了介绍,“庄子固,辽东人,从军多年。原为许定国麾下参將。”
  “崇禎十五年,许定国纵兵譁变,唯有庄子固部不从乱命,恪守军纪。”
  “若以庄子固镇守河南,军政之事,可方无虞。同时,亦可震慑目无法纪的许定国。”
  朱慈烺点点头,“庄子固,署都督僉事,充河南总兵。”
  “如此,河南的主要军政,算是齐全了。”
  “那就接著议山东。”
  马士英见东林党吃瘪,心里高兴,乘胜追击,继续进言。
  “殿下,臣举荐朱大典巡抚山东。”
  “崇禎五年,朱大典任齐抚,平定孔有德叛乱。崇禎八年,任总督漕运。崇禎十四年,总督江北、湖广、河南,率军剿贼。”
  “朱大典为官多年,久歷兵事,素有经验,屡建功勋。若使他抚齐,定可为江南藩屏。”
  其实,朱大典在去职后,还有一项经歷,马士英刻意的没有提及。
  朱大典是浙江金华人,崇禎十六年,许都叛乱,朱大典同其子朱万化,散尽家財,抵御叛乱。
  事后,朱大典、朱万化父子,反被判定“通贼”、“贼去兵不散”,而被抄家。
  判定朱家父子罪名的,为东林出身的浙江巡按御史左光先。
  朱大典,和东林党有仇。
  马士英,也和东林党有仇。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马士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朱大典。
  既可以为国举才,同时也能噁心东林党人,一举两得,一炮双响,一箭双鵰,一石二鸟。
  不给东林党人反应的机会,朱慈烺当即同意。
  “起復朱大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
  见太子已然决定,东林党人没有再做纠缠,而是瞄准了另一个位置。
  王鐸躬身行礼,“殿下,臣举荐御史王燮,巡抚登莱等处。”
  “王燮先为御史,后为巡按,数次监军……”
  “准。”朱慈烺直接就同意了。
  “擢王燮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抚登莱,照旧例,从属於山东巡抚。”
  前半段话,挺好的。后半段,从属於山东巡抚,就不是很好了。
  东林党举荐的王燮从属於马士英举荐的朱大典,说到底,东林党还是被马士英压了一头。
  朱慈烺倒不是对东林党有什么偏见,而故意弄这么一手。
  这个世界上,好人不多,坏人也不多,不好不坏的人最多。
  东林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
  东林党人,有头太痒、水太凉之流,但也不乏忠臣。
  朱慈烺之所以让登莱巡抚从属於山东巡抚,更多的是出於现实考虑。
  登莱位於山东东部,登莱巡抚因此也被称为“东抚”。
  登莱巡抚驻登州府,登州府距济南府都有一段距离,更不用说到应天府了。
  若不指出明確归属,一旦遇事,很容易发生推諉扯皮,从而貽误战机。
  史可法身为首辅,遇到这种事,是可以爭上一爭的。但其人品,难得可贵,一切以大局为重。
  “殿下,阁部李建泰代太子出征时,圣上下旨,以兵部主事凌駉於军前督军赞画。后值兵败,退守真定。真定城破时,凌駉率部巷战,身中六箭三刀,倒在死人堆里。是路过的一个僧人见他还有气息,救下了他,並將其送往临清养伤。”
  “前几日,南京收到凌駉上书,日期为半月之前,臣等这才得知其在山东收拢军民。”
  “臣以为,可擢凌駉为御史,巡按山东。”
  “准奏。”如此忠臣,朱慈烺当然要用。
  “擢凌駉为浙江道御史,巡按山东。”
  兵部主事是正六品,巡按御史是正七品。
  从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到正七品巡按御史,叫升职,而且是擢升。
  这也是明朝“重事权而不重品级”的典型映照。
  史可法接著说道:“殿下,山东总兵之人选,臣举荐邱磊。”
  邱磊,听到这个名字,一抹惆悵爬上了朱慈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