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238章 除夕宴暖,新年新愿启新章
  第238章 除夕宴暖,新年新愿启新章
  除夕的雪,是清溪村最好的年礼。清晨推开窗时,天地间仍是一片莹白,檐角的冰棱掛著细碎的光,落在门前新贴的红对联上,竟让那“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墨字添了几分暖意。许朗刚把客栈大门上的红灯笼掛好,就看见苏晚提著个竹篮从巷口走来,篮里装著刚蒸好的年糕,热气透过布缝隙,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快尝尝,张奶奶刚蒸的红年糕,”苏晚掀开布,递给他一块,“早上我去帮忙揉面,张奶奶说这年糕要蒸足三个时辰,吃著才够软糯。村里每家都分了些,等会儿还要给周先生和仇先生送过去。”
  许朗咬了口年糕,甜香裹著米香在舌尖散开,暖意在胃里慢慢漾开。“比去年的还好吃,”他笑著擦了擦嘴角,“等会儿年夜饭,肯定更热闹。”
  正说著,晓梅和春桃提著两大包绣品跑了过来,绣品用红绸布包著,上面还繫著金线做的中国结。“许朗哥,苏晚姐,这是我们给村里老人做的新年礼物,”晓梅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件件绣著福字的袜和帕子,“每个老人一双袜、一条帕子,都是用新到的云锦缎做的,软和得很。”
  春桃也笑著补充:“周先生说,福字要绣得方方正正,才显吉利。我们绣了整整三天,终於赶在除夕前做好了。等会儿我们就挨家送过去,让老人们也高兴高兴。”
  许朗看著两人冻红的指尖,心里暖暖的:“辛苦你们了。送的时候注意保暖,別冻著。要是送不完,晚上让后生们帮忙。”
  晓梅和春桃点点头,提著包裹往村西头走去。看著她们的背影,苏晚轻声说:“这一年,大家都长大了不少。晓梅现在能独当一面,春桃的绣活也越来越精细,往后绣坊肯定能越来越好。”
  许朗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蹭过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绣针磨出来的。“你也辛苦了,”他说,“从春天绣《清溪春景图》,到冬天做袍,你就没好好歇过。等过了年,咱找个时间,一起去洛阳逛逛,就当放鬆了。”
  苏晚眼睛一亮,脸上泛起红晕:“真的吗?我还没去过洛阳呢。听说洛阳的牡丹很有名,要是能亲眼看看就好了。”
  “肯定能,”许朗笑著说,“等跟苏州和西北的客商把货交接完,咱们就去。到时候给你买最好的云锦缎,做件新衣裳。”
  两人正说著,就听见客栈后院传来一阵热闹的笑声。走近一看,傻柱正带著几个后生贴窗,窗纸上剪的是“年年有余”的纹样,红色的纸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鲜艷。建业则在旁边编竹编的灯笼,竹篾在他指尖翻飞,很快就编出了个圆形的灯笼架。
  “许朗哥,苏晚姐,你们快来看看!”傻柱举起手里的窗,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跟镇上的剪师傅学的,好看不?等会儿把所有窗户都贴上,保证客栈里红彤彤的,看著就喜庆。”
  许朗接过窗看了看,剪得虽然不算精致,但透著股质朴的热闹。“好看!”他笑著说,“傻柱越来越能干了,不仅会酿酒,还会剪窗。”
  建业也放下手里的竹篾,走过来说:“许朗哥,我编了二十个灯笼架,等会儿让绣娘们在外面罩上红绸布,晚上掛在院子里,肯定好看。另外,我还编了些竹编的福袋,里面装些生、瓜子,给孩子们当新年礼物。”
  许朗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这一年,清溪村的变化太大了——从当初的贫穷闭塞,到现在客商往来、人人有事做,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笑容,这比什么都重要。
  中午时分,周先生和仇先生也来到了客栈。周先生穿著件新做的青色袍,手里拿著一卷书,是刚抄好的《论语》,打算送给村里的孩子们。仇先生则带来了几张新的图纸,是年后扩建客栈和修路的详细规划。
  “许朗,你看这修路的图纸,”仇先生把图纸铺在大堂的桌子上,“我跟镇上的工匠商量过了,这条路需要铺青石,建两座石桥,预计要三个月才能修好。另外,客栈后面的扩建工程,也打算跟修路同时开工,这样能节省时间。”
  许朗凑过去看图纸,上面標著路的宽度、石桥的位置,还有客栈扩建后的布局,详细得很。“太好了!”他说,“需要多少材料和工匠,我这就去准备。村里的后生们都愿意帮忙,到时候再请些镇上的工匠,肯定能按时完工。”
  周先生也笑著说:“等路修好了,我就把学堂搬到村口去,这样村里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也能让来的客商看看咱清溪村的学堂。另外,我还想在学堂里开一门手艺课,请绣娘们和建业来教孩子们绣活和竹编,让孩子们多学些本事。”
  许朗连忙点头:“这个主意好!孩子们多学些手艺,將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手艺,都能有个出路。学堂需要什么,儘管跟我说,我一定全力支持。”
  几人正聊著,张奶奶端著一大盆饺子馅走了进来。盆里的肉馅混著白菜和香菇,香气扑鼻。“大家快別聊了,快来帮忙包饺子!”张奶奶笑著说,“今天中午吃饺子,晚上吃年夜饭,让大家都尝尝我的手艺。”
  苏晚和晓梅连忙洗手,拿起饺子皮开始包。周先生和仇先生也跟著学,虽然包的饺子形状各异,但都透著股认真。傻柱和建业则在旁边烧火,锅里的水很快就冒起了热气。
  “张奶奶,您这饺子馅真香,”仇先生包著饺子,忍不住讚嘆,“比我在江南吃的饺子还香。”
  张奶奶笑得眼睛都眯了:“仇先生要是喜欢,就多吃些。往后客栈好了,您想吃饺子,隨时来,我给您包。”
  中午的饺子宴格外热闹,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著热气腾腾的饺子,聊著村里的趣事。傻柱一口气吃了二十多个,还说要留著肚子晚上吃年夜饭。
  下午,村里的人都忙著贴对联、掛灯笼。许朗带著几个后生,把客栈和村里的主要街道都掛上了红灯笼,红绸布做的灯笼罩在竹编架上,风一吹就轻轻晃动,格外喜庆。苏晚则带著绣娘们,给村里的老人送袜和帕子,老人们接过礼物,笑得合不拢嘴,直说这是他们过得最热闹的一个年。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客栈的院子里已经摆好了年夜饭的桌子,一共五桌,每桌都铺著红布,上面摆著十几个菜——有清溪河的清蒸鱼、后山的野兔肉、刚燉好的羊肉汤、炸得金黄的春卷,还有张奶奶做的糯米糕和姜枣膏,满满一桌子,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村里的人都来了,老人们坐在一桌,孩子们坐在一桌,绣娘们和竹编坊的后生们各坐一桌,许朗、苏晚、周先生、仇先生和沈文轩则坐在主桌。傻柱提著自己酿的米酒,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米酒的醇香混著菜香,格外诱人。
  “大家先別吃,听我说几句,”许朗站起身,手里端著酒杯,目光扫过满院子的笑脸,“这一年,多亏了大家的帮忙,清溪村才能有今天的变化。从客栈开业,到跟苏州、西北的客商合作,再到修路的计划,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在这里,敬大家一杯,祝大家新年快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完,许朗一饮而尽。大家也都跟著举杯,院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沈文轩也站起身,笑著说:“我跟许朗兄是朋友,看著清溪村越来越好,我也替大家高兴。明年,我会带更多的客商来清溪村,让清溪村的货卖到更多地方。另外,我还想在江南开一家清溪村的绣品店,专门卖咱清溪村的绣品,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手艺。”
  大家听了,都纷纷鼓掌。周先生也笑著说:“明年学堂会开算术课和手艺课,希望村里的孩子们都能好好学习,將来成为有学问、有手艺的人,为清溪村爭光。”
  仇先生则说:“明年我会把客栈扩建好,把路修好,让清溪村变得更漂亮、更方便。另外,我还想在村里建一个戏台,等农閒的时候,请镇上的戏班来唱戏,让大家也热闹热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著新年的愿望,院子里的气氛越来越热闹。孩子们拿著建业编的竹编福袋,里面装著生、瓜子,跑著闹著,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张奶奶端著一碗姜枣膏,走到许朗身边,眼里满是欣慰:“许朗啊,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一年,你为村里做了这么多事,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奶奶没什么能帮你的,只能多做些好吃的,让你和大家都吃饱穿暖。”
  许朗接过姜枣膏,心里暖暖的:“张奶奶,您別这么说。要是没有您和大家的帮忙,我一个人也做不成这么多事。往后,您就安心在客栈的茶摊忙活,我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苏晚也走过来,手里拿著件刚做好的袍,递给张奶奶:“张奶奶,这是我给您做的袍,用的是新的云锦缎,里子填了最好的,您穿上肯定暖和。”
  张奶奶接过袍,摸了摸上面柔软的布料,眼眶有些湿润:“好孩子,真是谢谢你们。奶奶这一辈子,还没穿过这么好的袍呢。”
  年夜饭在热闹的气氛中进行著,大家吃著、喝著、聊著,直到月色升得很高。许朗看著满院子的笑脸,心里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一年前,清溪村还是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现在,客栈生意红火,绣品和竹编卖到了江南和西北,每个人都有事做,有收入,脸上都带著笑容。
  “许朗哥,明年我想跟晓梅姐一起去苏州,”春桃忽然开口,声音带著几分羞涩,“沈公子说,苏州的绣娘手艺很好,我想多学些本事,回来教更多的人。”
  许朗笑著点头:“好啊!春桃这么有上进心,肯定能学到很多本事。到时候,我让沈兄多照顾你们,有什么事隨时跟我写信。”
  晓梅也笑著说:“我会带著春桃好好学,回来把绣坊办得更好,让清溪村的绣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建业也说:“明年我想编些更复杂的竹编工艺品,比如竹编的屏风、竹编的画,让江南的客商更喜欢咱清溪村的竹编。另外,我还想教村里的后生们编竹编,让竹编手艺传得更远。”
  大家都畅想著明年的生活,院子里的灯笼亮著,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雪又开始下了,细小的雪落在灯笼上、桌子上,还有大家的头髮上,却没人觉得冷,反而觉得这雪让这个除夕更有年味了。
  深夜,年夜饭渐渐散去。许朗和苏晚站在客栈门口,看著村民们互相道別,孩子们手里拿著灯笼,在雪地里跑著闹著,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今天真热闹,”苏晚轻声说,“我从来没想过,清溪村能有这么一天。”
  许朗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蹭过她的手背:“会越来越好的,”他说,“明年路修好了,客栈扩建了,跟江南、西北的合作也稳定了,清溪村肯定会成为江南有名的通商之地。到时候,孩子们能上学,老人们能安享晚年,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晚点点头,靠在许朗的肩膀上,看著天上的星星。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像披了层薄纱,院子里的灯笼还亮著,映得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对了,”苏晚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许朗,“这是我给你做的新年礼物,你打开看看。”
  许朗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绣著並蒂莲的手帕,手帕的边缘用金线绣著“平安”两个字,针脚细密,格外精致。“真好看,”许朗轻声说,“我会一直带在身边的。”
  苏晚笑著说:“这手帕是用孔雀蓝的云锦缎做的,上面的並蒂莲代表著吉祥,我希望你明年平平安安,客栈的生意越来越好,咱们清溪村也越来越好。”
  许朗把手帕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紧紧握住苏晚的手:“一定会的。明年,咱们一起去洛阳看牡丹,一起看著清溪村变得更好。”
  两人站在雪地里,看著远处的清溪河,听著村里传来的笑声,心里都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新的一年,会有新的挑战,但也会有新的机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清溪村肯定会越来越好,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地方。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天刚亮,村里的孩子们就穿著新衣裳,提著灯笼,挨家挨户地拜年。许朗和苏晚也早早地起了床,给村里的老人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
  周先生的学堂里,孩子们正在读书,朗朗的读书声顺著风飘进客栈,跟村里的鞭炮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仇先生则带著几个工匠,在客栈后面丈量土地,准备年后的扩建工程。
  沈文轩也没走,他跟著许朗一起去给村民们拜年,还给孩子们发了压岁钱。“许朗兄,”沈文轩笑著说,“明年我打算在清溪村建一个绸缎庄,专门卖江南的绸缎,也方便绣娘们拿货。另外,我还想跟你合作,在江南开一家清溪村的特產店,卖绣品、竹编、黄桃罐头和姜枣膏,让更多人能尝到清溪村的味道。”
  许朗高兴地说:“太好了!有沈兄的帮忙,咱清溪村的发展肯定会更快。绸缎庄的事情,你要是需要帮忙,儘管跟我说。”
  两人正说著,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马车,马车上插著兰州商號的旗子。“是周鏢师的人!”许朗惊喜地说,“他们肯定是来送年货的。”
  果然,马车走到村口,周武从第一辆马车上跳下来,手里拿著个大包裹:“许东家,新年快乐!我特意给你和村里的人带了些西北的特產,有牛肉乾、葡萄乾,还有些皮毛,给大家做新衣裳。”
  许朗连忙上前迎接,把周武请进客栈。村里的人听说周鏢师来了,都围了过来,院子里又热闹起来。
  周武喝了口姜枣膏,笑著说:“许东家,明年我打算派一支专门的鏢队,往返於清溪村和兰州之间,专门运输绣品和竹编。另外,马商人也让我带话,说他下个月会来取竹编马具,还想跟你订更多的绣品,说西北的贵族都很喜欢清溪村的绣品。”
  许朗心里一喜,连忙说:“太好了!我们肯定会按时做好货,保证质量。”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一直很热闹。客商们陆续来拜年,带来了各地的特產;村民们互相走亲访友,分享著新年的喜悦;绣娘们和竹编坊的后生们也没閒著,开始准备年后的订单,爭取早日完成。
  转眼间,元宵节到了。清溪村又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元宵宴,大家吃著汤圆,猜著灯谜,院子里的灯笼亮了一整夜。许朗和苏晚站在院子里,看著满院子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感慨。
  他们知道,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清溪村的好日子,才刚刚起步。往后,会有更多的客商来这里,会有更多的货从这里运出去,清溪村的名字,也会传遍江南,甚至更远的地方。而他们,会和村里的所有人一起,努力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