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83章以后水泥专利免费
  “王爷,千真万確!就是两千贯!如今市面上的水泥简直是抢疯了,那些拿到授权的作坊主,一边数钱数到手软,一边又愁產量跟不上。”
  王富贵见王爷不为所动,急忙补充著他听来的消息,“听说为了抢一批货,好几家商行的管事在一家作坊门口大打出手,闹得人仰马翻。”
  “更有甚者,直接拉著一车队真金白银,吃住都在作坊门口,就等水泥出窑!”
  说到此处,王富贵又有些肉痛。
  燕王府自家的水泥作坊为了研发新配方,一直没扩產,產出全被建设局內部消化了。
  这要是放出去卖,得是多大一笔流水啊!
  “你去办件事。”李想终於开口,“明天就在《大唐日报》上发一则通告,宣布燕王府即日起,放弃水泥专利。”
  “从今往后,水泥的製造工艺,天下人皆可免费取用。”
  “另外,任何有意开办水泥作坊的,只要到大唐皇家专利局进行报备,便可领取全套技术图纸,甚至能以成本价从我们这里採购生產设备。”
  王富贵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
  “王爷…这…专利期还没到啊!白的银子,咱们……就不要了?”
  “不要了。”李想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几年后的景象,“不但不要,还要推他们一把。”
  “如今国库日渐充盈,户部的税收年年攀升,就算划了一笔钱给教育部,朝廷手里的余钱依旧越来越多。”
  “是时候了,我准备上奏陛下,全面提速官道修建计划,把一些原定几年后才动工的路线,都给我提前上马。”
  “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至今却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官道,这与其经济地位太不相符了。”
  王富贵向李想稟报著近期的市场动向,眉宇间带著一丝忧虑:“王爷,开春以来,水泥的市价已经比去年高出两成,照这个势头,恐怕还会继续攀升。”
  他深知自家王爷热衷於兴修土木,眼下王府的作坊城正在大兴土木,观狮山书院也在扩建,若是任由水泥价格疯涨,无异於凭空多耗费巨额钱財。
  家底再厚实,也不能如此挥霍。
  “这股涨价的风潮长久不了。”李想却显得胸有成竹,“只要下的决心足够,增设水泥作坊並非难事。”
  “一旦市面上的作坊多起来,人们对水泥价格的预期自然会回落,这涨势也就到头了。”
  “万一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便將王府名下作坊的存货拋售出去,足以稳定市价。”
  对於產能过剩可能导致的滯销,李想也毫不在意。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很清楚,如今开办作坊的大多是些有门路的人物。
  倘若水泥卖不动了,他们背后的势力自然会想方设法在各地推动工程,尤其是那些州县,他们的影响力足以撬动巨大的需求。
  “王爷英明。既然如此,属下这就去联络一些熟识的商家,游说他们扩大產能,或是在水路便利的江南地区开设新坊。”
  “可以,但不必强求。发財的门路摆在眼前,抓不抓得住,全看他们自己的眼光和魄力。”
  对於王富贵的做法,李想乐见其成。
  他正有意扶植起一个亲近燕王府的商贾阶层,这便是绝佳的机会。
  ……
  另一边,城南马车行內。
  韦小宝满面红光地引著韦思仁在店內巡视。
  “郎君,您看,开春至今,我们各类马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激增过半,尤其是四轮的货运马车,销售额更是直接倍增!”
  “即便是我们稍稍提了价,买家依旧络绎不绝,快要供不上了。”
  这种火爆的场面,韦小宝已经许久未曾体验。
  自家马车的品质虽不及对面的宝马马车行,但胜在价格亲民,销路一直是不温不火。
  “我怎么听说,是因为对街的宝马马车行,他们的四轮货运马车早就卖空了?”
  韦思仁一句话就戳破了表面的繁荣,让韦小宝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確实,许多客人之所以选择城南马车行,主要还是因为在宝马马车行那里订不到货。
  长安城掀起的基建热潮,不仅让水泥、沙石、砖瓦等建材行情大涨,也让货运马车的需求变得异常旺盛。
  眼下,无论哪家车行,只要是能拉货的马车,都成了抢手货。
  即便是一些质量稍逊的,急著开工的客户也只能將就著买下。
  在运输行当里,时间就是金钱,这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郎君,宝马马车行確实……是比我们势头更猛些,但我们与他们的差距正在飞快缩小。尤其是在人力车这个行当,我们已经是大唐第一了。”
  韦小宝定了定神,强撑著解释道。
  “既然货运马车如此好卖,那就把这块业务单独拆分出来,成立专门的作坊。”
  “让最好的工匠去钻研,如何能让马车既坚固耐用,又能提升载重量!”
  韦思仁的语气虽有些嘲讽,但对自家的生意却毫不含糊。
  他心里清楚,在奢华马车上,自家已经难以望宝马马车行之项背,那便另闢蹊径,换个赛道一较高下。
  归根结底,能赚钱才是硬道理!
  户部衙门最近的气氛很是压抑,源头便是那位自从教育部横空出世后,脸上就再没见过晴天的唐尚书。
  他那张素来严峻的面孔如今更是阴沉得能拧出水来,让整个衙门的官吏们都提心弔胆,走路办事都轻手轻脚,唯恐触了尚书的霉头。
  “尚书大人,长安城上月的税收帐目已经核算完毕,请您过目。”
  度支司主事徐景捧著帐册,步履稳健地走进唐俭的公房。
  作为户部的老人,徐景对唐俭的脾性摸得几分透,並不怵他。
  更何况今日怀揣著天大的喜讯,他神態自若,颇有几分报功的轻鬆。
  “区区一月之数,能有何名堂?莫非有什么异动?”
  唐俭头也不抬,语气平淡,但还是伸手接过了帐册。
  这帐册的制式颇为新颖,乃是仿照燕王府產业的记帐法所制,条目清晰,一目了然,便是门外汉也能看懂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