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5章 李明疯了,他要搞新大唐
  第125章 李明疯了,他要搞新大唐
  在张家村的废墟之中,赤巾军又刨出了几个活人。
  他们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巨大的恐惧和悲痛裹挟,彻底完全麻木了,只会抱着胳膊瑟瑟发抖。
  “阿爷!”
  吴大娘飞扑到一块几乎认不出人形的大“黑炭”身边,哭得撕心裂肺。
  哭泣许久,她决绝地站了起来。
  就在这时,背后响起一个冷冷的声音。
  “送死你一人去,别带上其他人。”
  我……吴大娘被噎住了。
  半晌,她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慕容燕杀我家人,杀我同袍!难道我……”
  “我会带你报仇的,前提是你听我的。”李明的语调仿佛有着特殊的魔力。
  一个小孩,在烧焦的尸体堆之中,出奇的平静。
  这幅景象,让吴大娘感到不寒而栗。
  但心底深处,又莫名生出一丝希冀。
  这小孩有问题,从相见第一面她就隐隐感到了。
  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呢?
  只要,只要……
  “我……”
  可李明没等扭扭捏捏的吴大娘给个回音,已经自顾自地走开,走到呆傻的山贼们中间,一个一个地做起了思想工作。
  “跟我走,打慕容!”
  “你们都被慕容害得家破人亡,难道不想报仇吗?”
  “别灰心,会赢的。”
  当所有人迷茫的时候,有一个人能站出来,主动挑起大梁。
  这让这伙行将崩溃的山贼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虽然只是个孩子。
  但游走于法外之地的山贼强盗们,反而是最唯物的一批人——
  只凭本事说话。
  不论是谁,只要能带大家起来,就是头领。
  而李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能挑担子,会治病救人,还能搞到粮食。
  对一伙逼入绝境的山贼来说,还有什么可奢求的?
  “好,我们听你的。”山贼们向李明抱了抱拳,就当是认了这个新主。
  李明看向吴大娘:“你呢?”
  吴大娘点点头,没有说话。
  拘泥于什么“头领的女儿”的架子,抢主导权什么的,在如今这绝境中,毫无意义。
  恰恰相反,如今慕容燕与州府彻底合流,这支七零八落的“义军”已是朝不保夕。
  所谓“头领”,一块没人敢接手的烫手山芋罢了。
  这孩子若要,就拿去吧。
  “姐姐能点头就好。”
  李明俏皮地向她笑笑,又转向了张家村幸存的村民们。
  “你们,想报仇吗?想在慕容燕的头盖骨里撒尿吗?”
  村民怔怔地看着他。
  “想的话,就跟我走,有粮吃。”
  说完,他扭头就向村外走去。
  一个,两个,在场所有的活人都不自觉地跟上了他的脚步。
  …………
  草草埋葬了死者后,李明率领残匪和残存的张家村民,一头扎进了燕山深处。
  张家村不能继续作为据点了,因为地点已经被官军摸透,容易被杀个回马枪。
  一路上,没有人说话。
  大家的心里都无比沉重,对前途又无比迷茫。
  李明主动打破了沉默,和吴大娘搭话:
  “山里还有其他村落吗?”
  吴大娘点点头,没有说话。
  “有那种贫富差距特别大的村落吗?”李明问。
  吴大娘呆滞的表情中终于有了一点生动,是疑惑。
  她显然不能理解“贫富差距”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嗯,也就是说……”李明思索了一会儿:
  “一个村子里,只有一个人特别胖、穿着特别好的衣服,其他人都穷嗖嗖的。”
  这下吴大娘听懂了,简短地点头:
  “五里乡。”
  李明一打响指:
  “我们就去那儿。”
  吴大娘摇头,声音中带着愤恨:
  “那个乡我们以前驻扎过,后来被乡长赶了出来。”
  李明胸有成竹:“不碍事,我会给他们一个无法抗拒的价格。”
  吴大娘十分疑惑:
  “五里乡就在山的边缘,比张家村更靠近官道和县城,不危险吗?”
  “不危险,那里正好是慕容燕的盲点。”李明分析道:
  “站在对方的角度,在对赤巾贼发起了致命一击后,残匪会怎么做?
  “无非是亡命反击,或者逃进深山。
  “我们在两者之间选择第三条路,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这完全无法解答吴大娘的疑问:
  “你就不怕乡民出卖我们吗?”
  李明嘴角勾勒:“不怕。”
  吴大娘不知这孩童的自信从何而来。
  但她还是将队伍带到了地方。
  因为他是头领。
  如吴大娘所说,五里乡的地理条件比张家村更好。
  坡度和缓,到处是农田,连丘陵之间也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蔬菜。
  而且这里的人口和规模,都比山沟沟里的自然村要大得多。
  这是五个里合并起来的一个乡。
  只是,这里的民房和张家村相似,破败不堪。
  半山腰的风水宝地上,却有一座庭院拔地而起,与周围低矮的民居格格不入。
  “啧,你们怎么又来了?”
  乡长挺着大肚皮,对这伙残兵败将很是不屑。
  看着他的样子,李明总算明白为什么吴大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五里乡。
  全村都皮包骨头,唯独这个乡长脑满肠肥。
  甚至还穿着平州都少见的云锦丝绸。
  乡长感觉到了这小孩贼溜溜的眼神,已经准备报官了。
  但看见这伙山贼带着毛驴,背着大袋大袋的粮食,他有了别的主意——
  先把他们吃干抹净,再报官。
  “慕容官人刚给我送信,有什么关于赤巾贼的情报就向他通报。”
  乡长小眼睛被肥肉挤成了两条缝,透着狡黠的光:“包庇山匪可是重罪。你们若要我闭嘴,应该知道该怎么做吧?”
  他比划了铜钱的手势。
  把你们吃干抹净,然后反手卖慕容燕一个面子,哈哈哈……乡长美美地打着算盘。
  “当然,我们当然知道该怎么做。”
  李明点点头,对山贼做了抹脖子的手势:
  “杀了他。”
  “什……”
  乡长什么话都来不及说,肥厚的脖子就被捅了对穿。
  山贼来打秋风了!
  乡民们顿作鸟兽散。
  为乡长报仇拼命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点小家底。
  李明爬到高处,对乱成一团的乡民们喊:
  “不用怕不用怕,我不会伤害你们。”
  乡民们不搭理他。
  “我给你们分地!”
  这两个字好像有特殊的魔力。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半信半疑地看着这个迷你小山贼。
  李明长出一口气,嘴角慢慢翘起:
  “乡长从你们手里夺来的地,都分给大家。他搜刮的财富,也还给你们。”
  …………
  吴大娘觉得自己在做梦。
  突如其来的,赤巾军就迅速占据了一个乡。
  人口、耕地都远超深山里的一个里不说。
  甚至还有耕牛。
  而在之前,赤巾军在这里连歇个脚都不行!
  这位新头领,在杀了乡长后,只用了六个字就稳定了局势:
  打土豪,分田地。
  简直就是魔法。
  他怎么知道乡长侵吞了村里绝大多数土地?
  他怎么知道乡民对乡长的倒行逆施敢怒不敢言?
  在这山里转悠了大半辈子的山贼们都不知道啊!
  之前因为怕惹事儿,还都傻呵呵地和这些乡长地主们合作的啊!
  “明哥,接下来怎么办?”
  四小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李明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要冲出慕容燕的包围,和营州接上头,就需要积蓄力量,经营我们自己现有的地盘。”
  三人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把这里的地都平分了吧,在五里乡恢复均田制。”长孙延提议道。
  他对这里的乡长肆意兼并土地表示很愤慨。
  同时,他又非常不解。
  为什么所到之处,土地兼并才是常态,而均田制几乎没有落实的。
  好像均田制只存在于法律文书中一般。
  “我……倒有另外的想法。”李明缓缓道:
  “土地兼并是常态,就算把地平分给天下,时间一长又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大户兼并土地,就会隐瞒人口,就像平州这样,官府就收不到税。
  “税源不足,财政崩溃,王朝就会周期性地灭亡。”
  三小只表示明哥说得有道理,同时又觉得,这好像和他们的现状有点遥远。
  “我想做个社会实验。”李明摸着下巴。
  “把五里乡的土地,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农民可以耕种,但不能买地卖地。
  “十户为一组,每组能分到一头耕牛以及铁制农具。
  “农民的收成之中,三成作为租税。若农具耕牛损坏,全组人照价赔偿。若牛产仔或修缮了农具,我们以原价收买。
  “这样的安排,如何?”
  “可以的可以的。”房遗则和尉迟循毓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长孙延却隐隐觉得,明哥这思路好像……有点狂野。
  大唐的基石,均田制和租庸调,都被他一脚踹开了。
  上千年的人头税也被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以收成定税。
  这不是完全另起炉灶了吗?
  有地有人,现在又有了自己的政权。
  剧本走向有点诡异啊。
  这特么不是一个小号的瓦岗寨吗?!
  “明……明哥。”长孙延内心极度不安。
  殿下为何造反?
  李明稳重地看着他,道:
  “平州乱象,你这一路也见了不少吧?”
  长孙延一怔,点点头。
  “你觉得谁是罪魁祸首?”
  “这……难道不是慕容燕吗?”
  “是我的父皇。”
  长孙延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李明缓缓道:
  “慕容燕横征暴敛,倚靠的是他的私兵,而他掠夺来的财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养他的私兵了。
  “朝廷放任他豢养私兵,是为了什么?”
  长孙延断断续续地回答:
  “为了抵御外敌?”
  “没错。”李明点头:
  “所以说,慕容燕的种种倒行逆施,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替大唐背了锅。”
  本来应该由朝廷横征暴敛,由朝廷养着上万人的大部队镇守边疆。
  现在,这个矛盾转移给了慕容燕,由他吸引百姓的怒火。
  平州人都在骂慕容燕,连山匪的主要矛头也对准了慕容燕,官府成了小透明。
  可谁曾想到,一切的根因其实是朝廷呢?
  “父皇这一手政治操弄,实在是高啊。”李明不禁苦笑:
  “只是如此不作为,害苦了百姓,也害苦了你我。”
  长孙延一时无言以对。
  李明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我既然主政辽东,就要从根子里改变这地方的乱象,将此地重新纳入治理,让百姓重新能当个人。
  “你还觉得这是造反吗?”
  这次,长孙延坚定地摇头:
  “明哥尽管吩咐。”
  李明长出一口浊气:
  “好,接下来的日子,你们仨有得忙了。
  “房遗则,你算学学得最好,主管财务和土地丈量。
  “尉迟循毓,你和你阿翁学过兵法,负责训练乡勇民兵。
  “长孙延,你是我的秘书长,总揽政令上传下达和实施。”
  三个孩子顿时干劲满满:
  “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李明道:
  “在治理五里乡的过程中,睁大眼睛,好好发掘治理基层的人才,将他们吸收进来。”
  三人互视一眼,重重地点头:
  “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