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70章 巴黎馆启幕传雅韵 莲乡春涌拓新程
正月的清溪村还裹著雪色,荷塘里的残荷缀著薄雪,像一幅水墨淡彩画。村委会门口的红灯笼还没撤,苏晚正蹲在石阶上,给行李箱里塞周师傅刚编好的竹编福袋——再过三天,她就要带著清溪村的非遗展品,飞赴巴黎筹备体验中心的开业。
“苏干事,这两匹荷染布您一定得带上!”王婶拎著两个蓝布包袱匆匆赶来,包袱上还绣著浅粉色的荷纹,“一匹是染了苏木的深红,一匹是加了残荷的米白,都是上次中东客户夸过的顏色,巴黎那边的人肯定喜欢。”她打开包袱,布料在雪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凑近还能闻到淡淡的荷叶清香。
苏晚伸手摸了摸布料,笑著点头:“王婶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带过去。对了,您教我的染布小技巧,我都记在本子上了,到时候在体验中心教外国朋友。”
周师傅也拄著竹杖来了,手里拎著一个木盒,里面装著三套迷你竹编工具:“这是给体验中心准备的,竹刀磨得快,竹丝也泡软过,外国朋友学起来不费劲。还有这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竹编小荷,瓣层层叠叠,“掛在体验中心的窗户上,让他们一进门就看见咱们清溪村的样子。”
许朗站在一旁,手里拿著一份文件:“这是省外贸公司给的巴黎当地联繫人信息,姓刘,是华人社团的会长,会帮咱们协调场地和宣传。还有,咱们和法国一家文创店谈好了,开业当天会来对接长期供货,您多准备点样品。”
苏晚把文件和工具一一放进行李箱,抬头看向围过来的村民:“大家放心,我到了巴黎就给你们报平安,开业当天还会直播,让你们也看看咱们的非遗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三天后,苏晚登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戴高乐机场,陈雨早已举著“清溪荷韵”的牌子在出口等候。“苏姐!一路辛苦了!”陈雨接过行李箱,兴奋地说,“体验中心就在玛莱区,离塞纳河不远,刘会长已经帮咱们把场地布置得差不多了,就等展品到位。”
两人打车往体验中心赶,车窗外的巴黎街景缓缓掠过——哥德式的教堂尖顶、掛著彩灯的咖啡馆、捧著书的行人,处处透著浪漫气息。到了玛莱区,一栋浅灰色的小楼映入眼帘,门口掛著醒目的中文招牌“清溪荷韵非遗体验中心”,窗户上还贴著荷染的窗,透著熟悉的乡味。
刘会长正站在门口等她们,手里拿著一份宣传单:“苏小姐,咱们印了五百份宣传单,在周边的华人社区和文创街区都发了,还有当地的中文媒体,明天会来採访。”他推开体验中心的门,里面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和销售区:展示区摆著竹编书架、荷染连衣裙;体验区放著八张桌子,桌上整齐地摆著竹丝、染料;销售区的货架上,莲子益生菌、荷香酥的礼盒已经码好。
苏晚绕著体验中心走了一圈,心里踏实了不少,可当她打开装荷染布的包袱时,脸色忽然变了——深红的那匹布边缘有点受潮,起了淡淡的霉斑,米白的布上还沾了几处墨渍。“怎么会这样?”苏晚急得额头冒汗,“这是王婶特意做的,明天就要展示,这可怎么办?”
陈雨赶紧拿出手机,对著布料拍了张照片:“苏姐,別慌!咱们联繫赵老师吧,他之前修復过老物件,肯定有办法。”她拨通了赵老师的视频电话,把布料的情况说了一遍。赵老师在视频里仔细看了看:“霉斑用稀释的白醋擦,再用清水漂净,晾乾后用熨斗熨平;墨渍用荷叶煮的水浸泡半小时,再用肥皂搓,荷叶水有去渍的效果,还不会损伤布料。”
刘会长立刻让助手去买白醋和肥皂,苏晚和陈雨则去附近的华人超市找新鲜荷叶。好在二月的巴黎还有温室种植的荷叶,两人买了一大包,回到体验中心就忙著煮水、泡布。苏晚蹲在盆边,用手轻轻搓著墨渍,荷叶水的清香慢慢散开,墨渍果然一点点变淡。陈雨则用签蘸著白醋,仔细擦著霉斑,动作轻柔得像怕碰坏了布料。
忙到半夜,两匹荷染布终於恢復了原样,掛在展示区的衣架上,在灯光下泛著温润的光。苏晚瘫坐在椅子上,喝著刘会长递来的热茶:“幸好有赵老师,不然明天就麻烦了。”陈雨笑著说:“这就是咱们清溪村的好处,不管遇到啥问题,大家都能一起想办法。”
第二天上午,巴黎体验中心正式开业。刚到十点,体验中心就挤满了人——有来凑热闹的华人,有对中国非遗感兴趣的法国人,还有拿著相机的媒体记者。刘会长敲了敲话筒:“今天,咱们清溪村的非遗文化正式走进巴黎,希望通过这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乡村的手艺和故事。”
话音刚落,周师傅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屏幕里出现了竹编工坊的场景:“苏干事,开业顺利不?我带著徒弟们给你们加油!”体验中心的人都围了过来,对著屏幕挥手。周师傅拿起一根竹丝,对著镜头演示:“我给大家编个小荷,祝咱们巴黎体验中心开业大吉!”手指翻飞间,一朵小巧的竹编荷很快成型,屏幕外响起了阵阵掌声。
体验区里,苏晚教大家用残荷染书籤。一个金髮碧眼的女孩爱丽丝,拿著画笔在染好的书籤上画了巴黎铁塔,再递给苏晚:“姐姐,能不能帮我编个竹丝边框?我想把它送给妈妈。”苏晚笑著接过书籤,用细竹丝绕著书籤编了个边,爱丽丝高兴得跳起来:“太好看了!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销售区里,莲子益生菌和荷香酥卖得格外火。一个华人阿姨一次性买了十盒:“我女儿在里昂读书,我要寄给她,让她也尝尝家乡的味道。”法国文创店的老板皮埃尔,拿著竹编智能盆(小宇新设计的產品,带自动浇水功能),对著苏晚竖起大拇指:“这个產品很有创意,我想订一百个,放在我的店里卖。”
开业当天,体验中心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一万欧元,还收到了五个长期合作的订单。苏晚在直播里跟清溪村的村民报喜,屏幕里的周师傅笑得合不拢嘴:“我就知道咱们的手艺在国外也行!小宇,你设计的盆卖出去了,赶紧再做一批样品!”小宇在镜头前用力点头:“师傅,我这就开工!”
苏晚在巴黎待了半个月,每天都忙著接待客人、对接订单,还去了当地的几所学校,谈非遗研学合作。临走前,刘会长递给她一份报表:“这半个月,体验中心接待了三千多人,销售额超过了五万欧元,还有两所学校跟咱们签了研学协议,下个月会组织学生来体验。”
苏晚拿著报表,心里满是成就感。登上回国的飞机时,她看著窗外的巴黎夜景,心里暗暗想:下次再来,一定要带更多村民来,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的手艺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回到清溪村时,已是三月初,荷塘里冒出了嫩绿的荷叶尖,產业园里一片忙碌。许朗早在村口等她,手里拿著一份紧急文件:“苏晚,邻村的莲子基地出问题了——他们种的高產莲子爆发了蚜虫病,叶子都被啃光了,要是不赶紧解决,今年的莲子就没指望了。”
苏晚赶紧和许朗去邻村的莲子基地。刚到荷塘边,就看见张书记蹲在田埂上,眉头皱得紧紧的,手里拿著一片被啃得千疮百孔的荷叶:“咱们试过打农药,可蚜虫杀不死,反而把荷塘里的鱼虾都毒死了。”
苏晚蹲下来,仔细看了看荷叶上的蚜虫,又闻了闻荷塘里的水:“咱们別用化学农药,试试生物防治——我在网上看到过,用大蒜和辣椒煮水,喷在荷叶上,能驱蚜虫,还不会污染环境。另外,咱们可以在荷塘边种点薄荷,薄荷的气味能防蚜虫。”
许朗立刻让村委会买了几十斤大蒜和辣椒,村民们一起在荷塘边支起大锅,煮起了“驱虫水”。苏晚和张书记一起,拿著喷雾器往荷叶上喷,薄荷苗也种在了荷塘四周。过了三天,荷塘里的蚜虫果然少了很多,新长出来的荷叶绿油油的,没有一点虫洞。
张书记拉著苏晚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多亏了你们,不然咱们村今年就亏大了!以后咱们跟著清溪村,好好种莲子,好好学手艺,一起赚钱!”
解决了邻村的危机,苏晚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非遗创新实验室。实验室是上个月刚建成的,里面摆著3d印表机、染料分析仪等设备,李教授带著几个学生正在和小宇討论竹编產品。“苏姐,你回来得正好!”小宇拿著一个竹编耳机壳,“我们用3d列印做了模具,编出来的耳机壳更贴合手机,还能根据客户需求换顏色。”
李教授指著桌上的荷染面料:“我们还研发了荷染防晒面料,用荷叶提取物做了防晒涂层,防晒指数达到了spf50+,已经和国內一家运动品牌谈好了合作,下个月就开始生產荷染防晒衣。”
苏晚拿起防晒面料,摸了摸,质地柔软,还带著淡淡的荷香:“这个好!夏天快到了,防晒衣肯定好卖,咱们还能把面料卖到巴黎的体验中心,让他们做荷染防晒裙。”
四月初,荷染防晒衣的样品做出来了。王婶拿著一件粉色的防晒衣,在荷塘边试穿:“这衣服又轻又舒服,还能防晒,我要给我闺女留一件。”苏晚把样品寄到巴黎的体验中心,没过几天,皮埃尔就发来消息:“防晒衣很受欢迎,我要订两百件,还要定製一批儿童款。”
產业园里的订单越来越多,物流区的小辉忙得脚不沾地。老郑叔每天都去物流区帮忙,看著儿子指挥工人分拣包裹,脸上满是骄傲:“我家小辉现在成了物流主管,还带了两个徒弟,真是长大了。”
五月的清溪村,荷叶铺满了荷塘,粉白的荷陆续开放,一年一度的“荷非遗节”又要来了。苏晚忙著筹备非遗节,许朗则去了省里,谈“非遗+文旅”的合作项目。这天,许朗从省里回来,兴奋地说:“咱们和省文旅厅签了协议,他们要把清溪村纳入『全省非遗旅游精品线路』,下个月就开始推广,到时候会有更多游客来村里。”
非遗节开幕那天,清溪村热闹非凡。荷塘边搭起了舞台,周师傅带著徒弟们表演“竹编速度赛”,十分钟编出一个小竹筐;王婶和巴黎体验中心的陈雨视频连线,让法国的游客通过屏幕体验荷染;小宇则在实验室里展示3d列印竹编模具,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围观。
舞台下,游客们忙著拍照、体验非遗项目,销售区的荷染防晒衣、竹编耳机壳、莲子益生菌被抢购一空。省电视台的记者採访了许朗:“许书记,清溪村的非遗发展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许朗笑著说:“秘诀就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咱们守住老手艺的根,再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创新,才能让非遗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非遗节结束后,苏晚收到了巴黎体验中心的好消息:体验中心的月销售额突破了十万欧元,还和法国一家连锁百货公司签了合作协议,清溪村的非遗產品將进入百货公司的三十家门店。“咱们的荷香酥在法国卖得特別好,他们说这是『来自中国乡村的甜蜜』。”陈雨在视频里笑著说。
六月初,邻村的莲子基地迎来了丰收。张书记带著村民们,推著满车的新鲜莲子来到清溪村的產业园:“今年的莲子长得特別好,多亏了你们的帮忙,咱们按之前的约定,给產业园供一半的莲子。”李大嫂的点心坊里,又开始忙碌起来,新一批的莲子益生菌、荷香酥正在生產,准备发往巴黎和全国各地。
非遗创新实验室里,又有了新成果——小宇和高校老师合作,设计了竹编宠物窝的升级版,加入了可拆卸的垫,冬天保暖,夏天透气,刚放到电商平台上,就接到了五百个订单。“现在国外的宠物主人都喜欢环保的宠物用品,咱们的竹编窝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小宇兴奋地说。
七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產业园里的空调开得很足,工人们还在忙著打包订单。苏晚坐在办公室里,整理著上半年的报表:上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八百万元,其中海外订单占了三分之一,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许书记,咱们下半年可以再开拓几个海外市场,比如德国、义大利,那边的文创市场很发达。”苏晚拿著报表去找许朗。
许朗正在和赵老师视频,討论博物馆新展品的修復:“赵老师,您说的那个竹编老屏风,我们已经找到了,下周就寄给您修復。”掛了电话,许朗接过报表:“开拓海外市场的事,咱们可以和省外贸公司合作,他们有渠道。另外,咱们计划在產业园里建一个『非遗培训学院』,培训更多的年轻手艺人,不仅教他们手艺,还教他们电商运营、海外销售,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手艺人』。”
苏晚点点头,拿出一份培训计划:“我已经和几所职业学校谈好了,他们会派老师来教电商和外语,下个月就可以招生,第一批计划招五十个学员,优先招周边村的年轻人。”
八月的一天,清溪村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德国和义大利的文创商,他们是来考察清溪村的非遗產业,谈合作的。苏晚带著他们参观了產业园、竹编工坊、荷染工坊,还让他们体验了竹编和荷染。德国文创商汉森拿著竹编耳机壳,爱不释手:“这个產品很有创意,我想在德国开一家『清溪荷韵』的专卖店,把你们的產品都引进德国。”
义大利文创商索菲亚则对荷染防晒衣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和你们合作,设计適合义大利市场的荷染服饰,比如加入义大利的纹元素,肯定会受欢迎。”
送走文创商后,苏晚和许朗坐在荷塘边的凉亭里,看著满池的荷。夕阳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荷香阵阵。“你说,咱们当初要是没做非遗產业链,现在会是什么样?”苏晚忽然问。
许朗笑了笑:“可能还是守著一亩三分地,靠种荷、卖莲子过日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手艺走出了乡村,走向了世界,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他指著远处的產业园,“你看,那栋楼里,有老艺人在传手艺,有年轻人在搞创新,有工人在打包订单——这就是咱们想要的清溪村。”
苏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她仿佛看到了巴黎体验中心里,外国朋友开心地学竹编、染荷布;看到了德国的专卖店里,清溪村的非遗產品被爭相购买;看到了周边村的年轻人,在非遗培训学院里认真学习,成为新时代的手艺人。
九月初,非遗培训学院正式开学。五十个年轻学员穿著统一的校服,在產业园的广场上举行了开学典礼。许朗站在台上,对著学员们说:“你们是清溪村非遗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学好手艺,学好本领,把咱们的非遗文化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乡村的手艺有多棒!”
学员们齐声回答:“我们一定行!”声音洪亮,迴荡在清溪村的上空,也迴荡在满是荷香的荷塘上空。
这天晚上,苏晚在日记里写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从小小的荷塘,到大大的世界;从老艺人的坚守,到年轻人的创新;从一村的富裕,到周边的共富——这就是非遗的力量,这就是乡村的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机遇,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清溪荷韵的香,会飘得更远,更久。”
窗外,荷塘里的青蛙叫了起来,和產业园里的机器声、村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清溪村最动听的旋律。月光洒在荷叶上,露珠折射出银色的光,像无数颗星星,照亮了清溪村的夜晚,也照亮了村民们通往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