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405章房玄龄:相信燕王府
  “掌柜的,我今天按你说的,买了一百多斤霜,够咱们酒楼用一段时间了。”
  五合居中,负责採办的伙计走到刘旺面前,一副邀功请赏的模样。
  “最近的客人,都喜欢吃甜的,我看这一百斤的,最多也就半个月就能吃完。”
  刘旺又是痛苦,又是喜悦。
  五合居的生意越来越好,这让他很是高兴。
  但是,一款新菜刚刚推出,如果因为霜涨价也跟著涨价,那对人气会有很大的伤害。
  有些客人虽然不缺钱,但是心里不舒服,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毕竟,旁边还有一家不逊色於五合居的德香楼,以及味之精。
  “那……那要不要我再去一趟?今天我去天竺商人甘元的店里,发现好多人手里都拿著几十斤的霜,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太一样。”
  “再买一百斤,就足够吃一个月了。”
  刘旺想了想,开口说道。
  “好的,我这就去拿钱。到了明天,霜可能还会涨价。”
  类似於五合居的一幕,在长安城各处上演。
  甘元站在店里,看著来来往往的客人,嘴角带著一丝笑意。
  霜这种东西,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价格越高,销量就越好。
  这和卖其他东西,完全是两个概念。
  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確的。
  不过,还是要控制一下霜的销售速度,让所有人都感受到霜的供不应求。
  甘元咬了一口冰激凌,这么想著。
  ……
  房府之中。
  房玄龄刚下班回来,卢氏就开始诉苦。
  “喂,房乔,那房镇去广州,不就是你安排的吗?我还以为甘蔗是用来做霜的,为什么长安城的霜,每天都在涨?”
  卢氏掌管著房府的財政大权,若是霜、白的价格飞涨,负责採购的人自然会向她解释。
  否则的话,帐房是绝对不会答应多出这么多钱的。
  不要以为这是唐朝,就没有反腐的手段。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甘蔗是今年才种的,能不能成功,还要等收穫的时候才能知道。现在长安城里,但凡有点钱的人家,都喜欢买,买的人多了,价格也就涨了。”
  在广州买下万亩良田,这等大事,房玄龄怎么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这也是房府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
  幸好他们每年都能从捕鱼队里拿到分红,而房遗爱做的味之精生意,来钱也快,不然也不可能一口气买下一万亩地了。
  虽然这片土地很贫瘠,但那也是很多钱。
  “哼,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莫名其妙的涨价,这些商人也太黑了吧。”
  “为什么?我刚才不是说,长安城里的勛贵们,对白、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供应量却没有增加多少。当然,很可能是西市的一些商人趁机赚一笔。”
  “那朝廷为什么不插手?任由那些商人肆意抬价?”
  “霜又不是粮食,想吃就吃,如果你们觉得贵,那就不买了。朝廷管不了那么多。”
  “要不,我明天让人去西市买点?否则的话,价格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又要多钱了。”
  现在的房府虽然富裕,但是卢氏还是习惯了精打细算,一如从前。
  “不用了。当初燕王殿下提议让我等去广州种甘蔗,算算时间,甘蔗早该成熟了,指不定什么时候长安城里又会多出一堆霜来。”
  房玄龄神色稍稍一怔,但还是决定相信李想的话。
  房玄龄虽然知道天竺商人是霜最大的供应商,但既然燕王建议他去广州种甘蔗,而且燕王府的种植面积比他大了好几倍,应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也是房玄龄经过无数次教训,建立起对李想的信心后,做出的决定。
  “哼,我记住你的话,如果霜再涨,你这个月就別想去酒楼吃饭了。”
  从旁边经过的房遗直,只当没听见,低头快步而行。
  渭水码头在扩建了几次之后,现在已经可以同时停靠一百多条船,每天来这里做苦力的,就是一堆縴夫,力工之类的。
  “老刘,这是你这个月赚的钱吗?”
  趁著午饭时间,阿北和老刘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著天。
  “呵呵,差不多吧,今年码头的船比往年多,早来晚走,比前两天赚得多。”
  老刘一张脸晒的黝黑,虽然看起来並不是很强壮,不过却给人一种很有力的感觉。
  阿北:“你真厉害,这一个月赚的钱,比长安县那些小官都多。”
  阿北跟老刘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一起来长安城討生活,所以说话还是很有底气的。
  老刘道:“跟他们比起来,那些小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长安城里面的商人多了去了,隨便给点钱,都抵得上我们几个月的工钱。所以,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靠著身体吃饭。”
  阿北:“所以你才会支持你家大郎去观狮山书院学习?要我说,他读了那么多年书,也该去赚钱了。以码头的赚钱速度,还看什么书?就算是做个普通的官吏,也不能留在长安啊。”
  阿北的想法,代表了渭水码头上的一些縴夫的心声。
  不过大部分人都跟老刘一样,都是支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的。
  在燕王府的影响下,长安城里的各大工坊,都开始开设私塾,招收学生。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安城,想要学习,比十年前要容易太多了。
  如果是十多年前的时候,別说是当苦力,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小地主,想要养活一个读书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读书,本就与平民百姓无关。
  “阿北,这不是一回事。我大郎可是观狮山书院的毕业的。別的不说,单单是靠那几个同门师兄弟,他这辈子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不像是咱们,总有一些地痞流氓,想要占咱们的便宜。”
  “依我看,你二儿子还是有机会的,让他回小学读几年书,然后去观狮山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