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4章 我要节制兵马,自己的兵马
  第124章 我要节制兵马,自己的兵马
  营州。
  治所柳城,营州都督府。
  “唉……那位被贬的薛将军,行至何处了?”
  营州都督张俭闷闷不乐。
  他是太上皇的从外孙,多少也算个外戚,一直在营州自得其乐。
  只是朝堂的衮衮诸公,好像把营州当成了垃圾桶。
  随便哪个失势的倒霉蛋都往这儿丢。
  这就给当地脆弱的官场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而让他更不爽的是,那位不说大名鼎鼎、也算臭名昭著的李明殿下,居然要来抢垃圾桶……不对,营州的主导权了!
  还自封为,什么“辽东节度使”。
  冰酥山吃多了,脑子冻住了是吧?
  辽东的势力,可比九成宫那二百突厥蛮子棘手多了!
  “按路程算,薛万彻将军应该到平州地界了。”副将薛仁贵不用看地图,张口就来。
  薛仁贵虽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的后代,但家境到他这一代已经中落了,他从小兵起家,凭战功一步一步爬到了游骑将军。
  因此,对全靠父皇恩泽“空降”的某位节度使殿下完全没有好感。
  传令兵来报:
  “报!平州有使者前来!”
  “哦?”张俭与薛仁贵互视一眼。
  薛万彻将军赶路还挺急啊。
  “有请。”
  可一件来者,二人就傻眼了。
  来者一身文官的圆领红袍,身上却沾满泥土,喘着大气,似乎非常紧急。
  “这位郎官是……”
  “在下原右监门卫将军,韦待价!”韦待价来不及喝口水,当堂抱拳。
  次日,他与侯君集便兵分二路。
  侯君集坐镇平州,以吏部尚书的身份,暂替畏罪自杀的刘歆,发动全州府搜寻李明。
  而他则直奔营州搬救兵。
  “原来是韦使君!”
  张俭也收到过朝廷关于辽东节度使一行的通报,知道韦待价就是来占他雀巢的那只鸠,态度不免生硬。
  “请问使君所为何事……”
  “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殿下被平州山贼所掳,请营州都督发兵救援!”
  韦待价的一句话,让张俭几乎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对李明不爽归不爽,但这小子如果没了,那也够头疼的。
  张俭不假思索道:
  “本帅这就派柳城的衙役,前往卢龙县协助搜寻。”
  韦待价一步上前,几乎与张俭脸贴脸:
  “在下说的,是发兵!”
  薛仁贵握着拳头,蹭地窜过来。
  张俭摆摆手示意手下冷静,寸步不让地回答:
  “天下兵马是陛下的,不是殿下的。跨州动兵,须有虎符。
  “韦使君也为过将,这都不明白?”
  韦待价怒目圆睁。
  …………
  侯君集深刻体会到了“政令不出州府”的痛苦。
  以吏部尚书之尊,挂着代行刺史之名,却调动不了手下的官吏。
  连让全城张贴李明等四个小孩儿的寻人启事,也特么能一直推诿着不办!
  平州府里有三类人:
  一类是刘歆的老手下,死板至极。
  一类是慕容燕的人,虽然剿匪卖力,但对侯的指令阳奉阴违,事事向慕容燕汇报,根本无法信任。
  第三类人数最多,是上述两者的共同体——既是二五仔,又摸鱼。
  “刘歆这一上吊倒是轻巧,把烂摊子全丢给我们……”
  侯君集心烦意乱。
  距离出事已经过去五天了。
  如果李明殿下真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也别当官了。
  一头扎进燕山落草为寇算了。
  “送给陛下的急信,过两天就要到了吧。”
  侯君集下意识地摸摸脸颊,九成宫那天脸接陛下一拳,好像现在还隐隐作痛。
  当陛下知道他俩把李明搞丢了,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子……
  “报。”小吏前来通传:
  “城门拦下了一个人。”
  侯君集眼睛一眯:
  “这种小事也向本官汇报?”
  小吏吓得脸色煞白,哆哆嗦嗦道:
  “那那那人通关文凭不全,还态度蛮横,说他叫薛薛薛万彻……”
  “那家伙来了?”侯君集惊喜道:
  “快放他进来!”
  小吏面露难色:“可城门官说,手续不全,除非刺史亲自……”
  “唉你们这群死板的夯货……”见惯大风浪的侯君集也有些破防了:
  “我去,我去!”
  在这四周都没好人的环境,能多一个帮手是一个。
  他雷厉风行,三步并作两步离开州府,跨上马,向城门疾驰而去。
  …………
  “啧啧,在城里还骑得这么快,这平州真是法外之地啊……”
  李明望着州府外扬起的一路尘土,不禁连连摇头。
  为了给寨子“搞”点官粮,他和房遗则他们三个,以及吴大娘,潜回了卢龙县。
  搞粮食,他是专业的。
  因为房玄龄准备的资料,详细记录了平州各常平仓的位置。
  常平仓用于平抑当地粮价,低吸高抛,只是平州的常平仓完全成为了摆设。
  并不面向市场,只是根据惯例,来回在卢龙县、临渝县之间倒腾粮食而已。
  好像设置的意义不是平抑物价,而是为了找个理由雇佣一帮文吏,并每月定期产生一堆毫无意义的账册表格。
  这就有空子可钻了。
  今天正是运粮的日子。
  赤巾军在半路设伏,把催粮的临渝小吏劫了。
  不抢财,不劫人,只是抢走了他的公文。
  小吏看着山贼们兴高采烈的背影发愣。
  这每个月的例行公事,狗都不看,大字不识的山贼抢走有什么用?
  用处可大了。
  李明在公文中记载的临渝粮仓方位上,添上几笔,便替他们送回了卢龙。
  “衙门每个月都要往临渝的粮仓输粮,地址变了他们会送吗?”吴大娘觉得这办法不太靠谱。
  “放心。”李明对平州官吏十分有信心:
  “按照卢龙县死板迂腐的尿性,公文地址在渤海里他们也会送过去。”
  他一边说着,顺便瞅一眼州府。
  在府门口看见一个熟人。
  正是在慕容府那一天晚上,追在他屁股后面的那个家丁。
  那厮现在换了一身唐军的行头,堂而皇之地穿着唐甲。
  一行人立刻噤声,低头匆匆来到市场外。
  “将修改过的账册放到小吏的桌上,就等着这群死板的官吏将粮食送到家门口吧。”
  长孙延反复交代:
  “平准署在二楼,左边第五个房间。”
  为了办证,他把监市的结构摸得门清。
  “我知道了,不必重复这么多遍。”
  吴大娘对这鬼主意半信半疑。
  但还是依计行事,假装路人,闲晃到监市门口,一闪身就不见了。
  唯一外人走了,只剩他们四个孩子守在外边。
  尉迟循毓问:
  “如何?州府安全吗?”
  他们这次凑齐四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探探县城的情况。
  如果安全,就直接在县衙摇人,护送出平州地界。
  不过现在看来……
  李明叹了口气:“已经被慕容燕渗透成筛子了。”
  房遗则哀叹:
  “难道得当一辈子山匪?”
  “我们是义军,不是山匪。而且当义军有什么不好?自由自在。”
  吴大娘突然出现,把四个人吓了一跳。
  “咳咳。”李明干咳一声:“这么快?”
  吴大娘有些疑惑:
  “你们不觉得县里的氛围很奇怪吗?”
  “怎么了?”
  “总感觉街上太安静了,不论县衙还是监市,守卫都消失了大半,连城门卫也少了几个人。”
  李明四人面面相觑。
  论对官军的警惕性,还是山匪更专业。
  “守卫少还不好?拿粮更方便啊。”尉迟循毓没心没肺地搓着手。
  “呵,也对。”吴大娘干笑一声,却始终无法心安,时不时回头望望衙门。
  “我总觉得,他们好像在……”
  “在干什么?”
  “没什么……走吧,我们先到地方。”
  …………
  卢龙县郊。
  州府的运粮队赶着一队骡马,在山道里打转。
  “临渝县的常平仓,是往这儿走的吗?”押运的守卫有些纳闷。
  这条路他每个月都要折返一次,但今天感觉好像不太对啊。
  领头的转运仓曹不耐烦地拍拍手里的公文:
  “临渝那边的请示就是这么写的,兴许他们新建了粮仓呢。
  “出城十里上山,左转左转再左转,照走便是。”
  左转左转再左转,这好像是个圈啊……守卫不敢多嘴,跟着粮队一起转圈。
  转着转着,山林里杀出一票人马。
  “山贼?!”众人立刻紧张。
  可这伙山贼好生奇怪,脸上一个个挂着别扭的笑容。
  “嘿,嘿嘿~”打头的是个扎红头巾的小娘子,强撑着咧开嘴:
  “我们是临渝县的,粮我们替你们送回去。”
  仓曹有些为难:“可是……”
  “这是公文!”吴大娘立刻把盖着临渝县印的文件递了过去。
  仓曹展开看了一眼,眉头立刻就放松了:
  “我们只认公文不认人,既然手续齐全,那就有劳各位了。
  “记得下个月把骡子车子还我们。”
  说完,揪着懵懵懂懂的守卫转头就走。
  等走出了山贼们的视野,守卫终于忍不住了:
  “那些人,真的是临渝县的皂隶?怎么不穿他们的制服啊?”
  仓曹瞥了他一眼:
  “一个月一贯钱,你玩儿什么命啊?”
  “啊?”守卫大开眼界。
  自己的修行还是浅了啊……
  …………
  “居然……这么轻易地到手了?”
  随行的赤巾军都傻了眼。
  白拿这么多粮食,够全村吃好久!
  官府甚至还贴心地附赠了骡子!
  不打一架,就这么拿回去了?
  他们忽然觉得心里不踏实,有种不干活白拿钱的感觉。
  “你……”吴大娘不知该说什么,憋了半天憋出一句:
  “真聪明……”
  “小事小事。”李明表示基操勿六。
  大家都当过基层小公务员,运粮小吏的心态他摸得门清。
  这里是深山老林,不是官军方便支援的官道。
  被山贼劫,反抗可能会死,不反抗更得背锅。
  但如果只是被伪造公文,冒领了粮食。
  那顶多算审核不严,扣半年俸禄。
  山贼都这么给面子了,仓曹没理由不默契一把。
  平州的官员只是蠢,又不是傻,小命攸关的事儿还是拎得清的。
  吴大娘嘴角抽搐,莫名有种“还好这小家伙是和我们一边,就算是混球也是我们的混球”的庆幸感。
  “别发呆了,运回寨子吧,大家都快饿过头了。”
  …………
  然而临近张家村,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小心点,不太对劲。”吴大娘小声说。
  这次,连李明他们也觉出了古怪。
  现在日头还高,怎么山中没有鸟兽的叫声?
  “你,去村里探探情况。”
  吴大娘打发走了一个山贼。
  过了没一会儿,传来那人凄厉的嚎叫。
  “头领!”
  所有人心一沉,抄起手中的武器跑了过去。
  一到村口,见到了无比凄惨的景象。
  坟包似的矮房子,被熏得漆黑,墙角处还残存着火苗。
  房子之间,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大小不一的人形黑炭。
  不是黑炭,那是人!
  是张家村的村民,连同留守在此的赤巾军。
  一块母亲形状的黑炭动了动,钻出来一个小孩儿。
  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吴大娘一行,已经忘记了哭泣。
  “这……这是……”吴大娘麻木地喃喃着。
  “恶!”长孙延吐了,把胃里的酸水都吐了出来。
  其他人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
  李明凝重地看着这副惨景。
  “屠村……”
  卢龙县里,果然还是发生了什么。
  结合慕容府家丁穿着唐军的制服,以及城中唐军莫名其妙的调动。
  他有了一个最坏的猜测——
  官军与慕容燕合流了。
  借刘歆之死,慕容燕控制了州府。
  而慕容燕的下一步,无比明确。
  从将张家村烧成白地就能看出来——
  将他们这几个知道秘密的小孩儿,连同啸聚山林的山贼,全部一网打尽!
  土皇帝想要控制整个平州的角角落落!
  “怎么办,怎么办……恶……”
  嗅着焦糊味的空气,李明也忍不住连连作呕。
  但现在不是手足无措的时候。
  他强迫自己冷静思考。
  自己的现状极为糟糕。
  能打的两个帮手生死不明,而自己被困在了平州,出不去。
  而土皇帝慕容燕,正在调动整个平州的力量,要将他扫灭!
  一个人,怎么能对抗全州之力呢……
  李明大脑飞转,完全镇定了下来,冷静地扫了一眼四周。
  赤巾贼们无不惊诧悲痛。
  但他们眼中,分明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仇恨,是最好的种子。
  “不对,我不是一个人,慕容燕也并没有掌控全平州的力量。
  “以暴才能制暴,我需要一支自己的兵马。
  “完全听令于我的,兵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