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10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第710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字条上写著四个字“乾正大吉”,正是此前李元按照贾璉要求写的字条。
  这个时候李元有点蒙圈,下意识的问一句:“千里眼还是顺风耳?”
  贾璉笑眯眯的犹豫了一下:“算在顺风耳之內吧,都是通过电波传递信息。现在只是短距离测试,四十里的距离测试多次无误。”
  李元狠狼的一拍巴掌:“好,好,好!”连著三个好之后,拉著贾璉的手道:“先生好好与朕说说,这究竟怎么个道道?”
  贾璉从最初实验室里如何发现了电的原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了电波,通过相关原理,提出了远距离通信的构想。
  说著话,贾璉让开,指著后面一位年轻的官员道:“这位是科工部电学研究所长关强,出身寒微,曾就读工程学院,现在是京城大学的教师,负责教授电学知识的同时,还带著一干学生研究电学的实际应用。”
  李元看著身材不高,略显瘦弱的关强,笑容和蔼问:“关卿现在是几品官?”
  关强看似有点木訥,此刻上前行礼道:“臣是个八品官儿。”
  李元笑道:“小了,如此精妙的发现並且做出了实物,做到了远程通信,至少要给个六品官。”
  贾璉在一旁立刻接住这个话;“微臣遵旨!”
  关强欲言又止,贾璉轻轻踢他一下,关强上前躬身道:“微臣叩谢皇恩。”
  李元高兴的连连点头,手舞足蹈:“朕的理解,只要线足够长,就能与天边的人通话,是这个道理么?”
  关强道:“原理上是这样,但还有其他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决。”
  李元道:“关爱卿,此物有大用,一定要抓紧时间儘快搞出来,彻底实现远距离的通信。朕必不吝赐爵!”
  在此地呆了一会,又拉著贾璉问了许多问题,李元这才走人。贾璉藉口有事,没有陪著回去。
  贾璉送出门口后,目睹车马远去,关强在一旁道;“此物乃先生提出的路径,如何能算到学生的头上。”
  贾璉此前见他脸色不对,故而藉口留下,就是为了让他消除心中块垒,於是笑道:“利国利民的事情,算谁的头上不重要,再者我也不过提出一个构想,实际做出来的还是你和你的团队。你就不要推脱了!”
  说著话贾璉也回去了,他还有別的事情要做,只是简单的鼓励一番关强之后便离开。
  李元回到宫內,立刻下令擬旨,擢升关强为六品官,並赏金一百两。另做出明確指示,关强负责的实验室整体级別提高,下属的人员让关强做一份报告出来,全部升官有赏。
  圣旨发到內阁,方颂见了不敢怠慢,也不敢轻易用印,出於慎重特意来请示为何下此明旨。
  李元心情很好的一通解释之后,方颂惊呼:“此国之利器也!”
  李元笑道:“民何尝不利耶?”
  方颂道:“陛下圣明!”
  君臣二人哈哈大笑,一份明旨顺理成章的发出。
  內阁其他人是隨后得知的,也都惊呼“神乎其技也”。
  消息传开后,次日的报纸上便刊登了这条新闻,可惜电学研究所是保密单位,报社的人只能对看明旨照抄,也不敢擅自发挥。
  篡改圣意在这个时代,那真是妥妥的重罪。
  驻京的西洋各国公使都有订报纸,公使们看了报纸上的新闻后,无不震惊。
  感嘆於西洋科技落后中国甚多,立刻起草报告,通报国內,不敢有片刻耽搁。
  看了报纸的贾璉也只是感慨,中国人太聪明了,三年前不过提出一个构想,三年后关强为首的年轻一代就干出来了。
  去年发现了橡胶硫化的技术后,如今南洋各岛都开始大面积种橡胶了。最初不过是希望从巴西弄点橡胶来种植做实验,现在成果出来了。
  还有一点,不是所有橡胶都能从巴西移植过来的,只有其中一种能移植。(具体哪种忘记了,看的资料时间太过久远,想不起来了。)
  正確的移植到生產出橡胶也经歷了好几年时间,如今也算是开结果了。
  橡胶的运用极为广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说当初贾璉坚持要拿下南洋的目的,就在於此。
  南洋还有石油,这也是贾璉志在必得的原因之一。如今南洋的煤油生產,正是得益於发现的石油。
  二十多年来坚持推广实学,坚持推广工业化,如今也算是多面的开结果了。
  贾的再次西域之行进入了准备中,主要是带上一批军官以及士官,共计五百余人,乘火车前往西安,在此接收五千新兵。
  隨后乘车前往兰州,在此接收含一千草原骑兵在內的一万士兵。然后整训三个月,完成磨合之后,带足给养出发。
  之所以选择陕甘寧的新兵为主力,一个是气候適应的快,一个是这些士兵真的能吃苦。
  缺点是语言不通,需要更多的时间调整。好在从新兵入伍开始,军方一直在给士兵上文化课,教官话,办扫盲板。
  在贾看来,最麻烦的还是炮兵的人员,这属於技术兵种,军官和士官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能计算弹道。
  好在这些技术兵种都是军校毕业,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进入陕甘之后,有半年的时间基本能適应了。
  至於抗不下去想走的技术官兵不是没有,但这是军队,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最迟也要呆满五年才能调回。
  这类人在军中的前途,还要看贾给的评价,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咬牙硬扛下来了。
  最麻烦的还是从玉门关下了火车之后开启的行军,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无法修铁路,只能修公路。
  长距离的行军才是最考验战斗力的时候,只要这一趟走下来,还能坚持下来的,精兵成矣。
  过去的几年时间內,从迪化往內地的某些路段,通过运输零件到新省组装的办法,还是一点一点艰难的修建起铁路,绝大多数零件坚持在新省生產,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產业,客观的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態。不再是此前那种几乎单纯的游牧为主,农耕为辅的社会。
  铁路局的技术人员,在新省发现了优质煤炭后,还是修了一条约五百公里的铁路,起点都有迪化。
  贾率部走北路,偶尔还能看见农学的技术人员,正在公路两边指导当地百姓种树,確保道路不被沙漠侵蚀。
  据说这是陛下主张,內阁制定的一个计划,每年都有几百万元的拨款。
  贾也不知道如何在沙漠里种树,但他也確实能看见有低矮的树成活了,道路两旁有人造的绿色植被。
  贾不禁在感慨,自从璉二叔执掌內阁之后,朝廷里搞出了很多此前从未有过的事情小时候贾跟著大人春游时,城外的山头上都是光禿禿的,现在都长满了绿树。为了种树和种地,京城大学里还有专业的农学和植物学。
  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像,但贾璉就这么干了,一开始的反对声量也不小,现在也没啥人反对了。毕竟人不是傻子,能看到周边变化的好处。
  贾听贾璉说过,所谓的种树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要坚持好几代人的事业。
  贾不懂这些,但是他能感受到,个人的事业確实得到了贾璉巨大的帮助。否则他如此年轻,如何能成为师参谋长,並且这个安西独立师並没有安排师长和副师长,就他贾最大。也就是在这个师的目的地是长期在安西驻扎,愿意来此吃苦的人不多,否则早造反了。
  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贫家子愿意来这个世里博一份前程。
  送走了贾之后,贾璉还要去安抚一番尤氏,接著又送走了贾荃。
  贾荃已经顶上了荣国公的爵位,这是贾璉直接让给他的结果。
  贾荃从京城登上火车,前往天津集结,这次奔赴奥斯曼帝国友好访问的舰队,贾荃很不客气的领了舰队司令的职务。
  没人不服气,別看贾荃年轻,但他是荣国公,还是国內第一个有实际战果的新式战舰指挥官。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顺便拍贾璉的马屁,爭取下个年度的海军预算能多一点,海军方面可谓是用心良苦。
  防卫舰队十二艘新式巡洋舰,最高的军衔就是少將(神將),贾荃这个舰队司令级別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北洋舰队一共才二十四艘战舰,其中新式战舰就十二艘,这次全都带上了。海军內部传言,这是奔看把贾荃培养成北洋队司令的目的去的。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毕竟十二艘新式战舰里,还有七艘是给土耳其带的货,人家给现金的。
  这种大单子,实在是太香了,造船厂恨不得给批准出售的內阁磕一个。
  舰队出发后,沿著海岸线南下,至松江停靠补给,下一个补给点是广州。
  贾荃作为舰队司令,舰队抵达吴淞口时並不下船,而是留在船上等候补给完毕。
  在舰上的贾荃,看见不止一艘小火轮混在江面的白帆林立之中,深感造船业变化之快,也不知道何时能坐上蒸汽动力驱动的战舰。
  谁能想到,北方造船厂发明的小火轮,真正能大放异彩的场合居然是长江流域。
  此刻在江面上行驶的小火轮,一半都是江南本地的造船厂拿到技术之后仿製的。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南,这里的人真是太敏锐了。一下就发现了小火轮的商机。在长江之上,风浪对小火轮几乎没影响,开著小火轮不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是一笔好买卖。
  至於什么江面上的水匪,问过当地驻军没有?问过小火轮的速度没有?
  据说还在造更大的火轮船,贾荃真心希望造的越大越好,新技术出来的越多越好。
  在出马六甲之前的航行都没太多的麻烦,沿途一系列可以补给的岛屿。
  舰队出了马六甲之后,贾荃还没慌张呢,英国人先慌了起来。
  儘管事先已经通报了,但你说英国人怕不怕?黑斯廷斯別看正在与中国的商人做买卖,开交易所,但他真的害怕这支舰队停在孟买不走。
  一水的新式巡洋舰,这造船速度也太快了一点。舰首和舰尾的炮管子,似乎比此前的还要粗一些。
  黑斯廷斯让人通报舰队司令贾荃,提出要上舰去慰问官兵们。毕竟舰队官兵,秉承两国友好的原则,只有少数后勤人员上岸。
  贾荃牢记父亲的教导,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黑斯廷斯的请求得到了允许,登上了旗舰舷號033的迅雷舰,舰上官兵列队欢迎,“敬礼!”持枪礼的士兵大声喊道,惊的黑斯廷斯下意识先看看年轻黑的脸,再看看他手持的步枪。
  黑斯廷斯看清楚步枪后,有点走不动道了,盯著步枪看了一会才继续动步,心里一阵翻腾,这步枪似乎又不一样了。
  战舰的两弦多了几个固定的架子,上面的武器是一根粗短管子,拉著一条弹璉,这玩意是干啥用的?
  黑斯廷斯下意识的走过去,显得很不礼貌的驻足旁观。贾荃在一旁颇为炫耀道:“总督阁下请看,这是科工部最新推出的连发武器,號称赛电枪。每分钟能打六百发子弹,验证过的,他们没吹牛。”
  黑斯廷斯人都麻了,这玩意居然装在军舰上了,如果在陆地上呢?
  点点头,谢过贾荃的介绍,走到炮塔处,这里装备了一门105毫米口径的大炮,看著粗管子,后装的弹药,黑斯廷斯已经彻底麻木了。
  这还打个屁,木製的战舰,挨一发就得散架。更不要说,炮塔是能通过机械转动的,两弦还各有十门75毫米口径的新式后装火炮。
  大英帝国的海军,现在装备的还是前装火炮,打的实心弹。
  黑斯廷斯深知,只要中国人愿意,调集一百艘这种新式战舰,就能横扫英国皇家海军怕不怕?怕,真的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