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82章水泥专利授权月入两千贯
  “郭兄,我不是跟你说笑,我是真急了!”
  邓洋听对方这么说,以为郭论在拿他开涮,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邓兄,你看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我比你还急!”
  郭论收起笑容,一脸认真地说道,“我那作坊向来以诚信为本,回头客眾多。可就这几日,订单雪片似的飞来,一个月的量都快赶上去年大半年了!”
  “你都不知道,为了赶工,我那作坊现在是昼夜不停,连半夜三更都点著鯨油灯在生產!”
  说到这里,郭论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
  他和邓洋的作坊规模相当,一直是竞爭对手。
  如今自己手握如此多的订单,他仿佛已经看到,今年过后,自己將把邓洋远远甩在身后。
  “你的作坊也接了这么多订单?”
  邓洋这才恍然大悟。
  看来不是自家生意突然火爆,也不是手下伙计本事见长,而是整个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都上来了。
  “正是如此。”郭论压低了声音,“这几日我也琢磨过,如今长安城要一口气建十几所书院,个个规模不小,而且工期都催得紧。”
  “这么一来,对水泥的需求可不就一下子炸开了锅?我那作坊的產量,一时半会儿根本跟不上。就算现在立刻扩建,没几个月也见不到成效啊。”
  郭论懊悔地一拍大腿,心里直嘆自己怎么就没早点扩大作坊的规模。
  若是早有准备,趁著这股东风,自家作坊说不定就能一跃成为长安城里首屈一指的水泥大户。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富贵啊!我昨天试探著把水泥价钱提了一成,没想到那些商贾反倒更急了,一个个揣著银票上门,生怕订不到货。”
  “我看咱们也別在这耽搁了,赶紧回去加派人手,扩大生產。只有產能够了,才能把这送上门的钱赚到手,不然可就白白便宜了旁人。”
  “说的是。大唐又不是只有咱们长安產水泥,只要价钱涨到一定份上,外地的水泥运过来卖照样有赚头。”
  “咱们可不能眼睁睁看著长安这块肥肉被外地人叼了去。”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清楚想从对方手里匀出一星半点水泥是绝无可能的,唯有增產才是正道。
  他们心中都燃起了熊熊斗志,过去几年,他们的作坊每次增產都顺风顺水,他们坚信这次也定能再创佳绩。
  ……
  “各位看官,要问什么叫紧跟潮流,今天我郭云鹏,就给大伙儿说一段与咱们长安城眼下最热闹的大事息息相关的新段子!”
  味之精酒楼里,郭云鹏的说书声望,已然不输於在五合居开讲的师父郭得刚。
  这对师徒,已是长安城说书界的两块金字招牌,每日都有不少富家翁为了听他们的书,特意光顾味之精或五合居。
  对这些不差钱的主顾而言,两家酒楼的饭菜价格再高也算不得什么。
  “话说咱们的燕王殿下,深感天下读书人太少,寻常百姓识字的更是寥寥无几,於是特地奏请陛下,设立教育部。”
  “殿下还提议,由户部每年拨出一成的赋税,作为教育专款,用以在咱们大唐各州各县,兴建书院、小学,广开蒙学……”
  郭云鹏能在短短一年內声名鹊起,追上师父的脚步,诀窍就在於他总能將最新的坊间热闻编成段子。
  从当初的推广,到如今的教育新政,无一不是如此。
  “想必各位也都听说了,就在今年开春之前,长安城里有名有姓的书院,掰著指头都能数过来,无非就是观狮山、渭水、曲江和国子监那么几家。”
  “可如今呢?贞观十六年才过去不到俩月,城里的书院已经冒出来十五所以上,听说用不了多久,二十所都打不住!”
  “这满城大兴土木建书院,除了家里有娃儿正上小学的,是不是多数人都觉得,这事儿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至少眼前是这样?各位,果真如此吗?”
  郭云鹏几句话就勾起了满堂食客的好奇心,原本嘈杂的大堂渐渐安静下来,目光都匯聚到了他的身上。
  “要我说啊,这建书院,跟咱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係。”
  “往远了说,谁家没个子孙后辈?谁不盼著他们能多识几个字,將来有出息?”
  “再往近了说,这么多书院同时开工,长安城的工匠、力夫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到处都缺人手。”
  “这对咱们找活乾的百姓是好事,工钱眼瞅著要涨;可对那些需要僱人做活的东家来说,这用人的开销,可就要凭空多出一大笔了……”
  郭得刚的评书早已是长安城里各家酒肆说书人爭相模仿的范本,而他徒弟郭云鹏的风格也一脉相承。
  教育部成立、一成赋税兴教、广建书院这些本就是百姓街谈巷议的焦点,如今经由说书人的渲染和各家报纸的连日报导,这一系列事件彻底引爆了全城的话题,成了长安城近来当之无愧的头版头条。
  ……
  王富贵拿著帐本的手指都在微微发颤,帐目上那个“两千贯”的数字,仿佛带著灼人的温度。
  这仅仅是一个月內,单单水泥一项专利授权的进帐。
  区区两千贯,对富甲天下的燕王府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这背后代表的意义,却让王富贵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王爷创立的“大唐皇家专利局”是何等精妙的构思。
  当初王爷决定將水泥技术授权出去,只收取半成的销售额作为费用时,王富贵心里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现在看来,自己真是鼠目寸光。
  “王爷的远见,真是神鬼莫测啊!这专利制度,简直是点石成金的手段!”
  王富贵心头火热,揣著这本滚烫的帐本,一刻也等不及,兴冲冲地便赶往了燕王府別院,要將这份喜悦亲手呈给李想。
  “月入两千贯?”
  听完王富贵的匯报,李想的反应却平淡如水,甚至连一丝笑意都欠奉。
  这点钱,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看到的是这笔钱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水泥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私下仿冒的作坊遍地开,尤其是在远离长安的州府,王府对此也一直是默许的態度。
  在旁人看来,这是对专利制度的损害,但在李想眼中,这恰恰说明,全面引爆水泥產业的引信,已经被点燃了。
  旧时代的强国看钢铁与煤炭,新大唐的根基,则要看钢铁与水泥。
  钢铁是刀剑,是盔甲,是王朝的骨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水泥,这看似不起眼的粉末,却是王朝的血肉。
  它的產量,直接反映了整个大唐的建设脉搏。
  水泥需求旺盛,意味著无数的道路、桥樑、房屋正在拔地而起。
  这种基建狂潮所能爆发出的力量,足以改天换地。
  用路网连接天下,用建筑改变民生,这盘棋,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