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282章 欧陆订单启新程,荷塘冬韵绘新篇
  清溪荷韵·第282章 欧陆订单启新程,荷塘冬韵绘新篇
  月光把荷塘的水面铺成了一层碎银,许朗的话音落在夜风里,带著几分感慨。苏晚顺著他的目光望向荷塘,岸边的芦苇丛隨风轻晃,偶有几声蛙鸣从深处传来,为这秋夜添了几分灵动。
  “还记得咱们刚规划荷旅游的时候,村民们还有些犹豫,担心没人来。”苏晚指尖轻轻划过木桥的栏杆,上面还留著白日里游客触摸的温度,“现在不仅游客多了,连欧洲的订单都来了,说起来像做梦一样。”
  许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皮埃尔下午发来的邮件,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皮埃尔已经把那几家欧洲超市和礼品店的合作意向书发过来了,我初步看了下,他们想要的荷茶和竹编產品量不小,荷酱还要做定製包装,印上他们当地的语言和清溪村的荷塘图。”他顿了顿,侧头看向苏晚,“明天得跟陈师傅、晓梅他们再商量下,看看產能能不能跟上,包装怎么调整才符合欧洲的標准。”
  苏晚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这几周统计的游客反馈,你看,有80%的游客都提到想冬天再来,说想看看雪景里的荷塘,还有人问冬天能不能体验做荷酥、编竹编灯笼。”她指著笔记本上的字跡,“咱们是不是可以策划一个『荷塘冬韵』的主题活动?刚好能衔接秋季旅游,也能让村民冬天有更多收入。”
  许朗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著,眼里渐渐亮了起来:“这个主意好!冬天虽然没有荷,但荷塘的残荷雪景本身就是一道景,再加上非遗体验和特色美食,肯定能吸引游客。咱们明天开会的时候,把这事也跟大家提一提,听听大家的想法。”
  夜风渐凉,两人起身往村里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文创店时,还能看到晓梅留在橱窗里的竹编莲蓬掛件,在灯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
  第二天一早,许朗就把陈师傅、晓梅、小李、赵奶奶和村主任请到了村委会的小会议室。桌上摆著皮埃尔发来的合作意向书,还有苏晚整理的游客反馈笔记,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文件上,显得格外有朝气。
  “先跟大家说个好消息,皮埃尔那边传来消息,有三家欧洲的超市和两家礼品店,想跟咱们合作进口產品。”许朗把合作意向书递给大家传阅,“主要是荷茶、荷酱和竹编產品,订单量不小,荷酱还需要定製双语包装。”
  陈师傅接过意向书,手指在“荷酱定製包装”那一行上停住了:“定製包装没问题,就是这荷酱的產量得跟上。现在咱们的加工厂一天能做两百罐,要是按订单上的量,得再添两台熬製的锅,再找两个帮工才行。”他抬头看向许朗,“不过添设备和招人都不是难事,只要订单能定下来,我这边半个月就能准备好。”
  晓梅拿著竹编產品的订单,脸上满是兴奋:“竹编这边我没问题,现在村里有五个姐妹跟著我学编竹编,加上我和我妈,一天能编三十多个掛件,要是赶订单,咱们还能再加班。就是这竹篾得提前准备,得跟镇上的竹编厂订一批新的竹篾,保证韧性够好。”
  赵奶奶坐在一旁,手里拿著赵奶奶坐在一旁,手里拿著一块刚染好的淡蓝色布料,闻言抬头说道:“我这染布要是欧洲那边有需求,我也能赶。现在我教了三个媳妇学染布,咱们一天能染五块布,要是订单多,咱们再把院子里的架子搭起来,多晒几批布。”
  小李则看著意向书里提到的剪纸展品需求,笑著说:“我这剪纸要是能卖到欧洲去,我就多剪几套『清溪荷韵四季图』,再剪些荷、莲蓬的小剪纸,装在相框里当礼品,肯定受欢迎。”
  村主任听著大家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有这个积极性就好,订单的事,许朗你再跟皮埃尔仔细对接,確认好交货时间、包装標准和付款方式,別出什么差错。另外,苏晚昨天跟我提了『荷塘冬韵』的主题活动,咱们也一起商量下,看看怎么弄。”
  苏晚把笔记本推到桌子中间:“我统计了游客反馈,很多人冬天想来体验雪景荷塘和非遗手工,咱们可以设置三个板块:一是『残荷雪景游』,带游客沿荷塘步道赏雪景,还能在木桥上拍照;二是『非遗暖冬体验』,教游客编竹编灯笼、剪新年剪纸、做荷酥;三是『农家暖锅宴』,用村里自己种的青菜、土豆,加上燻肉、腊鱼,做暖锅给游客吃,晚上还能搞个篝火晚会。”
  “这个活动好!冬天游客少,咱们正好用这个活动吸引客源。”张婶刚好路过会议室,听到里面的討论,推门走了进来,“我这民宿冬天正好有空房,要是搞『荷塘冬韵』活动,我就把房间里的被子换成厚的,再在每个房间里放个暖手宝,让游客住得暖和。”
  刘叔也凑了过来,手里还拿著一把刚从荷塘里捞上来的残荷:“冬天的荷塘虽然没荷,但这残荷的杆子和叶子能做装饰,咱们可以把残荷剪下来,插在村里的路口和民宿门口,再掛些红灯笼,看著就有年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荷塘冬韵”活动的细节敲定了:12月中旬开始,持续到2月底;每周六周日接待游客,周一到周五接受团体预约;非遗体验项目由晓梅、小李、赵奶奶和陈师傅轮流教学;暖锅宴由张婶和村里的几家农家乐一起承办;篝火晚会定在每周六晚上,还会安排村民表演唱山歌、跳广场舞。
  “那咱们就分工合作,”许朗把任务写在白板上,“陈师傅负责准备荷酱的定製包装和產能提升;晓梅负责竹编订单和竹编灯笼的教学准备;小李负责剪纸订单和新年剪纸的设计;赵奶奶负责染布的准备;苏晚负责『荷塘冬韵』活动的宣传和游客预约;张婶和农家乐的师傅们负责暖锅宴的食材准备;刘叔负责荷塘步道的冬季维护和残荷装饰。”
  任务分配完,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陈师傅当天就去了镇上的厨具店,订了两台熬製荷酱的不锈钢锅,又在村里贴了招工启事,不到半天就有三个村民来报名;晓梅则去了镇上的竹编厂,订了五百斤竹篾,还买了红色和金色的丝线,打算编些带金线的竹编灯笼;小李则开始设计新年剪纸,有荷形状的福字,还有荷塘雪景的窗,剪好后用透明塑胶袋装起来,方便游客带走;赵奶奶则把家里的染料重新调配了一下,打算染一批红色和金色的布料,適合冬天的氛围。
  苏晚则忙著製作“荷塘冬韵”活动的宣传推文,她找了去年冬天荷塘雪景的照片,有残荷覆雪的特写,有木桥雪景的全景,还有村民在荷塘边堆雪人的画面,配上温暖的文字:“当雪落在清溪村的荷塘,残荷披上白纱,竹编灯笼映著雪景,暖锅里的热气裹著香气,这个冬天,清溪村等你来赴一场荷塘冬韵之约。”推文里还附了活动流程和预约方式,发出去不到两个小时,就有二十多个人留言諮询,还有一个公司的行政人员发来消息,说想组织三十人的团队来体验。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许朗则忙著跟皮埃尔对接订单细节,他把陈师傅和晓梅確认的產能和交货时间发给皮埃尔,又跟对方沟通了包装的设计方案,皮埃尔很快就回復了,还发来一张包装设计的参考图,上面印著清溪村的荷塘雪景和欧洲的城堡图案,显得格外有特色。“皮埃尔说,这样的包装能让欧洲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清溪村。”许朗把参考图拿给陈师傅看,“咱们就按这个思路来设计,正面印荷塘雪景,背面印產品信息,中英文对照。”
  陈师傅拿著参考图,点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联繫镇上的印刷厂,让他们出个样品,咱们確认了再批量印刷。”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加工厂里,新添的熬製锅已经安装好了,帮工们也已经上手,荷酱的產量从一天两百罐提高到了三百五十罐;文创店里,晓梅和姐妹们编好的竹编灯笼掛满了天板,红色的灯笼配上金色的丝线,格外喜庆;小李的剪纸坊里,堆了一摞摞的新年剪纸,福字、窗、荷塘雪景图,应有尽有;赵奶奶的染布坊里,红色和金色的布料掛在院子里的架子上,在阳光下像一道道彩虹。
  12月中旬,“荷塘冬韵”活动如期启动。开幕当天,天空飘著小雪,荷塘里的残荷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像一幅水墨画。许朗和苏晚在村口掛起了红色的灯笼,晓梅和小李则在文创店门口摆了张桌子,教游客编竹编灯笼、剪窗。
  第一批来的是来自南京的一家三口,小男孩穿著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拿著一把小剪刀,跟著小李学剪荷形状的福字。“爸爸,你看我剪的福字,像不像荷?”小男孩举著剪好的福字,兴奋地喊道。小男孩的爸爸笑著拿出手机拍照,妈妈则跟著晓梅学编竹编灯笼,手指虽然笨拙,但学得很认真:“没想到编竹编这么有意思,回去我要把这个灯笼掛在家里,过年的时候肯定好看。”
  中午的时候,雪下得大了些,游客们跟著张婶去了农家乐,暖锅已经在桌上燉好了,里面的燻肉、腊鱼、青菜冒著热气,闻著就让人流口水。“这是咱们村里自己养的猪做的燻肉,鱼是荷塘里的鯽鱼熏的,青菜是后院种的,大家放心吃。”张婶笑著给大家添汤,“冬天喝碗暖锅汤,浑身都暖和。”
  游客们围坐在桌前,一边吃著暖锅,一边看著窗外的雪景,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这雪景配暖锅,也太舒服了!”来自南京的游客感嘆道,“比在城里吃火锅有意思多了,还能看到这么美的荷塘雪景。”
  下午雪停了,许朗带著游客沿荷塘步道赏景。木桥上积了一层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荷塘里的残荷顶著白雪,別有一番韵味。“大家看,那边的残荷杆,虽然叶子落了,但杆子还是笔直的,像不像水墨画里的线条?”许朗指著远处的荷塘,“冬天的荷塘虽然没有夏天的热闹,但多了一份寧静和素雅,很多摄影师冬天都特意来拍残荷雪景。”
  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还站在木桥上合影,笑声在荷塘上空迴荡。来自南京的小男孩跑到荷塘边,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残荷上的雪:“妈妈,雪是凉的,残荷是硬的,好好玩。”
  晚上,篝火晚会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举行。村民们和游客围坐在篝火旁,晓梅带著大家唱山歌,小李则把剪好的窗分给大家,张婶还端来了刚做好的荷酥,甜香四溢。“大家尝尝这个荷酥,是用去年的干荷磨成粉做的,外酥里嫩,还有荷的香味。”张婶把荷酥递给游客,“冬天做荷酥,也是咱们清溪村的老传统了,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
  游客们接过荷酥,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掉在手里,里面的馅料带著淡淡的荷香,甜而不腻。“太好吃了!”一位游客讚嘆道,“我还是第一次吃荷做的酥饼,回去一定要买几盒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篝火晚会进行到一半,许朗接到了皮埃尔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皮埃尔兴奋的声音:“许先生,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寄来的样品,欧洲的超市和礼品店都很满意,订单已经正式確认了,下周一就会把预付款打过来。还有,很多欧洲的游客看到文化展上的视频,都问怎么去清溪村旅游,我已经把你们的旅游公眾號推荐给他们了!”
  许朗握著手机,激动地跟大家分享了这个消息,村民们和游客们都欢呼起来,篝火的光芒映在大家脸上,满是喜悦。“太好了!咱们的產品终於能卖到欧洲去了!”晓梅高兴地跳了起来,“以后我要编更多更好的竹编產品,让更多的欧洲人知道咱们清溪村。”
  赵奶奶也笑著说:“我这染布要是能让更多人喜欢,我就一直染下去,把咱们清溪村的荷染布手艺传下去。”
  篝火晚会结束后,游客们恋恋不捨地回到民宿,许朗和苏晚则坐在荷塘边的木桥上,看著雪后的荷塘。月光洒在雪地上,泛著淡淡的银光,荷塘里的残荷在月光下像剪影一样,格外寧静。
  “没想到『荷塘冬韵』活动这么成功,第一天就这么多游客,还有欧洲的订单也定下来了。”苏晚靠在许朗的肩膀上,声音里满是满足,“咱们清溪村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许朗握住苏晚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温度:“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加油,把清溪村的荷文化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景,也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在天上眨著眼睛,仿佛也在为清溪村的好消息高兴。
  接下来的几周,“荷塘冬韵”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来自周边城市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的,甚至还有几位从欧洲来的游客,说是看了文化展上的视频,特意来清溪村体验荷塘冬韵。民宿和农家乐天天满房,文创店的竹编灯笼、剪纸、荷酥也卖得很好,陈师傅的荷酱和荷茶更是供不应求,不得不又添了一台熬製锅。
  1月底的时候,欧洲的预付款打了过来,许朗拿著匯款单,跟大家一起在村委会召开了庆祝会。会上,许朗把订单的利润分配方案跟大家说了:“除去成本和设备投入,剩下的利润,一部分分给参与生產的村民,一部分作为村里的文化发展基金,用来改进非遗手艺和推广荷文化。”
  村民们听了,都高兴地鼓起掌来。陈师傅笑著说:“没想到咱们农民也能做出口生意,还能赚外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晓梅则说:“以后我要把竹编手艺教给更多的人,让咱们清溪村的竹编成为有名的品牌。”
  庆祝会结束后,许朗和苏晚沿著荷塘步道散步,雪已经化了不少,荷塘里的残荷开始泛出淡淡的绿色,预示著春天即將到来。“等春天来了,荷塘又会开满荷,咱们的『荷塘春景』活动也该策划起来了。”苏晚看著荷塘,眼里满是期待。
  许朗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这是我跟皮埃尔商量的,明年夏天,咱们在欧洲再办一次荷文化展,这次不仅要展示產品,还要邀请欧洲的游客来清溪村实地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这里的美景和文化。”
  苏晚接过纸,上面写著文化展的初步方案,还有邀请欧洲游客的计划,她看著许朗,眼里满是笑意:“这真是个好主意!到时候,咱们清溪村就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樑,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荷韵,爱上这里的生活。”
  夕阳西下,把荷塘的水面染成了金色,两人並肩走在步道上,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身后是热闹的村庄,身前是充满希望的荷塘,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著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