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277章 欧团接待忙筹备,竹编新品破难关
  清溪荷韵·第277章 欧团接待忙筹备,竹编新品破难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清溪村的荷塘上。荷叶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风一吹便滚落到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许朗站在荷塘边的石板路上,手里攥著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眉头微微蹙著——距离欧洲首批乡村旅游团抵达只剩十天,可接待筹备的细节还在不断冒出新问题。
  “许朗哥,这是昨天和旅行社確认的最终行程表,你再看看有没有要调整的地方。”苏晚快步走过来,递上一本蓝色封皮的文件夹,额头上还沾著细密的汗珠。她早上五点就去了村里的民宿,逐一检查床单被罩的更换情况,又和厨师確认了荷餐的食材储备,连早餐里搭配的荷酱都亲自尝了两口。
  许朗接过文件夹,指尖划过纸上的行程安排:第一天上午抵达后参观荷塘、非遗展演区;中午品尝荷宴;下午体验竹编和剪纸;晚上在荷塘边举办篝火晚会,安排村民表演荷塘小调。“行程没问题,但得加两个细节。”他指著“非遗展演区”那一行,“要在小李的剪纸桌旁放个英文標牌,说明剪纸图案里的荷寓意,比如『荷』谐音『和』,代表和睦。另外,篝火晚会的音乐得提前选好,除了咱们的荷塘小调,再加两首轻快的英文民谣,让游客能跟著一起唱。”
  苏晚立刻掏出笔,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两处调整。正准备开口,就看见王师傅扛著一捆竹篾,急匆匆地从村口方向走来,脸上还带著几分焦急。“王师傅,您这是要去竹编坊?”许朗迎上去,注意到他手里的竹篾比平时细了不少。
  “可不是嘛,昨天按欧洲客商的要求,试著编了个荷餐垫,结果编到一半发现竹篾太脆,一折就断。”王师傅放下竹篾,拿起其中一根递给许朗,“您看,这竹篾是新采的竹子削的,按理说韧性够,但不知道为啥,编的时候总出问题。要是赶不上游客来的时候用,可就麻烦了。”
  许朗接过竹篾,用手指轻轻掰了掰,確实能感觉到比平时用的竹篾脆一些。“是不是竹子的採摘时间不对?”他记得之前听王师傅说过,采竹子得选雨后三天的,那时竹子里的水分適中,韧性最好。
  “我就是雨后三天采的,按理说没问题啊。”王师傅嘆了口气,“晓梅也帮著试了好几种编法,要么竹篾断,要么编出来的荷纹路不清晰,不符合客商要的『简约又精致』的要求。”
  苏晚看了看天色,提议道:“要不咱们现在去竹编坊看看?说不定能找到问题在哪儿。正好我昨天联繫了县里的竹编非遗传承人,他说今天上午有空,能过来指导指导。”
  三人立刻往竹编坊走。竹编坊就在荷塘边的一排老房子里,门口掛著一块“清溪竹编”的木牌,推门进去,就能看见墙上掛著各式各样的竹编產品:荷檯灯、荷掛件、竹编篮子,还有刚编到一半的荷餐垫,散落在工作檯上。晓梅正坐在工作檯前,手里拿著一根竹篾,反覆试著弯折,眉头拧得紧紧的。
  “晓梅,怎么样了?”苏晚走过去,拿起工作檯上的半成品餐垫。餐垫上的荷图案確实有些粗糙,瓣的边缘不够圆润,竹篾的接口处也不够平整。
  “还是不行,”晓梅放下竹篾,手指因为反覆弯折竹篾,已经有些发红,“我试了把竹篾泡在温水里软化,也试了调整编法的密度,但要么竹篾断,要么编出来的图案不好看。客商说欧洲人喜欢简洁的设计,可咱们现在连基础的编法都没理顺,更別说做精致了。”
  就在这时,竹编坊的门又被推开,走进来一位头髮白的老人,手里提著一个竹编工具箱,正是县里的竹编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王师傅,我来看看你们遇到的问题。”李师傅笑著打招呼,目光扫过工作檯上的竹篾和半成品餐垫,很快就发现了关键问题。
  “你们这竹篾削得太『生』了。”李师傅拿起一根竹篾,用手指在竹篾的边缘摸了摸,“虽然是雨后采的竹子,但削完之后没有经过『阴乾』处理,直接就用来编了。新削的竹篾里还有水分,直接编容易断;要是放在太阳下晒,又会晒得太干,同样没韧性。得放在通风的阴凉处阴乾两天,让水分慢慢散掉,这样竹篾才会又软又有韧性。”
  王师傅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哎呀,我怎么把这茬忘了!之前编大件的竹编產品,都会阴乾竹篾,这次因为赶时间,想著直接编能快些,没想到反而出了问题。”
  李师傅又拿起半成品餐垫,指著荷图案说:“还有编法的问题。你们现在用的是『斜纹编』,这种编法適合编篮子,编餐垫的话,图案容易显得粗糙。要编这种简约的荷餐垫,得用『人字编』打底,再用『挑一压一』的编法编瓣,这样编出来的图案又平整又清晰,还符合『简约』的要求。”
  说著,李师傅从工具箱里拿出两根竹篾,坐在工作檯前演示起来。他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篾之间,原本杂乱的竹篾,很快就呈现出了清晰的荷纹路,瓣的边缘圆润光滑,看起来精致又大方。晓梅和王师傅凑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还时不时地记著笔记。
  “原来如此,我之前总想著把瓣编得复杂些才好看,没想到简单的编法反而更符合要求。”晓梅拿起李师傅编好的一小块餐垫,轻轻摸了摸表面,手感比自己编的细腻多了。
  “欧洲客商要的是『简约』,不是『简单』。”李师傅停下手里的活,看著晓梅说,“简约是说图案不繁琐,但细节要到位,比如瓣的弧度、竹篾的接口,这些都得处理好。你们再试试,按照我教的方法,先把竹篾阴乾,再用『人字编』打底,肯定能成。”
  有了李师傅的指导,王师傅和晓梅立刻行动起来。王师傅带著两个徒弟,把昨天削好的竹篾搬到竹编坊后面的阴凉处,摊开晾著,还特意在旁边放了个湿度计,隨时观察空气湿度;晓梅则按照李师傅教的编法,拿起阴乾过的竹篾,重新开始编荷餐垫。
  许朗和苏晚在竹编坊待了一个上午,看著晓梅编出第一个合格的荷餐垫,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一半。“王师傅,您估计多久能批量生產出餐垫和书籤?”许朗问道,他得確保在游客来之前,能有足够的新產品摆在文创区,让游客能买到。
  “今天下午就能出二十个餐垫,明天开始批量编,一天能编五十个餐垫、八十个书籤,十天下来,能凑够五百个餐垫、八百个书籤,肯定够游客用的。”王师傅信心满满地说,刚才还皱著的眉头,现在已经舒展开了,手里拿著晓梅编好的餐垫,越看越满意。
  离开竹编坊,许朗和苏晚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村里的民宿。村里原本只有三家民宿,为了接待欧洲游客,又临时整理了五家村民的閒置房屋,按照民宿的標准配备了床品、洗漱用品,还在房间里放了小摆件——都是晓梅之前编的小竹编荷掛件,既符合清溪村的特色,又能让游客感受到细节上的用心。
  “许书记,苏老师,你们来啦!”民宿的老板娘张婶正拿著一块布,擦拭著房间里的桌子,看到他们进来,连忙迎上去,“我刚把房间里的荷香薰换了新的,这种香薰是用新鲜荷提炼的,味道淡,不会呛著游客。床单被罩也都换了新的,是浅色系的,上面印了小荷图案,和咱们的荷塘呼应。”
  许朗走进房间,仔细检查了一遍:床铺铺得整整齐齐,枕头旁边放著一张手写的卡片,用中英文写著“欢迎来到清溪村,祝您入住愉快”;卫生间里的洗漱用品都装在竹编小篮子里,连毛巾上都绣了小小的荷;窗户边摆著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著一本清溪村的画册,里面有荷塘的照片、非遗技艺的介绍,还有村民的生活场景。
  “张婶,细节做得很到位。”许朗满意地点点头,“还有个小建议,明天把房间里的窗帘换成浅米色的,这样早上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不会太刺眼,游客能慢慢醒过来,还能透过窗帘看到外面的荷塘,心情会更舒服。”
  张婶立刻记下:“没问题,我下午就去镇上买浅米色的窗帘,保证明天早上之前换好。对了,游客的早餐我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有荷粥、荷包子、煮鸡蛋,还有现磨的豆浆,搭配咱们自己做的荷酱,应该符合他们的口味吧?”
  “我昨天尝过荷酱,甜度刚好,不腻。”苏晚笑著说,“不过得准备些无的豆浆,之前旅行社说有两位游客不喝含的饮品。还有,早餐的餐具要用咱们的竹编餐盘,再摆上一朵新鲜的荷当装饰,既好看又有特色。”
  张婶一一记下,拍著胸脯保证:“你们放心,肯定让游客吃得舒心、住得舒心。”
  从民宿出来,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许朗和苏晚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接到了刘叔的电话,说荷塘里的荷採摘出了点问题。两人赶紧往荷塘边跑,远远就看见刘叔站在荷塘埂上,眉头紧锁地看著荷塘里的情况,旁边还站著几个採摘荷的村民。
  “刘叔,怎么了?”许朗跑过去,顺著刘叔的目光看向荷塘。只见荷塘里有几片区域的荷,瓣有些发黄,看起来像是缺水了。
  “昨天晚上没下雨,今天太阳又大,荷塘里的水位降了不少,有些荷就蔫了。”刘叔指著发黄的荷,“要是再不下雨,再过两天,这些荷就没法用来做食材和装饰了。游客来的时候,要是看到荷塘里有蔫掉的荷,印象肯定不好。”
  苏晚蹲下身,摸了摸荷塘里的水,確实比平时浅了不少。“那咱们能不能从村里的蓄水池引水过来?”她记得村里有个蓄水池,平时用来灌溉农田,里面的水量应该够。
  “我已经让人去看了,蓄水池的水也不多了。”刘叔嘆了口气,“这几天忙著筹备接待,没顾上蓄水池的蓄水,现在只能盼著赶紧下雨。”
  许朗抬头看了看天,天空中飘著几朵云,但看起来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不能只等下雨,得想个办法。”他想了想,“我记得县里有个农业技术站,他们有灌溉用的抽水泵,能从附近的河里抽水。我现在就给农业技术站打电话,让他们派个人来,看看能不能用抽水泵给荷塘补水。”
  说著,许朗掏出手机,拨通了农业技术站的电话。电话里,技术站的工作人员说下午就能派技术员过来,带著抽水泵和水管,帮著给荷塘补水。“太好了,这样就能解决水位的问题了。”刘叔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我再让村民们多留意荷塘的情况,每隔两个小时检查一次水位,確保荷都是新鲜的。”
  解决了荷塘的问题,许朗和苏晚才终於有空去吃午饭。两人在村里的小饭馆点了两碗荷面,刚吃了两口,就看见小李背著一个大画板,匆匆忙忙地从饭馆门口经过,脸上还带著几分著急。
  “小李,你这是要去哪儿?”苏晚喊住他。
  小李停下脚步,手里还拿著一张剪纸图案,喘著气说:“许哥,苏姐,我正要去找你们呢。昨天试了用英文写剪纸的说明,结果写得太复杂,怕游客看不懂。我想重新设计个英文说明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比如画个小荷,旁边写『lotus』,再標註寓意,但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想让你们帮著看看。”
  许朗接过小李手里的剪纸图案和英文说明,仔细看了看。之前的英文说明確实太长,里面还提到了“剪纸技艺的歷史”,游客可能没耐心看完。“你的想法没问题,图文结合更直观。”他指著说明上的“和睦”翻译,“『和睦』翻译成『harmony』就好,不用加太多解释,再配个小图標,比如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游客一看就懂。另外,说明牌的顏色要用浅绿色,和荷塘的顏色呼应,再在边缘剪个荷的形状,这样更精致。”
  小李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在画板上画起了说明牌的草图:“我现在就去做,爭取今天下午就能把说明牌做好,掛到非遗展演区去。”
  看著小李匆匆离开的背影,苏晚笑著说:“咱们这几天,真是从早忙到晚,一会儿这个问题,一会儿那个问题,但每次解决完,心里都特別踏实。”
  许朗也笑了,喝了一口荷面里的汤,清甜的荷香在嘴里散开。“可不是嘛,虽然忙,但看著准备工作一点点推进,离游客来的日子越来越近,就觉得所有的忙都值得。等游客来了,看到他们喜欢清溪村的荷、喜欢咱们的非遗技艺、喜欢这里的生活,咱们之前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吃完午饭,许朗和苏晚又去了非遗展演区。小李已经开始做英文说明牌了,他把浅绿色的纸板剪成荷形状,再用彩笔在上面画荷图案,旁边写上英文翻译和寓意,看起来既可爱又清晰。“许哥,你看这样行不行?”小李拿起做好的一个说明牌,递给许朗。
  许朗接过说明牌,仔细看了看:“没问题,这样游客肯定能看懂。对了,要在说明牌旁边放个小篮子,里面装些剪好的小荷剪纸,免费送给游客当纪念,让他们能把清溪村的剪纸带回家。”
  小李点点头,立刻去准备小剪纸。展演区里,其他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展示剪纸作品的架子已经搭好,上面掛著小李和张老师之前剪的荷图案,有单朵的荷,有荷塘月色,还有带著村民生活场景的剪纸;旁边的桌子上,放著剪好的红纸和剪刀,等著游客来体验。
  傍晚的时候,农业技术站的技术员带著抽水泵和水管来了。村民们也赶来帮忙,有的扛水管,有的接电线,有的在荷塘埂上挖沟,好让水管能延伸到荷塘里。隨著抽水泵的启动,清澈的河水顺著水管流进荷塘,荷塘里的水位慢慢上升,那些原本有些蔫的荷,似乎也慢慢挺直了腰杆。
  刘叔站在荷塘边,看著水位一点点上升,脸上露出了笑容。“等水位够了,再给荷施点有机肥,保证游客来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盛开的荷。”他转头对许朗说,“许书记,你放心,荷塘这边我肯定盯紧了,不会出问题。”
  许朗看著荷塘里的荷,又看了看旁边忙碌的村民,心里充满了温暖。从筹备文化节到现在,遇到了不少波折,但每次遇到问题,总有村民们一起帮忙,有县里的支持,有像李师傅这样的传承人指导,还有苏晚、王师傅、晓梅、小李他们一起努力,这些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荷塘上,荷被染成了金黄色,看起来格外美丽。许朗和苏晚並肩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荷香,还有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还有九天,游客就要来了。”苏晚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嗯,九天。”许朗点点头,目光坚定,“咱们再加把劲,把最后几天的准备工作做好,让游客们在清溪村玩得开心,让他们记住这里的荷、这里的非遗、这里的人情味。说不定,他们回去之后,还会介绍更多朋友来清溪村,让『清溪荷韵』的名字,传得更远。”
  苏晚笑著点头,晚风把她的头髮吹到耳边,她抬手把头髮別到耳后,看向荷塘里的荷。月光已经悄悄爬上天空,洒在荷塘上,荷在夜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即將到来的欧洲游客,提前准备著一场美丽的相遇。而清溪村的人们,也在夜色中继续忙碌著,用最真诚的心意,迎接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期待著“清溪荷韵”能在欧洲游客的心中,留下一抹难忘的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