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487章 走钢丝的朱元璋
  第487章 走钢丝的朱元璋
  【洪武盛世这个奇迹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其实这个方法的核心基本是一脉相承。】
  【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休养生息】
  【就像诏书里说得那样“轻摇薄敛,阜富与民。”】
  【但大量劳动力的减损和土地荒芜,仅靠轻徭薄赋的自然恢复更是远远不够。】
  【朱元璋把目光放到了“休养生息”的创始人汉高祖刘邦身上。】
  【他要摸汉高祖过河了。】
  ……
  天幕上。
  大明疆域照着颜色划分着几块区域。
  其中江西、江东、山西三块地方是一片深红色。
  其余等地则是一片淡红。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金字飘过。
  下一瞬,无数条红色箭头向着天南海北发散而去。
  『洪武移民』
  ……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
  【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潞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
  【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的荒地分给无田的乡民耕种】
  【“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
  【规定陕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允许农民尽力垦荒,官府不得征税。】
  ……
  大汉。
  刘邦可真是既惊又喜。
  惊其迁民之多不怕民反吗?
  喜自己果然厉害!
  “乃公真是功高莫测啊。”
  “高这个谥号真是太符合乃公了!”
  砰的一声!
  身边几人被猛得起身的刘邦吓了一跳!
  “乃公决定了!”
  “朕要奖赏萧何!”
  “就奖励他还童驻颜!”
  吕雉收了收受惊的心神,白了他一眼。
  早就决定好的事,非得要人承情。
  碰到你他可真是“幸运”
  刘盈笑呵呵道:
  “好啊好啊,那天还看到丞相累的捶腰呢。”
  刘邦眼睛一亮!
  “他纳妾了?!”
  吕雉、刘盈、小刘恒。
  您可当个人吧!
  ……
  【东至辽东,北至内蒙,西至甘肃,南至云南。】
  【覆盖范围之广,可称历史之最。】
  【至于移民的次数和规模,放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可以说庞大到恐怖】
  【从明朝开国前,迁移苏州百姓到凤阳开荒算起】
  【朱元璋在位时期,仅记录的大规模移民就有十三次之多。】
  【前后迁移的人口,有数字可考的,加起来有一百六十万。】
  【而据考究,真正的数字很可能突破三百万人。】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
  ……
  {然后就带来了惨重的苦难。}
  {虽然是有偿的,但依然是强制的。}
  {难怪自洪武到永乐,那叛乱络绎不绝……这确实没法评。}
  {持续三十年、前后十余次的移民运动,制造了无数家庭的分离。}
  {奇怪,相较于历代几次重大的“政府性工程”,诸如秦长城、隋大运河之类}
  {明朝这场规模更加空前的迁移运动居然未曾酿成类似前代的变乱?}
  {应该是因为答应的各种有偿补贴都落实了吧?不然就这种程度的迁徙早崩盘了}
  ……
  大秦。
  嬴政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呵,摸汉高祖过河哈。”
  “迁徙百姓而民不乱哈。”
  刘邦摸了摸额头滑落的汗,向旁边扫了一眼。
  萧何顿时了解了。
  然后埋头于竹牍,华丽无视。
  刘邦恨的咬牙,强笑道:
  “哈哈……臣突然想起,陛下也曾因拿下河套之地而迁百姓于河套。”
  “果然,大秦是无处不在的!”
  嬴政轻飘飘的瞥他一眼。
  “寡人还得谢谢你把秦制深入人心至此呗。”
  “……”
  去死吧你!
  “陛下统一天下,秦制自印人心。”
  但乃公不想死啊!
  ……
  大汉·景帝时期
  “没那么简单。”
  刘启怎么也是受过文帝熏陶的。
  免税、给粮、给种。
  这三条政策可以惠民可以养民。
  但想让百姓背井离乡不生怨言是绝无可能的。
  我们怎么徙民的我们还不清楚吗!有问题!
  一定有问题!
  ……
  大明。
  朱元璋咋了咋嘴。
  “永乐…”
  “标儿咋想的?”
  “跟方腊一个年号?”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眼皮子一跳。
  心脏猛地骤停一瞬。
  洪武、永乐…
  这两连在一起念,咱怎么心里直突突呢?
  ……
  【但在大移民的同时,朱元璋还在建设天下水利,力度同样强大。】
  【早在1358年,他就设置了专门负责水利的营田使。】
  【从那以后,每打下一块地盘,就修一处水利,确保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和军用供给。】
  【等到明朝开国后,水利工程更成了朱元璋治国的头等要事】
  【登基第一年就下诏:民间凡是有关于水利事务的奏疏,必须立刻奏报。】
  【公元1368年,修和州水堰二百多里。】
  【公元1373年,又大修嘉兴、松江地区水利,动用民夫万人】
  【不但疏通水路,更开胡家港一千二百多丈,打通海运要道】
  【广西、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但这些水利工程并不是盲目的修,而是和明朝诸如移民、屯田之类的大动作息息相关】
  【哪里开荒种地,配套的水利工程就立刻跟上】
  【种到哪儿修到哪儿,生产和灌溉无缝对接】
  ……
  大隋。
  “你是不是人啊?”
  “不是!你凭什么啊!”
  杨坚嫉妒的要死!
  跟嫉妒李渊有个好崽还不一样。
  崽可以抱走。
  可都是修水利!
  你这民力为什么不会崩盘!
  为什么!!!
  “一边打仗,一边徙民,一边修水利……”
  独孤伽罗同样惊愕的无以复加。
  从操作难度说,这事不是闹着玩的。
  技术含量高,执行细节烦琐,风险更大。
  元朝灭亡的诱因不就是因为“挑动黄河天下反”吗
  “他怎么敢的?”
  ……
  大唐。
  “看看!”
  李渊一拍床榻赞叹着。
  “俗话说,有多大荷叶,包多大粽子。”
  “人家事不少干,民也没反!”
  “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只能撑死!”
  两个兄弟只当是耳旁风。
  要不说你民生评绩低呢。
  这事的根本就不是缓急的问题。
  ……
  大明·神宗时期
  小朱翊钧衷心感叹着。
  “太祖皇帝非凡人也。”
  不但兴修水利,还同时在修建连接天下各省的驿道。
  “修建水利、驿道。”
  “一要财政实力是否承受得起,二要可行性,避免做无用功。三要执行,能落实到位。
  “上至技术构思下至工程进度,所有细节都要抓。”
  这种调度现如今也看不见了。
  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膝盖。
  爷爷没斗过那些人,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大明盛世啊……
  连英宗都没能断了这盛世,他又岂能断在朕手里呢?
  “召先生入宫讲经吧。”
  ……
  【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的水利取得惊人成就】
  【公元1395年,修筑塘堰四万零九百八十七处,河流四千零八十二处,堤坝五千零四十八处】
  【水利的全面铺展,也为明初开始的垦荒热潮推波助澜。】
  【经济的复苏增长,从此开始加速。】
  【而徙民与水利之如此顺利,则是源于他的两道诏书】
  【“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礼行之。”】
  【“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又规定“休工者停给,听其营生勿拘。”】
  【他改变了佃农、匠籍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