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我给公主撑场面
马寻这个征夷大將军几乎成为了笑话,值得取笑的点实在有点多。
他回京后基本上就是让晚辈来请安,然后就是带著儿女到处串门,似乎这一切才是正事。
但是大將军该做的復旨、勘功等等,全都瞧不见,更別说他还是悄悄的回京。
不少人也都知道马寻不会打仗,这位徐国公別看有些军功,但是稍微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实情这位镇国上將军到了军伍只做两件事情,练阵型、抓军纪。
安营扎寨或者行军的事情他好像会一点皮毛,但是排兵布阵等等,他就一问三不知了。
就这能力还好意思在福建的时候摆出仪仗,真不知道他哪来的厚脸皮!
厚脸皮的马寻没有那个觉悟,让何大去了一趟韩国公府送拜帖,然后安心的等著。
李善长確实非常意外,从马寻洪武二年入京开始,他也没少邀请马寻,甚至送过拜帖,但是两人私下的走动屈指可数。
看著马寻的拜帖,李善长甚至一时间有些心虚,觉得这个国舅可能知道了些什么。
送完拜帖的第二天,一辆马车出现在徐王府门口,看看人家韩国公的家风门规,比得上一些汉唐时的贵族了。
客人送了拜帖,然后就开始扫榻相迎,甚至还要亲自派人来接。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很有规矩,“徐国公,家兄在家中迎候,特意派我来迎接贵客。”
马寻笑著开口,“我不习惯坐车,我姐夫也不许我坐车,咱们一边走一边说。”
这话也没问题,朱元璋確实规定武將不许乘车,出门就骑马。
何大牵著旺財,而马祖佑开心的坐在驴背上。
一时间李存义有了那么一些小小的激动,徐国公主动登门拜访是稀罕事,能带著这个小世子更是说明尊重、亲近韩国公府。
要不然算算啊,满京城的勛贵,有几家是值得徐国公携子登门拜访的?
坐在驴背上的马祖佑也不安分,“爹,我要风车。”
马寻没耐心的说道,“要什么风车,给你拿个拨浪鼓。”
马祖佑不高兴的说道,“我就要!”
李存义左右看了看,街边的小贩有卖这些小玩具,立刻笑盈盈的跑去。
马祖佑虽然不认识李存义,但是觉得他是好人,“谢谢伯伯。”
李存义开心啊,夸奖说道,“都说国舅家教森严,世子又有皇后殿下亲自教导,甚有礼数。”
一手一个小风车的马祖佑开心了,看著小风车呼嚕嚕的转就开心,时不时的还要吹口气让风车转的更快。
摔下来是不需要担心,有护卫在旁边呢,更何况旺財走的一直都很稳。
马寻有些发愁的说道,“这孩子给娇惯的厉害,哪能要什么给什么,这还得了!你啊,要不是长者赐不敢辞,岂能让他收著!”
李存义就笑著开口,“又不是金银珠宝,只是孩子喜欢玩具罢了,国舅岂能如此在意。”
“以小见大,现在他要玩具就给,不给就哭闹。”马寻就强调说道,“那他要是再要金银珠宝,到底给还是不给?”
李存义就觉得给啊,很多官员收礼都收的不亦乐乎呢。
比如说胡惟庸就喜欢收礼,金银珠宝、古玩文物,越是稀罕的越好,大家也不觉得有问题。
你徐国公要是开了收礼,绝对比胡惟庸收的还多,好多人还埋怨你不收礼、没办法套个近乎呢!
马寻笑著问道,“现在在太僕寺忙吗?”
李存义是太僕寺臣,是正六品的官。
看似官职不高,但是李存义的能力等等一般,要不是李善长的因素,他显然不可能得到这个官职。
更何况李存义的儿子李伸、李佑,也都得以在州府为官。
李存义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家兄智计无双,我倒是愚笨不堪。如今在太僕寺谋得官身,尚且有些吃力。”
马寻就笑著开口,“那咱俩一会儿多喝一杯,我是靠我姐得了官爵,时常觉得心中有愧、难堪大用。”
李存义跟著陪笑,似乎觉得和马寻的关係一下亲近起来了。
只是猛然间李存义觉得不对劲,虽然有一些官员確实看不上马寻,觉得他文不成武不就。
但是这位国舅还是有些本事,起码在医术这件事情上没得说,不管是培养医官还是牛痘等,那都是功德很大。
將自己和马寻对比,李存义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得清醒点,他確实没这么大的能耐。
在韩国公府,李善长带著李祺站在门口,“徐国公,许久未见,老朽甚是想念。”
马寻笑著作揖,“韩国公,您是老当益壮啊!”
被抱下来的马祖佑也跟著作揖,虽然不太规范,但是有个样子就足以得到大家的一致夸奖。
李善长笑著对李祺说道,“快些准备些果子,你弟弟最喜欢吃些时令瓜果。”
马寻可不觉得是他的儿子人见人爱,主要还是因为身份。
一行人说说笑笑,看著就像是常走动的亲戚来串门。
刚到正堂,看著临安公主朱静镜,马寻立刻跪下,“臣徐国公马寻,参见公主殿下。”
不明所以的马祖佑根本搞不清楚状况,但是他反应快啊,只需要跟著跪下就行。
这是早就练出来的,在宫里的时候看到姑母或者大表哥、大表嫂跪,他就跟著跪,反正肯定得夸奖。
朱静镜连忙错开身,有些惶恐的说道,“舅舅快起来,我岂能受您的礼!”
马寻一本正经的说道,“回殿下,陛下早年定下规矩,纵使是宗室回京,尚且需要向君主行大礼再敘亲情。更何况臣还只是外臣,不敢在公主殿下面前放肆。”
李善长的面色变了,难道是有人去宫里告状了,所以这个国舅不请自来了?
谁不知道马寻这人的德行呢,就是个极端护短的人。
而且这人特別无耻,私下里在皇帝皇后面前根本没有臣子的样子,对一眾皇子也动不动呼来喝去甚至打骂,那时候怎么不讲法度礼节?
可是现在呢,跑到李家来强调规矩了!
这人就是二皮脸,甚至是不要脸。
有必要的时候就说马家诗书传家,更有必要的时候就说他早年流浪所以不知法度。
跟人斤斤计较的时候抠字眼,看似是饱读诗书。可是有人和他计较的时候,他就是粗鄙不堪、
见识浅薄。
他能和皇帝成为亲戚是有原因的,当今天子也是如此,总是给別人定规矩,但是自己不太遵守马寻继续说道,“李相早年制定朝廷法度,以及诸宗室待遇等,臣自当谨遵朝廷法度。”
李善长的脸色变了,当年他確实参与了诸多礼制的编订,这其中就包括对宗室的礼仪等。
现在好了,马寻跑过来用李善长当年定的规矩说事!
朱静镜有些急,“舅舅,您先起来说话!我本是母后悉心照料方才长大,您又救下我母亲,外甥女岂敢受您的礼!”
马寻扭头看了一眼儿子,本来两只手合拢的马祖佑一下子明白了,直接表演个五体投地、趴在地上,“大姐。”
戏过了,回去还是得教一教,三四岁的孩子其实可以明白点事情。
马寻继续说道,“公主下嫁之时,臣奉旨在外节制兵马,未能恭贺殿下下嫁,还请恕罪。”
这一下李家上下的脸色都变了,一个个的脸上一阵红一阵青。
下嫁。
马寻两次提起这个词汇,而且咬字特別重,这就是说给李家人听的!
朱静镜赶忙说道,“舅舅言重了,您肩负重任,外甥女是知晓的。再者说了,有姑父送我出嫁,我在婆家也过的很好。舅舅,您先起来说话好不好?”
马寻再次行礼,“臣遵旨,谢过殿下。”
马祖佑也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童真清脆,“谢大姐。”
马寻起身后场面顿时尷尬,要是在以往,李善长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
可是现在的话,他要是敢一屁股坐在主位、再让眾人坐下,他毫不怀疑马寻肯定衝上来。
到时候就算不是给他一拳,也要指著他的鼻子大骂。
別怀疑,大家一致觉得马寻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
而且就算是做了,闹到了朝堂,大家也都要夸讚马寻知礼仪、守法纪,大家得去弹劾李善长了这一下不少人也反应过来了,马寻登门是有原因的,哪里是什么尊重李善长,或者关係好之类的。
他过来就是嚇唬李家的,他过来就是给临安公主撑场面的。
虽然隔了一层,但是好歹也算是名义上的外甥女,马寻不可能只重视外甥,不在乎外甥女。
李善长有些尷尬,隨即开口说道,“殿下,请安坐。”
朱静镜稍微有些尷尬、侷促,看到马寻微微点头后浅浅行了个万福礼,隨即坐在主座。
先论君臣,再论辈分,这是放在皇家的规矩。
朱静镜好像也理解一些事情了。
她也算是在马秀英跟前长大的,以前的母后就比较强势,说是做事大气、有地位。
只是最近这几年確实更加的有底气了,或许也是因为娘家有著一个靠的住的弟弟,现在还有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侄子。
等到朱静镜坐下,马寻和李善长对视一眼,笑盈盈的推让一番然后坐下。
李祺,站边上,现在没你的座次!