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商会交流促发展,婚事將近定佳期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荷塘,清溪村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商会的二十多位成员,在李会长和陈掌柜的带领下,乘坐马车浩浩荡荡赶来。许朗和苏晚早已带著村民们在村口等候,木屋前的木桥上掛著鲜红的绸带,荷塘边插著写有“清溪荷韵”的小旗,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
“李会长,各位掌柜,欢迎大家!”许朗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李会长笑著握住他的手:“许东家,別来无恙啊!我们早就盼著来清溪村看看,今日一见,这荷塘美景果然名不虚传。”
眾人沿著木桥往客栈走,沿途的荷竞相绽放,粉色的瓣映著晨光,引得几位掌柜的夫人频频驻足拍照。王掌柜指著荷塘边的木屋,讚嘆道:“这木屋建得真雅致,临水而居,推窗见荷,住在这里肯定舒心。”
许朗笑著介绍:“这三间木屋刚完工不久,每间都配了独立露台和小厨房,还摆了咱们村绣坊绣的荷窗帘、竹编坊编的桌椅,就是想让客人住得自在。一会儿各位可以去屋里看看,提提意见。”
一行人先到客栈大堂休息,晓梅带著绣娘们端上刚泡好的荷茶,张奶奶则摆上了荷糕、荷酥和绿豆汤。李会长喝了一口荷茶,清甜的茶香混著荷香在口中散开,忍不住点头:“这茶不错,清热解暑,比城里的凉茶还爽口。”
“这是用咱们村后山的绿茶,加了新鲜荷蕾煮的。”苏晚笑著补充,“一会儿还有『荷体验游』的活动,大家可以亲手摘荷、做荷糕,体验体验田园生活。”
休息片刻后,许朗带著眾人先去了竹编坊。架子上整齐摆放著竹编食盒、竹扇、竹编摆件,最显眼的位置放著两个新做的竹编屏风,上面编著“荷风送爽”“莲韵悠长”八个字,纹路细密,字体苍劲。傻柱拿起一个竹编食盒,递给李会长:“会长您看,这食盒边缘编了荷瓣纹路,提手缠了红绳,既好看又结实,装点心、布料都合適。”
李会长接过食盒,仔细摩挲著:“手艺確实精湛!许东家,我看『清溪荷韵』这个品牌能打响,咱们商会可以帮你们联繫城里的大商户,把这些竹编品卖到城里去,说不定还能进酒楼、茶馆,打开更大的市场。”
许朗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李会长!要是能把產品卖到城里,咱们村的竹编坊就能扩规模,让更多村民学手艺、多赚钱。”
从竹编坊出来,眾人又去了绣坊。掛满墙面的帕子、珠、香囊让人目不暇接,最中间掛著一件淡粉色的衣裙,裙摆绣著满池荷,瓣层层叠叠,露珠晶莹剔透,仿佛下一秒就要从裙上滴落。赵夫人走过去,轻轻抚摸著裙摆,惊嘆道:“这绣活太绝了!针脚细得跟头髮丝似的,荷看著比真的还鲜活。”
晓梅笑著说:“这是我们绣坊最好的绣娘绣了半个月才完成的,打算放在木屋里当展示品。要是各位夫人喜欢,我们也能定製,不管是衣裙、帕子,还是珠,都能按大家的喜好绣图案。”
几位夫人顿时来了兴致,围著晓梅询问定製细节,有的想订绣荷的帕子,有的想做绣牡丹的香囊,还有的要给女儿绣一件荷裙。王夫人拉著苏晚的手:“苏姑娘,你们绣坊的手艺这么好,不如跟我们布庄合作,我们在店里设个『清溪荷韵』的专柜,专门卖你们的绣品,肯定受欢迎。”
苏晚笑著应下:“那太好了!我们一定保证品质,不让您失望。”
中午的宴席设在客栈大堂,桌上的菜餚全是清溪村的特色——清蒸荷塘鱼、荷叶鸡、荷炒蛋、荷粥,每一道都透著荷香。孙掌柜夹了一块荷叶鸡,鸡肉鲜嫩,带著淡淡的荷叶香,忍不住说道:“这荷叶鸡做得比我们酒楼的还好吃!许东家,能不能把这方子教给我们酒楼的厨子?以后我们推出『清溪荷韵』系列菜品,肯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张奶奶在一旁笑著说:“孙掌柜客气了,这方子没啥难的,就是用新鲜荷叶把鸡包起来,加些薑片、葱段蒸,关键是荷叶要选刚摘的,才够香。一会儿我把方子写给你。”
宴席间,李会长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各位,今日来清溪村,我有个想法跟大家商量。咱们商会打算扶持清溪村打造『清溪荷韵』品牌,不仅帮他们推广竹编、绣品,还可以帮他们联繫旅游公司,把清溪村纳入乡村旅游线路,让更多人来这里赏荷、体验田园生活。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同意!”陈掌柜第一个举手,“我店里已经开始卖清溪村的竹编食盒,客人反馈很好,以后还会多订些绣品。”
其他掌柜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在自己的店铺宣传清溪村,有的说愿意帮清溪村联繫原材料供应商,还有的说要介绍城里的朋友来投资。许朗看著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激——有了商会的支持,清溪村的发展之路肯定会走得更顺。
下午的“荷体验游”活动更是热闹。眾人分成几组,有的跟著周先生去摘荷、採莲蓬,有的跟著张奶奶学做荷糕,有的跟著晓梅学绣荷,还有的跟著傻柱学编竹编小荷。李会长跟著张奶奶揉麵团,虽然动作有些笨拙,脸上却满是笑意;几位夫人坐在绣坊里,拿著针线认真绣著,时不时互相请教;孙掌柜则跟著傻柱编竹编,编好一个小荷后,还特意送给了身边的朋友。
夕阳西下时,活动才结束。眾人坐在木屋前的露台上,喝著荷茶,聊著天。李会长看著许朗,笑著说:“许东家,我看你和苏姑娘郎才女貌,又一起为清溪村的发展尽心尽力,不如早点把婚事办了,我们也好来喝杯喜酒。”
这话一出,眾人纷纷附和。苏晚脸颊一红,悄悄低下了头。许朗握住她的手,笑著说:“多谢李会长关心,我和晚晚已经商量好了,打算下个月初六办婚事,到时候一定请各位来喝喜酒。”
“好!”李会长高兴地拍了拍手,“到时候我们肯定来,还要给你们送份厚礼!”
送走商会眾人后,村民们围著许朗和苏晚,脸上满是欢喜。张奶奶拉著苏晚的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晚晚啊,终於要嫁过来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婚事的事你別操心,我来帮你张罗,保证办得风风光光。”
晓梅也凑过来说:“我跟绣娘们说好了,给你绣一套红底绣荷的嫁衣,再绣几床荷被,让你风风光光出嫁。”
傻柱挠了挠头,笑著说:“东家,竹编坊的兄弟们打算给你编一套竹编的喜盒,装喜、喜饼用,保证好看!”
许朗和苏晚看著大家热情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许朗大声说道:“多谢各位乡亲们!我和晚晚的婚事,还要麻烦大家多帮忙。等婚事办完,咱们就好好规划『清溪荷韵』品牌的推广,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接下来的日子,清溪村一边忙著筹备许朗和苏晚的婚事,一边推进品牌推广的事。许朗按照李会长的建议,去城里找了设计师傅,做了“清溪荷韵”的商標——一朵盛开的荷,下面写著“清溪荷韵”四个字,简洁又好记。竹编坊和绣坊的產品上都印上了商標,客栈和木屋的门牌也换成了带商標的样式。
陈掌柜帮著联繫了城里的几家大酒楼和布庄,订了一批竹编食盒和绣品;孙掌柜则推出了“清溪荷韵”系列菜品,还在酒楼门口掛了清溪村的宣传海报;王掌柜的布庄里设了“清溪荷韵”专柜,刚摆上绣品就卖出了好几件。
婚礼前一天,村民们把客栈和许朗家布置得焕然一新。门上贴了大红的“喜”字,屋檐下掛著红灯笼,木桥上铺了红地毯,荷塘边插著红绸带,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里。张奶奶带著妇人们在许朗家做喜糕、喜饼,晓梅和绣娘们把绣好的嫁衣和喜被送到苏晚住的房间,傻柱则带著竹编坊的兄弟们,把编好的喜盒摆放在客栈大堂。
苏晚坐在梳妆檯前,看著镜子里穿著红嫁衣的自己,脸颊通红。晓梅帮她插上绣著荷的珠,笑著说:“晚晚,你今天真好看,许东家看到了肯定会喜欢。”
苏晚轻轻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第一次来清溪村时,还是个怯生生的姑娘,如今不仅在这里安了家,还有了一群真心待她的乡亲,更要嫁给心爱的人,这样的幸福,她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许朗就穿著一身红色长衫,带著迎亲的队伍去接苏晚。村民们跟在队伍后面,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苏晚的房间里,几个妇人故意拦著门,让许朗答题、唱歌,才肯让他进来。许朗笑著一一照做,最后拿著一束新鲜的荷,走到苏晚面前,轻声说:“晚晚,跟我走,以后我会让你永远幸福。”
苏晚接过荷,眼里含著泪水,用力点头。
迎亲队伍回到许朗家时,李会长、陈掌柜和几位商会成员已经到了,村民们也都围在院子里,等著看新人拜堂。拜完堂后,宴席正式开始,院子里摆了几十桌酒席,大家吃著喜糕、喜饼,喝著喜酒,说著祝福的话,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清溪村。
席间,李会长站起身,举起酒杯:“各位,今天是许东家和苏姑娘的大喜日子,我代表商会,祝他们新婚快乐,永结同心!也祝清溪村越来越好,『清溪荷韵』品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眾人纷纷举杯,跟著喊道:“祝新人新婚快乐!祝清溪村越来越好!”
许朗和苏晚也举起酒杯,对著眾人深深鞠躬:“多谢各位乡亲,多谢各位掌柜!以后我们会一起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
夕阳西下,婚礼渐渐接近尾声。许朗牵著苏晚的手,站在荷塘边的木桥上,看著眼前的荷美景,看著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心里满是满足。苏晚靠在他的怀里,轻声说:“许朗哥,有你,有乡亲们,有这满池荷,真好。”
许朗紧紧抱著她,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轻声说道:“以后会更好的。咱们还要一起看著清溪村的竹编、绣品卖到更远的地方,看著更多客人来这里赏荷、住木屋,看著孩子们在学堂里安心读书,看著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荷塘里的荷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艷。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对新人祝福,也在为清溪村的未来祝福。许朗和苏晚知道,他们的故事,清溪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