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105章 再苦一苦百姓?
  第105章 再苦一苦百姓?
  不令忠志之士心灰意冷……
  刘协的话再次让董旻有些触动,觉得刘协似乎和史书中的那些刻薄寡恩的刘氏天子不太一样。
  不过董旻还是强迫自己不去想。
  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掌控,属实愚蠢!
  董旻就不信,刘协这一次能够让一清二白的朝廷筹措起那么一大笔钱财,已然是做好了后续自己亲自上阵的打算。
  刘协确实也如董旻所料,从宫室出来一直到尚书台始终都没有思索出能够筹措出这么一大笔钱的法子。
  贾诩、钟繇、荀攸,在听到突然出现这么一大笔赤字时,亦是面面相觑。
  “陛下,这钱……太师真的不能出?”
  钟繇还是指望薅董卓的羊毛。
  “别想了。”
  刘协还没想到筹钱的法子,但却将这事想的通透。
  “将士舍出性命上阵杀敌,为的是汉室还是太师?”
  “便是其中一些西凉将领真的认为自己是在为太师而战,朝廷也不能认了这事,该给的赏赐一分不少都要给下去。”
  道理,大家都懂。
  但钱,大家却都没辙。
  堂堂三个最顶级的文臣,外加一个生而神圣的天子……便是马腾、韩遂联军袭击关中时都妙计频出,可却被区区钱财绊住了道路。
  “陛下,朝廷是真的没钱了!”
  钟繇如今对尚书台政务已经熟悉,知道现在的朝廷到底几斤几两。
  府库里,就那么点东西。
  大家都不会变戏法,一斗米不可能变成两斗米,一匹布不可能变成两匹布。
  董卓将这个担子丢给朝廷,属实是让巧妇去做无米之炊。
  “陛下,当真不能再劝劝太师吗?”
  “怎么劝?便是周公也没有将自己家产拿出来补贴朝廷的说法,难道你想去抄太师的家吗?”
  ……
  钟繇再三尝试,发觉董卓这条路真的走不通,只能是叹气:“既然如此,只能提高今年的税赋了。”
  再苦一苦百姓!
  官府朝廷榨取钱财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条捷径。
  “将今年关中的赋税由三十税一提高到二十税一的话……其实挤出来的钱财也差不够够了。”
  钟繇的话令刘协不自觉摇头。
  后汉税率不过三十税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良心?这样的税率,甚至要远远低于汉初高祖时期的十五税一,可谓大大的善政!
  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后汉的赋税,是由田租、算赋和口赋,以及徭役,这三部分组成。
  所谓的三十税一,仅仅只是单纯的田租。
  折合太平时候的市价,一亩差不多就是20钱。
  但后汉的算赋和口赋,却高到令人发指!
  首先,每户人家每年要交纳200钱的“户赋”。
  成年男子,不管你是否残疾,每年要交纳300钱的“更赋”。
  而未成年男女,每年要交纳23钱的“口赋”。
  之后,成年男女还要收取每年120钱的“算赋”。
  若女子不结婚,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增加赋税。
  另外,还有每年的“献赋”、“修桥赋”、“水利赋”等等苛捐杂税,少说每人一年也要有个300钱,甚至更多。
  换句话说。
  一个五口之家,单是算赋和口赋,一年就要交纳2803枚五铢钱。
  可粮价是多少?
  一石粟米,不过220余钱。
  一亩田,平均不过收获两石粟米。
  想要凑齐2803钱的算赋和口赋,意味着百姓辛苦一年,还没来得及收获,就倒贴进去七亩农田。
  姑且算每户人家有五十亩田地。
  即便是三十税一,那也有1000钱的田租。
  1000钱的田租、2800钱的算赋、口赋。
  再加上像是需要为徭役准备的衣物、干粮,以及百姓自己维持生存的口粮,换算钱粮之时的折损,他们还能剩多少东西?
  所以,别看后汉时期的赋税比汉初高祖时候的还要低,可真正征收的钱财,那可比高祖时期多多了!
  这种时候,别看将“三十税一”改成“二十税一”似乎不是很严重,但很有可能就是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关中又是灾情不断……
  可别好不容易将外部威胁解决,结果关中内部自己爆炸了!
  那样的后果,无论是朝廷还是刘协,都担当不起!
  “元常,不能加税。”
  “那就加赋!”
  “有什么区别?”
  “不然还能怎么办?”
  对底层百姓生活最为了解的贾诩清楚知道,一旦将摇尾乞怜的百姓逼的没有活路,他们可是真的会吃人的!
  他们会吃自己人……但是在吃自己人之前,他们绝对会率先将肉食者撕成碎渣!
  “贾令君,如果要在士卒和百姓中选一个,那你选谁?”
  钟繇毕竟出身世家,始终有着绝对上位者的考量。
  “多征收些赋税,无非就是百姓过的艰难一些。大不了日后朝廷再想办法!”“但士卒一旦起了异心,那朝廷失去了立足根本!若其中再有两个狼子野心之辈趁机挑唆,那大汉朝怕是真的就完了!”
  钟繇也是出息了,敢和贾诩这么说话。
  这并不是钟繇在挑战贾诩的权威。
  而是钟繇确实想做一些实事。
  他早就说过,只做一个“纯臣”。
  只要能将朝廷的危机解决,大不了骂名他来担!
  ……
  “不能增加赋税。”
  还是刘协出面,终结了这场毫无意义的争吵。
  “陛下!现在可不是顾全大义的时候!”
  刘协是天子,爱惜羽毛,钟繇可以理解。
  但这事情摆在面前,却终究是要解决的。
  若谁都清谈空谈,不愿脏了自己的手,那谁来做事?
  就这么拖着?忍着?
  等到一个救星从天而降?
  那他们这些朝臣还治什么国?直接退位让贤岂不是更好?
  “倒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
  此刻贾诩悠悠开口,将刘协和钟繇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文和快讲,不要藏着掖着!”
  “陛下可以令出兵攻伐,以战养战。”
  ?
  二人方才希冀的目光同时收回。
  什么馊主意!
  何谓以战养战?
  就是打到哪抢到哪!
  倘若现在兵发南阳,直接将这最富饶的州郡给打劫了,所获得的财物必然足够支持此次的赏赐。
  可那样一来,南阳的民心还要不要了?朝廷的名誉还要不要了?
  贾诩的计策,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最后造就的后果,却必然会朝着不可掌控的方向偏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采纳贾诩之计!
  “公达,你可有良策?”
  刘协将最后的希望放到荀攸,放到这位“魏武谋主”的身上。
  荀攸:“臣倒是想为陛下出谋划策,可臣不过才刚入尚书台,连关中有多少户百姓都还不清楚,如何能说的出钱粮上细致的出纳?”
  不过荀攸还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询问了一句贾诩:“河东好歹也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富郡,难道这次打过去就半点收获都没有吗?”
  提到河东,便是贾诩都露出凄苦的表情。
  “河东早就被白波军和南匈奴糟蹋的差不多了……现在哪里还是之前的天下富郡?便是用十室九空来形容,怕是都对河东的形势过于乐观了!这一次太师想让朝廷犒赏士卒,未尝没有在河东收获甚少的缘故。”
  “河东盐池闻名遐迩,那里难道也没有进项吗?”
  “贼寇只知劫掠,不知生产。盐池秩序早已被破坏殆尽,想要重新修复,又岂止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而且就算恢复了秩序,盐政方面也需要细水长流,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这笔巨款的数目凑齐。”
  ……
  本以为河东能让关中去吸两口血,但按照贾诩的说法,河东现在怕是比关中还要干瘪!
  即便有盐池这种来钱巨快的产业,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难解眼下的燃眉之急……
  “陛下,只能增加税赋了。”
  所有可能得进项都被几人讨论过来了。
  朝廷若是想要拿出这笔钱来,恐怕真的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从百姓身上压榨一笔“保护费”来用。
  刘协手指敲击着自己的腿肉,频率越来越快,显然是烦躁到了极点!
  之前只顾着沉浸于打了胜仗的喜悦,还真没想到犒赏士卒这一层。
  现在真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刘协才能感受到压力山大!
  军队,固然如今朝廷的根基。
  但倘若一个处理不好,军队也可能会让朝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加赋、加赋、加赋……”
  刘协嘴中不断念叨着这几个字。
  该死!
  前面的朝廷是真的一点余地都没有给后人留啊!
  他们的各种盘削,几乎将百姓压榨到极致!
  若是刘协再往上加一点点的压力,大汉的百姓瞬间就会彻底跳反,将大汉朝和他这个天子埋到土堆里!
  “赋税、赏钱……”
  “赋税、赏钱……”
  “赋税、赏钱……”
  赋税,赏钱!
  刘协好似想到什么,猛然一拍大腿!
  明明老祖宗都将答案写在自己眼前了,可之前竟然一直没有发现!
  赋和税,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那赏和钱,也可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啊!
  刘协长松一口气,将压力全部吐出去——
  “朕知道该如何犒赏那些士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